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记要义卷第五

王制上

一王制是秦汉时作

案郑目録云名曰王制者以其记先王班爵授禄祭祀养老之法度此于别録制度王制之作盖在秦汉之际知者案下文云有正听之郑云汉有正平承秦所置又有古者以周尺之言今以周尺之语则知是周亡之后也秦昭王亡周故郑答临硕云孟子当赧王之际王制之作复在其后卢植云汉孝文皇帝令博士诸生作此王制之书

二君臣象五行刚柔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注云二五象五行刚柔十日禄所受食爵秩次也上大夫曰卿正义曰南面之君五者法五行之刚日北面之臣五者法五行之柔日不以王朝之臣而以诸侯臣者王朝之臣本是事王今王制统天下故不自在其数谓制统天下之君及天下之臣取君臣自相对故不取王臣也

三释公卿大夫士名义亦可互称

上大夫卿者见下文云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是下大夫之上则有卿故知上大夫即卿也此上大夫卿外唯有下大夫所以下文除卿之外更有上大夫下大夫者谓就下大夫之中更分为上下耳卿者白虎通云卿之言向也为人所归向大夫者逹人谓扶逹于人士者事也皇氏熊氏皆为任职事其大夫之称亦得兼三公故诗云三事大夫谓三公也上夫夫卿亦兼孤也故春秋阳处父为太傅经云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是也孤亦称公故郷饮酒礼云公三重是孤也卿亦得称公故春秋襄三十年传云郑伯有之臣称伯有曰吾公在壑谷士旣命同而分为三等者言士职卑德薄义取渐进故细分为三卿与大夫德髙位显各有别命不复细分其诸侯以下及三公至士緫而言之皆谓之官官者管也以管领为名若指其所主则谓之职

四畿内外之官增地与否

云唯天子畿内不增以禄羣臣不主为治民者解畿外之地公侯伯子男皆增其地今畿内公卿大夫采地不增益之者本以禄赐羣臣不须增益其地以其不主为治民故也外土诸侯本为治民须便民利国故须增益其封周之畿内有百里之国有五十里之国有二十五里之国郑注小司徒云百里之国凡四都五十里之国凡四县二十五里之国凡四甸故崔氏云畿内有百里之国有五十里之国有二十五里之国

五上农夫食九人

尚书禹贡注云一井上上出九夫税上中出八夫税上下出七夫税中上出六夫税中中出五夫税中下出四夫税下上出三夫税下中出二夫税下下出一夫税所以又有此九等者以禹贡九州有上中下九等出没不同故以井田计之以一州当一井假令冀州上上出九百万夫之税兖州下下出一百万夫之税是九州大较相比如此非谓冀州之民皆出上上兖州之民皆出下下与周礼九等又不同也所以上农夫得食九人者以史记云上地畒一钟钟六斛四斗百畒百钟则六百四十斛案食货志又云上孰其収自四斛则百畒四百斛也案廪人中歳人食三鬴其九人之内老㓜相通不皆人食三鬴故食九人也其民之常税不过什一又庶民䘮祭费用又少且年有丰俭不恒上孰崔氏以为畒皆一钟人恒食四鬴又为什二而税又云祭用数之仂者苟欲计算使合其义非也

六九州封国附庸之数

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山大泽不以封其馀以为附庸间四八州州二百一十国注云建立也立大国三十十三公也立次国六十十六卿也立小国百二十十二小卿也名山大泽不以封者与民同财不得障管亦赋税之而巳此大界方三千里三三而九方千里者九也其一为县内馀八各立一州此殷制也周公制礼九州大界方七千里七七四十九方千里者四十有九也其一为畿内馀四十八八州各有方千里者六设法一州封地方五百里者不过四谓之大国又封方四百里者不过六又封方三百里者不过十一谓之次国又封方二百里者不过二十五及馀方百里者谓之小国盈上四等之数并四十六一州二百一十国则馀方百里者百六十四也凡处地方千里者五方百里者五十九其馀方百里者四十一附庸地也䟽设法假设为法非实封也

七致仕副邑

八王子弟封邑

九公卿之子世禄

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朌其馀以禄士以为间田注云县内夏时天子所居州界名也殷曰畿诗殷颂曰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周亦曰畿畿内大国九者三公之田三为有致仕者副之为六也其馀三待封王之子弟次国二十一者卿之田六亦为有致仕者副之为十二又三为三孤之田其馀六亦待封王之子弟

小国六十三大夫之田

二十七亦为有致仕者副之为五十四其馀九亦以待封王之子弟三孤之田不副者以其无职佐公论道耳虽其致仕犹可即而谋焉朌读为班正义曰以九十三国以封公卿大夫故特云以禄士其实公卿之子父死之后旣不丗爵得食父禄故下文云大夫不丗爵未赐爵视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是九十三国之外旣云视元士则此禄士包之也其不封与禄士为间田即公邑也

十畿内四百国非实法

郑云四百国在畿内者以大略据子男为言非实法也赵商不达郑旨而问郑云以王制论之畿内之国有百里有七十里有五十里今率以下等计之又有王城关遂郊郭卿大夫之采地数不在中今就四百似颇不合郑答之云三代异物王制之法唐虞或不尽然尧舜之德守在四疆郷遂有无无以言也公卿大夫有田禄者其四百国非采地为何王城之大郊关之处几何而子责急也此郑亦随问而答非事实也必知非实者以地形不可平如圗又有山泽不封之地何有同积棊无空阙之处故知略计地为四百国耳

十一名山大川财物入玉府

云名山大泽不以封者与民同财者若封诸侯则诸侯为主民不得取其财物故不封诸侯使民共取故山虞职云令万民时斩材有期日是也云不得障管亦赋税之而巳者旣不封诸侯其诸侯不得障塞管领禁民取物民旣取物随其所取赋税而巳故山泽虞云使其地之人守其财物以时入之于玉府是也

十二附庸非国国皆有又积累而满同

案郑注大司徒云侯附庸九同伯附庸七同子附庸五同男附三同今一州唯有方百里者四十一得备侯伯子男二百一十国附庸者郑注司徒云凡诸侯为牧正帅长及有德者乃有附庸非国国皆有且此云州别二百一十国及侯附庸九同皆设法而言非实事也注侯附庸九同者诸侯有功可进为公为四百里之上加九同得进为五百里也伯于三百里之上加七同得为四百里进为侯也子于二百里之上加五同得为三百里进为伯也男于百里之上加三同得为二百里进为子也言同者谓积累衆附庸而满同也非谓一附庸居一同也郑注司徒云公无附庸以其尊极故又郑云鲁以周公之故得兼四等加二十四附庸方七百里也

十三公卿亦有无地者

此云禄士谓无地之士给之以地而当其禄不得为采邑耳其实春秋之时公卿亦有无地者故春秋经刘子单子是有地者称爵王子虎卒是无地者不称爵也

十四三公致仕副邑

十五王子弟三等

十六三孤在朝在家一等

云为有致仕者副之者以三公在朝旣有正田今身旣致仕不可仍食三公采邑身又见存不可全无其地故公卿大夫皆有正职之田又有致仕副邑云其馀三待封王之子弟者礼运云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又周礼有都宗人家宗人祭祀皆致福于王是有封王之子弟也但王之子弟有同母异母有亲䟽之异亲宠者封之与三公同平常者与六卿同䟽逺者与大夫同故有三等之差也云三孤之田不副者自上差之三公之外其馀有三卿之外其馀有六大夫之外其馀有九皆以次相三若三孤有致仕之副则卿与公同其馀三非差次也云以其无职佐公论道耳虽其致仕犹可即而谋焉者案周礼三公虽无正职犹列于官参六卿之事故司徒云郷老二郷则公一人三孤则不列于官故云无职但佐公论道在朝在家其事一等虽退致仕犹可就而谋事不湏致仕之后朝上更别立官故知不有致仕之副

十七易涂山为㑹稽明守土之祀

哀七年左传文时鲁欲伐邾孟孙不欲诸大夫答孟孙云禹㑹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今其存者无数十焉又襄二十五年传云若无侵小何以至焉杜预云涂山在寿春东北与㑹稽别也若郑康成之意涂山则㑹稽也故注尚书云禹朝羣臣于㑹稽执玉帛者万国是以张逸疑而问郑案左传禹㑹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外传云禹朝羣臣于㑹稽防风氏后至不与注相应何郑答云欲明诸侯守土之祀故兼用外传内传语者郑意以涂山㑹稽为一以诸侯为守土之祀故云禹朝羣臣羣臣则诸侯也郑云兼用外传内传语者禹朝羣臣于㑹稽是外传语执玉帛者万国是内传左氏语

十八万国之数

十九州立十二人为诸侯师

案万国之数郑注臯陶谟尧

猜你喜欢
  卷十三 旅獒第七·孔颖达
  卷十九 曾子问第七·郑玄
  求辅第三·桓谭
  法言義疏七·汪荣宝
  论语点睛补注上·智旭
  四书通凡例·胡炳文
  大般若經第五分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七·唐慧琳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一·玄奘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三·自融
  归 依 开 示·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佚名
  毗耶娑问经卷下·佚名
  宗镜录卷第四十六·延寿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申忠愍诗集巻六·申佳胤

    (明)申佳允 撰 ○七言絶句 搏云吟(次李香岩韵) 烧云烁火雪氷敲雾市烟楼撞海潮寒透玻瓈香透水凌虚丹阁紫雯招 其二 冶岚浓澹竹风闲万派红光迸火然惊眼怒涛声触树千层旭霭一晴川 其三 月影瞿瞿鹤影疎雨帘清閟浄名书虎狼喝夜

  • 列传第五十七 刘吴韦蒋柳沈·欧阳修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父藏器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

  • 卷一百四十一 慶曆三年(癸未,1043)·李焘

      起仁宗慶曆三年五月盡是年六月   五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楊崇勳為左衛上將軍致仕。   初,崇勳判成德軍,而部民行賂於其親吏任昭敏、李咸新,使告其子內殿承制宗誨,求免所犯罪。事覺,宗

  • 卷之三百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一一七五 四川总督保宁奏本年查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一一七五 四川总督保宁奏本年查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四川总督臣保宁谨奏,为遵例奏闻事。案查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令各督抚遵照颁发原书抽改,仍着于年

  • 七十、息楼·包天笑

      到了时报馆后,我认识了不少的友朋,除了报馆同人以外,还有许多馆外的同好,也常常到时报馆里来的。这是狄楚青本来是好客的人,而陈景韩与雷继兴,也是友朋很多,他们常常到报馆里来访问与闲谈。时报馆的主笔房,不是像后来各大

  • 胡国珍传·魏收

    胡国珍,字世玉,安定临泾人。祖胡略,任姚兴渤海公姚逵平北府谘议参军。父胡渊,赫连屈丐给事黄门侍郎。世祖攻克统万,姚渊以归降的功劳被赐爵为武始侯。后拜河州刺史。胡国珍少小好学,雅好清俭。太和十五年(491)袭承爵位武始

  • 卷三·梁寅

    <经部,诗类,诗演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三 明 梁寅 撰 鄘国风 柏舟 旧说卫世子共伯蚤死妻共姜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共姜作此以自誓焉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他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兴也因柏舟在

  • 戒品第二十五·佚名

    若学戒法有作相,而於戒法不善学。知戒非戒无二相,如是乃名学佛法。若有菩萨住无相,受持不离名持戒。於佛法学乐承事,是名善学而无著。是大智者如是学,心永不生不善法。如日虚空而往来,放百千光破黑闇。若学般若住无为,能摄一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一·念常

    佛祖历代通载目录  第一卷目录  第二卷 七佛偈 彰所知论器世界品 日轮 月轮 诸星宿 妙高山三十三天 情世界总有六种 人祖大梵 三末多王及诸王种 器世界坏(并赞)  第三卷 盘古王 天皇 地皇 人皇 

  • 金刚般若经旨赞卷下·昙旷

      京西明□□□□□□□□□□□□赞曰。次下第□□□□□□□□□□□□□□□□□□远离随顺外论散乱住处□□□□□□□□□□□□校量显经福胜摄属第八断疑□□□□□□住处文以义一段令知教胜起于离乱观□□□

  • 死亡约会·阿加莎·克里斯蒂

    《死亡约会》是阿加莎·克里斯蒂鼎盛时期的作品之一。故事讲述了一起发生在耶路撒冷的命案,肥胖、邪恶的博因顿老夫人是家族的暴君。她就像一只盘踞在网中的蜘蛛,把几位儿女死死地困在身边,不让他们和外界接触,并以此为乐

  • 续修台湾县志·薛志亮

    薛志亮主修,谢金銮、郑兼才总纂。嘉庆十二年(1807)修,同年序苏州刻本。八卷,首一卷。此志续乾隆十七年(1749)所修县志。卷首有序、凡例、图十三,志分卷为八,分门为六:地志、政志、学志、军志、外纪、艺文。艺文分卷为三,余志

  • 猛回头·陈天华

    陈天华著。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下半年写成。共四章,初刊于日本东京。文中以弹词手法,描述了外国欺凌中国之惨剧,以唤醒国民迷梦,提倡独立精神。针对“无奈我们的同胞沉迷不醒,依然歌舞太平,大家自私自利,全无一点团结力”,

  • 画墁录·张舜民

    笔记。北宋张舜民撰。一卷。舜民字芸叟, 自号浮休居土,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治平进士。屡官襄乐令、监察御史、陕西转运使等。工诗词。此书集笔记、杂论为一编。张舜民文集称《画墁集》,此书为其所作笔记,故

  • 春秋属辞比事记·毛奇龄

    四卷。清毛奇龄撰。毛氏认为“属辞”是“史文之散漶者宜合属也”,“比事”是“史官所载之事畔乱参错而当为之比以类也”。既反对汉儒所谓“属合辞令,比次战伐”之说,亦不赞成后儒所谓“辞有褒讥,事有功罪,皆于书法乎例之,书

  • 德护长者经·佚名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佛住耆阇崛山,外道嫉妒。劝德护长者于七种门各作火坑,复以毒药置饮食中,请佛应供。月光童子向母月云叹佛功德,母亦为子叹佛功德。一千彩女,闻皆欢叹。长者敕语家人营办火坑毒食,月光广说佛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