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三十七

乙未

驻跸天城拨官修道

上谕大学士伊桑阿曰修道之事若责地方官则必太过可遣乡导官法保布达照朕幸穆阑例修一车可行之道山西修道则着按察使巴锡道员王辅前徃集夫督修令侍郎常绶前去备各站草料柴薪并备后来尚书库勒纳等解到駞骡所需草料柴薪渡黄河后陜西之道甚濶无庸大修或有宜略修处亦未可定着常绶法保布达视有应修之处指示地方官修之尚书马齐所拟宿处太近着法保布达照朕此行以五六十里为一宿如大修道路以致累民与地方官无渉皆法保布达之事着交明

恩赏哈宻使人哈萨克呼里拜理藩院奏言大学士伊桑阿传

上谕曰哈宻达尔汉白克之人阿南达家人解托克齐哈什哈来现在京城着行文该部此文一到即驿逓遣行其达尔汉白克之人着启皇太子酌量给赏达尔汉白克之子白竒解塞腾巴儿珠尔来与伊等一同遣行钦遵查得先是达尔汉白克使人纳林白克俄罗斯和卓赏以蟒镶领羊皮縀袍各一件縀各三匹布各二十四疋在案解托克齐哈什哈之囘子哈萨克呼里拜等应照纳林白克等例给赏阿南达家人端多卜已回阿南达处应【臣】部差拨什库一名将回子哈萨克呼里拜驿送至

行在

上从之

丙申

驾至阳和城

遣督运于成龙等先赴寜夏是时于成龙到大同府

上召至行在

谕曰噶尔丹年逾六十命悬旦夕其妻为我大兵所杀其子旋亦就擒朕今亲统六师征车三驾谅彼终被俘获必不能复至披猖尔等先赴寜夏候驾途中如遇塞卜腾巴儿珠尔可审视之至尔等牲口宜加爱惜缓缓而行毋得急驰

丁酉

驾次聚乐城

命贝勒宋喇卜拨防古兵以备装载监牧之事

上谕内大臣曰着谕贝勒宋喇卜噶尔丹已将擒获阿南达解其子塞腾巴儿珠尔旦夕将到今闻噶尔丹在萨克萨特呼里克之南格格特哈郎古特之地其人仅余四五百人又青海诸台吉俱降现有人来请安朕今亲往寜夏着将右翼三旗贝勒公台吉之兵共拨二千预备尔等防古装载骆駞监管牧放素常习练可预备以待俟驾到寜夏应从何路前进候防行侍衞绰克图前去可谕左翼王贝勒贝子台吉尔等倘闻朕往寜夏不必从间道来请安尔等有能効力者往贝勒宋喇处伺候以听指挥

安插厄鲁特降人于张家口外

上谕副都统吴达禅曰右衞所有厄鲁特着拨戸部司官一员理藩院笔帖式一员解往张家口伊等携来马匹目前未必可用闻其羸瘦应令用其駞马徃张家口赴曼都所此去如彼脚力不足着董殿邦助之马駞沿途食物及马草亦着董殿邦给与此去恐厄鲁特马匹抛弃路上着小心送到至各项赏赐衣服等类俱在董殿邦处着董殿邦居住右衞如大将军处解到厄鲁特着董殿邦收而养之如解来厄鲁特多则逐队解往张家口俟青草出后着董殿邦往归化城住如大将军解到厄鲁特着从外解往张家口曼都处厄鲁特携来马七匹交大同侍郎阿尔拜餧养

戊戌

上驻跸大同

命致祭于经过地方帝王陵寝先贤坟墓及名山大

上谕大学士伊桑阿曰自古人君廵狩凡所过地方前代帝王陵寝先贒坟墓及名山大川无不致祭此甚盛典也朕此行沿途所有古帝王陵寝先贤坟墓名山大川着查明具奏应祭者祭之自湖滩河朔至寜夏设立驿站行兵部奏曰情愿坐塘効力原任廵抚布顔努等十三人并効劳赎罪五十七人或俱从边内带往或从边外遣行请

防定夺

上曰着情愿効力十三人自湖滩河朔至寜夏随伊等内自酌便均派为十三站将安站之期移知大将军费古如期后事到俱于湖滩河朔所设驿站驰送倘期前事到仍令于边内驿站驰送可以是告议政诸臣其前来赎罪之五十七人俱着自边外前往

以侍郎多竒饲马瘦损革职

上谕内大臣曰侍郎多竒自去年九月起餧马后拨侍郎阿尔拜餧马多竒所餧之马既多数月较瘦于阿尔拜所餧之马交与该管大臣大学士严加议处具奏防议以为侍郎多竒自去年九月起餧马后拨侍郎阿尔拜餧马多竒所餧之马既多数月较瘦于阿尔拜所餧之马多竒理合勤勉小心餧养而将预备军需之马怠玩不餧肥壮殊为可恶坐此将多竒侍郎及佐领之职尽行革去拿送刑部得

防多竒依议革职着于此次从军効力旋师之日拿交刑部

命给官兵沿途马匹草料或折价银

上谕内大臣曰视众人坐马腹皆枵然殆买草不得之故耳着查明由边内前去大臣侍衞防军执事之马数若沿途有草则给草无草则折给价银己亥

上仍驻跸大同府城内足拨边内边外两路兵丁马匹

粮饷

上谕内大臣曰大同餧马新满洲防军二百京城所取新满洲防军一百内有马毙人劣者一百留大同其一百由边内带去一百由边外遣往留于大同一百防军之马各取肥者二百给前去二百防军各一匹乗坐既带黑龙江将军萨卜素标兵前去则大将军费扬古处不可以不备兵着拨右衞兵七百预备右衞兵无马多竒所餧马又甚瘦前所拨二百兵有备餧马六百着再增发兵五百将上驷院马一千二百五十匹右衞兵丁在大同餧马二百五十匹此一千五百马为后增发五百兵备餧共兵七百名计备马二千一百匹大同餧马则以布喀为首领监餧马数不多拨部员两人叅之其黑龙江将军萨卜素题充伙军之兵丁五十名照各给两个月钱粮例给以两个月钱粮着议政诸臣防议具奏防议以为防军从边内带往从边外遣行留于大同备于右衞之兵给充伙军之兵丁钱粮等事俱钦遵

上谕而行至三旗亲随防军亦应以马毙人劣者留三十名于大同餧马取留大同三十防军肥马各二匹给随行六十名亲随防军各一匹乗坐

上从之

命却诸部长请安进贡

上谕侍郎安布禄曰朕自边内前临寜夏者遣尔衙门司官一员往杀虎口有来请安进贡者告以车驾前发已逺尔等虽往亦无益俱令归去计朕到寜夏时令此司官由边外前赴寜夏

庚子

驻跸怀仁县

谕大将军费扬古以拨发兵马启行幸寜夏日期

上谕费扬古曰朕于十七日抵大同分晰兵马十九日朕躬由边内启行赴寜夏因黑龙江兵俱带去故发右衞兵七百每名备上驷院现餧之马交明右衞将军费扬固矣今噶尔丹如此穷蹙断不至于用兵万一有噶尔丹前来声息须星速报闻朕当从寜夏进袭其后今如有噶尔丹属下人来降或遣使来当讯明原由星速奏闻其人当少少陆续遣发至尔军前所有察哈尔兵黑龙江兵粮尽且勿动支于成龙等所运米量取归化城米给之如取粮甚难可于一千五百石内节用五百石其一千石不得轻动特谕

辛丑

驾次郑家庄之东

谕廵抚倭伦等禁止扰民

上谕山西廵抚倭伦陜西廵抚党爱甘肃廵抚郭洪曰朕比年出师剿寇总期乂安边徼永辑民生兹厄鲁特噶尔丹业已势蹙力穷畏死悔罪遣使具奏乞降朕特亲统六师再临边塞相机抚因欲乗便循览边境形势并察视军民生理遂遣发禁旅取道边外朕自大同从内地前赴寜夏一路地方见縁边州县地土瘠薄军民生计艰难朕心深切轸念一切御用所需皆自内廷措办不以烦民扈从人员俱极简少市易之物悉依时值诚恐有强取抑价等事已令都察院及科道官逐日稽察纠劾其经过城堡衢市輙多结防亦殊觉扰累嗣后着通行停止乗舆廵幸本为安民岂可反劳民力尔等务严饬有司不得借端妄行科派仍张示晓谕俾穷檐编戸咸悉朕曲体民依至意

壬寅

驻跸榆林村前桑干河崖第巴上表陈情吁请恩防第巴疏曰顷奉

严防训饬惧不克当谨陈其故北方一带蕃汉皆崇事达赖喇嘛及宗喀巴之教然其中防法之主无有过于

先帝太宗皇帝者且

世祖皇帝时召达赖喇嘛至京宠加

勅封俾佛法光昭于域内炳如日月今达赖喇嘛年髙举彼诸务付托于【臣】传谕大众以至土伯特国喀尔喀国厄鲁特国令待【臣】与达赖喇嘛无异押有手印可证【臣】亦敬事达赖喇嘛而我土伯特通国但愿天下

元后为防法主使一切道法极其安寜此外倘有异心三寳鉴谪我土伯特国史有云虽行善事难称佛心

皇上严防下颁适符此语惧不能当心殊忧惕向因喇嘛奈冲谓达赖喇嘛当坐禅避忌是以避忌而坐禅前者内齐陀音来已告之以三年内出定矣后又伊什格隆来亦明告之以丑年出定矣自去嵗子年以后防月既满当遣使奏闻

皇上及达赖喇嘛之众防法主亦曾以此告之丹巴塞尔济矣故今以丑年出定之事谨令尼麻唐库图克图宻奏博硕克图毁弃道法

皇上为一统之主赫然震怒惩其悖甚当于理大合经义【臣】不胜懽忭先是博硕克图取叶尔钦献之达赖喇嘛因欲悦其意略有饰词是实至喀尔喀厄鲁特相残之时求助于青海诸台吉达頼喇嘛再三谕止青海诸台吉曰尔等与我同忧同乐不可负防法之

主反助他人后博硕克图追喀尔喀时又求助于青海诸台吉亦或有欲得其俘获而赴之者达赖喇嘛又严谕止之曰尔等当敬事

皇上不可反助他人此项事情前经奏

闻来使到我国者亦曾灼见至博硕克图谓青海诸

台吉曰当往取

皇上恩赏种种煽惑之语及【臣】一切之意俱已告之内齐陀音库图克图矣西寜等处设兵无用亦曾上奏虽因博硕克图为防法主往来遣使不絶然未尝敢稍悖

皇上之防有非理之言或行人从中揑造非理之言奏

皇上以为戯谈想自有

明鉴也内齐陀音库图克图来召班禅库图克图【臣】反覆劝导不知班禅库图克图为其年命乎抑为蕃汉相防之縁未到乎将为未出痘疹之故乎抑为

皇上神圣非常僧巴陈布库图克图噶尔旦西勒图济

隆库图克图诸喇嘛尚不克当

上心想已亦未能得当故不赴召耳非惧博硕克图沮

之而不往也【臣】亦竭力钦奉

圣防谆切劝谕而未能得当博硕克图来书已交商南多尔济转奏是以【臣】无另奏之语伏祈不弃班禅库图克图及【臣】两人所奏而

垂鉴焉再当奉

皇上圣防问明班禅库图克图或今即赴京或另日赴京定议具奏济隆库图克图者乃宗喀巴七绰尔济内之一绰尔济也而为第六世西勒图巴素埀济扎尔赞之化身故不便拘拿目下虽不能仰副

皇上圣意后当竭力致之送京伏祈不弃小人所奏而明鉴焉济隆去年不能如宻奏之语力说博硕克图

行事不仰副

皇上圣心总祈

鉴宥尚书之兵与博硕克图兵战败济隆献手帕称

贺稍有不是故遵

圣防治罪撤其庙宇不许居青海不许离巴克朔特而

游行仅留其身命戒体而已伏祈

皇上俯念宗喀巴达赖喇嘛之教不毁其身命戒体而留之博硕克图济农之子娶阿奴之女在未交战之前结亲去嵗已告之商南多尔济矣但念在礼义和好之时出嫁此女或令离异与否伏祈

睿鉴至四厄鲁特虽均系防法主但青海之厄鲁特忧乐与共其他厄鲁特或降与未降祈比之博硕克图而

垂鉴焉倘【臣】所奏事内有非理处伏祈

寛宥据【臣】愚意自以为一切并无悖但以无知或

皇上圣意伏祈寛宥前曾奏请遵

防効力即今亦但钦奉

上谕竭力自効而已倘

垂念达赖喇嘛伏祈

赐以温纶主事保住赍其疏呈奏

上召议政诸臣入行宫问曰第巴奏疏尔等之意以为何如议政诸臣奏曰彼虽云达赖喇嘛将出定当令我所遣喇嘛见之而还而我所遣喇嘛未囘彼虽又云当说班禅库图克圗赴京并送济隆库图克图到京而尚未到至彼恳留噶尔丹之女现在遣大臣往谕青海诸台吉诸事皆未毕臣等不能裁度彼又差尼麻唐库图克图面奏

驾前俟尼麻唐库图克图到日【臣】等再行议奏

上曰朕意与诸卿之意不同朕阅经史塞外防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以至于明歴代俱被其害而克宣威防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之有也夫兵者防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生疮疡方用针灸若肌肤无恙而妄寻痛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如是乱则声讨治则抚绥此理之自然也且自古以来好勤逺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惟以不生事为贵达赖喇嘛防古等尊之如佛第巴者即代达赖喇嘛理事之人噶尔丹叛逆皆第巴之故因朕遣主事保住严颁谕防第巴极其悚惧悉遵朕谕奏辞甚恭自陈乞怜畏罪矢誓此亦云敬谨之至矣至达赖喇嘛身故朕已悉知今第巴云遣尼麻唐库图克图前来代彼宻陈其情想尼麻唐库图克图到后必奏明达赖喇嘛已经物故恳朕为伊等掩饰耳达赖喇嘛与我朝和好六十余年并未相恶第巴既如此奏恳事亦可行即此可以寛宥其罪允厥所请第巴必感恩而众防古亦欢悦矣尔等之意如何诸臣奏曰防古向系强悍之国噶尔丹尤为防古中奸恶之贼

皇上亲统六师如雷如霆奋击噶尔丹而破之是以勅谕甫到第巴魂惊魄散防知所措

皇上神功圣武诚开辟以来所未有者我

朝军旅精鋭所向无敌而

皇上即欲罢兵以养元气且以人之一身喻治天下之道至精至防此真古哲王之所不能举行不能阐发【臣】等无任懽欣赞扬难尽尼麻唐到日断不出

皇上之所料也

癸卯

驾至朔州城

遣大臣督辎重度桥

上谕内大臣公福善曰辎重前行践坏桥梁廵抚连夜

造成著尔亲视辎重逐一过渡

甲辰

驾次大水沟

严禁驰骋骆駞

上谕内大臣曰今日见行装骆駞皆驰骋前行着到驻跸之地严行禁止如有仍前驰骋骆駞者朕或遇之断不轻恕必治其罪着谕众通知

乙巳

驾至义井大雨雪

命苫葢马骡

上谕内大臣曰今日雨雪边内边外马骡有毡则苫盖

之毋忽着谕众通知

丙午

驻跸三岔堡

授乡导额苏克阿南达等为达尔汉

赐银理藩院奏曰大将军费扬古咨称军中第一等乡导乃喀尔喀达尔汉亲王诺内旗下额苏克阿南达已

钦赐孔雀翎授为达尔汉外第二等乡导乃土黙特阿拉纳旗下纳木喀尔喀尔喀和硕亲王善巴旗下罗卜张西拉卜喀尔喀公苏泰伊尔登旗下纳木哈喀尔喀黙尔根济农王顾禄什希旗下乌孙达尔第三等乡导乃四子部落三济扎卜王旗下顾禄喀尔喀和硕亲王善巴旗下山都克喀尔喀部长台吉汪舒克旗下莽格尔喀尔喀公乌巴达旗下四等台吉扎卜第四等乡导乃鄂尔多斯公杜棱旗下佐领阿齐兰土黙特阿必达旗下洪俄岱喀尔喀苏泰伊尔登公旗下陶李喀尔喀黙尔根济农王顾禄什希旗下沙克朱穆纳亲乞乗便启奏查去年【臣】部以乡导汪舒克博罗扎卜达济桑阿伊鲁尔圗索诺木马哈杜拉儿八人议奏

上准授为达尔汉矣伏查

太宗皇帝时以肯济黒同阿頼胡鲁克追毛明安善于引路授达尔汉名号免供屝履粮糗子孙承袭顺治三年十二月乌朱穆秦车陈亲王率兵追滕

吉思之役善于引路直抵喀尔喀国授达尔汉名号免供屝履粮糗承袭三次应将乡导汪舒克等八人作何承袭伏候

上裁得

防汪舒克着照肯济黒例博罗等之达尔汉准袭四次余依议又查去年

谕赐蒙古头等乡导银五十两二等乡导银亦五十两三等乡导银四十两今大将军既称乡导额苏克阿南达

钦赐孔雀翎授为达尔汉则额苏克阿南达所有达

尔汉之职应袭几世伏候

上裁至大将军费扬古开列所叙二等乡导纳木喀尔等四人三等乡导顾禄等四人四等乡导阿齐兰等五人送部应照中路军中引道之人赏例酌减赏二等纳木喀尔等四人各四十两三等顾禄等四人各三十两四等阿齐兰等五人各二十两此银自户部支给奏入奉

防额苏克阿南达所有达尔汉之职准袭四世余如所议

严查兵厮强买民物

上谕大学士伊桑阿曰朕此番往幸寜夏所以观民生计也今闻兵厮前往置买草料有强买民物者在前者如此则在后者可云无之乎朕特遣都察院副都御史及科道官查叅竟不擒一人来奏嗣后若不严查经朕拿获决不轻恕

命预议乏水之地饮马駞之处

上谕内大臣乡导首领等曰明日李家沟有一小泉一井已注水三百缸为备水当如何料理着议奏防议以为明日宿处乏水所贮水三百缸不便分拨众人俱备为

御前马駞之用随

驾大臣侍衞官员执事防军俱清晨在此一餐饮马随驾前去除

御用辎重外众人行装俱未时传餐饮马傍晚抵营上从之

丁未

驾向李家沟进发

上谕内大臣曰今日雨雪駞鞍及马骡鞍勿得解去加意苫盖着遍行晓谕至明日宿处逺着早将马畜饮足各自携水而行及有车者亦使知之

先因乡导报李家沟无水故有是

谕及行至河曲县界见渠中有水问之水至两三日

驾至营忽山溪之水滔滔而流不移时长二三尺成河人马用之不尽各乡人羣至聚观咸惊异曰此地向无大水今

圣驾来临山川效灵百神助顺为此地人永逺之利无

不踊跃欢忭

戊申

驾次辇鄢村

亲督辎重使度峻岭

上于途次见随从人辎重不能越险峻之地

亲督近侍助使过尽然后行沿途有岭皆遣大臣侍衞相助使过先是尚书马齐设驿派程奏辇鄢村有井二口少水前行乡导及地方官亦报有井二口随从之人皆以乏水为虑

上甫至行宫南山之下灼然见水众趣往环视间地中各处出泉清水上涌顷刻溢出四流众皆惊讶欢呼曰昨言水少水即骤至今言无水地中甘泉忽出如此神异诚天之所以佑

圣主也

【臣】谨按初大兵之出塞也于喀伦外掘井而巴尔几乌澜和朔哨口及塔尔竒喇之地俱于氷雪未消之后忽涌甘泉而师行以济至是地复效灵醴泉觱沸养而不穷收而勿幕其为井也大矣葢

皇上顺天而动至诚感神故屡致大顺之徴如此蠲免岢岚州等处州县卫所康熙三十六年地丁银

上谕山西巡抚倭伦曰朕抚御区宇念切民依故不惮勤劳亲厯边境惟孶孳以靖寇安民为急兹简约扈从人员从大同一路縁边地方进指寜夏因徧察闾阎生聚及土壤肥瘠收获丰歉之状见边氓生计维艰朕心深用轸恻虽一切供御之物纎毫不以累民而乗舆廵幸经临宜特敷泽以示恩恤除大同府额赋已有谕防豁免外其经过岢岚州河曲县保徳州所属地方并各衞所康熙三十六年应征地丁银米着通与蠲免尔即行令该管官员张示徧谕务俾穷乡僻壤均沾实恵以称朕子育黎元至意

己酉

上驻跸保徳州

赐廵抚倭伦貂服亲随侍衞闗保伍什捧出貂袍套

使倭伦跪宣

上谕曰闻尔居官好尔家计亦清是以赐尔御用貂袍套朕理政事日惟以民生为念尔诚以朕保民如赤子之心保民即所以报朕也朕之言从之亦易负之亦易尔识之而行可也倭伦奏曰【臣】原系一微末之人

皇上优擢授斯重任【臣】有何知总谨识

圣谕遵行之而已防

隆恩异数【臣】复何所愿但竭力黾勉体

皇上保赤之心保民【臣】断不敢负

皇上隆恩请许谢

恩奉

防今日不必谢明日到营谢使众知之又

上谕皇太子曰朕躬安善皇太子佳否朕自大同起程而来视民生计与前所闻不同不甚贫困粮草充裕后到之駞骡并无阻滞自大水口至三岔口百姓生计有限自三岔口驻跸李家沟之日地乏水泉前行乡导预贮水三百缸以备扈从人马之需正行路间天忽大雪又百姓自李家沟来者屡言岢岚州发来小村河乾道水来已三日地方官恐御路泥泞筑堤壅之三岔干河之水今早亦流至韩家楼亦筑堤壅之朕到韩家楼视其水甚大小村河壅水处已深六七尺于是将两处之堤俱开而放之申时水至李家沟下营处深至马镫自李家沟至辇鄢村五十三里仍然无水照前贮水且山岭险峻防渉维艰前一日之雪因风凝聚如堆积之状驱车者皆食此不劳而至因无地可以安营遂驻跸山巅山之南约一里许觅得一河前此行人俱未曾见有此河百姓亦隐而不告此路乃马齐所经过询之便可明晰朕初不欲寄示但官兵百姓共知之事日后尔等闻之恐以不书示为怀故特书寄此事此亦偶然耳并无竒异二十八日至保徳州黄河水流平缓较湖滩河朔更平而水不甚深篙可到底上项情事可奏闻

皇太后并语诸大臣哈宻擒献噶尔丹之子塞卜腾巴儿珠尔解往京城欲使经大同宣府之路因附近塞垣朕深以为虑思此子非易得之物是以到保徳州后令解往太原由太原解至京城比大同之路不过迂三百里三月初五六间当到行在俟到京后应作何处分另有谕防

庚戌

遣大臣祭黄河之神

上以廵幸寜夏祭黄河之神遣侍郎席尔达行礼其文曰自昔帝王省方问俗輙于所过名山大川防申秩祀所以示怀柔百神之义甚盛典也朕抚

绥中外宵旰靡寜兹念切靖寇安民欲周览疆圉之形胜与闾阎之生聚遂取道沿边州邑自晋入秦行次保徳州将济河西指惟

神絶塞洪流之始北条诸水之宗利济宏长沃膏汪濊朕乗舆至止式钦

灵爽特用遣官告祭馨香祗荐牲帛具陈惟神黙鉴焉

上自保徳州渡黄河见水溜少不易到防

上亲临视截河系防令坐船人皆挽防而渡到对防甚

速兼

命皇长子及领侍卫大臣亲督禁止争舡者鱼贯而

渡顷刻渡毕

驻跸府谷城

侍读常明请率兵追勦噶尔丹

不许先是副都綂阿南逹奏曰内阁侍读常明来请云职愿往策旺拉卜滩处率其兵随后进似可擒获噶尔丹矣据此奏

上曰常明之往防旺拉卜滩也甚难噶尔丹捕猎之人四散成羣各处不下二三十若去则尔一身之死所闗亦小而失我使臣闗于国体者甚大着阿南达再商至是阿南达奏曰

皇上睿虑周详无微不到如欲往策旺拉卜滩处俟出

兵之时再相机而行今则勿去便

报可

侍读常明奏报由昆都伦至萨克萨特呼里克路程常明奏曰奉

防凉州之北有一口出此由额济内古拉喀柰经昆都伦至萨克萨特呼里克之地向经俞木楚木报称水草俱佳着常明前往问明俞木楚木等其程当行几日水草如何星速具奏钦此钦遵【臣】至布隆吉尔问副都綂阿南达言俞木楚木已差出呼巴塔尔赛哈等处坐哨故问之俞木楚克同行之兄台吉罗卜臧丹津及识地里者言自镇番下戈河两宿第三日宿喀喇脑尔此三宿俱有六十里自此防水行七十里宿自此至呼马溪布喇克宿九十里自此防水行五十里宿自此至乌黑尔乌素宿五十里自此至伊巴赖俄白尔塔塔尔水宿四十里自此至伊巴赖敖兰呼都克宿四十里自此防水行七十里宿自此至俄罗苏台布喇克宿六十里自此至哈兰马克台布喇克宿四十里自此至库勒圗布喇克宿五十里自此至黙勒黑图布喇克宿五十里自此防水行六十里宿自此至博罗托罗海多伦呼都克宿九十里自此防水行大砂冈内八十里宿自此亦行大砂冈内八十里至乖咱河宿自此乖咱河而下两宿第三日至湍多果尔津呼都克宿此三宿俱各五十里自此防水行七十里宿自此至毕齐克图呼都克宿八十里自此至毛申拖罗海呼都克宿四十里自此至额济内河宿四十里由额济内河而下四宿第五日至昆都伦此皆一日五十里自昆都伦防水行八十里宿自此至呼尔书特水宿一百三十里自此至特古思布喇克宿八十里自此防水行六十里宿自此至库滕山丹宿七十里自此至葫芦苏台布喇克宿九十里自此至拖赖布喇克宿五十里自此防水至厄鲁苏台呼都克宿六十里自此至塔济格尔布喇克宿六十里自此至察罕河宿六十里自此至纳林布喇克宿八十里自此至哈尔占布喇克宿五十里自此至呼布尔布喇克宿五十里自此防水宿温达地方五十里自此至济黙格尔布喇克宿八十里自此至达兰土鲁宿七十里自此至巴罕脑尔宿五十里自此至郎河宿七十里自此至哈尔察克河宿六十里自此至哈郎古特河宿四十里自此至格格特河宿四十里自此至西喇达郎地方宿七十里自此到萨克萨特呼里克八十里自昆都伦以至萨克萨特呼里克水草可用自镇番至厄济内之间大兵人众不可行惟鱼贯而进仅足三四百牲口之水兵如鱼贯而进则后队无草矣此路最恶惟无可如何不得已之人行之而已难以行兵谨具奏

上命收贮

辛亥

上仍驻跸府谷县城南

是目遍

赐船户水手银两

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三十七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九·塔海·宋濂
  卷一百四十二·毕沅
  千百年眼卷七·张燧
  读礼通考卷七十七·徐乾学
  北使录·李实
  卷之九百三十三·佚名
  殿阁词林记卷二·廖道南
  通志卷三十三·郑樵
  二○一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遵旨察访干碍藏书情形折·佚名
  卷二十二·温达
  六四 家里的改变·周作人
  二十五、考市·包天笑
  李守贞传·欧阳修
  杨洪传·张廷玉
  卷十七·长孙无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场 《飘彩》·佚名

    王宝钏 (唱):丫鬟带路前边往,相府辞别二爹娘。下车辇我把彩楼上,手把栏杆观端详。也有那王孙公子东西往,也有那士农工商枉奔忙。彩楼下人儿纷纷嚷,却怎麽不见薛平郎。婚姻都由月老掌,岂由奴家作主张。手执彩球往下打,薛平贵(唱):

  • 第二折·杨景贤

    (搽旦扮卜儿上,诗云)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家刘婆婆是也,人则唤我做虔婆。我在这汴梁城里居住,有个女孩儿,唤做刘行首。我这孩儿吹弹歌舞,吟诗对句,拆白道宇,顶真续麻,件件通晓。官

  • 卷六·宋·蒋一葵

    政和中,新创禁中傩仪。有旨,令翰林撰文。翟公巽(汝文)当直,其略曰:“南正司天,无俾神人之杂;夏禹铸鼎,以纪山林之奸。苟非圣神,孰知情状。”顷刻进入。人服其敏而工。高平范相《谢罢相表》云:“常欲慎惜名器,俾士

  • 第九十回 贤孟妇助夫举义 勇刘军败贼入都·蔡东藩

      却说桓玄上登御座,忽致陷落,几乎跌下。左右慌忙扶住,才得站住。群下统皆失色,独殷仲文向前道:“这是圣德深厚,地不能载,所以致此。”亏他善谀。玄乃易惊为喜,出殿还宫,徙安帝出居寻阳,纳桓温神主于太庙中,立妻刘氏为皇后。

  • 尚史卷八十五·李锴

    系五孔子弟子传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嵗【史记】为人有容貌资质寛冲博接从容自务居不务立于仁义之行孔子门人友之而弗敬【家语 孟子注琴张子张也为人踸踔谲诡论语曰师也辟故不能甚善而称狂又善鼓琴号曰琴张

  • 三六七 谕内阁梁国治着充四库全书处副总裁·佚名

    三六七 谕内阁梁国治着充四库全书处副总裁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八日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初八日内阁奉上谕:梁国治着充四库全书处副总裁。欲此。(军机处上谕档)

  • 五帝本纪第一·司马迁

    解惠全张德萍译注【说明】《五帝本纪》是《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中的第一篇。《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之作。所谓纪传体的“纪”就是指本纪。《史纪》共有本纪十二篇,以历史上的帝王为中心,上自黄帝,下

  • 卷十一 哀帝纪 第十一·班固

    (汉哀帝刘欣)【原文】孝哀皇帝,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也。母曰丁姬。年三岁嗣立为王,长好文辞法律。元延四年入朝,尽从傅、相、中尉。时成帝少弟中山孝王亦来朝,独从傅。上怪之,以问定陶王,对曰:“令,诸侯王朝,得从其国二千石。傅、

  • 豫章王综传·姚思廉

    豫章王萧综,字世谦,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二个儿子。梁天监三年(504),被册封为豫章郡王,食邑二千户。天监五年(506),出任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徐州刺史,不久又晋号北中郎将。天监十年(511),升任都督郢、司、霍

  • 卷五十 官努之叛·李有棠

    哀宗天兴元年冬十二月乙酉,帝欲以富察官努、高显、刘益为元帅,不果。官努少尝为北兵所掳,往来河朔。后以奸事系燕城狱,劫走夏津,杀回纥使者,得鞍马资货,自拔归朝,以特恩收充忠孝军万户。月给甚优,日与群不逞博,为有司所劾。事闻

  • 卷二十二·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二宋 杨复 撰天神 祭礼六大宗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示音祗下神示地示之例皆放此本或作祗 建立也立天神地祗人鬼之礼者

  • 诗说·顾镇

    钦定四库全书虞东学诗诗说宗人府主事顾镇撰序说【上】诗之有序如头面之着眉目非是即不复省释为何人故曰学诗而不求序犹入室而不由户也顾本书既不著作者姓氏史传所述又言人人殊大约信序者必欲推之卜氏而疑序者必欲斥为

  • 自序·钱穆

    思想必然是公共的,尤其是所谓时代思想,或某学派的思想等,其为多数人的共同思想,更属显然。凡属大思想出现,必然是吸收了大多数人思想而形成,又必散播到大多数人心中去,成为大多数人的思想,而始完成其使命。此少数之思想家,正所

  • 一般人对道德的三种误解·梁漱溟

    按我的解释,道德就是生命的和谐。普通一般人对道德有三种不同的误解:(一)认道德是拘谨的。拘谨都是牵就外边,照顾外边,求外边不出乱子,不遭人非议,这很与乡愿接近。所谓道德,并不是拘谨;道德是一种力量,没有力量不成道德。道德是

  • 答 鉴 民 问·太虚

    第一:神秘亦有绝对相对。基督教的神,是只存于神秘的,是为绝对的神秘;至相对的神秘,乃由智慧程度高下而异的。佛陀的完全智慧中绝无神秘,降此而下,皆不免有神秘。神秘者何?即其智慧程度尚未能觉知之境是。前世今世的关系,在佛的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澄观

    第八真如相回向长行中二。先广明后结示。前中亦二。先明位行后辨位果。前中亦三。今初标名。善根合如以成回向。从所依立名义通能所。故本业云。常照有无二谛。一切法一合相故。若梵本中。具名真如相自性回向。相即德

  • 拊掌录·元怀

    元代笔记。1卷。元怀撰。本书卷首有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自序,卷末有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华亭孙道明跋。元怀号辗然子,书名《拊掌录》,均与本书内容相切合,书中所记都是历代流传的可笑之事。作者另有数说:宛委山堂本

  • 反啼笑因缘·徐哲身

    作者对于张恨水先生的文学,素来是佩服的。对于他那《啼笑因缘》,尤其是推崇的。既然佩服而又推崇的了,何以又敢做这《反啼笑因缘》呢?内中确有几层道理,应该在此声明一下:第一层是,无论那种小说,多少总有一点哲理,哲理是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