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三百八十八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

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六年。辛未。五月。丁酉朔。日食。  

○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四川总督策楞等奏。前酌议西藏一切章程。奉旨允行。惟未将设立台站。并喋巴等官所管事务地方详议。蒙旨指问。查打箭炉至里塘、巴塘、均内地所辖。巴塘所属、蟒里以西。至江卡尔所属石板沟。皆西藏所辖。江卡尔设有喋巴管理。石板沟以西、至巴贡系乍了地方。巴贡以西、至恩达。系察木多地方。恩达以西、至嘉玉桥。系类乌齐地方。均各有呼图克图管理。受内地节制调遣。不归西藏统辖。自嘉玉桥抵西藏。共一千九百六十余里。均系藏属。按地方大小。各设喋巴一二名。不等。管理地方人民一切事务。与内地州县同。内设台站、共二十五塘三汛。台站官兵。所需各项。俱由各喋巴办应。番地之操纵、权在喋巴。喋巴去取。议归达赖喇嘛驻藏大臣主持。台站一切无庸更办。故未专款另议。然未声明情节。实属疎忽。得旨。非疎忽而何。  

○谕军机大臣等。策楞、兆惠覆奏。西藏台站一摺。虽称善后事宜摺内。定有补放喋巴头目等官。统以达赖喇嘛。并驻藏大臣印信为凭。治罪革除。亦禀请达赖喇嘛指示遵行。两条台站等事。毋庸办理等语。台站一事。于内地外。番往来关键。最为紧要。伊等所定善后事宜内。但云喋巴等官。有管理地方教养百姓之责。并无一语关涉台站。其巴塘蟒里等处台站。分属内外。及上年阻绝占达等塘之处。亦于此番奉旨后。方得分晰查明。此等关系紧要情节。何以疎忽若此。今既查明。此时自可毋庸更张另办。然迟一二年后。究应令驻藏大臣便中办妥为是。着将此传谕策楞、兆惠知之。军机处俟一二年后。将此旨题奏。  

○是日驻跸五里屯行宫。  

○戊戌。户部议准、陕甘总督行川陕事尹继善疏称、开县新增茶引一百四十张。应徵税银自乾隆十六年为始。从之。  

○是日驻跸涿州行宫。  

○己亥。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孝诚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工部议准、署浙江巡抚永贵疏称、绍兴府属山阴县宋家楼地方。旧有土塘。近年水性南趋。屡遭冲刷。宜改建石塘。加筑坦水。从之。  

○以安徽按察使范时绶、为湖北布政使。河南粮驿道崔应阶、为安徽按察使。  

○是日驻跸黄新庄行宫。  

○庚子。上回銮。奉皇太后居畅春园。  

○诣安佑宫行礼。  

○幸圆明园。  

○谕、前因京师米价腾贵。朕经降旨。于京城及四乡分设厂座。减价平粜。今回銮至京。闻市价仍复稍昂。目前麦收虽近。尚未登场。正资米石接济。着再拨米十万石。照前所办平粜章程办理。以裕民食。该部遵谕速行。  

○谕军机大臣等。阿里衮、鄂容安、会审唐绥祖等先后被参各案。前经降旨。令其据实秉公办理。今据陕督尹继善奏到。查明严瑞龙原籍家产一摺。为数无几。且并无家属在本邑居住。朕思此案。如系严瑞龙怂恿永兴。有心驾词构衅。抑或迎合永兴之意。乘机倾陷。则唐绥祖赃款属虚。伊从前所有查封赀产。自可加恩降旨给还。然使严瑞龙果因自知劣迹多端。为此先发制人之举。则伊外任有年。且于藩司任内。多方染指。何至产业寥寥。其中必有寄顿隐匿情弊。亦应严行根究。着传谕阿里衮、鄂容安、将两案实在情节。一一虚公研讯。务得确情。奏闻请旨。朕办理政务。毫无成见。亦不容丝毫徇隐。伊等应所深悉。倘稍存回护偏袒之见。抑或有意吹求。则咎有所归。亦断难逃朕洞銮也。  

○又谕、据尹继善奏。犍为县武生万正芳。攻打新里应试童生、纠众鬨闹一摺。万正芳身系武生。乃敢纠约多人。藉端肆鬨。抗官索犯。种种横行。目无法纪。此风断不可长。自应严加惩创。以警刁顽。恐尹继善有不过欲归罪罪魁。因而完事之意。着传谕令其即速质讯明确。从重办理。寻奏。刁恶棍徒。抗官闹署。据报之日。臣惟恐该地方官办理不妥。要犯远扬。当即委知府二员。前往查拏各犯至省。详细质审。万正芳实为通案渠魁。已照例先行正法枭示。李英同恶相济。与首犯无别。亦拟斩决。俟部覆至日正法。其为从及被胁随同之犯。共有二十余人。现已分别定拟。并将此案犯事治罪之处。遍示城乡。报闻。  

○辛丑。上奉皇太后幸万方安和侍膳。奉皇太后回畅春园。  

○谕、今岁入春以来。京师米价稍昂。经朕叠颁谕旨。量发仓米。分局平粜。以济民食。但当青黄不接之时。又值闰月八旗兵丁。未免艰于糊口。着加恩赏给一季三个月甲米。即于闰五月给放。俾穷兵饔飱优裕。不藉籴食贵米。市价自必平减于闾阎生计。甚有裨益。该部遵谕速行。  

○谕军机大臣等。唐英因伊子庶吉士寅保。当散馆之期。不能来京。奏请准于下科散馆一摺。此所奏殊属取巧。寅保帮办关务。原因唐英年老特旨命往。自系奉公办事。并非私事告假者可比。朕早念及。届散馆之期。当按其甲第加恩一体赏给编检职衔。今唐英意欲邀恩。又不据实陈奏。转似恐朕遗忘者。为此巧辞。殊非对君之体。寅保此次散馆。不必加恩。着于下次授职。唐英着传旨申饬。  

○又谕、顷准噶尔使臣额尔钦等。称伊新台吉喇嘛达尔扎为王。自策妄阿喇布坦以来。皆称台吉。并无称王者。朕已降旨诘责。然观其能使属下称奉如此。或尚系稍有才能之人。不可不备其窥伺。凡我疆界。益应严加防范。前玉保奏称进藏熬茶之人。回游牧时。俱出西藏喀勒占、库车、各卡。由阿哈雅克。直入噶斯路而去。自喀勒占、库车、至阿哈雅克。其间并无卡座。因于绷安里玛尔地方。添设卡座四五处。至阿哈雅克。地方宽广。由噶斯路而来。直通西藏之喀喇乌苏。又与玉舒那克舒番众相近。此阿哈雅克。既系准夷抵藏之路。似应添设数卡等语。将此寄知班第等。令其与达赖喇嘛。及四噶隆。酌量地势。详悉密议以闻。寻奏。臣等与达赖喇嘛。传集噶隆班第达。策凌旺扎勒。色玉特色卜腾。尼玛嘉木灿。公同商议。据称本年各卡地方。俱已添派兵役。严固防范。自喀喇乌苏。及穆什哲尔根。绷安里玛尔。阿哈雅克等要地。亦添兵驻劄。再阿哈雅克。离藏遥远。今照从前准噶尔前来之例。自喀喇乌苏以往。至那克桑、喀勒占、库车等处。连设八台。现在备办亦极坚固。可以无虑。仍严饬巡卡之扎。萨克台吉等。不时留心巡察。俟大雪后彻回。报闻。  

○壬寅。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军机大臣等。今岁恭逢圣母皇太后万寿。直省督抚等。奏请来京庆祝。朕均已酌量批示。并传谕停止一切进献。惟允其先期遣人赴京。于西直门至万寿山一路。分认段落。敬谨豫备。但所指段落里数甚长。办理未免多费。将来安舆所经。凡道旁一应豫备。俱着取支内务府。不必伊等分办。惟自西直门。至西华门一带途次。原准在京王公大臣分办。着各该督抚等。即于此间公同分段豫备。计每段不过数丈许。则办理既易。而诚敬之意亦伸。所有分办之处。即令伊等遣人料理。将此一并传谕知之。  

○又谕、玉保奏称、西藏北边有阿哈雅克地方。距藏甚近。由此直赴噶斯。乃通准噶尔便路等语。朕观藏图。并无阿哈雅克地名。或当日遗漏未画。抑所画未全。着将此图寄与班第。查明阿哈雅克地方。与此图所载何处相近。并除阿哈雅克之外。曾否尚有遗漏未画要隘。查明添入。另画全图。于奏事之便。一并呈览。  

○癸卯。赐工部尚书孙嘉淦官房一所。  

○以故一等承恩公五格子德保袭爵。  

○甲辰。谕、前因京师米价稍昂。经朕屡降谕旨。特拨仓米于乡城分局平粜。以济民食。但念京城内外。既有八旗及五城平粜米局。又经赏给兵丁甲米。米粮充裕。易于购觅。惟四乡地方。所设米局。仅各一处。其村僻窎远者。未免往返艰难。当此青黄不接之候。需米孔殷。应照乾隆二年之例。俾四乡添设厂座。得以就近籴买。更为有益。并派御前侍卫前往督察。如有奸徒市侩。乘机射利。私贩囤积者。着顺天府、步军统领衙门。多派巡役。严行查拏。从重治罪。其如何分拨米石添设米厂之处。着军机大臣速议具奏。寻奏。四乡各一厂外。再于适中之地。各添一厂。共为八厂。每厂拨米一万二千五百石。仍照前例。每拨一千石内。老米二百名。仓米、稄米、各四百名。其监粜应令都察院再拣科道四员。并请派御前侍卫四员。前往督察。得旨。是。其督查之侍卫。着乌尔登、努三、五福、安泰、安冲阿、鄂实、德山、哈清阿去。  

○又谕、八旗兵丁餧养驼马。需用黑豆。甚关紧要。现今市价昂贵。着将仓贮黑豆。拨发八万石。交与八旗减价平粜。以平市价。该部遵谕速行。  

○工部议准、陕西巡抚陈宏谋疏称。鄜州石堤。乾隆十四年。被水冲塌。请于软沙处下桩。改建月堤。所需工料。令承办之员。在原估银内通融办理。从之。  

○乙巳。以大学士来保、史贻直、协办大学士尚书阿克敦、内阁学士李因培、吏部侍郎彭启丰、户部侍郎嵇璜、礼部侍郎嵩寿、秦蕙田、兵部侍郎汪由敦、刑部侍郎钱陈群、副都御史梅珏成、鸿胪寺卿吴应枚、为殿试读卷官。  

○丙午。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诣寿皇殿行礼。  

○还宫。  

○策试天下贡士周沣等二百四十三人于太和殿前。制曰。朕抚御鸿图。兢兢业业。日慎一日。嘉与海内臣民。懋登上理。深惟政治之易弛。风俗之易奢。士或荒于经术。备或懈于边于陲。保泰持盈。其道曷以。夫图政本于立心。非大公无以明其体。亮工斯以熙绩。非纯勤无以励其用。朕奉三无私以治天下。自朝至于日中昃。弗遑康宁。群工之靖共匪懈者安在。偏私之习。怠忽之端。何以防其渐。蠲租赐复。无追呼矣。深耕易耨。无荒莱矣。而衣食之谋。盖藏之计。恒鳃鳃焉廑不急之虞。乃环顾闾阎。小民服尚鲜华。市陈技巧。百用所需。胥过其节。则侈靡之俗蠹之也。返朴还淳。将非空言所能喻。因而为之法制禁令。不几滋之扰欤。孰为之启迪而倡导之也。胶庠之士。乐化育而咏作人。经术昌明。无过今日。第考之于古。议大政。断大狱。决大疑。辄引经而折其衷。此穷经之实用也。今欲矫口耳之虚文。以致实用。其要安在。幅员所暨。渐被无垠。若海疆。若朔漠。若蛮陬绝徼。曷尝不列斥堠。置戍守。而将嬉卒玩。其申警于未然。绸缪于先事者何若。书曰有备无患。安可以<逢火>燧久销。而视备边为文具也。凡此皆关于制治保邦之要。久安长治之道。莫切于此。多士其以素所蕴者。剀切陈之。毋拘毋讳。朕亲览焉。  

○工部议准、直隶总督方观承疏称。津军、子牙、二厅所属格淀大堤。隔别清浑。以免淤塞。今因异涨残缺。应加帮筑。从之。  

○丁未。上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临奠定安亲王。及驻防西藏原任都统傅清。左都御史拉布敦。  

○诣雍和宫行礼。  

○戊申。上御乾清门听政。  

○谕曰。阿里衮、鄂容安、查审唐绥祖原参各款。审无得赃分肥情事。惟任听炉头。私买铜铅添铸。实属违例故纵。议以革职。严瑞龙余罪皆轻。惟轻出重入一款。入已赃至四千八百两。议以斩监候。若论按律问拟。亦祗可如此归结。而殊未得此案办理之正法也。盖永兴、严瑞龙等。参奏唐绥祖摺内。有婪索邱鉴赃银。数至钜万一款。情罪最为重大。乃系此案关键。朕以唐绥祖身为巡抚。如果婪取属实。即使立行正法。亦所应得。今阅唐绥祖供词。既称毫无影响。而严瑞龙亦供系唐绥祖授意陶士偰。向邱鉴派捐。夫派捐与婪取。大相径庭。是严瑞龙已与原参予盾。使初参时。本无此种贪纵重情。朕亦岂有即将唐绥祖革职拏问。并查封家产之理。今既审无实据。则严瑞之怂恿永兴。驾词诬捏。永兴之轻信严瑞龙。率入弹章之处。按律自应分别反坐。总因唐绥祖生平居心巧诈。器量不能容人。严瑞龙意恐为其所制。而适值永兴之易被其愚。是以多方耸动。成此大案。至唐绥祖多支养廉之处。更无足深罪。即严瑞龙侵用余平一项。亦系各省藩司。相沿陋习。况伊在任多年。所积数止于此。是其操持尚知谨慎。以此定其罪案。反使彼得以有辞。即永兴于送京银两。既查明未经收受。其因家眷回京。收取司道银两。在永兴系内廷行走之人。固不应有此。然因丧事而赆赙外省亦所不免。朕惟惩狼藉。亦虑鱼无。着该部将旨内情节。分别定拟永兴、严瑞龙、罪状奏闻。唐绥祖婪索属虚。失察之罪本轻。所有原封家产。着查明给还。来京候旨。酌量加恩录用。朕办理庶务。一秉大公。有罪者法在必行。无罪者自当昭雪。从无丝毫成见于其间也。将此晓谕中外知之。  

○以翰林院侍读学士陈兆仑、充日讲起居注官。  

○己酉。上幸瀛台。  

○遣官祭关帝庙。  

○以左副都御史广成、为正黄旗满洲副都统。  

○庚戌。上御养心殿。召读卷官入。亲阅定进呈十卷甲第。  

○谕、据直隶总督方观承奏称。霸州等处。上年勘不成灾。及歉收各村庄。所有借给耔种口粮。例应按期催追还仓。但现在各处麦收。虽属可期。而米谷无出。民力不无拮据等语。着照所请。将霸州、涿州、宝坻、蓟州、丰润、清苑、雄县、完县、祁州、容城、河间、肃宁、任邱、天津、青县、静海、定州、曲阳、宣化、怀安、万全、蔚县等二十二州县内。从前借给各村庄米谷。无论加息免息。俱缓至本年秋成后。照数完交。以抒民力。该部遵谕速行。  

○又谕曰、直隶总督方观承摺奏。参革永定河道英廉捏饰误公一案。辗转翻变。延挨日久。请特遣大臣查审完结等语。着尚书舒赫德驰驿前往保定。会同该督方观承。查审定拟具奏。其步军统领事务。着哈达哈暂行兼管。  

○又谕、据直隶总督方观承摺奏、永定河道白钟山之子白永淳、现在赴部候补州同。未得及时报效。请准其在直隶河工补额效力等语。白永淳从前既于南河河东二处。久经委用。着照所请、将白永淳发往直隶河工。于永定河道本属之外。令该督酌量派委效力。  

○以凤凰城城守尉达色、为盛京右翼副都统。  

○辛亥。上御太和殿传胪。赐一甲吴鸿、饶学曙、周沣、三人。进士及第。二甲沈栻等七十人。进士出身。三甲印宪曾等一百七十人。同进士出身。  

○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卷之三百八十八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司马迁
  志十一 职官志·薛居正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一·李心传
  第六篇 咸丰同治两朝·佚名
  修纂凡例·杨士奇
  卷之三百九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九·佚名
  御祭文·丁宗洛
  二五一 暂护贵州巡抚韦谦恒奏遵旨查办应禁书籍折·佚名
  一○七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购遗书开单呈览折·佚名
  韦冲传·魏徵
  卷之十五  壬午功臣爵賞錄(壬午功賞別錄)(明)都穆 撰·邓士龙
  卷五十六·佚名
  附錄·佚名
  四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九十二·彭定求

        卷392_1 【追和何、谢铜雀妓】李贺   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石马卧新烟,忧来何所似。   歌声且潜弄,陵树风自起。长裾压高台,泪眼看花机。   卷392_2 【送秦光禄北征】李贺   北虏胶堪折,秋沙乱晓鼙。

  • 卷七 晚唐一·佚名

    全唐诗续补遗卷七 晚唐一杜牧九华山昔年幽赏快疏慵,每喜佳山在邑封。江上重来六七载,云间略见两三峰。凌空瘦骨寒如削,照水清光翠且重。却忆谪仙才格俊,解吟秀出九芙蓉。 【《舆地纪胜》二二《池州》】雍陶句江声秋入寺

  • 卷七十六·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七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晩唐三 许浑【字仲晦丹阳人】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疎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

  • 卷十九·范成大

    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十九宋 范成大 撰犍为江楼河边堵立看归篷三老开头暮欲东涨水稠滩连峡内浅山浮石似湘中无人驿路榛榛草有客江楼浩浩风种落尘消少公事賸裁新语寄诗筒【县令师永锡同年能诗】宣化道中瘦草萧疎已

  • 列传一 后妃·薛居正

    武皇帝贞简皇后曹氏,庄宗之母也,太原人,以良家子嫔于武皇。姿质闲丽,性谦退而明辨,雅为秦国夫人所重。常从容谓武皇曰:“妾观曹姬非常妇人,王其厚待之。”武皇多内宠,乾宁初,平燕蓟,得李匡俦妻张氏,姿色绝代,嬖幸无双。时姬侍盈室

  • 卷四十八·志第十七下·百官志四·脱脱

        ◎百官志四   ○南面下   ◇南面京官   辽有五京。上京为皇都,凡朝官、京官皆有之;余四京随宜设官,为制不一。大抵西京多边防官,南京、中京多财赋官。五京并置者,列陈之;特置者,分列于后。   三京宰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六年三月壬寅朔司农寺丞王炎罢初炎自乞往浙东发泄盐事既又乞以奉使为名贾人疑其改法侍御史汤鹏举因奏其多赀干进之罪故炎遂罢 降授左朝散大夫知常州无锡县王傅通判临安府初两浙转运副使张汇判

  • 卷七·陈继儒

    唐太宗泛游春苑,爱奇鸟,阁内传呼画师,阎立本应旨毕,退戒其子曰:&ldquo;吾少好读书属词,今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尔宜深戒。&rdquo;蔡允恭工诗,隋炀帝有所赋,必令吟讽,遣教官人。恭甚耻之。韦诞奉帝命书匾,以笼盛之,辘轳

  • 宋史全文卷十二下·佚名

    宋神宗三庚申元丰三年春正月辛巳,诏改国子监直讲为太学博士,每经二人。癸未,增国子监岁赐钱万五千缗。以国子监言岁费钱三万七千缗,而所入才二万三千缗也。二月辛丑,命辅臣祈雨。诏改诸王宫侍讲为讲书。三月乙丑,工部侍郎、

  • 第三十九回 张良借前箸代筹 陈平用巨金行间·黄士衡

    话说汉王固守荥阳,拒住楚兵。荥阳西北有一山,名曰“敖山”。前临黄河,秦时于山下置有大仓,贮积无数米谷,名曰“敖仓”。汉王因遣周勃据了敖仓,筑成甬道一条,直达河边,遣兵往来运取仓谷,以供城中兵食。萧何又将关中粮食,遣人由水

  • 一一○○ 云南巡抚刘秉恬奏请将《通鉴纲目三编》等书中元朝人名一体更正折·佚名

    一一○○ 云南巡抚刘秉恬奏请将《通鉴纲目三编》等书中元朝人名一体更正折乾隆五十年四月二十六日云南巡抚臣刘秉恬跪奏,为查明请旨事。恭照《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有辽、金、元三朝时事,议论诋毁之处及辽、金、元三朝

  • 倪瓒传·张廷玉

    倪瓒,字元镇,常州府无锡人。家颇有资财,工于诗,善书法和绘画,四方名士差不多每天都有人来拜访。所居之阁,叫“清阁”,十分幽静,如脱离尘世。藏书数千卷,都是他亲手勘定的。古鼎、字画、名琴,陈列于阁内两边,四时花木,萦绕其外,高大

  • 第三节 加富尔之躬耕·梁启超

    其时之加富尔则何如?法国第二革命之起,玛、加二贤固奋袂扼腕,亟欲一雪,而加富尔亦少年盛气,不能自制。尝于广座之中,痛骂撒的尼亚政府之因循,谓意大利人竟无一个是男儿者。政府闻之,直命陆军省禁彼,不许住居治、那阿焦灵两地,遂

  • 遵道第二十三·桓宽

    大夫曰:“御史!”御史未应。谓丞相史曰:“文学结发学语,服膺不舍,辞若循环,转若陶钧。文繁如春华,无效如抱风。饰虚言以乱实,道古以害今。从之,则县官用废,虚言不可实而行之;不从,文学以为非也,众口嚣嚣,不可胜听。诸卿都大府日久矣

  • 第20章&nbsp;杂记上·戴圣

    诸侯出访他国而死于宾馆,则其招魂仪式和死在本国一模一样。如果死于半道,则从者就上到 国君所乘车的左轮轴头,用车上旗杆顶端的飘带来招魂。其载尸车上方有一篷盖,篷盖的四周有下垂的缘边,载尸车的四周是用黑布围成的帷幕,

  • 放牛经全文·佚名

    後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有十一法。放牛儿不知放牛便宜。不晓养牛。何等十一。一者放牛儿不知色。二者不知相。三者不知摩刷。四者不知护疮。五者不知作烟。

  • 第一卷·僧祐

    释迦始祖劫初刹利相承姓谱第一(出长阿含经)劫初天地欲成。大水弥满。风吹结构。以成世界。此世欲成。光音天上福行命尽来生为人。皆悉化生欢喜为食。身光自在神足飞行。无有男女尊卑。众共生世故名曰众生。有自然地味。

  • 古灵集·陈襄

    宋代诗文别集。25卷。陈襄著,陈绍夫编。古灵为陈襄所居村名。此书为陈襄生平诗文合集,由其子陈绍夫收集编成。全书共收“古律、诗赋、奏启、杂文凡360余篇”(李纲《序》),卷1至3为奏章、内制,卷4至6为奏状、卷7至8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