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论第五十九

【题解】

“大论”,即《盐铁论》的大概,犹如其他书籍末尾的“要略”的意思。本篇是全书的总结。大夫除强调法治以外,还对儒家学派的老祖宗孔丘加以揭露和批判,而文学则为孔子辩护。

大夫曰:呻吟槁简①,诵死人之语,则有司不以文学②。文学知狱之在廷后而不知其事③,闻其事而不知其务。夫治民者,若大匠之斫,斧斤而行之,中绳则止④。杜大夫、王中尉之等⑤,绳之以法,断之以刑,然后寇业奸禁。故射者因槷⑥,治者因法。虞、夏以文⑦,殷、周以武,异时各有所施。今欲以敦朴之时,治抚弊之民⑧,是犹迁延而拯溺⑨,揖让而救火也⑩。

【注释】

①呻吟:哼哼,口中发出声音。槁简:干枯的竹简。指陈旧的古书。

②以:古通“似”。

③廷:古时官吏办理政事的处所。

④中绳:正对上绳墨的界限,即符合标准的意思

⑤杜大夫、王中尉:即杜周、王温舒,见《刺复篇》注释。

⑥槷(ni8):原作势,今据陈遵默说校改。槷即“臬”之假借字。臬,箭靶子。

⑦文:指禅让。

⑧抚(wan)弊:这里有狡诈的意思。

⑨迁延:却退,拖延。

⑩揖:旧时拱手礼,作揖。

【译文】

大夫说:抱着古书哼哼唧唧,背诵死人的语言,在这方面,朝廷官吏是不如你们文学的。你们文学只知道牢狱在朝廷后边,但却不知里边的事情,就是听说了里边的事,也不知怎样办好。治理民事,就像木匠用斧头砍削木材,符合标准就算可以。杜周、王温舒等人用法律制裁坏人,判刑定罪,这样以后才使得强盗、坏人的作案被禁止。所以射箭要根据箭靶子,治理国家要依靠法律。舜、禹是以文德禅让君位,商、周是以武力夺取天下,时代不同就各有一套治国的措施和办法。想用敦厚朴实时代的办法,来治理今天那些狡诈的坏人,就像是慢腾腾地去拯救淹没的人,互相谦让去救火。

文学曰:文王兴而民好善,幽、厉兴而民好暴①,非性之殊,风俗使然也。故商、周之所以昌,桀、纣之所以亡也,汤、武非得伯夷之民以治②,桀、纣非得跖、■之民以乱也,故治乱不在于民。孔子曰:“所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③!”无讼者难④,讼而听之易。夫不治其本而事其末,古之所谓愚,今之所谓智。以箠楚正乱⑤,以刀笔正文⑥,古之所谓贼,今之所谓贤也。

【注释】

①《孟子·告子上》:“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幽:周幽王、周厉王的孙子。厉:周厉王,周宣王子。

②伯夷之民:指所谓讲廉洁的人。

③这是《论语·颜渊篇》文。

④“无”字原无,据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补。

⑤箠楚:古代一种杖刑。

⑥刀笔:古时用笔把字写在竹木简上,有误时,以刀削之,用笔重写。汉时萧何、曹参皆为秦刀笔吏。见《汉书·萧何传》。

【译文】

文学说:周文王时,人们就很善良,周幽王、周厉王时,人们就很凶暴,这并不是人的本性不同,而是由于社会的风俗所造成的。所以商朝和周朝之所以昌盛,夏桀和商纣之所以灭亡,并不是商汤王、周武得了像伯夷那样廉洁的百姓,国家才治理得好;夏桀、商纣也并不是因为得了像柳下跖、庄跖■那样不守本分的人,国家才衰败混乱。所以国家的兴盛和衰败并不在于百姓。孔子说过:“审理诉讼案件,我和别人差不多,所不同的是一定要使没有人打官司才好。”要想不发生案件难,而审理案件却是容易的。不从根本上推行仁义给以引导,而总是在事件发生后才用刑法去制裁,古时认为这是愚蠢的,而今天却以为是明智的。以刑杖来制止社会混乱,用严法来代替仁义,古时认为这是奸臣,而今天却当作贤者。

大夫曰:俗非唐、虞之时,而世非许由之民①,而欲废法以治,是犹不用隐括斧斤②,欲挠曲直枉也。故为治者不待自善之民,为轮者不待自由之木。往者,应少、伯正之属溃梁、楚,昆卢、徐谷之徒乱齐、赵、山东③,关内暴徒,保人阻险④。当此之时,不任斤斧⑤,折之以武,而乃始设礼修文,有似穷医⑥,欲以短针而攻疽,孔丘以礼说跖也⑦。

【注释】

①许由:传说中的上古高士,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逃隐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死后,葬于箕山。见《史记·伯夷列传·正义》。

②隐括,见《申韩篇》注释。

③据《史记·酷吏列传》记载,“应少”为“杜少”,“伯正”为“伯政”(《汉书》作“百政”),“昆卢”为“坚卢”,“徐谷”为“徐勃”。他们都是西汉中期的农民起义领袖,曾领导农民攻取县城,夺取兵器,释放囚徒,捆绑郡县太守、都尉,杀享有二千石俸禄的官吏等。

④保人阻险:就是《史记·酷吏列传》所谓“聚党阻山川”的意思。保,依。阻,恃。

⑤斤斧:这里借喻刑罚。

⑥穷医:无能的医生。

⑦孔丘以礼说跖事,见《庄子·盗跖篇》。

【译文】

大夫说:现在的风俗不是尧舜时的风俗,世上也不都是像许由那样的百姓,而你们却想废除法律来治理国家,就犹如不用矫正曲木的工具和斧头,就想矫直弯曲了的木头一样。所以,治理国家的人,并不期待天生善良的百姓;做车轮的,也并不等待天然的曲木。从前,杜少、伯正一伙人在梁、楚一带造反,昆卢、徐勃一伙人在齐、赵、华山以东作乱,关内的暴徒,聚众把守险阻要道。在这种情况下,不使用刑罚,用武力镇压他们,而去修礼义,施仁德,那就犹如无能的医生,妄想用很短的针去医治皮肤深处的毒疮,好像孔丘用礼义来说服柳下跖那样不可行。

文学曰:残材木以成室屋者,非良匠也。残贼民人而欲治者①,非良吏也。故公输子因木之宜,圣人不费民之性②。是以斧斤简用,刑罚不任,政立而化成。扁鹊攻于凑理③,绝邪气故痈疽不得成形。圣人从事于未然④,故乱原无由生⑤。是以砭石藏而不施⑥,法令设而不用。断已然,凿已发者,凡人也。治未形,睹未萌者,君子也。

【注释】

①残贼:残杀,伤害。

②费:通“拂”,违背。

③扁鹊,见《轻重篇》注释。凑理:即腠理,经络的脉理。

④未然:事变未发生以前。

⑤原:根源。

⑥砭(bian)石:古代治病用的石针。

【译文】

文学说:糟踏木材而建筑房屋的,不是好木匠。靠残杀百姓来治理国家的,不是好官吏。所以,鲁班因木制器,圣人不干违背人性的事情。因此,好木匠少用斧头,好官吏不使用刑罚,政令制定后教化随之而成。扁鹊针刺穴位,除掉病根,所以毒疮就不易形成。圣人处理事情,总是在事变未发生以前,所以混乱的根源也就不会产生。这样,治病的石针就可以收藏起来,法令虽然设立而可以不用。只会处理已经发生的案件,挖除已暴露的坏人,这种人只是普通的人。在问题还未形成就能及时处置,事变还没有发生就能看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大夫曰:文学所以称圣知者,孔子也,治鲁不遂,见逐于齐,不用于卫,遇围于匡,困于陈、蔡①。夫知时不用犹说,强也;知困而不能已,贪也;不知见欺而往,愚也;困辱不能死,耻也。若此四者,庸民之所不为也,何况君子乎!商君以景监见②,应侯以王稽进③。故士应士,女因媒。至其亲显,非媒士之力。孔子不以因进见而能往者④,非贤士才女也。

【注释】

①治鲁不遂:指孔子在鲁做官,很不得意。见逐于齐:指齐景公欲以尼溪封孔丘,为晏婴所阻,将其驱逐。不用于卫:指卫灵公不用孔子。遇围于匡:指孔子过匡时,被匡人误认为是对他们作过恶的阳虎,把他包围起来。困于陈蔡:指孔子在陈绝粮。以上各事都见《史记·孔子世家》。

②商君以景监见:商鞅刚到秦国,靠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推荐,才见到秦孝公。见《史记·商君传》。

③应侯以王稽进:应侯,即范雎,战国时魏人。初事魏中大夫须贾,因事被笞逐,更姓名曰张禄。得郑安平之介绍,结识了秦昭王侍者王稽。王稽载之入秦,荐之于昭王。睢因说昭王以远交近政之策,拜客卿。后为相,封于应,故曰“应侯”。见《史记·范雎列传》。

④此句原作“孔子曰进见而不以能往者”,义不可通。盖传抄者涉上文有“孔子曰”因改“因”为“曰”,又移“不以”二字于后也。今辄定为“孔子不以因进见而能往者”。此谓孔子周游列国,不以因进见,如士因士,女因媒,然而能往者,非贤士才女也。这是桑弘羊讥刺孔丘之语。

【译文】

大夫说:你们文学所称颂的先知先觉的圣人就是孔丘,孔丘想治理鲁国,失败了;跑到齐国,被赶走了;到了卫国,人家不用他;路过匡地,被匡人包围起来;走到陈国、蔡国之间,被当地人民围困起来,断了粮食。孔丘明知他的那套行不通,还要到处游说,这是顽固;明知到处碰壁,还不死心,这是贪婪;不知被人瞧不起而四处奔波,这是愚蠢;走投无路,遭人侮辱,还想苟活下去,这是卑鄙无耻。“强”、“贪”、“愚”、“耻”这四样,一般老百姓都不去做,更何况君子呢!商鞅通过景监的介绍(得到孝公的重用),范睢被王稽推荐(当了秦国的丞相)。所以士人通过别人的推荐才被录用,少女靠媒人的介绍才出嫁。然而,要想受到宠爱和当上高官,却不只是只靠推荐或介绍人的力量了。孔子没人推荐或介绍,不像士人通过别人推荐才被录用,少女靠媒人介绍才出嫁那样,然而他却周游列国,到处游说,可见他并不像贤士和才女那样有自己的才能啊!

文学曰:孔子生于乱世,思尧、舜之道,东西南北,灼头濡足(1),庶几世主之悟(2)。悠悠者皆是(3),君闇(4),大夫妒,孰合有媒?是以嫫母饰姿而矜夸(5),西子彷徨而无家(6)。非不知穷厄而不见用(7),悼痛天下之祸,犹慈母之伏死子也,知其不可如何,然恶已(8)。故适齐,景公欺之,适卫,灵公围,阳虎谤之,桓魋害之(9)。夫欺害圣人者,愚惑也!伤毁圣人者,狂狡也。”狡惑之人(10),非人也。夫何耻之有!孟子曰:“观近臣者以所为主,观远臣者以其所主(11)。”使圣人伪容苟合,不论行择友,则何以为孔子也!

【注释】

(1)灼头濡(r*)足:烧着头,湿了足。这里指头顶烈日,跋山涉水。

(2)庶几:副词,表示希望和可能。

(3)《史记·孔子世家》:“桀溺曰:‘悠悠者无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悠悠,众多的样子。《论语·微子篇》“悠悠”作“滔滔”。

(4)闇:同“暗”,糊涂,昏愦。

(5)嫫母,见《殊路篇》注释。矜夸,原作夸矜,卢文弨曰:“‘夸矜’当‘矜夸’。”案: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正作“矜夸”,今据乙正。矜夸,骄傲自夸。

(6)西子,即西施,见《殊路篇》注释。

(7)穷厄:困窘。

(8)恶:同“乌”,疑问词,怎么,哪里。

(9)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适卫”以下作“适卫,灵公简之,适陈,匡人围之,适蔡,桓魋害之,适楚,子西谤之。”

(10)“惑”上原无“狡”字,今据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订补。张敦仁曰:“按‘惑’字当衍。‘之人’者,此人也。张之象本‘惑’上添‘狡’字,非。”

(11)语见《孟子·万章上》。

【译文】

文学说:孔子生在乱世,思念尧、舜之道,头顶烈日,跋山涉水,东西南北,四处奔走游说,希望当代国君醒悟。然而到处都是糊涂的君主和嫉妒他的朝臣大夫,谁会给他当介绍人呢?因此丑妇装扮起来而骄傲自夸,而西施却往来徘徊,无处安身。并不是孔子不知道困窘和不会被录用,而是他哀伤天下正在遭受祸殃,犹如慈母伏在死了的儿子身上一样,明知那是无可奈何,然而怎么能止而不为呢?所以,孔子到了齐国,景公欺骗他;跑到卫国,灵公使人围攻他,阳虎奚落地,桓魋要杀害他,欺骗陷害圣人的人,是愚蠢无知;伤害圣人的人,是疯狂诡诈。诡诈和无知的人都不能算作人。孔子又有什么耻辱呢?孟子说:“观察在国君身边的臣子,要看他接待的是什么人,观察远方来的臣子,要看他被什么人所接待。”假如圣人表面伪装得好看,苟且迎合别人,不根据品行去选择朋友,那么又怎么能成为孔子呢!大夫抚然内惭①,四据而不言②。当此之时,顺风承意之士如编③,口张而不歙④,舌举而不下⑤,闇然而怀重负而见责⑥。

大夫曰:诺,胶车倏逢雨⑦,请与诸生解。

【注释】

①抚然:失望的样子。

②四据:手和足都据在地上,这里的四据,是谓以手据地,所以示敬,是当时的礼貌。

③如编:像编成一排似的。

④歙(x9):收敛,闭合。

⑤舌举,原作举舌,今据上句文例乙正。《庄子·秋水篇》:“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韩诗外传》四:“口张而不掩,舌举而不下。”义与此同,都作“舌举”,亦可为证。

⑥闇然:即黯然,无精打采。而,与“如”通。

⑦倏原作“修”,今据撄宁斋抄本及张敦仁说校改。倏(sh&):突然。

【译文】

大夫心里感到失望和惭愧,以手据地,沉默不语。这个时候,那些看风使舵、阿谀奉承大夫的人,像编成排一样似的,口张而不合,舌头抬起来而放不下,个个无精打采,如同受到别人谴责有什么重大负担一样。

大夫说:好啦,胶合的车子,突然遇上了雨,请大家解散吧。

猜你喜欢
  匡君小匡第二十·管仲
  卷十九 修文·刘向
  大德不逾,小节不拘·孔子
  卷二·陈确
  皇言定声録卷七·毛奇龄
  先儒姓氏·胡广
  卷九·范处义
  小宛·佚名
  第4章 檀弓下·戴圣
  卷十六·佚名
  卷四十七(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不可得三际品第二十六·佚名
  复闽南佛化新青年会·太虚
  卷五十四·佚名
  佛说佛医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四十二·彭定求

        卷242_1 【郢城西楼吟(一作郎士元诗)】张继   连山尽塞水萦回,山上戍门临水开。珠帘直下一百丈,   日暖游鳞自相向。昔人爱险闭层城,今人复爱闲江清。   沙洲枫岸无来客,草绿花开山鸟鸣。   卷242_2 【登

  • ◆杜处士瑛(缑山集)·顾嗣立

    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辟地河南缑氏山中,读书讲学,博览古今。金亡,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粘合珪开府于相,瑛赴其聘,遂家焉。与良田千亩,辞不受。岁己未,元世祖南伐至相,召对,见瑛身长七尺,美须髯,气貌魁伟,条奏从容,谓可大用

  • 第一出·李开先

    【西江月】(末上白)秋月照穷今古,春花开满楼台。春花落尽更还开,秋月年年长在。惟有浮生若梦,须知逝水难廻。得时欢笑且衔杯,镜裏朱颜易改。【鹧鸪天】一曲高歌劝玉觞,开收风月入吟囊。联金辍玉成新傅,换羽移宫按旧腔。诛谗佞

  • 东海渔歌卷三·顾太清

    鹧鸪天 元日咏荠菜,用去年荠菜韵鲜荠登盘乍吐花,嫩苗争长傲春奢。已知草色迎年绿,略有新黄发柳芽。山之罅,水之涯。风丝日影暖相加。岁朝 图上应添写,小白微青最可夸。 【校】下“荠菜”二字,为况氏所删。玉连

  • 三集卷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一古今体七十五首【庚辰一】庚辰元旦纪蔀循环五运推三灵引达正昌时岁惟振美期农稔月应孟陬与物怡?气誾誾调律琯羣生啿啿沐春祺武成敢诩尧封廓敬久还求禹甸治元旦

  • 卷十五·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十五     宋 陈起编 陈鉴之东斋小集 送郑严州四首【之悌】 诸贤适江海梧竹孤凤吟愿言正王度祈招嗣清音亦为胶西董反慰及物心未可赋柏舟天眷宗社深父老迎使君舟

  • 卷十七·王夫之

    ◎晏、黄、二刘列传(晏{??}明钱秉镫等,黄公辅陈世杰蔡之俊管嗣裘朱昌时附) 晏清,字玄洲,湖广黄冈人,中万历己未进士。宽和朴易,不立??之名,而独操不乱。释褐,授吴江知县,以廉能上最,擢吏部验封司主事。天启间,忤魏忠贤,削籍归里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五·佚名

    万历四十六年十月丙辰朔孟冬享 太庙颁历群臣○差兵部武选司员外董承诏解银二十万犒赏辽左主客将士○加升肃州兵备副使李应魁按察使榆林兵备佥事张尔基为副使各照旧管事以三年考满督抚保荐之也○丁巳 孝洁肃皇后忌辰

  • 第十三节不法行为·佚名

    第一和息呈及批具和息人陈光连、龚先求、张眼、尤开元、黄传宝、陈港、尤福和、尤助等,为事已理明,乞恩息销事。窃谓宗族宜于和睦;听讼宜乎无讼。本年六月初三日,有大坪顶庄尤连,具控尤知哥殴打,呈请验伤究办,未蒙批示办理。

  • 一一七九 军机大臣奏查《钦定蒙古王公功绩表传》已列入全书现在校对片·佚名

    一一七九 军机大臣奏查《钦定蒙古王公功绩表传》已列入全书现在校对片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初七日遵查《钦定蒙古王公功续表传》一书,已列入四库全书,留有空函,现在校对发缮,俟完竣后卽行归函陈设。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一四 初出茅庐·邹韬奋

    我是在一九二一年毕业于约翰的。向例在行毕业礼的那一天,各同学都一律要穿西装,要罩上宽袍大袖的学士礼服,戴上方帽子。这在富家的子弟,到了这一天,当然可以出钱特制很讲究的西装和礼服,在我这穷学生,却又是一个问题了。学士

  • 卷五十 论语三十二·黎靖德

      ◎尧曰篇   △尧曰咨尔舜章   林恭甫问:"论语记门人问答之辞,而尧曰一篇乃记尧舜汤武许多事,何也?"曰:"不消恁地理会文字。尝见说,尧曰一篇是夫子诵述前圣之言,弟子类记於此。先儒亦只是如此说。然道理紧要却不在这

  • 第十三章 5·辜鸿铭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辜讲孔子说:“有的人可以用心背诵三百首诗,但是如果把国家事务委托给他执行,却一事无成;出使国外的时候,自己却哑口无言。尽管这个人可能学富五车,但是又

  • 胎藏生品第三·佚名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螺髻梵,天主应当知。一切有情身,九物以为性。有为相迁动,能造所造俱。精血共和合,增长於不净。为无量诸业,之所常覆缠。如毒树所生,扶疏而蓊郁。贪瞋等烦恼,增长亦如是,九月或十月,生於满足时。既从

  • 释氏稽古略卷一·觉岸

      三皇  太昊庖牺氏  风姓。以木德王。都宛丘(今汴梁路陈州郡名淮阳。禹贡豫州之域)。上古之人捕逐禽兽。食肉衣皮难以致之。太昊教民作网罟。以佃以渔豢养六畜。且以牺牲享神祇故。曰庖牺氏。后世曰伏牺氏。始

  • 卷第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十二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中分别业品之三偈曰。复有五种业。释曰。复有余师说。业有五种。不定受业分为二。谓于报或定。于报或不定。此中现法应受业者。于此生造业。即于此生熟。生应受业

  • 目录·佚名

    莲峰禅师语录目录序文卷第一福建兴化孤山禅寺语录兴化九座山兴国禅寺语录卷第二兴化报恩禅寺语录卷第三兴化龙华万寿禅寺语录兴化芦山通天禅寺语录兴化狮山西明禅寺语录卷第四小参卷第五示众拈古颂古代古卷第六入室

  • 崇祯长编·汪楫

    记述明代末代皇帝崇祯朝史事的书籍,书为编年体例,作者汪楫。全书共68卷。前66卷叙述从1627年8月到1632年10月史事;后2卷叙述从1643年10月到1644年3月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