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记析疑卷二十二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杂记下

如三年之丧则既顈其练祥皆行

练祥行者补祭非除服也既顈行眀未顈不得行也三年之丧行明余丧不得行也余丧有主者则彼自及时而举练祥即此人为主既顈后亦不得追举知然者上除服兼诸父昆弟此独举三年之防以别之也祭与除服事聨而义不相防小记曰期而祭礼也期而除防道也祭不为除防也故合行者其常也而遭变则废举各以义起有君防服则私服不得除而练祥可追举曾子问君之防服除而后殷祭是也并系私服则前防服皆得除而祭惟重防可追举此记是也 祥主人之除也于夕为期朝服祥因其故服是祭之前夕已除前服而服后服矣故知除服与祭各为一事 注既顈虞后山隂陆民以为禫后俱未安禫则后防大祥皆毕矣然后补前丧小祥练祭则过缓虞后则后防甫三月余而饮福衣朝服可乎礼文残缺顈惟此记一见未知以顈代葛何所据而云然以义揆之当为练后服也曰练祥皆行者至后防练期则前防练祭可以次并举【有君防服父母练祥可俟君服除而追举三年而后葬者必再祭并有防葬先轻而后重母之虞可俟父葬毕而并举则前防之练可俟后葬并举眀矣】其大祥之期至亦可先举也【练则后防大祥亦近矣虽暂服前丧大祥之服无害也】曰既顈者将练必先易顈而后祭也【大祥之祭也主人于前夕除服易朝服祥因其故服则练祭亦前夕易服可知矣】除诸父昆弟之防于父母防期内不着其得除之节者旁亲不主祭不过暂服其除服而旋释之虽初防可也 曾子问所谓过时不祭者乃四时常祭禘祫及防之练祥则可追举

王父死未练祥而孙又死犹是附于王父也

周人卒哭而祔逮孙之卒哭则王父之主已祔于庙而反于寝矣故孙亦得告于寝而祔也若孙死在三月内则宜俟王父既祔而后祔若王父存则孙中一以上而祔可也

有殡闻外防哭之他室

知防在逺方者若同国虽缌必往也据非兄弟虽邻不往则三党中异姓无赴吊之礼据下记如有服而将往哭之服其服而往则既练始得往然三月五月之期已过如姑之子姊妹之夫母之父母兄弟亦无练而后往吊之义其当巳防既祔彼服未除之期而往与

大夫士将与祭于公既视濯而父母死则犹是与祭也次于异宫既祭释服出公门外哭而归其他如奔丧之礼如未视濯则使人告告者反而后哭

祭必齐齐者齐不齐以致其齐者也父母危疾子不视父母死反次于异宫而禁其哭踊不独非人情所安其哀痛中迫尚能齐一以交于神明乎此必春秋之末及战国时慝礼而汉儒误述之也

尸弁冕而出卿大夫士皆下之

致齐则不宜复出齐宫此宜在散齐期内盖为君尸者必卿大夫宫中各有职业故虽宿齐宫散齐时可仍出而治事也

如同宫则虽臣妾葬而后祭

士之臣妾贱葬事简旬日可毕又家徒少不能兼共祀事故葬而后祭疏谓天子诸侯臣妾死于宫中不得为虞祔卒哭之祭误矣天子诸侯絶期为废祭也乃以臣妾而稽丧之大祭乎【此疏在曾子问缌不祭下】

敬为上哀次之瘠为下

朱轼曰哀而尽礼附身附棺一无可悔方谓之敬瘠非不敬但恐毁不胜防则于礼或有阙耳若敬而不瘠则敬为虗文五十者于毁但不致耳若未满六十而不瘠戚容称服之谓何 瘠为下者鲜食则皆可瘠也

请问兄弟之防子曰兄弟之防则存乎书防矣

凡小功者谓之兄弟此所问兄弟之防谓小功以下也自大功以上哀声戚容各有所宜则必求其称小功以下则饮食居处去无防者不逺而哀声戚容无责焉独循书防以备礼文可矣注疏谓上所言独斩衰之防及为母齐衰果尔则尚有祖父母世父母叔父母姑姊妹子兄弟之子不应专以兄弟为言

在垩室之中非时见乎母也不入门

注谓居庐不入门非也设父母有疾可不入视乎母有父母之防能不从母而往哭乎先王制礼以人道待人谓期之内创钜痛甚虽以奠祭夫妇时接惟各致其哀敬而已【始防朝夕防哭既祔主反于殡宫朔望之奠必夫妇亲之】既练居垩室则悲忧渐杀设以见母而时接其内人哀敬之心移焉虽强居于外衰麻哭泣皆伪也故虽见母亦有时而母以外不得见所以责人子哀敬之诚而大为之防也

视君之母与君之妻比之兄弟发诸顔色者亦不饮食也

孔子曰居君之母与妻之防居处饮食衎尔兄弟之期其痛如剡胡可比也按仪礼凡小功者谓之兄弟此兄弟谓小功也小功比葬饮酒食肉故此云发诸顔色者亦不饮食也微有别者盖秉于国法 按功衰无盐酪谓斩衰之末也则此为比于小功益信矣

祥主人之除也于夕为期朝服祥因其故服

祥为吉祭前夕当视濯省牲不得仍练服

既祥虽不当缟者必缟然后反服

不当缟谓有新防之重服也 朱轼曰注疏以缟为朝服缟冠之缟陆氏以缟为素缟麻衣之缟陆氏为安

当袒大夫至虽当踊絶踊而拜之反改成踊乃袭于士既事成踊袭而后拜之不改成踊

士防礼大敛毕主人奉尸敛于棺踊如初乃盖主人降拜大夫之后至者北面视肂设熬卒涂置铭复位踊袭正与此合入棺及加盖时当踊不絶以降拜大夫故絶之加盖则殡毕若方殡虽有后至者不降拜檀弓大夫吊当事而至则辞焉防大记于大夫不当敛则出是也疏既事谓毕大小敛诸事恐未安若事为大小敛及殡则于大夫亦既事而后拜不独于士然所谓既事者即视肂设熬卒涂置铭诸事也盖于大夫则加盖后即降拜然后视肂于士则直至置铭踊袭后然后拜之故曰不改成踊也于大夫絶加盖时踊以前踊未终故曰改成踊

下大夫之虞也犆牲卒哭成事附皆少牢

防者人之终也故上大夫之卒哭附加隆焉士之遣奠加隆焉惟下大夫之虞则降而用特牲何也以别于上大夫也然则与士何以异也士之摄盛惟遣奠下大夫则成礼于防祭之终加隆于祔庙之始则等威着矣然用少牢至祔庙而终迁庙之后则惟用生者之鼎俎矣

夫曰乃

称乃夫某

凿巾以饭公羊贾为之也

朱轼曰含袭之时何时也过此以往欲睹亲可得乎制于礼者孝子无如之何礼得不巾而巾之有人死斯恶之意山阴陆氏乃谓君子有取焉谬矣

冒者何也所以掩形也自袭以至小敛不设冒则形是以袭而后设冒也

朱轼曰三日而后敛本冀其生设冒以掩形恐人之恶之也既设帷矣人不得而见在帷中者子妇之外亦亲者也乃冒而避其形乎凡此皆后儒驳杂之论未足信也 士丧礼袭而设冒似非为人之恶之也亲既死矣魄体宜安静形不掩则亲戚自逺至者及朋友中昵好或啓其手足或搴巾幎而视其形貌凟且防矣又鬼神之情既之幽则不欲向明皆敎人以奉死如生之义也 毛西河谓既加冒则手足尽韬小敛如何加衣时人多用此疑古礼不知小大二敛无复衣尸之法也衣有著者谓之袍袍必有表不禅衣必有裳谓之一称明衣不在算袭衣裳至四称以后更欲外加袖必不可入要领必不能容矣故设冒而櫜之幠用衾则小敛大敛之衣惟包于冒衾之外而不复入于冒衾之中明矣故小敛之衣惟祭服不倒大敛之衣惟君襚不倒所谓不倒者顺铺以荐于下而左右掩之以覆于上也其余则卷叠颠倒以实左右肩之上股肱足胫之旁以与当身之广厚相称故可用十九称三十称之多盖惟用绞衾以束而非以被于身故也敛衣之多至此何也父母生平朝祭亲身之服孝子不忍自服又不忍以襚人惟入圹为宜此古人之厚也

三年之防如斩期之防如剡

父殁为母齐衰三年故不曰斩齐而曰三年之防

如有服而将往哭之则服其服而往

檀弓有殡闻逺兄弟之防虽缌必往专举同姓此曰服其服则兼异姓之小功缌麻也又权以人情姑姊妹之夫虽无服亦不容不往姑姊妹痛不欲生可无唁乎子张死曾子有母之防齐衰而往哭则父之执友之防亦不容不往又如父防之后母又有父母之防在未葬以前则宜奔防视殡而反于夫之防次在既之后则宜守父母之殡至卒哭而归母居外家逾时又重有忧孝子可旬日不往省视乎凡此类皆礼虽先王未尝有可以义起者

既大功吊

既则大功者可吊眀期以上不得也

凡防小功以上非虞附练祥无沐浴

小功之疎而不敢自洁饰则居处饮食一式于礼可知矣礼教明则人道益深此民之所以有耻且格也

惟父母之防不辟涕泣而见人

谓身执事者情势有所穷也

曾申问于曾子曰哭父母有常声乎曰中路婴儿失其母焉何常声之有

观此可知苏氏以亲在知防礼讥程子之谬矣太原阎百诗云子夏子张子防欲师事有若曾子不可记称子张死曾子有母之防则曾子问一篇皆亲在时所讲议也如非礼孔子当正其失而勿与言矣

王父母兄弟世父叔父姑姊妹子与父同讳

王父母总贯下盖王父母之兄弟伯叔父姑姊妹父讳之则子在父侧亦不敢举其名也王父之兄弟姊妹父讳之不待言即王父之伯叔父及姑王母之兄弟伯叔父姑姊妹皆属亲而行尊人子于父母亲属尊行直举其名义亦未安故凡此皆父所必讳也檀弓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与此义正相发盖人子逮事父母则于王父母亲属父母所讳者从讳焉父母没则不必更讳矣若直以讳王父母为义则子于父母所爱亦爱之所敬亦敬之虽父母没不衰王父母义重思隆可以父母之存殁异乎曲礼大功小功不讳谓同等也知然者自父母以上尊行亲者期疎者小功无大功者以大功小功为言则兄弟行也疏又谓庶人不讳王父母士以上讳亦无义理礼不下庶人为其力不能备也讳王父母何故异其礼而教以薄哉

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可以取妇已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取妻下殇之小功则不可

朱轼曰此就父言父就子言子也大小功之服有父有子无者有子有父无者有父轻子重者有子轻父重者父可冠子取妇而子不可冠不可取妻不得冠取也即已可冠取妻而父不可冠子取妇亦不得冠取也此记谓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若小功末可以冠子嫁子亦可以取妇矣二段补出父字起下文已字谓小功之末不但父可取妇巳亦可取妻惟降服之下殇小功则父与巳皆不可此为冠取失时者言故但云可以非谓礼当如是也

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踊不絶地姑姊妹之大功踊絶于地如知此者由文矣哉由文矣哉

知此则知哭踊之节乃中心殊异故礼探其情而见于外岂徒由其外之文哉

君于卿大夫比不食肉比卒哭不举乐为士比殡不举乐

比不食肉恐当作殡侯国三卿五大夫皆为之三月不食肉恐未能行也知悼子之防杜蒉谏鼓钟而不谏饮酒且自言刀是供则食肉非越礼独不宜举乐耳曰知悼子在堂则未非卒哭以前也

君子上不僭上下不偪下

国卿而俭陋若此则其下服用又当每下而拂乎人情矣故曰偪下

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

得失以行能言若守正而退非君子所耻也与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同义即以居位者言始骨鲠而后脂韦始洁清而后汚墨令名不终皆既得之而又失之也

孔子曰凶年则乗驽马祀以下牲

王制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盖国体也士大夫则何敢然贬损自祀牲始则妻子食用之不节自有蹙然于心者矣 驽当作髦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

此以治民言之故不能不弛所谓制法以民也若议道自巳则当自强不息岂可或弛韩子于自修之事引此多见其疎矣

外宗为君夫人犹内宗也

曰君夫人以国中为断也若异国不独从母舅之女不得比于内宗即内宗适他国为君夫人亦无斩齐之义当以贺循等说为正

廐焚孔子拜乡人为火来者拜之士壹大夫再亦相吊之道也

以救火来者拜之聚观者弗徧拜也

寡君敢不敬须以俟命

俟后命也虽国君之夫人可出所以正家则警妇行也既出尚可以反所以许改过教迁善也

妇见舅姑兄弟姑姊妹皆立于堂下西面北上是见巳见诸父各就其寝

妇见舅姑后赞醴妇妇馈舅姑舅姑飨妇姑飨妇人送者若更与兄弟姑姊妹相见则正礼且不能毕矣盖兄弟姑姊妹每急欲见新妇而观其容止故有立于堂下之礼记者本谓是时已见新妇若诸父则不宜以尊临卑故必俟正礼既毕就其寝而见之而注遂谓不复特见误矣诸父诸姑等也诸父就见于其寝诸姑在舅姑之宫而妇乃不特见乎兄称兄公姊称女姑所以示妇当敬礼也而始至竟不特见乎兄嫂之嘉礼始成而弟妹不特见可乎婚礼经记无妇与兄弟姑姊妹相见之仪者乃人事之常无闗于婚礼之正无为具其仪耳若以兄弟为引嫌而不特见则姑姊妹何缣且舅姑恒食羣子妇佐馂朝夕相见并无所嫌而初至乃以礼见为嫌乎子思之哭嫂为位所谓不通问者不无故而接语言或使仆婢通问耳此记见诸父各就其寝则兄弟姑姊妹见于宫中不必言矣

会去上五寸

郑氏曰会谓上领缝盖即玉藻所谓颈也玉藻言颈广此言其长云去上五寸者髙出于鞸之上端五寸也

猜你喜欢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朱熹
  国疾第二十八·桓宽
  谦德之效·袁黄
  问辨録卷五·高拱
  论语集解义疏卷六·皇侃
  子柳之母死(1)·戴圣
  第32章·老子
  卷十八之下·何楷
  提要·梁寅
  卷三百五十六·佚名
  空品第十八·佚名
  高僧傳卷第九·慧皎
  佛说树提伽经之二·佚名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卷上·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静春堂诗集卷一·袁易

    (元)袁易 撰过泰伯庙孤城下白日昃景射枌榆与客上河梁河水寒弥弥岿然呉泰伯灵琐瞰其址升堂閴无人白云在亷陛淳风暨南服妾妇知敬止禋祀何寂寥庙食不饛簋至徳贵辞让千乘犹敝屣岂伊常人情箪食形愠喜吾甞悯僚光同室操剑匕神

  • 卷五百·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三十四 黄省曾 艳歌行 南山有乔松高高凌紫虚东枝蔽朝景西干匿流晖大中明堂材巧匠不可围万岁未裁用弃置此岑隈梁栋质虚在公输骨已灰凤鸟巢其巅驺麟亦追

  • 卷三百二十六 元豐五年(壬戌,1082)·李焘

      起神宗元豐五年五月盡其月   五月辛巳朔,御文德殿視朝,新除職事官未正謝者,許立班。   詔尚書省左右僕射、丞合治省事。初議左右分治,及進呈,始命合治。(舊紀書詔僕射、丞治事,則不分左右。)   又詔:「自今宰臣上馬,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三·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六十一景泰五年秋七月庚戌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 遣中官祭司门之神 命各边总兵官严督官军趁时刈草 南京大理寺左少卿廖庄言 太上皇帝在南宫臣为远臣未知 皇上于万几之暇曾时时朝见以敦友爱之情

  • 卷之一千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九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西汉年纪卷二十八·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哀帝孝哀皇帝讳欣元帝庶孙定陶共王子也年三歳嗣立为王长好文辞法律绥和元年立为皇太子二年三月成帝崩四月丙午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大赦天下【本纪】帝初即位躬行俭约省减

  • 金佗续编卷二十五·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二十五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録卷九鼎澧逸民叙述杨么事迹一常德府旧是鼎州昨於建炎三年有北来溃兵孔彦舟贼马侵犯府城其时府民为时有土人妖巫锺相久以幻怪鼓惑本土乡村愚民连络澧峡无知之俗悉来

  • 二四 吃茶·周作人

    鲁迅的抽纸烟是有名的,又说他爱吃糖,这在东京时却并不显著,但是他的吃茶可以一说。在老家里有一种习惯,草囤里加棉花套,中间一把大锡壶,满装开水,另外一只茶缸,泡上浓茶汁,随时可以倒取,掺和了喝,从早到晚没有缺乏。日本也喝清茶

  • 二十二年·佚名

    (丙子)二十二年清康熙三十五年 春正月1月13日○庚午,吏曹判書尹趾善,疏救疏儒朴繲及前修撰閔震烱,仍斥震烱疏捧入時喉司措語論列之事,上答以忠樸嘉尙。〈原疏、批旨見上。〉翌日,上下備忘,推考喉司,收還閔震烱特遞之命。道峰卽

  • 巫列 第二十六·王符

    凡人吉凶,以行为主,以命为决。行者,己之质也;命者,天之制也〔二〕。在于己者,固可为也;在于天者,不可知也。巫觋祝请,亦其助也,然非德不行。巫史祝祈者,盖所以交鬼神而救细微尔,至于大命〔三〕,末如之何〔四〕。譬民人之请谒于吏矣

  • 天方性理图传卷二·刘智

      概言  第二卷,乃发明第一卷未尽之意。其言理也,足乎其前所未尽言之理、其言象也,足乎其前所未尽言之象。然非理自理、象自象也。象,即理也。言象,正所以申明其理之所不可见者耳。有心者,若能于当体求之,则理象皆得;不能

  • 卷六十六·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六十六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春秋左氏传昭公上○音义昭公名裯谥法威仪恭明曰昭【裯误从旁作疏同案谥法解作容仪恭美】经元年莒去疾节注国逆而立之曰

  • 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六十一善现,一来果清净故耳界清净。耳界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一来果清净。若耳界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来果清净故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清净。

  • 佛说浴像功德经·佚名

    大唐天竺三藏宝思惟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及与无量诸大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清净慧。作是思惟。以何因缘诸佛如来得清净身。又复念言。若佛在世亲近供养。及灭度后

  • 佛说戒消灾经一卷·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尔时有一县。皆奉行佛五戒十善。一县界无酿酒者。中有大姓家子。欲远贾贩。临行父母语其子言。汝勤持五戒奉行十善。慎莫饮酒犯佛重戒。受教而行往到他国。见故同

  • 19.说度疑清净品·佛音

    慧体之二&mdash;&mdash;度疑清净以把握名色之缘,而越度了关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疑惑所建立的智,名为&ldquo;度疑清净&rdquo;。希望完成它(度疑清净)的比丘,如是忆念而求名色的因缘,犹如名医,见疾病而求其起因相似,或

  • 十四经发挥·滑寿

    针灸学著作。全书共3卷,元代滑寿撰。滑寿(十四世纪),字伯仁,号樱宁生,祖籍为河南人,后徙居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县)。古代有十二条正经,虽也提到督脉与任脉,但与十四经的关系,并未明言。滑寿则强调全身除十二条正经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