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四 初出茅庐

我是在一九二一年毕业于约翰的。向例在行毕业礼的那一天,各同学都一律要穿西装,要罩上宽袍大袖的学士礼服,戴上方帽子。这在富家的子弟,到了这一天,当然可以出钱特制很讲究的西装和礼服,在我这穷学生,却又是一个问题了。学士礼服和方帽子是可以租的,这倒有法可想。关于西装,因为常有西装裁缝到寄宿舍里来兜生意,尤其是在将行毕业礼的前几天。我便和其中一个商量,要暂时赊账,等两三个月以后才付钱。他答应了,我这个问题才解决。

到了行毕业礼的那一天,各同学的家属,老的幼的,男的女的,都跑来凑热闹。他们当然都是笑嘻嘻的,很快乐的。各同学先在草场上列成双人队,由校长和各教授引导着,鱼贯缓步进大礼堂,各家属和来宾们很拥挤的围着大鼓其掌。我此时夹在队伍中,的确引起了异样的情感,——与其说是胜利的感觉,不如说是伤感的意味居多。我的大家族住在北平,自己还未结婚,没有什么娇妻,也没有什么爱人,来分受我在这刹那间的情绪上的反应。所以我很觉得好像是个孤零零的孤儿夹在怪热闹的环境中,想到平日的苦忙,想到平日的奔波,想到平日筹措学费的艰辛,想到这一天所剩下来的是三四百元的债务和身上穿着的赊账的西装!这种种零零碎碎的毫无系统的念头,像电闪似的在脑际掠过去,竟使我在那刹那间“生踢门陀”(Sentimental)起来了,眼眶里涌上了热泪——莫名其妙的热泪。但在前后左右都充满着喜容和笑声,独有一个人掉泪,似乎是怪难为情的,所以立刻装做笑容,把那涌上来的热泪抑制着向里流。

大学教育算是告了一个结束。虽然在求学的工具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方面,还只是建立了一个基础,但是学校却不得不离开了。离开了学校,当然要注意到职业界这方面来。

同级的各同学在将毕业的时候,对于自己的将来职业就已开始打算。(其中虽有极少数已决定毕业后到美国去留学。)我本来是要想入新闻界的,但是一时得不到什么机会,以前“走曲线”求学,现在又不得不“走曲线”就业了。我说“就业”而不说“求业”,因为在毕业前的一两个月,毕云程先生就对我说,穆藕初先生要请一位英文秘书,问我就不就。当时穆先生正在办厚生纱厂,不久正出了五万元资送五个北大学生出国留学,这件慨捐巨款乐育人材的事情,使我对他颇有着好感,便答应了下来。

到厚生纱厂办事没有几天工夫,穆先生创办上海纱布交易所,他自己任理事长,把我调到纱布交易所担任英文秘书。其实纱布交易所里面关于英文的信件很少,每天只翻译几页关于纱市的英文电讯,内容只是数目字的变异,格式都是很呆板的。每月薪水倒有一百二十元,这在我这样初毕业于学校的小子,已不能算少,虽则当时交易所林立,生意兴隆,薪水比任何机关都大,我这样的薪水在比较上仍是很平常的。我倒不嫌薪水小,却觉得我的工作不合于我的爱好。诚然,我也知道初出就业,不能苛求,只得一步一步的干去;也明知重大的责任要从比较小的责任开始。我的不喜欢,不是因为事情的机械,或是事情的小。我后来办理出版业的时候,任何机械的事情或是任何小事情,我都干得津津有味。我只觉得一天那样翻译着几张纱市的电讯,没有什么意义,尤其觉得这是用不着一个什么英文秘书来办的事情。空闲的时候太多,也是使我觉得不安的一件事。

在精神上虽有这样的烦闷,但是因为一方面还没有较适宜的机会,一方面又急于要归还所借的学费,只得打定主意拖下去。

在这样的烦闷的环境中,如果说还有一些愉快的事情,那要算是认识了一位好友余天栋先生。他是东南大学商科毕业的一个英俊焕发至诚感人的有为青年,这时他在担任纱布交易所的会计科科长,在该所是比较重要的职务。我以前并不认识他,到交易所的第一天,在成立会的会场上遇着,经穆先生介绍后,他那样的和蔼殷勤豪爽的态度,和待我的恳挚亲切,就已使我感觉到他是一个值得敬爱的好友。我是一个爽快的人,他也是一个爽快的人。我每遇着我所敬爱而知心的人,就喜欢披肝沥胆地畅谈,他也是这样。所以我们不遇着则已,一遇着了,总是一谈几小时。他为人整洁,敦厚,聪明,正直,而又很富于幽默。在星期日,我们常在一起,每每一谈就谈了半天。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大雨中穿着雨衣,在四川路一带走着,上面虽有倾盆大雨淋着,我们还是谈笑自若,边走边谈,愈谈愈有味。

我那时因为急于归还学费,每次领薪水的时候,留下自用的钱总是很少的,到了月底往往只剩几角钱,窘迫得可笑。他的薪水赚得比我多,到了这种时候,他往往自动地一定要把五块钱的钞票塞在我的衣袋里,强要借给我用。

我离开纱布交易所之后,他还在那里做他的会计科科长。一时失却了我,使他感到懊丧万状。后来我们虽因各人都忙,不能常聚,一聚还是畅谈几小时。当我筹备结婚的时候,他也离开了纱布交易所,正在打算赴美再求深造,同时在做标金生意,想多弄得几个钱带出去。他知道我婚费还有问题,慨然代出二百元凑在他一起做一次标金生意,不料运道不好,完全蚀光。他又慨然说,我的费用来源不易,一定不要我还这二百元,所蚀的由他负责付出。虽经我再三婉却,他还是不许。他对于朋友的慷慨义侠,往往如此。

他还未赴美,忽于一个夏天患时疫,上午还是活泼泼的,下午就死在时疫医院里。我知道了好像听到晴天霹雳,泪如泉涌,急奔到尸前大哭一场,已不能和他再谈一句话了。失却了这样的一个好友,实在是我生平的一大损失。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司马迁
  卷一百十五·毕沅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佚名
  卷之二十五·佚名
  卷之十六·佚名
  圆明园总管世家·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二·杜大珪
  平定准噶尔方畧序·傅恒
  一一 民报案·周作人
  良政传序·萧子显
  李苗传·魏收
  高祖纪·魏徵
  杜僧明传·李延寿
  食货三七·徐松
  纲鉴易知录卷五十·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二集卷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八古今体九十五首【己巳一】己巳元旦曙色苍苍五凤城晏温初旭玉楼晴百年岁月逢元旦九?车书奉大清嘉祉载吟椒颂句春音伫听凯歌声三辰新转祥符肇六气均调物象亨新正试笔履端首祚肇昌辰歛时五福

  • 本纪第十三 德宗下·刘昫

    贞元四年春正月庚戌朔,上御丹凤楼,制曰:“朕以菲薄,托于王公之上,恭承天地之序 ,虔奉祖宗之训,遐想至理,思臻大和。而诚不感物,化不柔远,声教犹郁,征赋仍繁。顷者务于安人,不惮屈己,与西蕃结好,申以齐盟。而戎心不厌,背义亏信,劫胁士

  • 卷二百二 治平元年(甲辰,1064)·李焘

      起英宗治平元年六月盡是年九月   夏六月己亥,進封皇子忠武節度使、同平章事、淮陽郡王頊為潁王,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   增置宗室學官。詔曰:「以宗枝甚眾,而誘導之方未至,故命近臣舉有學行之士,為之教授。傳不云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弘治九年十二月甲戌朔 上视牲于南郊○乙亥修 祖陵殿庑○丁丑赐国子监云南贵州四川军民生冬衣如例○命怀柔伯施瓒神机营左哨坐营管操○命故都指挥同知盛忠之子王堂袭原职金吾右卫指挥使○府军左卫指挥使朱亮等直东安门

  • 卷之四百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三七清册光绪十九年十月十一日一一五○九--五五·佚名

    新竹知县叶,申报县内教堂及教士清册台北府新竹县为造送事(注)。遵将光绪十九年秋季分,卑县境内建设大小教堂,并教士人数姓名,造具清册,呈送察核。今开:一、卑县城内义学左边,有英国教堂一座,系华式。堂内并

  • 志卷第十四 高丽史六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二。吉礼大祀。太庙。○太庙享有常日者寒食腊腊兼荐鱼。 无常日者 择日四孟月三年一 以孟冬。 五年一 以孟夏其  之月卽不时享。 册

  • 皇甫玉传·李延寿

    皇甫玉,不知道什么地方的人,擅长给人看相。齐文襄从颍川回京,文宣跟随在后,皇甫玉在旁边放眼观看。对人说“:大将军不耕种农作物。”指着文宣说“:正是路北流鼻涕的那个人。”文宣帝即位后,试验皇甫玉的相面术,特地用帛巾蒙住

  • 刘豫传·脱脱

    刘豫字彦游,景州阜城人。世代务农,到刘豫时才考进士,元符(1098~1100)中考中进士。刘豫小时候缺乏教养和德行,曾偷同学的白金盂、纱衣。政和二年(1112),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被言者攻击,皇上不想揭发他过去的丑行,下诏不要追究。

  • 卷三·陈栎

      钦定四库全书书集传纂疏卷三     元 陈栎 撰朱子订定蔡氏集传商书【契始封商汤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书凡十七篇】纂疏【史记帝喾生契为唐虞司徒封於商赐姓子氏十三世生汤在位十三年夀百岁国号商盘庚迁殷以後号

  • 卷五 祭礼·颜元

    四时祭【温公曰:「王制:『大夫士有田则祭,无田则荐。』注:祭以首月,荐以仲月。」○高氏曰:「何休云:『有牲曰祭,无牲曰荐。大夫牲用羔,士牲特豚,庶人无常牲:春荐韭以卵,夏荐麦以鱼,秋荐黍以豚,冬荐稻以雁,取其新物所宜。凡庶羞不踰牲

  • 卷下·佚名

    应时二万二千菩萨。同共发声。我等欲与文殊师利俱行。即时如其数菩萨。与文殊师利俱行。忽以在沙阿刹土其处而坐。其处者谓室中。所以能容者,是菩萨威神故。悉共坐已,文殊师利说其法。其法名曰陀邻尼。文殊师利谓诸菩萨

  • 尊重僧界还俗人·太虚

    近年以来,各处开坛传戒,其由各界出家受戒而入僧界者,年多一年。但看各传戒之寺,住三百二百或四五百众,便可见矣。但入僧者虽多,而僧众并不见增,则因由僧界还俗者日多也。且还俗而散入军界、政界、学界、商界者,亦时有闻人。惜

  • 卷第七·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七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嘉兴金粟山广慧禅寺语录 觐周徐居士祝寿请上堂僧问贝叶全翻演萨婆祥云缭绕法筵多政当恁么时如何是祝寿一句师云龟鹤何能喻乔松莫与齐进云当阳句子蒙

  • 四分律卷第二十一(初分之二十一)·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百众学法之三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居士请诸比丘欲供设种种饮食,即其夜办具,明日往白时到。诸比丘,着衣持钵往其家就座而坐,居士手自斟酌饮食。时有六群比丘颊食,居士见已嫌言

  • 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

    目录著作。陈振孙撰。宋、元有刻本和抄本行世,到清初56卷之全本已不可见,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重编为22卷,刻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中。乾隆四十一年(1776)至四十三年(1778),卢文弨据秀水朱氏曝书亭抄本、元抄残本、

  • 仙佛合宗语录·伍守阳

    内丹学著作。《仙佛合宗》之别本,明代伍守阳撰。前为论丹道9篇,伍守阳答朱太和十九问、伍太初六问、伍太一十九问、李羲人七问、伍守虚二问、顾与韬六问、评古类或问十三条、杂问三条及伍真人修仙歌。所论问题有药物、

  • 学术辨·陆陇其

    一卷。清代陆陇其(1629-1692)撰。其学说以“居敬穷理”为主,崇尚程朱学说,反对王守仁之说。此书分上、中、下三篇,都是驳斥王(守仁)学的论述。其中上篇叙述王学之产生、源流,中篇叙述议论王学之错误所在,弊之根由,下篇论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