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左氏传说卷十五   宋 吕祖谦 撰

昭公

鲁人侵邾邾人愬于晋晋人来讨执行人叔孙婼【二十三年】

鲁人侵邾邾人愬于晋晋人来讨执行人叔孙婼初时晋使婼与邾大夫坐论曲直婼则曰列国之卿当小国之君请以寡君之命介子服回当之既历举周制为辞乃不果坐其後韩宣子使邾人聚其衆欲以叔孙与之叔孙闻之则去衆与兵而朝宣子悟士弥牟之言弗与乃馆诸箕及范献子欲求货於叔孙使以请冠为名叔孙与之两冠而不与货到得申丰以货如晋而叔孙又禁之使他不得行货惟其如此所以卒免於难而鲁亦免大国之讨及其归所馆者虽一日必葺其墙屋去之如始至观叔孙处艰难险阻之际措置经画纎悉曲折件件皆当故能不辱君命叔孙之能固可取也学者於叔孙之事但知叔孙处死生艰危之际如此以身卫社稷其所以能此者则有所自当?其源流盖古之大臣有世职者必有家学当时鲁三家叔出季处盖鲁之季世季氏掌国中之事叔孙氏则世掌四方之事凡鲁之出使无非叔孙观昭元年叔孙豹曰叔出季处有自来矣此便见叔孙氏世世专掌此职平日父诏其子兄诏其弟无不专讲论此一事则当时纎悉曲折无不知之楚囊瓦为令尹城郢沈尹戌曰子常必亡郢【二十三年】

楚囊瓦为令尹城郢沈尹戌言曰子常必亡郢谓苟不能卫城无益也囊瓦子囊之孙也当时子囊为令尹襄十五年卒遗言令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以城郢论之子囊既有遗言今囊瓦果城之可谓能承乃祖之志而终其业何故当时深识远虑之士便指以为危亡之证盖当时子囊建城郢之议时正是楚国之势尊安闲暇时能为预备之计此正是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到得囊瓦为令尹时内有弱势外逼强吴则其城郢盖不能与人校要得畏避退守为自固之地自郢之外有不暇及故城郢虽同事势大异天下之事固有事迹同而心甚异者不可不察也当尊安之时城郢乃所以见其有备当畏缩之时城郢岂非危亡之证正如仁宗朝西夏内陵范文正公建筑都城之议当时断国论者以不可示弱诤之亦沈尹戌城郢之意也

晋士弥牟逆叔孙于箕【二十四年】

晋士弥牟逆叔孙于箕将礼而归之叔孙疑其来杀已乃使梁其踁待于门内曰余左顾而欬乃杀之右顾而笑乃止前日奋然而前虽死不屈到得此恐士弥牟来杀已反与家臣谋欲杀之前日直前不可少屈之气至此尽消索不见了以此知血气把持终是有衰时虽能勉强於前终不保其移易於後惟是集义而生至於浩然之气则终不可得变

昭子如宋逆女公若谓曹氏勿与鲁将逐之九月戊戌伐季氏【二十五年】

天下之事固有未为之前而成败可以先卜者鲁昭公欲去季氏当时季氏专秉鲁权已百余年鲁之失政已四五世大抵欲去百余年之强家巨室非其谋之审重周密终不能成事观昭子为季平子逆女於宋季公若从是时昭公已有逐季氏之谋虽其谋未发然已可逆知其无成观宋欲以女妻季平子平子使昭子逆女公若於聘女之际已知其必逐季氏使宋勿与女曰鲁将逐之是昭公逐季氏之谋虽未发而季氏之徒已泄於外国凡出师邻国与夫除权臣之谋不可三人共昭公欲逐震主之权臣与百余年之强家巨族其谋未发先使异国闻之其不审不密可知夫谋既闻於外国平子岂不知其深谋固虑为备必久看公若此一段凡与昭公谋者其病有二其一曰踈其二曰易欲逐季氏谋未发而泄於外国其踈可知逆料平子无能为而其谋不密则其易可知有此二病安能成事观昭公逐季氏本末考论其故不惟君之谋不密当时之臣亦皆轻浅而无谋大抵欲去百年之强室非其君刚明果断沉几先物终不能成大事观昭公逐季氏本末其谋却不出於昭公都是羣臣凑合成此事盖始者季氏与公若有怨又与郈氏有怨又与臧昭伯有怨季氏与下面臣有怨故皆欲逐季氏昭公始虽不信而终从之此是逐季氏发源处举如此大事本不出於人君之心却出於下面嬖幸之人与左右二三大夫当时羣小挟私怨而醖酿其谋昭公既自无谋如此安能成事观其当时聘女於宋邻国已知了看他相与议论之际初昭公惮季氏之强不从僚柤之言惧而不出数月不见大凡惟口起羞出好兴戎惟甲胄起戎投机之会间不容髪当时欲逐季氏言一出於口却停待数月则其谋如何不深其备如何不素季氏之为谋既深为备既素何故公遂入季氏之门季氏犹未觉此见季氏机谋之深欲归咎於昭公先引昭公入来见得有杀他之迹他却阳为不敢拒君之状所以为後日文过之地做一重篱障观公之能入其门而不能登其台足见季氏之为备虽不见於外而备於内者有素矣後来叔孙果来救他当时从昭公与谋之臣皆轻浅寡谋独子家羁深谋远虑有臣如子家羁者乃不能用此昭公之所以亡国季氏之势所以不失学者须看子家羁忠爱恳切似非春秋时人初公如晋女叔齐言有子家羁不能用其言遂至闻於诸侯子家不以昭公之不用而拳拳之忠常不已使昭公早从他言不至逐於季氏子家初言谗臣以君侥幸不可为盖当时与公共谋之臣何尝以禄去公室政在大夫为念但以私怨相报耳昭公既无定志下面又无诚心如何做得事成公是时不独不从子家之谏而反退之其拒之深矣自常人处之使子家忠诚不笃则以为我已曾谏君君不听我去之可也然子家方且曰臣与闻命言若泄臣不获死到後来犹入身荆棘之中周旋其间昭公虽不从亦要分数救他此尤见其应变精密尚冀公之听其言而消其祸患也此事第一着不能听子家之言及季氏登台请命傲然以为得志而弗许请囚不许请亡不许请待罪不许昭公与羣臣之心自以为唾手可取季氏子家羁又言於公曰君其许之政自之出久矣公又不听此又见公与羣臣皆轻浅寡谋不知季氏登台之请岂其诚心犹设槛穽以待公使过在公而不在已当时之臣不知季氏自有深谋独子家识其奸使公当时能从子家之言则君臣之间其患犹未深此第二着不能听子家之言及叔孙氏之臣司马鬷戾救季氏伐公徒果败子家又曰诸臣伪劫君者而负罪以出君止意如之事君也不敢不改公又不听盖子家虑事精当能料季氏终不敢成篡弑之事公上二着既已不能听其言於此苟能听其言季氏虽专权不到轻去其国次于阳州取笑於诸侯此是第三着不能听子家之言三谏不从犹未已及公孙于齐齐侯请致千社公一闻之而喜便有安齐之意其轻浅可知子家又言天禄不再不如早之晋昭公全不能处事晋虽衰微犹为盟主尚可号令诸侯而纳公公不知齐侯无信而安於齐终不能求援於晋而晋亦得以为辞此是第四着不从子家之言夫以子家之於昭公言屡不听而拳拳之忠愈不自己事无不谏虑无不尽学者须子细看他本末便见子家之用心处

宋乐大心言我不输粟我於周为客若之何使客【二十五年】

宋乐大心曰我不输粟我於周为客若之何使客晋士伯曰自践土以来宋何役之不会而何盟之不同曰同恤王室子焉得辟之子奉君命以会大事而宋背盟无乃不可乎右师不敢对受牒而退此一段当时晋顷公会诸侯输粟於周宋乐大心独拒晋曰我不输粟我於周为客如之何使客晋士伯责之曰自践土以来宋何役之不会而何盟之不同曰同恤王室子焉得辟之子奉君命以会大事而宋背盟无乃不可乎引他许多从来旧例以责乐大心大心不敢对受牒而退以此晋士伯能举许多旧例故典以折宋人可谓有专对之才大纲看左传是如此然此一事为晋人惜惜乎晋人用得小了何故用得小了他引旧事以责乐大心止能服大心而已所用小晋人如能因此自反其益非细说自践土以来宋何役之不会而何盟之不同今於此不出粟必是我德泽不及先公信义不如先公羣臣辑睦不如先公士卒训整不如先公宋所以敢如此前此恭命今为跋扈晋人反思自践土以来宋何役之不会而何盟之不同今忽然如此我岂可不自反使其能如此则文公之霸业可复惜乎士伯引将来责大心使得小了此晋所以终於不霸也

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一鼓铁以铸刑鼎【二十九年】

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着范宣子所为刑书左氏载仲尼之言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以左氏所载仲尼之言考之当是时春秋之末所谓周室法度尚在何故看晋文公之时唐叔所受法度本末都在有志王者之事用此法度尚可去维持与孟子时不同到孟子时班爵禄之制诸侯恶其害已而皆去其籍时虽不同而萌芽端兆皆起於春秋时使诸侯常守周室之法度必可长久缘春秋诸侯国自为政不用先王之法如鲁之作丘甲用田赋如郑之铸刑书作邱赋如晋之铸刑鼎举三事论之当时诸国已自不用先王之法所谓先王之法不过藏之书府而已所以其渐到战国之时敢去其籍大抵先王法度本末具在不可得而变然而立法之时所谓诸侯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当时文武成康分付诸侯虽数百年尚未尝变无缘一次剪灭得非特先王之意在而唐叔之法度亦在看仲尼言文公作执秩之官为被庐之法文公虽求近功要速效亦未能全变到这里方始敢变当其郑铸刑书之时晋叔向诒书以责之叔向晋国之望想叔向既以为不然必举晋国之人亦以为不然到十数年之後晋铸刑鼎蹈郑之覆辙正缘老成先进都尽所以做乱法度事使叔向在见他国铸刑书尚且诒书以责之则晋有所畏心不敢铸刑鼎以此知为国家者须有老成先进必不到做坏法度事晋所以衰由老成先进皆亡使叔向在何缘至此

 

左氏传说卷十五

猜你喜欢
  纯学第四凡十四章·湛若水
  官製象天第二十四·苏舆
  卷十一·陆九渊
  第二十五章·王夫之
  卷十八·程端学
  卷十·吕祖谦
  卷二·俞汝言
  卷十·沈廷芳
  礼以道其志(1)·戴圣
  丧服小记·姚际恒
  大雲初分善健度第二十九·佚名
  道行经持品第八·佚名
  成唯識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六度集经卷第七·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杂论第三十九下·王骥德

      李中麓序刻元乔梦符、张小山二家小令,以方唐之李、杜。夫李则实甫,杜则东篱,始当;乔、张,盖长吉、义山之流。然乔多凡语,似又不如小山更胜也。   《关睢》、《鹿鸣》,今歌法尚存,大都以两字抑扬成声,不易入里耳。汉之《

  • 卷二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二十六预宴一百十一人诗一百三十首【苏拉】喜 住【年八十】律迟太蔟管门启紫宸闗仙仗环双阙五彩烂相宣安期羡门軰其夀皆千年相引朝玉京向北仰天顔德星锡人福熙熙春日至湛露

  • 卷八十五·志第五十二·柯劭忞

      ○礼五   △宗庙下   亲祀时享仪,其目有八:   一曰斋戒。前祀七日,皇帝散斋四日于别殿,治事如故,不作乐,停奏刑名事,不行刑罚。致斋三日,惟专心祀事,其二日于大明殿,一日于大次。致斋前一日,尚舍监设御幄于大明殿酉

  • 卷五百十四 列传三百一·赵尔巽

      ◎土司三   ○云南   云南古滇国。自越巂蛮夷任贵自领太守,汉光武即授以印绶,不以内地官守例之。若爨、若蒙,皆以本土大姓,就官累世,为一方长。元封梁王于滇,与大理之段分治。明破梁王,灭大理,就土官而统驭之,分宣慰使

  • 蜀燹死事者略传·余澜阁

    蜀燹自张献忠后,当以蓝、李为最酷。献忠之乱,纪其事者有《蜀碧》、《滟囊》诸作,迄今班班可考,而蓝、李之乱,纪述阙如,常引以为憾。兹搜得金堂余澜阁先生所撰《蜀燹述略》一书,虽志在表彰死难诸贤,而于蓝、李扰蜀之迹,亦可得

  • 颜延之传·沈约

    颜延之字延年,山东琅王牙郡临沂县人,曾祖父颜含官至右光禄大夫;祖父颜约,官至零陵太守;父亲颜显,官至护军司马。延之少失双亲,家境贫寒,他住在城郭边上,房屋简陋。但颜延之却很好学,博览群书。他的文章写得非常漂亮,在当时算首屈

  • 卷三·长孙无忌

    <史部,政书类,法令之属,唐律疏义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防义卷三唐 长孙无忌等 撰名例三【凡一十条】奸盗略人受财【问答一】诸犯奸盗略人及受财而不枉法【并谓断徒以上】防义曰奸盗略人并谓监临外犯罪及受财而不枉法

  • 张澹如·佚名

    张澹如先生小传张先生名鉴字澹如浙江吴兴县南浔镇人也少颖异绝伦富于治事才遇疑难事立断不移晷在逊清之季年浔镇以殷富著而俗习囿于固僿鲜具世界眼光者惟先生与伯兄弁群公创立学校开风气先遐迩因以成材者甚众先生家故

  • 易经·系辞上传·第二章·佚名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

  • 卷一○五·邱濬

    ▲明流赎之意 《舜曲》曰:流宥五刑。 孔颖达曰:“流谓徙之远方,放使生活,以流放之法宽纵五刑也。据状合刑,情差可恕,全赦则太轻,致刑则太重,不忍依例刑杀,故完全其体,宥之远方,应刑不用,是宽纵之也。” 臣按:

  • 卷一·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一宋 李明復 撰隐公程頤曰隐公名息姑惠公子惠公元妃孟子其弟聲子生隐公隐謚也隐拂不成曰隐元年春王正月程頤曰周正月非春也假天時以立義爾平王之時王道絶矣春秋假周以正王法隐不書即位明

  • 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十四    宋 吕大圭 撰夫人姜氏至自齐或问夫人之行十有二皆不至而此独书至何也曰夫人与君敌体者也出必告行反必告至则书于防告则书不告则不书此鲁史之辞也而夫子之修春秋于君出则书至于夫

  • 序·吹万广真

    嘉兴大藏经序禅宗至今日滥觞极矣。得一橛之见者辄诩诩自矜。冒名祖位抹煞宗旨。埋没古人以欺当世。予致慨者久之。聚云吹万禅师。中兴大慧。力究五宗。发于言为灌顶醍醐。著于书为渡迷宝筏。昧者犹谓宗贵一家言而不观

  • 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

    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1833年写的著名长篇小 说。小说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 活和剥削活动为主线,以欧也妮的 婚姻为中心事件,层层描绘了各种 场景,深刻反映了资产阶级残酷的 发家史。葛朗台老头是一个在法国 大革命动乱

  • 火花·伊迪丝·华顿

    《火花》通过一个年轻人的视角,展示了一个心地单纯、性情豪爽的银行家德莱恩跟社会习俗格格不入的一些表现,使故事悬念丛生,直到最后才揭示了这种表现的根源。伊迪丝•华顿对十九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敬重在这篇小说

  • 赏心乐事·张鉴

    杂著。北宋张鑑撰。1卷。鑑字德明,太平兴国进士,仕至户部使。是书辑录一年中游赏娱乐之胜事凡124则,按月编次。正月有“岁节家宴”、“天街观灯”等10事,二月有“社日社饭”、“南湖挑菜”等11事,三月有“曲水流觞”

  •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佚名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上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经文言观星望气,存神飞升之道。所谓「华晨三奔」,即华盖下北辰星及辅、弼二星,属北极紫微垣。据称北辰星

  • 我的自传·梁漱溟

    梁漱溟,20世纪中国最具独立风骨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主要作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本书是梁漱溟最完整的自传。讲述了他一生知行合一,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