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求辅第三

治国者,辅作之本,其任用咸得大才。大才乃主之股肱羽翮也。王公大人则嘉得良师明辅,品庶凡民则乐畜仁贤哲士,皆国之柱栋而人之羽翼。王者易辅,霸者难佐。昔殷之伊尹,周之太公,秦之百里奚,虽咸有大才,然皆年七十余,乃升为王霸师。昔秦王见周室之失统,丧权于诸侯,自以当保有九州,见万民碌碌,犹群羊聚猪,皆可以竿而驱之,故遂自恃,不任人、封立诸侯。及陈胜、楚、汉,咸由布衣,非封君有土,而并共灭秦,遂以败也。高帝既定天下,念项王从函谷入,而己由武关到,推却关,修强守御,内充实三军,外多发屯戍,设穷治党与之法,重悬告反之赏。及王翁之夺取,乃不犯关梁厄塞,而坐得其处。王翁自见以专国秉政得之,即抑重臣,收下权,使事无大小深浅,皆断决于己身。及其失之,人不从大臣生焉。更始帝见王翁以失百姓心亡天下,既西到京师,恃民悦喜,则自安乐,不听纳谏臣谋士,赤眉围其外,而近臣反城,遂以破败。由是观之,夫患害奇邪不一,何可胜为设防量备哉?防备之善者,则唯量贤智大材,然后先见豫图,遏将救之耳。明镜,龟策也。章程,斛斗也。铨衡,丈尺也。维针艾方药者,已病之具也,非良医不能以愈人。材能德行者,治国之器也,非明君不能以立功。医无针药,可作为求买,以行术伎,不须必自有也。君无材德,可选任明辅,不待必躬能也。由是察焉,则材能德行,国之针药也,其得立功效,乃在君辅。传曰:「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得十利剑,不如得一欧冶」。多得善物,不如少得能知物。知物者之致善珍,诊益广,非特止于十也。朝九州之俊。昔尧试舜于大麓者,乃领录天下之事,如今之尚书官矣。宜得大贤智,乃可使处议持平焉。昔周公光崇周道,泽被四表。治狱如水。夫圣人乃千载一出,贤人君子所想思而不可得见者也。切直忠正,则汲黯之敢谏诤也。前世俊士,立功垂名,图画于殿阁宫省,此乃国之大宝,亦无价矣。虽积和璧,累夏璜,囊隋侯,箧夜光,未足喻也。伊、吕、良、平,何世无之?但人君不知,群臣勿用也。捕猛兽者,不使美人举手;钓巨鱼者,不使稚子轻预。非不亲也,力不堪也。奈何万乘之主而不择人哉?传记言:魏牟北见赵王,王方使冠工制冠于前,问治国于牟。对曰:「大王诚能重国若此二尺纵,则国治且安」。王曰:「国所受于先人,宗庙社稷至重,而比之二尺纵,何也?」牟曰:「大王制冠,不使亲近,而必求良工者,非为其败纵而冠不成与?今治国不善,则社稷不安,宗庙不血食。大王不求良士,而任使其私爱,此非轻国于二尺纵之制耶?」王无以应。凡人性难极也,难知也;故其绝异者,常为世俗所遗失焉。薛翁者,长安善相马者也。于边郡求得骏马,恶貌而正走,名骥子。骑以入市,去来人不见也。后劳问之,因请观马。翁曰:「诸卿无目,不足示也。」夫畜生贱也,然有尤善者,皆见记识。故马称骅骝、骥、,牛誉郭椒、丁栎。贤有五品:谨敕于家事,顺悌于伦党,乡里之士也;作健晓惠,文史无害,县廷之士也;信诫笃行,廉平公,理下务上者,州郡之士也;通经术,名行高,能达于从政,宽和有固守者,公辅之士也;才高卓绝,疏殊于众,多筹大略,能图世建功者,天下之士也。居家循理,乡里和顺,出入恭敬,言语谨逊,谓之善士。言求取辅佐之术,既得之,又有大难三,而止善二。为世之事,中庸多,大材少,少不胜众,一口不能与一国讼,持孤特之论,干雷同之计,以疏贱之处,逆贵近之心,则万不合,此一难也。夫建踔殊。为非常,乃世俗所不能见也,又使明智图事,而与众平之,亦必不足,此二难也。既听纳,有所施行,而事未及成,谗人随而恶之,即中道狐疑,或使言者还受其尤,此三难也。智者尽心竭言,以为国造事,众间之,则反见疑,壹不当合,遂被谮想,虽有十善,隔以一恶去,此一止善也。材能之士,世所嫉妒,遭遇明君,乃壹兴起,既幸得之,又复随众,弗与知者,虽有若仲尼,犹且出走,此二止善也。是故非君臣致密坚固,割心相信,动无间疑,若伊、吕之见用,传说通梦,管、鲍之信任,则难以遂功竟意矣。又说之言,亦甚多端,其欲观使者,则以古之贤辅厉主,欲间疏别离,则以专权危国者论之。盖父子至亲,而人主有高宗、孝己之设,及景、武时栗、卫太子之事;忠臣高节,时有龙逢、比干、伍员、晁错之变;比类众多,不可尽记,则事曷可为邪?庸易知邪?虽然,察前世已然之效,可以观览,亦可以为戒。维诸高妙大材之人,重时遇咎,皆欲上与贤侔,而垂荣历载,安肯毁明废义,而为不轨恶行乎?若夫鲁连解齐、赵之金封,虞卿捐万户与国相,乃乐以成名肆志,岂复干求便辟趋利耶?览诸邪背叛之臣,皆小辨贪饕之人也,大材者莫有焉。由是观之,世间高士材能绝异者,其行亲任亦明矣,不主乃意疑之也!如不能听纳,施行其策,虽广知得,亦终无益也。贾谊不左迁失志,则文彩不发。淮南不贵盛富饶,则不能广聘骏士,使着文作书。太史公不典掌书记,则不能条悉古今。扬雄不贫,则不能作玄、言。殷之三仁,皆暗于前而章于后,何益于事?何补于君?谓扬子云曰:「如后世复有圣人,徒知其材能之胜己,多不能知其圣与非圣人也。」子云曰:「诚然。」

猜你喜欢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朱熹
  曾子将行晏子送之而赠以善言第二十三·晏婴
  品藻·吕坤
  三鱼堂剩言卷六·陆陇其
  卷一·毛应龙
  卷二十八·易祓
  卷十四·顺治
  第2章 学而篇第一·孔子
  卷八·王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二·欧阳竟无
  卷四十五·赜藏主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八·玄奘
  题汉藏教理院二期毕业同学录·太虚
  建设适应时代之中国佛教·太虚
  宗镜录卷第四十九·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金陵百咏·曾极

    金陵楚威王以其地有王气,埋金镇之,故曰金陵;或曰以其地接华阳金坛之陵。凿地破除函谷帝,埋金厌胜郢中王。兴亡总不关君事,五百年前枉断肠。摄山在城东北四十五里,有齐文惠太子凿石为佛见存。《江乘地记》:村有草可以摄生,故名

  • 卷376 ·佚名

    王安石 又段氏园亭 欹眠随水转东垣,一点炊烟映水昏。 漫漫芙蕖难觅路,翛翛杨柳烛知门。 青山呈露新如染,白鸟嬉游静不烦。 朱雀航边今有此,可能摇荡武陵源。 王安石 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阴见及

  • 卷三百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十八李吉甫李吉甫字弘宪以父栖筠?补仓曹参军为太常博士宪宗立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转中书舍人元和二年同平章事後为淮南节度虽居外每朝廷得失辄以闻帝尊任之官而不名卒赠司空吉

  • 卷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十五言律唐太宗皇帝过旧宅【唐书太宗纪太宗平薛仁杲拜右武侯大将军太尉使持节陜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诏蒲陜河北总兵皆受节度二年正月镇长春宫进拜左武侯大将军凉州总管】新丰停翠辇【三辅旧事太上

  • 第七十二回 好迁怒陈妻受谴 硬索款周妈生嗔·蔡东藩

      却说陆建章出城被劫,数年蓄积,一旦成空,又累得妻妾子女,抛头露面,无端受辱,真是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楚。还亏陈树藩得知此信,忙饬兵官到来,夺还若干辎重,畀他启行,才得惘惘登程,挈眷去讫。袁世凯闻陕西独立,不得不发兵对付,

  • 卷二十二·唐·蒋一葵

    【文皇世民】 〔皇帝虬须壮冠,人号“髭圣”。蜀御容院僧有唐十八帝真像,院僧见神舜为高祖,即题其次云:“曾祖太宗,祖高宗。”宋赵清献公至院,命小吏刮去“曾祖”“祖”三字。〕 太宗在洛阳,幸积翠池,宴

  • 第二十二册 天聪四年正月至二月·佚名

    第二十二册  天聪四年正月至二月二十六日,擢建昌张文贤为守备,命驻守边门冷口。是日,闻祖总兵官之弟在右门。固山额真永顺、噶尔萨、图穆布鲁、沙努喀、阿尔津、星讷、硕占及我汉官王游击、白游击领兵五百人往捕,祖总兵

  • 七九六 武英殿修书处为知照奏请拣员充补纂修事致典籍厅移会(附奏折)·佚名

    七九六 武英殿修书处为知照奏请拣员充补纂修事致典籍厅移会(附奏折)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武英殿修书处为移会事。照得本处总裁董<诰>、曹<文埴>、嵩<贵>奏庶吉士王朝梧、冯集梧、曾燠、沈步垣四员充补纂修等因一折,于乾隆

  • 金佗稡编卷六·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六宋 岳珂 撰行实编年三绍兴四年甲寅岁年三十二兼荆南鄂岳州复郢州斩京超刘楫复随州斩王嵩战襄江复襄阳府战新野市起营田败刘合贝勒降杨德胜复邓州擒高仲赐银合茶药复唐州复信阳军屯鄂州除清

  • 靳德进传·宋濂

    靳德进,祖先潞州人,后迁大名。祖父靳璇,是儒生。父靳祥,曾以陵川郝温为师,兼善星历。金末兵乱,祥与母散失,母亲因悲泣而双目失明,祥后来找到母亲,用舌舐母眼,百日后复明,人称其孝。当时蕃帅有生杀之权,许多无辜的人,多由于祥而得免

  • 卷七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七十三学校考【十一】祠祭褒赠録後【一】【臣】等谨按古之立学者必释奠於先圣先师所以崇德报功示民有则也三代以前皆以其国之明君为先圣而以其时

  •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下·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复次尊者闻二百亿化种种色华果树林细密满空。而此尊者林中现身。起是神通从空而来三绕彼城。次从空下入长者舍。尔时长者见是相已。问善无毒女言。今此所来有

  •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罗国密林寺三藏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萨,复有百千俱胝那庾多梵王帝释护世,诸大众等,恭敬围绕。尔时,世尊于吉祥宝藏师

  • 百千印陀罗尼经之二·佚名

    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及无量菩萨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陀罗尼名百千印。当共受持。诵此咒时。应先归命金色广颜光明幢佛。释迦牟尼佛。即说根本陀罗尼曰。  怛

  • 彼得·卡门青·黑塞

    《彼得·卡门青》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的第一部小说,此书出版后立刻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一致赞誉,是他的成名之作。书中写了一个在瑞士中部山区的农家弟子,为了接受高等教育,寻求理想的人生,进入都市上流社会,但

  • 对山余墨·毛祥麟

    蜀郡石生名每,弱冠游痒,丰神秀逸,以父母早世,自幼随大母,依伯父履吉。吉尝贩楚,富有金而艰于嗣,以故夫妇爱每胜己出,寻常不令出庭户。时届清明,随一仆至坟园拜扫。焚帛既毕,散步村郊,去墓二三里,得一溪。溪西有小庵,桃花出短墙,色艳

  • 续古今考·方回

    三十七卷,南宋末元初方回撰。阳山人,魏方翁曾撰《古今考》,未成而卒。咸淳三年,方回从魏了翁之子手中得其书手稿,乃推衍其意,撰成《续古今考》三十七卷。并载魏了翁原书,而各附论于条下,分别以鹤山(魏了翁号)先生曰、紫阳方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圆瑛

    圆瑛著。二十四卷。1951年出版,分五册。是对《楞严经》的论释,分十门:初总释名题;二教起因缘;三藏乘摄属;四义理浅探;五能诠教体;六所被机宜;七宗趣通别;八说时前后;九历代传译;十别解文义。此书主宗贤首,同时会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