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妻下
女人不妒品自高
【原文】《礼》,自天子至于命士,媵妾皆有数,惟庶人无之,谓之匹夫匹妇。是故《关雎》美后妃,乐得淑女以配君子,慕窈窕,思贤才,而无伤淫之心。至于《樛木》、《螽斯》、《桃夭》、《芣莒》、《小星》,皆美其无妒忌之行。文母十子,众妾百斯男,此周之所以兴也。诗人美之。然则妇人之美,无如不妒矣。
【译述】在《礼记》里,从天子到有官位和爵位的人,纳妾的多少都是有规定的,惟独平民百姓没有规定,称为匹夫、匹妇。所以《诗经·关雎》赞美后妃,歌颂淑女许配君子。爱慕窈窕女子,思念有才德的男子,而没有讽刺淫荡的意思。至于《樛木》、《螽斯》、《桃夭》、《芣莒》、《小星》等篇,都是赞美没有嫉妒的行为。周文王的母亲生了十个儿子,至于众妾所生的儿子大概有上百人之多,这正是周所以兴旺发达的原因,所以诗人来赞美这件事。这样说来,妇人最大的美德就是不去嫉妒。
【原文】晋赵衰从晋文公在狄,取狄女叔隗,生盾。文公返国,以女赵姬妻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衰辞而不敢。姬曰:“不可。得宠而忘旧,不义;好新而慢故,无恩;与人勤于隘阨,富贵而不顾,无礼。弃此三者,何以使人?必逆叔隗!”及盾来,姬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译述】晋国的赵衰跟随晋文公逃亡到狄国,娶了狄国的女子叔隗为妻。等到晋文公返回晋国后,就把自己的女儿赵姬嫁给了赵衰,并生了原同、屏括和楼婴。赵姬让赵衰把赵盾和他的母亲迎接到晋国来。赵衰没敢答应。赵姬说:“不迎是错误的。得新宠而忘旧人,不是仁义之举;喜新而厌旧,没有恩情;与人共度艰难岁月,自己富贵之后就不去理她,不合礼法。丢了这三点,你还怎么去说服别人呢?所以你一定要将叔隗接来。”等到赵盾来了,赵姬认为赵盾很有才华,就坚决要求赵衰将赵盾立为嫡子,而将自己的三个儿子排在赵盾的后面。并以叔隗为赵衰的正妻,自己排在她的后边。
【原文】楚庄王夫人樊姬曰:“妾幸得备扫除,十有一年矣,未尝不捐衣食,遣人之郑卫求美人而进之于王也。妾所进者九人,今贤于妾者二人,与妾同列者七人。妾知妨妾之爱、夺妾之贵也。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夺王之宠哉?不敢以私蔽公也!”
【译述】楚庄王夫人樊姬说:“我有幸侍奉大王,已经十一年了,这期间,我经常花费钱财派人到郑国和卫国搜求美人,进献给大王。我所进献的九人,其中比我贤惠的有二人,与我不相上下的有七人。我也知道这样做会妨碍大王对我的爱,会夺去我的尊贵。我难道不想让大王只宠爱我一个人吗?我只不过是不敢以私废公罢了。
【原文】宋女宗者,鲍苏之妻也。既入,养姑甚谨。鲍苏去而仕于卫,三年而娶外妻焉。女宗之养姑愈谨,因往来者请问鲍苏不辍,赂遗外妻甚厚。女宗之姒谓女宗曰:“可以去矣。”女宗曰:“何故?”姒曰:“夫人既有所好,子何留乎?”女宗曰:“妇人之所宝,岂以专夫室之爱为善哉?若抗夫室之好,苟以自荣,则吾未知其善也。夫《礼》,天子妻妾十二,诸侯九,大夫三,士二。今吾夫固士也,其有二,不亦宜乎!且妇人有七去,七去之道,妒正为首。姒不教吾以居室之礼,而反使吾为见弃之行,将安用此?”遂不听,事姑愈谨。宋公闻而美之,表其闾,号曰“女宗”。
【译述】宋国的女宗是鲍苏的妻子。结婚后,女宗侍奉婆婆非常谦恭谨慎。
后来,鲍苏离开家到卫国去做官,三年之后他又在卫国娶了妻子。女宗得知后,不但没有嫉妒,反而赡养婆婆更加小心,只要有顺路的人,女宗就委托向鲍苏问好,而且还给鲍苏在卫国的妻子带去非常丰厚的礼品。鲍苏的一个妾对女宗说:“你应该离开鲍家了。”女宗问:“为什么?”妾说:“夫君既然另有新欢,你还留下干什么呢?”女宗说:“对于一个妇人来说,她所最宝贵的难道就是独自拥有丈夫的爱吗?如果只知道独霸丈夫,反对丈夫另添房室,从而求取自己的荣耀,我是没有看出这其中的高尚来。《礼记》规定,天子可以有十二个妻妾,诸侯可以有九个,大夫可以有三个,士两个。我的丈夫本来就是士,他有两个妻子,不也是应该的吗?而且,妇人有七种被休掉的情况,在这七种被休掉的错误中,嫉妒丈夫的正妻是最大的。你不教给我为人之妻所应遵守的礼义,反让我做那些有可能被丈夫休掉的事情。我怎么能听你的话呢?”
于是她不听这些,对待婆婆更加谨慎小心。宋公听到这件事后,夸赞她的品行,旌表其门第,尊称她为“女宗”。
【原文】汉明德马皇后,伏波将军援之女也。年十三选入太子宫,接待同列,先人后己,由此见宠。及帝即位,常以皇嗣未广,每怀忧叹,荐达左右,若恐不及。后宫有进见者,每加慰纳。若数所宠引,辄增隆遇,未几立为皇后。是知妇人不妒,则益为君子所贤。欲专宠自私,则愈疏矣!由其识虑有远近故也。
【译述】汉代明德马皇后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她十三岁的时候就被选入太子宫,对待其他嫔妃,能够先人后己,因此她得到了太子的宠爱。太子即位后,她为皇家子弟不多而常常发愁,于是他为皇帝引荐嫔妃,惟恐皇帝不喜欢她们。如果后宫嫔妃有要求主动进见皇上的,她都为之引见。如果有谁被皇帝数次宠幸,待遇马上就提高了。正因为这样,她不久就被立为皇后。由此知道女人如果没有妒忌心,就容易博得君子的好感。相反,越想独霸男人,越是容易被疏远。做得好坏,这与她们有没有见识有关。
【原文】后唐太祖正室刘氏,代北人也。其次妃曹氏,太原人也。太祖封晋王,刘氏封秦国夫人,无子,性贤,不妒忌,常为太祖言:“曹氏相,当生贵子,宜善待之。”而曹氏亦自谦退,因相得甚欢。曹氏封晋国夫人,后生子,是谓庄宗。太祖奇之。及庄宗即位,册尊曹氏为皇太后,而以嫡母刘氏为皇太妃。太妃往谢太后,太后有惭色。太妃曰:“愿吾儿享国无穷,使吾曹获没于地,以从先君,幸矣!他复何言?”庄宗灭梁入洛,使人迎太后归洛,居长寿宫。太妃恋陵庙,独留晋阳。太妃与太后甚相爱,其送太后往洛,涕泣而别,归而相思慕,遂成疾。太后闻之,欲驰至晋阳视疾;及其卒也,又欲自往葬之。庄宗泣谏,群臣交章请留,乃止。而太后自太妃卒,悲哀不饮食,逾月亦崩。庄宗以妾母加于嫡母,刘后犹不愠,况以妾事女君如礼者乎!若此,可谓能不妒矣。
【译述】后唐太祖的正室刘氏,是代北人。太祖的次妃曹氏是太原人。太祖被封为晋王的时候,刘氏被封为秦国夫人,她没有生孩子,但很贤惠,不嫉妒,并经常对太祖说:“我给曹氏相面,她一定会生下贵子的,应该善待她。”然而,曹氏也常常谦让退避,所以她们俩相处得非常好。
曹氏被封为晋国夫人,后来生了儿子,正是庄宗。太祖想起先前刘氏所说的话,感到这件事很神奇。等到庄宗即位的时候,册封曹氏为皇太后,而封嫡母刘氏为皇太妃。太妃去向太后道谢,太后觉得很惭愧。太妃说:“愿我们的孩子永保江山,能够让我们平安地活到老,然后在地下与先君相会,这才是最大的幸运,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后来庄宗灭了梁,进入洛,便派人迎接太后归洛,居住在长寿宫。太妃由于留恋皇陵宗庙,独自留在了晋阳。太妃和太后感情非常好,太妃送太后赴洛的时候,洒泪而别。回去后仍思念太后,竟郁闷成疾。太后得知后,很想亲自到晋阳去看她;太妃去世,太后又想亲自去安葬太妃。因为庄宗哭着劝谏,大臣们也一再挽留,太后才只好作罢。然而,自从太妃去世,太后也因悲痛而不吃饭,只过了一个多月,也去世了。庄宗将妾母排在嫡母的前面,刘后仍然不恼怒,而况妾侍奉正妻本来就是合乎礼法的呢!
向刘氏这样的,可以称得上没有嫉妒之心。
【原文】《葛覃》美后妃恭俭节用,服浣濯之衣。然则妇人固以俭约为美,不以侈丽为美也。
【译述】《葛覃》赞扬后妃勤俭节约,说她们穿着已经洗过几次的衣服。这样说来,作为妇人应以勤俭节约为美德,而不能以奢侈华丽为美。
【原文】汉明德马皇后,常衣大练,裙不加缘。朔望,诸姬主朝请,望见后袍衣疏粗,反以为绮,就视乃笑。后辞曰:“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六宫莫不叹息。性不喜出入游观,未尝临御窗牖,又不好音乐。上时幸苑囿离宫,希尝从行。彼天子之后犹如是,况臣民之妻乎?
【译述】东汉明德马皇后经常穿着粗帛衣服,裙子也不加边饰。每月初一和十五,举行朝谒之礼,有一次妃嫔们看见马皇后的衣服粗疏,还以为是上等的丝织品,她们来到跟前一看,不禁相视而笑。马皇后遮掩道:“这种缯特别容易染色,所以我才穿它。”妃嫔们看见她如此朴素,无不感叹。马皇后不喜欢外出游玩观光,从来不到窗前观望外面,也不喜好音乐。皇上经常巡幸行宫苑囿,皇后很少随行。她身为皇后,还如此俭朴简约,而况一般平民百姓的妻子呢?
【原文】汉鲍宣妻桓氏,归侍御服饰,著短布裳,挽鹿车。
梁鸿妻屏绮缟,著布衣、麻履,操缉绩之具。
【译述】汉代鲍宣的妻子桓氏,将侍御妇人的服饰放起来,改穿布衣短服,亲自拉小车干活。
梁鸿的妻子把丝绸衣服藏起来,穿布衣麻鞋,亲自纺纱织布。
【原文】唐岐阳公主适殿中少监杜悰,谋曰:“上所赐奴婢,卒不肯穷屈。”
奏请纳之。上嘉叹,许可。因锡其直,悉自市寒贱可制指者。自是闭门,落然不闻人声。悰为澧州刺史,主后悰行。郡县闻主且至,杀牛羊犬马,数百人供具。主至,从者不过二十人、六七婢,乘驴阘茸,约所至不得肉食。驿吏立门外,舁饭食以返。不数日间,闻于京师,众哗,说以为异事。悰在澧州三年,主自始入后三年间,不识刺史厅屏。彼天子之女犹如是,况寒族乎?若此,可谓能节俭矣。
【译述】唐代岐阳公主嫁给殿中少监杜悰为妻,公主和丈夫商量说:“皇上赐给我们的奴婢,最终还是过不惯贫穷的生活。”于是他们奏请皇上不要奴婢。皇上大为赞叹,同意了公主的意见,赏赐给她一些银钱,公主用这些银钱买了些出身卑贱又易于指使的人做佣人。从此以后公主闭门不出,家里和和睦睦,安安静静。杜惊担任澧州刺史,公主跟随前往。
郡、县官吏听说公主要来,杀牛、羊、狗、马,有数百人忙碌,准备招待公主。但公主到后,随从的人不过二十个,奴婢只有六七个,乘坐的驴子很瘦弱,公主还规定所到地方不得摆设酒宴肉食。只见驿站官吏站在门外,抬来一些简单的饭菜就回去了。没过几天,她的事迹传到京城,议论纷纷,人们都把这件事当作一件少有的奇事来传扬。杜悰在澧州任职三年,公主在这三年间从未到过他的官府,始终没见过刺史衙门里边是什么样子的。她是皇帝的女儿尚且能如此俭朴简约,而况一般的百姓呢?像这样的妻子,可以算得上节俭了。
【原文】古之贤妇未有不恭其夫者也,曹大家《女戒》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贞洁耳。耳无途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谓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是以冀缺之妻馌其夫,相待如宾;梁鸿之妻馈其夫,举案齐眉。若此,可谓能恭谨矣。
【译述】古代的贤妇对待丈夫无不恭恭敬敬。曹大家的《女戒》说:“得到丈夫的喜爱,妻子就可以终生有靠,失去丈夫的欢爱,妻子就一切都完了。”由此可见,为人妻子一定要得到丈夫的真心疼爱。然而要想得到丈夫的欢心,并不是去谄媚奉承,而是要专心正色严肃认真,坚守礼义贞洁。即不道听途说,目不邪视,外出不妖艳打扮,在家不懒于妆饰,不三五成群聚会闲聊,不到门口去张望,能做到这些,就称得上是专心正色严肃认真了。如果是举止轻佻、视听不定,在家披头散发,出门卖弄风骚,说些不该说的话,看些不该看的事,这就是不能专心正色严肃认真。所以冀缺的妻子到田间给丈夫送饭,能够相敬如宾;梁鸿的妻子给丈夫端上饭菜,能够举案齐眉。像这样的妻子,就算得上恭敬谨慎了。
【原文】《易》:“家人,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诗·葛覃》美后妃,在父母家,志在女功,为絺绤,服劳辱之事。《采苹》、《采蘩》,美夫人能奉祭祀。彼后夫人犹如是,况臣民之妻,可以端居终日,自安逸乎?
【译述】《周易》说:“‘家人’卦,处于二位的阴爻表现的是,妻子在家虽没有专断的权力,但是要管理好家务。”《诗经·葛覃》赞扬后妃,说她们在父母家里从事女工,纺纱织布,还参加体力劳动。《采苹》、《采蘩》称赞夫人能进行祭祀活动。那些后妃、夫人尚且能如此勤劳,何况一般百姓的妻子呢?难道可以端坐终日、享受安逸吗?
【原文】鲁大夫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乎?惧干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
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衣,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烝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
【译述】鲁国的大夫公父文伯退朝后,去拜见母亲。母亲正在织布,文伯说:“像我们这样富有的人家,其主人还用得着亲自纺织吗?您这样做会让季孙不高兴的,人家会说我们这样富有还不能安心侍奉国君?”母亲听了他的话,叹了口气说:“鲁国难道要灭亡了吗?但你难道不知道鲁国使僮子备官吗?王后要亲自做帽子上的装饰物玄紞,公侯的夫人再为它加上紘綖,卿的妻子要制做缁带,大夫的妻子要做祭服,元士的妻子要制做朝服,从下士到一般百姓,都要做衣服给丈夫穿。春天秋天祭祀土神的时候,人人都要忙碌,冬天祭祀的时候,也要有所贡献。不论男女,都要为国效劳,延误时间或做错事,都要受到处罚,这是古代就有的制度。现在我守了寡,你又仅是个大夫,我们兢兢业业,还怕不能承继先人之志,如果再懈怠懒惰,怎能辞其咎?我希望把一切都做好,并且时时警戒自己说:‘一定要对得起先人。’你现在却说:‘为什么要这么辛苦?’你以这样的认识和态度继承你父亲的官爵,我担心你父亲穆伯没有好的继承人了。”
【原文】汉明德马皇后,自为衣袿,手皆裂。皇后犹尔,况他人乎?曹大家《女戒》曰:“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勤也。”若此,可谓能勤劳矣。
【译述】汉代明德马皇后,自己制做衣服,手都冻裂了。皇后都能这样勤劳,何况一般人呢?曹大家《女戒》说:“做为人的妻子,晚睡早起,不分昼夜,处理家事,不挑拣难易。所作必成,亲手来整理,这就为勤劳。”像这样,可以说是能勤劳了。
【原文】为人妻者,非徒备此六德而已。又当辅佐君子,成其令名。是以《卷耳》求贤审官,《殷其雷》劝以义,《汝坟》勉之以正,《鸡鸣》警戒相成,此皆内助之功也,自涂山至于太姒,其徽风著于经典,无以尚之。周宣王姜后,齐女也。宣王尝晏起,后脱簪珥,待罪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王乐色而忘德也,敢请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实自生过,非后之罪也。”遂复姜后而勤于政事,早朝晏退,卒成中兴之名。故《鸡鸣》乐击鼓以告旦,后夫人必鸣珮而去君所,礼也。
【译述】不过,为人之妻,并非只需要具备以上六种品德就可以了,妻子还应当辅佐丈夫,让他功成名就。所以《卷耳》求贤审官,《殷其雷》用义来劝戒丈夫,《汝坟》勉励丈夫做人要正直,《鸡鸣》警戒相成,这些都是贤内助的功劳。从涂山到太姒,她们的功绩载入史籍,无人能比。周宣王姜后是个齐国女子,宣王有一次起床晚了,姜后就取下金簪珥环,待罪于后宫,派她的保姆传话给宣王说:“因为我显露淫心,使得君王失礼晚朝,出现了好色忘德的过失,请求君王惩罚我吧。”宣王说:“寡人无德,确是自己有错,并非皇后的过错。”宣王不治姜后的罪,自己从此勤于政事,早上朝晚退朝,终于成就了中兴国家的美名。所以《鸡鸣》很高兴宣示天亮的鼓声。皇后、夫人必须带着鸣珮去国君的住所,这是古礼。
【原文】齐桓公好淫乐,卫姬为之不听。
楚庄王初即位,狩猎毕戈,樊姬谏,不止,乃不食鸟兽之肉。三年,王勤于政事不倦。
【译述】齐桓公喜好淫乐,卫姬坚持按礼法办事。
楚庄王刚即位的时候,非常喜欢打猎,樊姬劝谏,他不听,于是樊姬就不再吃鸟兽的肉,用这种方法来劝谏。三年之后,楚庄王终于能够勤于政事,而且不知疲倦。
【原文】晋文公避骊姬之难,适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善与子犯谋,醉而遣之,卒成霸功。
【译述】晋文公避骊姬之难,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姜氏嫁给他为妻,并给他二十乘车马作为嫁妆。晋文公居然安享富贵,不打算复国了。但跟随他的那些人认为不能就这样消沉下去,暗暗打算要离开这里,他们谋于桑下,蚕妾在旁边听到了,就告给了姜氏。姜氏杀掉蚕妾,然后对晋文公说:“你们有远大的志向,将要离开这里?窃听到你们的机密的人我已经把她杀死了。”晋文公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你们还是赶快走吧,不舍儿女私情,贪图安逸,会毁掉你的大事的。”晋文公还是不愿放弃安逸的生活,姜氏便与子犯合谋,用酒将他灌醉,然后把他扶上车子拉走。就这样晋文公最后终于得以回国即位,并且成就了一代霸主的功业。
【原文】陶大夫答子治陶,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妻数谏之,答子不用。居五年,从车百乘归休,宗人击牛而贺之,其妻独抱儿而泣。姑怒而数之曰:“吾子治陶五年,从车百乘归休,宗人击牛而贺之。妇独抱儿而泣,何其不祥也!”妇曰:“夫人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昔令尹子文之治国也,家贫而国富,君敬之,民戴之,故福结于子孙,名垂于后世。今夫子则不然,贪富务大,不顾后害,逢祸必矣!愿与少子俱脱。”姑怒,遂弃之。处期年,答子之家果以盗诛,唯其母以老免,妇乃与少子归,养始终卒天年。
【译述】陶大夫答子治理陶地的时候,没有好的名声,家里却非常富裕。妻子几次劝谏他,他不听。过了五年,他带着车马百乘回家休息,本宗族的人杀牛为他庆贺。唯独他的妻子抱着孩儿在一边哭泣。婆婆愤怒地责备她说:“我儿治理陶地五年,带着车马百乘归来休息,族中人杀牛为他庆贺,你却抱着孩子哭泣,多么不吉祥呀!”儿媳妇说:“一个人没有能力却做了大官,就会招来灾祸;做官没有政绩而家里富裕,可以说是在积累祸患。先前令尹子文治理国家,家中贫穷,而国家富裕,皇帝敬重他,百姓爱戴他,因此福遗子孙,名留后世。如今我的丈夫却不是这样,贪求富贵喜好虚名,而不顾后患,必定要招来祸患。我愿与孩子一起离去。”婆婆大怒,将儿媳赶出家门。一年之后,果然因为答子贪污财物,全家人被杀,唯独答子的母亲因为年老免于一死。这时,答子的妻子带着小孩回家赡养婆婆,为婆婆养老送终。
【原文】楚王闻于陵子终贤,欲以为相。使使者持金百镒,往聘迎之。于陵子终入谓其妻曰:“楚王欲以我为相,我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子意可乎?”妻曰“夫子织屦以为食,业本辱而无忧者,何也?非与物无治乎,左琴右书,乐在其中矣!夫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饱不过一肉。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乱世多害,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于是,子终出谢使者而不许也。遂相与逃而为人灌园。
【译述】楚王听说于陵子终很有才德,就想委任他为宰相。楚王派使者带着百镒黄金去聘请于陵子终。于陵子终回家对妻子说:“楚王想让我担任宰相,我今天当了宰相,明天就坐着豪华的车子,前呼后拥,顿顿吃丰盛的宴席,你认为这样可以吗?”妻子说:“你现在以编织鞋为生,职业虽然不怎么样,但是无忧无虑,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远离是非财货,读书弹琴,自得其乐。一个人,即便拥有再多的车马,容身也只不过需要很小的一块地方;宴席再丰盛,也只不过吃一点肉就饱了。你为得到一点安身之地和一顿饭的好处,竟要负担整个楚国的忧患和烦恼,值得吗?而且乱世多祸,你如果要接受任命,我害怕你连命都保不住。”于是,于陵子终出来谢绝了楚王的使者,没有接受聘任。他们一起出逃,以为别人种菜园为生。
【原文】汉明德马皇后,数规谏明帝,辞意款备。时楚狱连年不断,囚相证引,坐系者甚众。后虑其多滥,乘间言及,帝恻然感悟,夜起彷徨,为思所纳,卒多有降宥。时诸将奏事及公卿较议难平者,帝数以试后。后辄分解趣理,各得其情。每于侍执之际,辄言及政事,多所毗补,而未尝以家私干。
【译述】汉代明德马皇后,屡次规谏明帝,言辞恳切,思考周到。当时,冤狱连年不断,囚犯们相互牵连,受到法律惩罚的人非常多。马皇后担心用刑过多过滥,便找机会向明帝提起这件事,皇上也感到这件事很重要,并对那些遭受冤狱的人动了恻隐之心。他晚上睡不着觉,起来散步,思考马皇后的建议并加以采纳,最终有许多被冤枉或犯罪较轻的人得到了赦免。当时,将领们所奏的事和公卿们的一些议论有难以决断的,明帝就每每让马皇后来决断,以此来考察她处理事情的能力。马皇后每次都能合情合理地分析和处理,她常常利用侍奉明帝的机会,来谈她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对国事处理提出许多有用的意见。然而她从来没有因为家里的私事来干预皇上。
【原文】河南乐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不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跑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趁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绢失成功,稽废时月。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养姑,又远馈羊子。
【译述】河南乐羊子有一次在路上行走拾到一饼金子,回家将金子交给妻子。
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之水,有骨气的人不吃嗟来之食,何况你靠拣东西求利,难道不怕玷污了你的品行吗?”羊子非常惭愧,就把金子扔到了野外,然后到很远的地方去拜师求学。一年之后羊子回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要回来。羊子说:“我出去久了,有些想家,并没有别的原因。”妻子就拿了把刀走到织机前,对羊子说:“蚕茧抽丝,机抒织布,一根根丝线织成一寸一寸的布,慢慢积累,就成了一丈布、一匹布。如果现在将它砍断,不但这匹绢织不成功,而且还荒废了时间。你去求学,也是在积累知识,应当每天了解你所不懂的新的知识,以修成懿德美行。如果中途辍学回家,其结果与砍断这匹布有何不同?”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感动,又回去继续学习,此后七年没有再回家。妻子在家辛勤劳动,赡养婆婆,还要供给羊子求学所需的钱物。
【原文】吴许升少为博徒,不治操行。妻吕荣尝躬勤家业,以奉养其姑。数劝升修学,每有不善,辄流涕进规。荣父积忿疾升,乃呼荣,欲改嫁之。荣叹曰:“命之所遭,义无离二。”终不肯归。升感激自励,乃寻师远学,遂以成名。
【译述】吴国许升年轻的时候是个赌徒,不注意节操品行。他的妻子吕荣辛勤操持家业,侍奉婆婆。妻子多次劝告许升读书学习,每当许升有不好的行为时,她就泪流满面地规劝。吕荣的父亲非常痛恨许升,他要将吕荣叫回家,想让她改嫁。吕荣叹息道:“命中既然给我安排了这样的丈夫,我必须忠贞如一,不再改嫁。”吕荣始终不肯回家。许升非常感激,从此奋发向上,外出拜师求学,后来一举成名。
【原文】唐文德长孙皇后崩,太宗谓近臣曰:“后在宫中,每能规谏,今不复闻善言,内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此皆以道辅佐君子者也。
【译述】唐朝文德长孙皇后去世,太宗对近臣说:“皇后在宫中的时候,常常规劝我,现在我再听不到她的良言,在内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助手,这让我很觉悲哀。”以上这些事例都是为人之妻能够用道义来辅佐丈夫成就事业的典范。
【原文】汉长安大昌里人妻,其夫有仇人,欲报其夫而无道径。闻其妻之孝有义,乃劫其妻之父,使要其女为中,谲父呼其女告之。女计念,不听之,则杀父,不孝;听之,则杀夫,不义。不孝不义,虽生不可以行于世。欲以身当之,乃且许诺曰:“旦日在楼新沭,东首卧则是矣!妾请开牖户待之。”还其家,乃谲其夫,使卧他所。因自沭,居楼上东首,开牖户而卧。夜半,仇家果至,断头持去,明而视之,乃其妻首也。他人哀痛之,以为有义,遂释,不杀其夫。
【译述】汉朝长安大昌里某人的妻子,她的丈夫有个仇人,那个仇人想报复她的丈夫却没有办法。仇人听说她非常孝敬父母,就劫持了她的父亲,以此来要挟她共同害她丈夫,并且假托她父亲,要她说出丈夫在哪里。
她想,不听仇人的话,父亲就要被杀,这是不孝顺;如果顺从仇人,丈夫就会被杀,这是没有仁义。既不孝顺又不仁义,虽然活着也没脸见他人了。最后她决定自己替丈夫去死,于是就许诺那个仇人说:“明天我们在楼上沐浴,头朝东而睡的就是我丈夫,我打开窗户等你。”回到家,她就骗她丈夫,让他睡到别的地方。她自己洗了澡,在楼上头朝东而睡,而且打开了窗户。半夜,仇人果然来了,砍下她的头拿走,等到天亮一看,原来是仇人的妻子的头。仇人非常哀痛,认为这个女人很讲礼义,就放过了她的丈夫。
【原文】光启中,杨行密围秦彦、毕师锋,扬州城中食尽,人相食,军士掠人而卖其肉。有洪州商人周迪,夫妇同在城中,迪馁且死,其妻曰:“今饥穷势不两全,君有老母,不可以不归,愿鬻妾于屠肆,以济君行道之资。”遂诣屠肆自鬻,得白金十两以授迪,号泣而别。迪至城门,以其半赂守者,求去。守者诘之,迪以实对。守者不之信,与共诣屠肆验之,见其首已在案上。众聚观,莫不叹息,竞以金帛遗之。迪收其余骸,负之而归。古之节妇,有以死徇其夫者,况敢庸奴其夫乎?
【译述】唐代光启年间,杨行密围攻秦彦和毕师铎,扬州城内没有一点粮食,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士兵纷纷抢掠人口,贩卖人肉。洪州商人周迪和妻子都住在城中。周迪十分饥饿,快要死了,妻子说:“现在我们因饥饿而处于穷途末路,咱俩不可能同时保全性命,你家中还有老母亲,你不能不回去,我愿意把自己卖给肉铺,帮助你筹集路费。”于是她就到肉铺将自己卖掉,得到十两白金,将其交给丈夫,与他哭泣告别。周迪来到城门,用五两白金贿赂守门人,请求放他出去。守门人盘问他,他如实回答。守门人不相信他的话,与他一起来肉铺查验,果然看见他妻子的头颅已经在案上了。于是众人围观,无不叹息,纷纷送给他钱财。周迪将妻子残留下来的骸骨收集起来,背回家乡。古代的节烈妇女,能够以死殉夫,又哪里会役使其丈夫呢?
猜你喜欢 論語筆解序·韩愈 卷一百十·陈祥道 杀身以成仁·孔子 附録·汪克宽 卷二十八·胡广 卷一百八十一·山井鼎 卷一百十七·山井鼎 卷二十二·山井鼎 卷十八·刘瑾 卷十六·严粲 卷十八·佚名 四十九、安晚附增·慧开 印赠“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序·太虚 第七次研究会·太虚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