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佛医经

吴天竺沙门竺律炎共支越译

人身中本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本从是四病。起四百四病。土属身。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火少寒多目冥。春正月二月三月寒多。夏四月五月六月风多。秋七月八月九月热多。冬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有风有寒。何以故。春寒多。以万物皆生。为寒出故寒多。何以故夏风多。以万物荣华阴阳合聚故风多。何以故秋热多。以万物成熟故热多。何以故冬有风有寒。以万物终亡热去故有风寒。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得卧。何以故风多故身放。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不得卧。何以故寒多故身缩。春三月有寒。不得食麦豆。宜食粳米醍醐诸热物。夏三月有风。不得食芋豆麦。宜食粳米乳酪。秋三月有热。不得食粳米醍醐。宜食细米麨蜜稻黍。冬三月有风寒。阳兴阴合。宜食粳米胡豆羹醍醐。有时卧风起有时灭。有时卧火起有时灭。有寒起有时灭。人得病有十因缘。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泆。六者嗔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从是十因缘生病。佛言。有九因缘。命未当尽为横尽。一不应饭为饭。二为不量饭。三为不习饭。四为不出生。五为止熟。六为不持戒。七为近恶知识。八为入里不时不如法行。九为可避不避。如是九因缘。人命为横尽。不应饭为饭。谓不可意饭。亦谓不随四时食。亦为以饭复饭。是为不应饭为饭。不量饭者。谓不知节度多食过足。是为不量饭。不习饭者。谓不时食。若至他郡国。不知俗宜饭食未习。不稍稍饭。是为不习饭。不出生者。谓饭物未消复上饭。若服药吐下不尽便食来。是为不出生。止熟者。谓大便小便来时不即时行。噫吐下风来时制。是为止熟。不持戒者。谓犯五戒。现世间盗。犯他人妇女者。便入县官。或刻或死。或得棓榜压死。若饿死。或得脱外从怨家得首死。或惊怖忧愁死。是为不持戒。近恶知识者。谓他人作恶便来及人。何以故。不离恶知识故。恶人不计当坐之。是为近恶知识。入里不知时不如法行者。谓晨暮行。亦有魍魉诤斗者。若有长吏追捕而不避。若入他家舍。妄视不可视。妄听不可听。妄犯不可犯。妄念不可念。是为入不知时不如法行。可避不避者。谓弊牛马狾狗蚖蛇虫。水火坑阱。奔车驰马。拔刀醉人恶人。亦若干。是为可避不避。如是九因缘。人命未尽为尽。黠人当识。是当避是已避得两福。一者得长寿。及得闻道好语。亦得久行道。佛言。有四饭。一为子饭。二为三百矛斫饭。三为皮革虫生出饭。四为灾饭。子饭者。谓人贪味食肉时。便自校计念。是肉皆我前世时。父母兄弟妻子亲属。亦从是不得脱生死。已得是意便止贪。是为子饭。三百矛斫饭者。谓饭随味念复念其殃。无有数能不念味便得脱。又矛斫人为亡身。已生念复念有若干受苦。为三百矛斫饭。皮革虫生出饭者。谓人念味。亦一切万物忧家中事。便穿人意。意作万端为出去。是为皮革虫生饭。灾饭者。谓一生死行皆为灾饭。如火烧万物。人所行皆当来恼身。剧火焚万物故言灾。所以言饭者。谓人所可意念人。故言饭也。人食肉譬如食其子。诸畜生皆为我作父母兄弟妻子。不可数。亦有六因缘。不得食肉。一者莫自杀。二者莫教杀。三者莫与杀同心。四者见杀。五者闻杀。六者疑为我故杀。无是六意得食肉。不食者有六疑。人能不食肉者。得不惊怖福。佛言。食多有五罪。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三者多淫。四者不能讽诵经。五者多著世间。何以故。人贪淫人知色味。嗔恚知横至味。痴人知饭食味。律经说。人贪味味复味得生不得美味。佛言。一食者为欲断生死亦随贪不能行道。为得天眼自知所从来生去至何所。人不念死多食。常念妇人。皆堕百四十恶。中天皆用饭故。犯十恶后生便失人形。堕畜生中。既得作人。饥渴血出。嗔恚傍生于爱内生于贪。佛说有大福。自饥以饭与人。令人得命。是为大福。后生饶饮食乏嗔恚。亦无所施施亦不得。但意恣贪淫。亦无所施。但得意恣。非我所有。一钱以上。不得取故。作贪欲空自苦作罪。道人不有忧愁。忧随怒愁随贪。我辈有死岁。有死月。有死日。有死时。亦不知亦不畏。亦不行道。亦不持戒。东走西走。忧铜忧铁。忧田宅奴婢。但益人恼增人苦。为种畜生习。佛言。人治生。譬如蜂作蜜。采取众华。勤苦积日已成。人便攻取去。唐自苦不得自给。人求是念是忧有忧无饥渴勤苦。合聚财物。未死忧五家分。或水火盗贼县官病痛。多不如意。己死他人得之。身当得其罪。毒痛不可言。五分者。一者火分。二者水分。三者盗贼分。四者县官分。五者贫昆弟分。何为无忧所有。人不计是五分忧。苦剧不弃。是忧苦有万端。结在腹中。离道远法。人法生贾作。得利不当喜。不得利亦不当忧。是皆前世宿命所致。人有贪贪便不得利。正使得一天下财物。亦不能猛自用之。亦不随人去。但益人结。但有苦恼。但种后世缘因。缘因如火。如火无所不烧。我辈不觉。是黠不敢妄摇。知为增苦种罪。

佛说佛医经

猜你喜欢
  灵隐慧明照和尚行述·太虚
  第三十七章 六王章·佚名
  卷二十三·道世
  卷第一百二十二·佚名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序·彦悰
  卷三十八·佚名
  卷之九·铁壁慧机
  卷一百一十三·佚名
  分别功德论卷第四·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五·唐慧琳
  阴符经称性直解序·太虚
  刊行法眼禅师十规论叙·文益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六·玄奘
  佛乘宗要论·太虚
  光赞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八出 荣晤·孟称舜

    【西地锦】〔末上〕绣幌斜迎日色,数枝花影横阶。檐前鹊语忙催煞,未知好客谁来?窗外日光弹指过,庭前花影暗中移。我前遣院子,去贺二甥,兼召他同来,如何目下还未见到也?〔生冠带同净上〕【夜行船】绿柳长亭妨翠盖,骑瘦马,远走天涯

  • 三嗣主传第三·陈寿

    孙亮字子明,权少子也。权春秋高,而亮最少,故尤留意。姊全公主尝谮太子和子母,心不自安,因倚权意,欲豫自结,数称述全尚女,劝为亮纳。赤乌十三年,和废,权遂立亮为太子,以全氏为妃。太元元年夏,亮母潘氏立为皇后。冬,权寝疾,徵大将军诸

  • 卷七十五·毕沅

      ◎宋纪七十五 ∷起上章涒滩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元丰三年辽太康六年   春,正月,乙丑朔,以太皇太后在殡,不视朝。   癸酉,升许州为颍昌府。   辽主

  • 卷四百六十三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起哲宗元祐六年八月戊子盡是月壬辰   八月戊子朔,知開封府范百祿轉對,言三事。其一曰:「臣伏惟二聖臨御以來,朝廷清明,海內乂安。邊隅弭兵革之災,田里無狗吠之警,耋老倪稚,咸樂其生,德之休明,古治何遠。原其所以,誠由舉措

  • 東觀漢記卷五·多人

      志   律曆志〔一〕   凡律所革,以變律呂,相生至六十。〔二〕聚珍本   〔一〕 「律曆志」,司馬彪續漢書律曆志中劉昭注引袁山松書云:「劉洪,字元卓,泰山蒙陰人……及在東觀,與蔡邕共述律曆記,考驗天官。」則東觀漢

  • 竹书统笺卷三·徐文靖

    帝禹夏后氏【笺按纪年曰帝舜十四年命禹代虞事十五年帝命夏后有事于太室时禹受封为夏伯称为夏后禹有天下因以为氏也南轩通鉴前编曰禹践天子之位于韩注引通志曰禹受帝舜之禅践天子之位于安邑即韩国也此大谬矣汉志颍川阳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七·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七十五景泰六年八月甲辰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应天府并直隶凤阳宁国太平安庆卢州徽州池州诸府广德滁和诸州直隶潼关狭西甘州诸卫各奏今夏亢旱直隶淮安扬州苏常诸府南京神策龙虎及直隶诸卫各奏今夏旱至

  • 卷之七百九十四·佚名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九月壬辰朔上行围  ○遣官祭历代帝王庙  ○遣官祭都城隍之神  ○谕曰。内阁学士庆桂。着往库抡办事立即驰驿赴京治装数日将颁给将军成衮扎布之钦差大臣印信携带速即驰驿前往所奏带往笔帖式巴

  • ●五、过去的四十年·秦翰才

    民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八月,霹雳一声,日本投降,满洲国也就随着崩溃。这年溥仪恰是四十岁,现在就给他过去的四十年,作成一个年表(宣统三年以前月日都用阴历,中华民国元年以后月日都用阳历。满洲国正朔原也用阳历,不过溥仪生日所谓

  • 一〇一 自己的工作四·周作人

    以前因为涉猎英国安特路朗的著作,略为懂得一点人类学派的神话解释法,开始对于“民间故事”感到兴趣,觉得神话传说,童话儿歌,都是古代没有文字以前的文学,正如麦卡洛克的一本书名所说,是“小说之童年”。我就在民初这两三年中

  •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司马迁

    王学孟 译注【说明】这是司马穰苴的单传。全文围绕着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这条纲,写他诛杀国君宠臣庄贾、整饬军队,和士卒同甘共苦的治军史实,收到战士争相为之奋勇作战,使晋、燕之师不战而屈,收

  • 卷六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六十九礼部二十八婚礼五品官纳妇明集礼几品官婚娶或为子聘妇先遣媒氏通书次遣使及媒氏行六礼妇至婿家主人飨宴送者明日谒见祖祢讫次见舅姑行盥馈之礼舅姑飨妇如家人之仪纳采前一日主婚者设宾次於

  • 榕村语录卷十五·李光地

    春秋一古史书事月日而已无以时者惟鲁之旧史名春秋意者鲁史记事以时欤【自记】圣人删述六经都是一以贯之春秋游夏不能赞一词直是圣人胸中权衡丝毫不差游夏等下笔便恐不能不错柰何观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不能赞一词则知赞易

  • 卷十四·刘因

    <经部,四书类,四书集义精要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十四   元 刘因 撰论语十述而下二十章【子不语】或问孔子于春秋纪灾变战伐簒杀之事于易礼论鬼神者尤详今曰不语四者何也曰圣人平日之常言盖不及是其不得已

  • 卷一百三十七·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三十七  宋 卫湜 撰表记第三十三孔氏曰案郑目録云名曰表记者以其记君子之德见於仪表也此於别録属通论蓝田吕氏曰礼记名篇亦多取篇中字为目如檀弓玉藻缁

  • 卷十九·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十九宋 眞德秀 撰敬【上】礼记冠义曰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顔色顺辞令容体正顔色齐辞令顺然后礼义备玉藻凡行容惕惕庙中齐齐朝廷济济翔翔

  • 卷十八·吕本中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集解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觧卷十八宋 吕本中 撰成公九年春王正月杞伯来逆叔姬之防以归左氏传杞桓公来逆叔姬之防请之也杞叔姬卒为杞故也【杜氏注为杞妇故卒称杞】逆叔姬为我也【杜氏注既弃

  • 破庵语录序·破庵祖先

    佛祖正法眼藏。初不可传。可传者。筌蹄耳。然而师承真正根蒂分明。则有言无言。无非正法。凡所以发扬祖道。开示后学。使人因指见月。其可无传乎。先破庵老和尚九坐道场。说无义语。壁立千仞。峭绝巉岩。售用纵横。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