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十三     宋 王当 撰宣公三

晋知武子

知武子晋卿也名罃字子羽荀首之子邲之战楚获罃而囚之成公三年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以求罃楚人许之王送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爲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晋未可与争重爲之礼而归之襄十年晋荀偃士匄请伐偪阳而封宋向戌焉荀罃曰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爲笑固请丙寅围之弗克【云云】宋公飨晋侯於楚邱请以桑林荀罃辞荀偃士匄曰诸侯宋鲁於是观礼鲁有禘乐宾祭用之宋以桑林享君不亦可乎舞师题以旌夏晋侯惧而退入于房去旌卒享而还及着雍疾卜桑林见荀偃士匄欲奔请祷焉罃不可曰我辞礼矣彼则以之犹有鬼神於彼加之晋侯有闲

晋伯宗

伯宗晋大夫也事景公厉公宣十四年楚子围宋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宋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汚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晋侯将伐狄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隽才不如待後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隽才虽多何补焉不祀一也耆酒二也弃仲章而夺黎氏地三也虐我伯姬四也伤其君目五也怙其隽才而不以茂德兹益罪也若之何待之夫恃才与衆亡之道也商纣由之故灭天反时爲灾地反物爲妖民反德爲乱乱则妖灾生故文反正爲乏尽在狄矣晋侯从之遂灭潞杀酆舒成公五年梁山崩以传召伯宗伯宗辟重曰辟传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问其所曰绦人也问绦事焉曰梁山崩将召伯宗谋之问将若之何曰山有朽壤而崩可若何国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爲之不举降服乘缦彻乐出次祝币史辞以礼焉其如此而已虽伯宗若之何伯宗请见之不可遂以告而从之孔子闻之曰伯宗其无绩乎攘善也伯宗朝以喜归其妻曰子貌有喜何也曰吾言於朝诸大夫皆谓我智似阳子对曰阳子华而不实主言而无谋是以难及其身子何喜焉伯宗曰吾饮诸大夫酒而与之语尔试听之曰诺既饮其妻曰诸大夫莫子若也然而民不能戴其上久矣难必及子子盍亟索士憖庇州犂焉得毕阳十五年三郤害伯宗谮而杀之毕阳送伯州犂于楚韩献子曰郤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纪也而骤絶之不亡何待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於难子州犂有传

鲁臧宣叔

臧宣叔臧孙许也文仲之子成二年冬楚师侵卫遂侵我师于蜀使臧孙往辞曰楚远而久固将退矣无功而受名臣不敢楚侵及阳桥孟孙请往赂之以执斲执鍼织絍皆百人公衡爲质以请盟楚人许平

楚伯州犂

伯州犂晋大夫伯宗之子也成十五年奔楚爲太宰襄二十六年楚侵郑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於州犂州犂曰请问於囚乃立囚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爲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爲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戍怒抽戈逐王子围弗及楚人以皇颉归明年向戌请弭兵楚人衷甲州犂曰合诸侯以爲不信无乃不可乎夫诸侯望信於楚是以来服若不信是弃其所以服诸侯也固请释甲子木曰晋楚无信久矣事利而已焉用有信太宰退告人曰令尹将死矣不及三年求逞志而弃信志将逞乎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信亡何以及三昭元年公子围弑王杀州犂于郏

楚养由基

养由基楚大夫养叔也养叔善射鄢陵之战潘党与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忧於战王怒曰大辱国诘朝尔射死艺及战吕錡射共王中目王召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錡中项伏弢以一矢复命楚师薄於险叔山冉谓由基曰虽君有命爲国故子必射乃射再发尽殪晋师乃止襄十五年楚公子午爲令尹由基爲宫廏尹以靖国人君子谓楚於是乎能官人官人国之急也能官人则民无觎心昭公十四年令尹子旗有德於王不知度与养氏比而求无厌王於是杀子旗而灭养氏之族

晋赵同

赵同赵盾异母弟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原屏楼三子邑也初骊姬之乱诅无畜羣公子自是晋无公族及成公即位晋於是乎有公族余子公行赵盾请以括爲公族大夫成八年晋杀赵同赵括十年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於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六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爲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厠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厠遂以爲殉

赞曰知武子资善而行闻义而服充此可以优天下而况晋国乎伯宗可谓邦之司直矣然处於昬君乱卿之间而以能尚人非保身之道也臧宣叔不敢以无功受名是能世其家也伯州犂智而不知正养叔艺而不尚德艺胜则下智胜则杀身矣

春秋臣传卷十三

 

猜你喜欢
  ○孝贞后五则·许指严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四十三·佚名
  涌幢说·朱国祯
  绎史卷一百四十七上·马骕
  绎史卷十一·马骕
  评鉴阐要卷八·乾隆
  卷十二·佚名
  史记集解卷十二·裴骃
  张讥传·姚思廉
  何承天传·李延寿
  萧革传·脱脱
  卷七十七·佚名
  卷二百八十二·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十八·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九·彭定求

        卷49_1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张九龄   配天昭圣业,率土庆辉光。春发三条路,酺开百戏场。   流恩均庶品,纵观聚康庄。妙舞来平乐,新声出建章。   分曹日抱戴,赴节凤归昌。幸奏承云乐,同晞湛露阳。   气

  • 卷一百五十四·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五十四  明 冯惟讷 撰 别集第十 襍解【下】 兔葵燕麦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序云唯兎葵燕麦动揺春风耳今人多引用之予读北史邢劭传载劭一书云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

  • 王玄诗中旨格·佚名

    诗中旨格 五代 王玄王玄,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仅知其曾官正字。罗根泽考其为五代时人,宋初或犹在世。 《诗中旨格》一卷,王玄撰。《直斋书录解题》录有《拟皎然十九字》一卷,并称&ldquo;正字王元撰,不知何人。&rdquo;疑即此

  • 列传第四 羊祜 杜预(杜锡)·房玄龄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祖续,仕汉南阳太守。父[A155],上党太守。祜,蔡邕外孙,景献皇后同产弟。祜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尝游汶水之滨,遇父老谓之曰:“孺子有好相,年未六十,必建大

  • 自序·欧阳修

    《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有闻而诮余者曰:&ldquo;何其迂哉 ! 子之所学者,修仁义以为业,诵《六经》以为言,其自待者宜如何 ? 而幸蒙人主之知,备位朝廷,与闻国论者,

  • ○“新中央政权”是什么?·陶希圣

    米内和有田在日本议会宣布他们的对华政策,仍然是以全力支持所谓&ldquo;汪政权&rdquo;。我现在要告诉米内有田和日本国民,&ldquo;汪政权&rdquo;是什么?我也希望我们中国国民,看清楚所谓&ldquo;新政权&rdquo;的内容。中日两

  • 二百二十四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收成米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太平无事。目下米价照常,每石一两至一两一钱不等。所有十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圣鉴。 朱批:知道了。

  • 志第二十 郡国二(原文)·范晔

    ○豫州颍川 汝南 梁国 沛国 陈国 鲁国○冀州魏群 钜鹿 常山 中山 安平 河间 清河 赵国 勃海◆颍川郡(秦置。雒陽东南五百里。)十七城,户二十六万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万六千五百一十三。〖陽翟〗禹所都。有钧台。有高

  • 塔塔统阿传·宋濂

    塔塔统阿,畏兀族人。天性聪敏,善于言谈,精通本国文字,乃蛮大..可汗尊他为师,委任他掌管金印及钱谷。太祖西征,乃蛮国亡,塔塔统阿带着金印逃亡,但不久被擒。太祖问他:“大..人民疆土都为我所有,你带着印到哪里去?”塔塔统阿回答说

  • 十四年·佚名

    (癸亥)十四年清同治二年春正月1月3日○庚戌,以趙憲燮爲吏曹參議。1月4日○辛亥,詣宗廟展謁,景慕宮展拜,春謁也。○益豐府院君洪在龍,卒。敎曰:「御醫之回,雖知症候之沈篤,而貞亮愷悌之姿,意謂永享天年。今見逝單,愴衋曷喩卒,益豐府

  • 二程子抄释卷三·吕柟

    明 吕柟 编刘绚录第九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释学力当建诸天地质诸神】学要信与熟【释惟信则可熟】敬胜百邪【释敬最难识识敬后百邪自退】欲当大任须是笃实【释爲质而有光辉方大】人贤不肖国家治乱不可以言命

  • 春秋传卷二十七·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定公上【公名宋襄公庶子昭公之弟諡法安民大虑曰定】周【敬王十一年】郑【献公五年鲁定公九年献公卒子声公胜立】齐【景公三十九年】宋【景公八年】晋【定公三年晋魏舒为政是年卒范鞅为政鲁定公十三年晋

  • 诗故卷二·朱谋玮

    明 朱谋玮 撰邶鄘卫商纣畿内地也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其南谓之鄘邶鄘以东谓之卫始武王克商封纣子武庚为殷后而使管叔蔡叔霍叔往监之是为三监武王崩武庚叛周公讨三叔而诛之更建邶鄘卫而分治其地卫则康叔是已邶鄘之封莫可

  • 大乘密嚴經科文·欧阳竟无

      ●密嚴道場品  此品談常住廣大微妙刹土   ┌佛俱密嚴人   ┌先示刹土名及生者德         ┌修觀名如來藏   ├佛入密嚴場┌長行┤       ┌初刹土無量     ├不滅名涅槃法界  

  • 胜鬘义记·佚名

    无尽明应身无穷智□□□者。明法身无尽也。一切法常住者。十力无畏等法也。心过恶身四种者。释所以得常立心无诸恼身无生老病死也。知一切尔炎者。汉言境界。摄持一切法者。是万善也。除众过恶者。达知法总备诸善法。

  • 温宿县分防柯坪乡土志·潘宗岳

    方志书。 潘宗岳修。 柯坪,清 光绪二十八年(1902)设分县,隶温宿县。民国时建县。是 志系奉饬编辑之小学教材,成书于光绪末年。不分卷,列 14目,概述该地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民族等。内 容简略,仅3000余字。惟所载

  • 百年老课文·佚名

    民国时代中小学语文课文汇编,全书分“生活的脉络”“润物有声”“往事如烟”“轻盈的信笺”“民主与科学”“人在旅途”“遭遇文化”“金声玉振”8辑,共收录了林语堂、朱自清、钱钟书、叶圣陶、鲁迅等大师们文章59篇,大

  • 梁山泊同窗琴书记·佚名

    用泉州话演述流行于闽南的两大民间文学之一的仙伯英台故事。越州诸暨县南庄富翁,为掌中珠女儿英台择婿,特开放花园,求牡丹花诗为唯一条件。有一青年交出牡丹诗,英台却拒之且不能回诗。因而发愤读书,扮男装携书僮(亦女扮男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