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古文尚书冤词八卷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己着録其学淹贯羣书而好为异论以求胜凡他人之所已言者必力反其词故仪礼十七篇古无异议惟章如愚山堂考索载乐史有五可疑之言后儒亦无信之者奇龄独拾其绪论诋为战国之伪书古文尚书自吴棫朱子以来皆疑其伪及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奇龄又力辨以为真知孔安国传中有安国以后地名必不可掩于是别遁其词摭隋书经籍志之文以为梅赜所上者乃孔传而非古文尚书其古文尚书本传习人间而贾马诸儒未之见其目一曰总论二曰今文尚书三曰古文尚书四曰古文之寃始于朱氏五曰古文之寃成于吴氏【案呉棫书裨传在朱子稍前故朱子语录述棫説当云始于吴氏成于朱氏此二门殊为颠倒附识于此】六曰书篇题之寃七曰书序之寃八曰书小序之寃九曰书词之寃十曰书字之寃考隋书经籍志云晋世秘府存有古文尚书经文今无有传者及永嘉之乱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并亡至东晋豫章内史梅赜始得安国之传奏之其叙述偶未分明故为奇龄所假借然隋志作于尚书正义之后其时古文方盛行而云无有传者知东晋古文非指今本且先云古文不传而后云始得安国之传知今本古文与安国传俱出非即东晋之古文奇龄安得离析其文以就已説乎至若璩所引马融书序云逸十六篇絶无师説又引郑元所注十六篇之名为舜典汨作九共大禹谟益稷五子之歌征汤诰咸有一徳典寳伊训肆命原命武成旅獒冏命明与古文二十五篇截然不同奇龄不以今本不合马郑为伪作古文之徴反以马郑不合今本为未见古人之徴亦颇巧于颠倒然考伪孔传序未及献者乃其传若其经则史云安国献之故艺文志著录贾逵常校理秘书不应不见又司马迁为安国弟子刘歆常校七畧班固亦为兰台令史典校艺文而迁史记儒林传云孔氏有古文尚书安国以今文读之逸书得多十余篇歆移太常博士书称鲁恭王壊孔子宅得古文于壊壁之中逸书十六篇班固汉书艺文志亦称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则孔壁古文有十六篇无二十五篇凿凿显证安得以晋人所上之古文合之孔壁欤且奇龄所籍口者不过以隋志称马郑所注二十九篇乃杜林西州古文非孔壁古文不知杜林所传实孔氏之本故马郑等去其无师説者十六篇正得二十九篇经典释文所引尚可覆验徒以修隋志时梅赜之书已行故志据后出伪本谓其不尽孔氏之书奇龄舍史记汉书不据而据唐人之误説岂长孙无忌等所见反确于司马迁班固刘歆乎至于杜预韦昭所引逸书今见古文者万万无可置辩则附防史记汉书之文谓不立学官者即谓逸书不知预注左传皆云文见尚书某篇而逸书则皆无篇名使预果见古文何不云逸书某篇耶且赵岐注孟子郭璞注尔雅亦多称尚书逸篇其中见于古文者不得以不立学官假借矣至孟子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岐注曰此常常以下皆尚书逸篇之词尔雅钊明也璞注曰逸书钊我周王核之古文絶无此语亦将以为不立学官故谓之逸耶又岐注九男二女称逸书有舜典之序亡失其文孟子诸所言舜事皆尧典及逸书所载使逸书果指古文则古文有舜典何以岐称亡失其文耶此尤舞文愈工而罅漏弥甚者矣梅赜之书行世已乆其文本采掇逸经排比聮贯故其防不悖于圣人断无可废之理而确非孔氏之原本则证验多端非一手所能终掩近惠栋王懋竑等续加考证其説益明本不必再烦较论惟奇龄才辩足以移人又以卫经为词托名甚正使置而不录恐人反疑其説之有慿故并存之而撮论其大防俾知其説之不过如此庶将来可以互考焉乾隆四十三年七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十二·汪克宽
  卷第一百十九·秦蕙田
  卷五十七·李光地
  提要·苏轼
  卷五下·敖继公
  卷二十一·魏了翁
  卷二十二·季本
  正言论·章太炎
  卷十一·佚名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無盡意菩薩經〈不分品〉·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五·玄奘
  观经正宗分定善义卷第三·善导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四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六十七·彭定求

        卷567_1 【津阳门诗】郑嵎   津阳门北临通逵,雪风猎猎飘酒旗。泥寒款段蹶不进,   疲童退问前何为。酒家顾客催解装,案前罗列樽与卮。   青钱琐屑安足数,白醪软美甘如饴。开垆引满相献酬,   枯肠渴肺忘朝

  • 楔子·叶小纨

    (末上)小生姓蕙,名百芳,字茝香,祖贯松陵人氏。幼习儒业,博览群书,奈年已弱冠,功名未遂。雅慕神仙,志希出世,人间一种龌龊富贵,何有於我哉!家住太湖泽畔,门临漪碧,白鸥往来,尽可读书适志。只是人生须得同心好友,上下千古,杯酒论文,庶可

  • 三集卷十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十七古今体六十八首【壬午一】壬午元旦午门曙色集缨簪首祚朝正黼座临资始春台当咢布勑几寰海厪怀任特悬初复鎛钟制应律欣闻太蔟音【大乐钟磬新具特悬黄锺之宫既於

  • 卷三十九·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三十九明 高棅 编五言絶句二正宗李白静夜思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刘须溪云自是古意不须言笑】相逢行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万户垂杨栁君家阿那邉襄阳曲且醉习家池莫看堕

  • 卷四十六·志第二十二·地理七·张廷玉

        ◎地理七   ○云南 贵州   云南《禹贡》梁州徼外。元置云南等处行中书省。洪武十五年二月癸丑平云南,置云南都指挥使司。乙卯置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府五十八,州七十五,县五十五,蛮部六。后领府十

  • 东汉会要卷十二·徐天麟

    文学中国史永平十五年明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东平王苍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东平王传】马严与杜抚班固等杂定建武注记【严传】明徳马皇后自撰显宗起居注削去兄防参医药事曰吾不欲令后世闻先帝数亲后宫之家故不着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六·佚名

    弘治十八年冬十月壬子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井之神○甲寅升陕西左布政使柳应辰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朝鲜国王李遣陪臣如中枢府事成洗名等进香别遣陪臣户曹参判权仍孙等赍进表文方

  • 附录一·佚名

    嘉庆及道光前期有关台湾外交史料&middot;嘉庆及道光前期有关台湾外交史料&middot;福建巡抚张师诚奏抚卹日本琉球遭风难夷摺闽浙总督方维甸奏抚卹日本国遭风难番擢闽浙总督方维甸奏抚卹琉球遭风难番片闽浙总督方维甸奏

  • 元孝矩传·魏徵

    元孝矩,河南洛陽人。 祖父元修义,父亲元子均,都是西魏的尚书仆射。 在西魏时,孝矩袭爵为始平县公,授为南丰州刺史。 当时周太祖专权,将危及西魏元氏天下,孝矩常常慨然有兴复国家的壮志,私下里对众兄弟们说:“过去汉代有诸吕之

  • 张皇后传·欧阳修

    肃宗废后庶人张氏,是邓州向城县人,其后徙家于新丰。其祖母窦氏,是昭成皇后的妹妹。玄宗自幼失去昭成母后,视姨如母,极为敬爱。玄宗即位之后,封窦氏为邓国夫人,其亲宠无人可比。其五子名为去惑、去疑、去奢、去逸、去盈,皆至显

  • 卷九·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九       宋 苏辙 撰 鹿鸣之什      小雅 小雅之所以为小大雅之所以为大何也小雅言政事之得失而大雅言道德之存亡政事虽大形也道德无小不可以形尽也盖其所谓小者谓其可得而知量

  • 般若灯论释 第十二卷·清辨

    般若灯论释 第十二卷偈本龙树菩萨 释论分别明菩萨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观因果和合品第二十释曰。今此品者。亦为遮空所对治。以鞞世师等于前品中立时不成故说。鞞婆沙人及僧佉人等言。第一义中有如是

  • 卷第二十九·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二十九目录 大鉴下第十六世 &middot; 太平勤禅师法嗣十六人 &middot;文殊心道禅师 &middot;南华知昺禅师 &middot;龙牙智才禅师 &middot;蓬莱卿禅师 &middot;何山守珣禅师 &middot;泐潭择明禅师 &middot

  • 破戒居士心圆妄语·心圆

    破戒居士心圆妄语 第二头(第二头。第三首皆影出向上者一着子知有向上。大法无不明矣。大法既明。斧柄在手。於以芟除一切公案枝叶不难也语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文理且然何况禅理) 圆曾榜门云。一不谈佛法。

  • 卷第四·佚名

    禅林类聚卷第四 祖教 问法 祖教 六祖大师因僧问黄梅意旨甚么人得。师云会佛法人得。云和尚还得不。师云我不得。云和尚为甚么不得。师云我不会佛法。 汾阳昭代云。方知密旨难传。 翠岩芝云。会得二头。不会得三首

  • 庄子内篇注·德清

    解析《庄子·内篇》的著作。清光绪十四年(1888)金陵刻经处刻本,4卷。明释德清注。各篇篇首有题解,然后分段释义,句下出注。题解及各段释义均深入细致,时有新意。《逍遥游》题解云:“此便是立言之宗本也。逍遥者,广大自在之

  • 玉梨魂·徐枕亚

    骈体言情小说,三十章。徐枕亚著。1912年6月起在《民权报》副刊连载, 1913年1月由民权出版部初版,当年即再版两次,以后重版三十二次,行销数十万册,且到处发现翻版伪本,是民初最畅销的小说。小说描绘了一个“寡妇恋爱”

  • 雪堂拾遗录·雪堂道行

    一卷。全称《雪堂行和尚拾遗录》,又作《禅门拾遗录》、《雪堂行拾遗录》、《雪堂道行禅师拾遗录》。宋代雪堂道行编。辑录黄龙悟新、翠岩圆玑、黄龙恭、文殊宣能、白杨法顺、张无尽、黄山谷等禅林缁素三十余人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