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十、息楼

  到了时报馆后,我认识了不少的友朋,除了报馆同人以外,还有许多馆外的同好,也常常到时报馆里来的。这是狄楚青本来是好客的人,而陈景韩与雷继兴,也是友朋很多,他们常常到报馆里来访问与闲谈。时报馆的主笔房,不是像后来各大报馆的严肃整齐,而却像人家里的书房一般,随便起坐谈笑的。

  有些朋友,也就喜欢跑到主笔房,但到底有些妨碍工作。而且有些新闻,报馆里往往称为独得之秘,不愿在报纸上未经披露之前泄露了出去。若是为各报馆竞争起见,还恐怕偶不留意,传到了别家报馆里去,被他们占着先鞭,这也是当时报界中的常情。

  但时报又是欢迎他这班朋友来的,因此在馆内楼上,辟出一间房子,做了一个小俱乐部,那个名字,就唤做“息楼”。起这个名的意思,无非是聊供休息所需,有许多朋友来访问、闲谈,便请在息楼里憩坐。在报馆里的同人,工作之余,也在息楼中休息一下。或有朋友见访,就可以在息楼中会客。息楼那一间房子,由报馆供给,不取租费;另雇一个茶房,专管息楼内的茶水、差遣等等,备了几份日报,供客流览,所费无多,而得益匪浅。也有朋友们在息楼里吃点心的,好在时报馆在福州路望平街,邻近都是点心店、西餐馆,叫茶房去唤他们送来,自吃自惠钞,很多便利。

  息楼里常来的几位朋友,就记忆所及,略述数位如下:

  沈信卿,名恩孚,他是我们吴县人,是前清的举人,他现在是上海龙门师范学堂的校长,那时候,公立学堂的主持人,没有监督的名称的。龙门师范,是上海原有的龙门书院改组的,属于地方公有性质的,那时他已五十多岁了,学高望重,我们呼之为信先生,他虽是苏州人,因为他以前久居于嘉定,因此苏州人和他少亲近,而上海人和他较密迩。

  袁观澜,名希涛,宝山人,也是前清的举人,他的一位女公子,还是我的学生。他是常常到息楼来的,他一来了,我们老远就听得了他的声音,因为他声带作嘶音,而又很为响亮。辛亥革命以后,他曾一度为教育部次长。我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过几部教育小说,承他在教育部任上,奖给我几张奖状,无任愧感。他有两位弟弟,袁希濂、袁希洛,都是我的老友。

  黄任之,名炎培,川沙人,也是前清的举人,在息楼的三举人中,他的年纪最轻。他在家乡为了闹革命,几乎被地方官(那时松江府知府戚扬审讯)捉去被杀。他的夫人和令妹,都是我的学生,在国民党统冶时代,屡次请他出来任教育部长,他没有应允,只在上海办职业教育社。在这个时候,他正在运动几位工商家办学堂,如杨斯盛等。

  龚子英,单名一个杰字,苏州吴县人,也久居上海了,他是前清的秀才,精于算学。他们世代经营金业,在上海金业界中,亦推巨擘。那时候,他正在上海辨一个金业小学堂。他们兄弟四人,他是最小,排行第四。他的长兄龚子瑜是上海汇丰银行的买办,(按买办在当时上海是尊称,后来讳言之,改称为华经理)。辛亥革命初期,曾一度为江苏财政厅长。

  林康侯,名祖溍,上海人,前清秀才,游学日本。他自称为半个苏州人,因为他的母夫人是苏州人(上述沈信卿是他的母舅),他现任南洋公学附属小学的校长,他的书法极好。他们是老上海的绅士阶层,他与龚子英,均在时报馆,任本埠新闻编辑。后因江苏、浙江两省,自办江浙铁路公司(沪杭铁路公司的前身),调往铁路上办事,始离新闻界。康侯的履历甚富,渐入银行界。他与我是丙子同庚,后与穆藕初等成立丙子同庚会。我写此稿时,他在香港。

  史量才,名家修,他原籍是南京人,他的父亲在上海郊原的泗泾镇开了一家米店,他就成了泗泾人了。他是杭州蚕业学校毕业生,我到时报的时候,他在高昌庙开了一座女子蚕业学校,是有许多人帮他的忙的,我也在他那个学校里当义务教师,他是天天到息楼来的一个人。辛亥革命时,他当了什么松江运副盐务事。他的接办申报馆,是张謇、赵凤昌出力最多。其人有干才,后为国民党特务所暗杀。

  吴怀疚,他是上海人,在上海人中,开女学堂的算他最早(除了爱国女学以外),也是办得最发达的人。他所办的务本女塾,学生最多,规律最好,因为那个时候,男女同学,还不曾流行。上海早有一个中西女学,是美国教会办的,但教会气息太重,于是群趋务本女塾,他的学堂,开在西门,是华界不是租界,有许多家庭,为了要送女孩子入学,都住到西门去,以至一时蔚为风气,西门的女学堂也便多起来了。

  朱少屏,他是上海人,我记得那个时候,他是开了一个“健行公学”,也是在西门。后来他又办了个“寰球中国学生会”,对于中国出洋留学的学生,辅助不少。在上海各文人所组织的“南社”中,他是主干。朱少屏是老同盟会会员,但在国民党中,一向不甚得志。他的夫人岳麟书女士,也是我的学生。在第二次大战前,杨光泩任菲律宾总领事,朱少屏任副总领事,为了抵抗日本,均为日军所戕害。

  杨白民,上海人,住在南市的竹行衖,他也开了一个女学堂,叫做城东女学。他因为这一座房子自己的颇为宽大,不似租界里的那些衖堂房子。自已家庭也住在这里,成了个家庭女学校。学生极多,年龄不齐,幼者不过十二三岁,长者则已二十多岁了,许多太太们,就学者甚众。杨白民到息楼来,总是抓人到他城东女学去教书,陈景韩、雷继兴、林康侯,都去教过书,黄任之是基本教员,因为他的太太,即在城东当学生。记得后来当监察委员的刘三(号季平)也去教过。我也曾教过一年多吧。还有一个奇迹,吴怀疚生了五六个女儿,没有儿子;杨白民也生了五六个女儿,也没有儿子。他们都是开女学堂的,大概拚命的在那里为自己制造女学生吧。

  杨翼之,名廷楝,他是苏州人,他从日本回来,我便认识他。自从我到时报馆后,他常来访我,便为息楼中的常客。不过他也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和雷继兴等一班学习法政,都是同学。在那时候,上海的一班有志之士,号称维新党,组织所谓宪政预备会,意思是督促满清政府速行立宪,他们皆与其选。还出版了一种“宪政杂志”,大家写文章。那时候,大家还主张君主立宪的,到时报馆息楼中高谈宏论,意兴奋发,不可一世。

  管趾卿,无锡人,是上海德国人分设的西门子洋行的买办,西门子洋行,做电机生意的,在中国甚为活跃。息楼里来的人,大概都是学界人,只有他一个是“康白度”(上海洋泾滨语)。他与我们这班人连络,在营业上毫无所益。后来我子可永到德国柏林大学习电机工业(时年十四岁),又在西门子德国总厂实习,甚得管君之助。

  叶养吾,他是青浦人。青浦距上海甚近,因此来上海的人很多。上海新闻界中,青浦人也不少。叶养吾有个兄弟,名叶石,也是同在日本留学的,也同在时报馆的。但叶养吾在日本学的是商科,进了商科大学,他家里也很有钱,预备到上海来办商业。那时日本人也都在上海办商业,叶养吾颇认得几位日本钜商,颇思与他们合作,但日本人做生意,很为精刻,没有成功。还是自己从事于电灯事业,嘉兴、绍兴,那两处的电灯厂,都由他创办的。

  扬荫孙,他是苏州人,比国大学毕业生。他原先和他的弟弟杨景森,都是南洋公学的学生。他被派出洋,到比利时留学,学的是银行学,回国以后,到上海来,也是息楼中的一客。后来到了北京,便入了北京的银行界。梅兰芳第一次到上海,正遇到杨荫孙也回到了上海来结婚,梅兰芳还没有到戏馆里唱打泡戏,却先为杨家婚宴上唱堂会戏了(荫孙结婚,在上海张园的安垲第),一时称盛。杨荫孙后任北京交通银行行长,我到北京时,常相过从。

  杨景森,荫孙的弟弟,他是美国留学生,回国后,即在上海谋事,那时美国留学回国的,已经很多了。他很聪明而好学,可惜是有病的,这病不容说,又是当时中国最流行的肺病了。那时上海报纸,也渐渐注意到外国的新闻与论说,狄楚青即请他在时报翻译此种文字,他译得极快而又极多,但报纸上容不了这许多,他心中大不高兴。他后来为中华书局编辑部请去,另外还卖文译小说。他对了一头亲事(旧式婚姻)其未婚夫人是富家女郎(上海施家,是著名的外交家),为了结婚场面豪华起见,拼命勤劳的写作,虽以病躯,力疾工作。结婚以后,未及数年,病即大发,养疴于莫干山,即病殁于山上。

  此外常到息楼来的,还有夏颂来、王培孙、沈叔达、黄公续及其公子黄伯惠,(即后来接办时报馆的),更有苏州来的吴讷士常熟来的吴斯千(曾孟朴的妹婿),不能一一记忆起来了。但狄楚青的许多朋友不来,如叶誉虎、叶葵初、熊秉三以及他的弟弟狄南士,都不到息楼。更有我后来有许多南社里的朋友,也没有到息楼来,因都另有聚会之处呀。上海这个地方,真是人材荟萃之区,而我当时年青,也是一个爱好朋友的人。写此稿时,息楼里的朋友,陈景韩在上海,黄任之在北京,林康侯、黄伯惠,均在香港,余则均作古人了。

猜你喜欢
  卷四百二十三 列传二百十·赵尔巽
  卷一百二十一 寶元元年(戊寅,1038)·李焘
  第三十一回 逐党人各省廓清 下围城三日大掠·蔡东藩
  御批歴代通鉴转览卷九十一·乾隆
  卷之一百五·佚名
  尚史卷八十六·李锴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四·温睿临
  ●郑氏史料三编卷二·佚名
  元善传·魏徵
  琅邪王高俨传·李延寿
  皇甫遇传·薛居正
  王硄传·脱脱
  高弘图传·张廷玉
  卷第一·太安万侣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齣~第十齣·张景

    第一齣 梨园鼓吹【西江月】〔末〕春树生香易散。浮云变态无常。洪崖风月景偏长。笑剧场中无恙。身世空中白战。功名觉后黄粱。肩撑四大顶三纲。万古声名影响。〔问答照常科〕【散漫词】〔末〕易弘器。严世蕃。薛滕脣

  • 第四折·佚名

    (范仲淹领张千上,云)王法条条诛滥官,刑名款款理无端。为官清正天心喜,作宰为臣民意欢。老夫范天章是也。今有狄青失了衣袄扛车,我差飞山虎刘庆,取狄青首级去了,不见回来,随后又差黄轸接应他去了也。令人门首觑者,若来时报的老

  • ●漱玉词全集·王仲闻

    分正集、存疑、误题、补遗和佚词,共收词88首,残句13则,佚词1。 (一)正集(词43首,残句2则)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①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②?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 余集目录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目录二卷之九丁巳元旦元旦试笔新正重华宫题和阗玉如意金廷标岁朝图志事一首叠去岁丙辰韵新正乐夀堂遂初堂得闲室口号竹香馆丁巳春帖子新正重华宫茶宴廷臣及内廷翰林用平定苗疆聨句复成二律平定

  • 卷二·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二       休寜孙默编吴伟业梅村词下长调满江红题画夀总宪龚芝麓楚尾吴头仅斗大孤城山县正遇着青丝白马西风传箭归去秦淮花月好召登省阁江山换更风波党籍总寻常思量遍 文史富才名擅交与

  • 御选明诗卷八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八十三七言律诗十六周世选秋暮自西村道经卫河野望平芜秋色阑疎云斜照鴈南天临风杨栁流霜叶夹岸村墟起暮烟渔唱寒汀孤棹迥笛声衰草几人旋蓝舆逺道催归思篱菊喷香正烂然许国月夜集余太史宅观白药

  • 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三十三·脱脱

        王赞 张保续 赵玭 卢怀忠 王继勋 丁德裕 张延通 梁迥 史珪田钦祚 侯赟王文宝 翟守素 王侁 刘审琼   王赞,澶州观城人。少为小吏,累迁本州马步军都虞候。周世宗镇澶渊,每旬决囚,赞引律令辨析中理,问之,知其

  • 卷三十七·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三十七雍正十三年夏四月丙午命以仓粮借给鄂尔多斯乏食防古上谕大学士等曰前据理藩院奏称鄂尔多斯上年收成歉薄贝子罗卜藏请借仓粮议令办理夷情事务郞中七十五会同该扎萨克查明乏食防

  • 张瑰传·萧子显

    张瑰字祖逸,是吴郡吴县人。祖父张裕曾任宋的金紫光禄大夫。父亲张永,官至右光禄大夫。通晓音律,宋孝武帝曾问张永太极殿前钟声音为什么有嘶声,张永回答说:“铸钟时有铜滓掺入了。”于是扣钟找铜滓所在,凿去铜滓,钟声于是清越

  • 卷二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十九征榷考【四】盐乾隆元年正月弛穷民贩盐四十筋以下之禁停止商人私雇盐捕及巡船汛兵以除扰累奉谕旨私盐之禁以大夥私枭每为盗贼逋薮务宜严加缉究然恐其展转株连故律载私盐事发止理人盐

  • 伯牙琴后序·邓牧

    右余集诗文六十余篇,平日所作不止是,然于是见大凡矣。有若礼法士严毅端重者,有若逸民恬淡闲旷者,有若健将忠壮激烈者,有若仙人绰约靖深者,有若神人变化不可测者,余自知如此,未知或者知我何如也。噫,三千年后,必有扬子云。

  • 政府公务员守则·孔子

    【原文】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 子张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在位尽职不要倦怠,执行政令忠心耿耿。” 【读解】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这八个字正好可以写进政府公务员守则。 居之无倦,首先就

  • 春秋地理考实卷二·江永

    婺源江永撰文公元年緜訾【传卫孔逹侵郑伐緜訾及匡今案緜訾杜无注传言伐緜訾及匡则緜訾当与匡相近匡在开州长垣县衞有訾娄故邑见僖十八年在今滑县而滑县与长垣接界则訾宜即訾娄始为邢人所取后则属之郑耳緜当别一地亦近

  • 卷十八·蔡卞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名物觧卷十八宋 蔡 卞 集觧杂觧鸟兽緫觧  十五国风次序鸟兽緫觧【附昆虫鱼草】飞鸟隐显以得时而不苟于栖食众羽从之而不可以羣者鳯也音声顔色之好去就语黙之时能迁而择所止者黄鸟也洁白高举鸣以

  • 卷五·季本

    <经部,诗类,诗说解颐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觧頥字义卷五  明 季本 撰小雅鹿鸣【一章】呦呦犹喓喓声之细也鹿本滛兽交则聚麀知礼者之所恶也诗人奚取焉此诗特以在野而食见其山林之性初非为其鸣而相呼也旧说以呦呦为和声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十一·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大爱道般涅槃分品第五十二(四)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比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彼比丘白佛言。世尊。劫为长远。佛告比丘。劫极远。不可以算筹量

  • 最无比经·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其无量大苾刍众无量菩萨天人等俱。  尔时尊者阿难在空闲处独坐思惟。生如是念。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净信心受三归依。作如是言。

  • 卷第三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三十一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爱敬纳息第四之三已说佛十力。当说四无畏。云何为四。一正等觉无畏。如契经说我是诸法正等觉者。若有世间沙门梵志天魔梵等依法立难。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