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年问

此篇撮取荀子礼论篇之文,辑礼者但见其言三年,便以为合于圣人之礼,而不知其旨之谬于圣人也,只合还荀子书为得。(卷九五,页二四)

创雊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斩衰,苴杖,居倚庐,食粥,寝苫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

谓三年之丧为「称情立文」及「饰群」,皆荀学。下云「哀痛未尽,思慕未忘」,则非称情可知,又自相左也。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即以二十五月为禫月,较二十七月少两月,此固非矣。而其所以立义尤谬。详下。后儒明知其非,必为之补救。如张子厚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此言除之于内。」吴幼清曰:「大祥后除练服,去绖杖,则丧服毕矣。其丧服后服至二十七月禫祭毕而除者,非丧之正服。」皆曲说也。(卷九五,页二六)

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知爱其类。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群匹,越月踰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蹢?焉,踟踌焉,然后乃能去之。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之顷焉,然后乃能去之。故有血气「气」下原误衍「者」字,今删。之属者莫知于人,故人于其亲也,至死不穷。

此篇仅此一段之文稍有致,然总无关于大道也。(卷九五,页二八)

将由夫患邪淫之人与?则彼朝死夕忘之,然而从之,则是曾鸟兽之不若也,夫焉能相与群居而不乱乎?

「患」字荀本作「愚陋」二字,「从」,荀本作「纵」。(卷九五,页二九)

将由夫修饰之君子与?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然而遂之,则是无穷也。故先王焉焉为之立中、制节,壹使足以成文理,则释之矣。

其谓人天性之厚为修饰,谓先王制丧礼为成文理,皆荀学。(卷九五,页二九)

然则何以至期也?曰:至亲以期断。是何也?曰: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已变矣,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然则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尔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

言有泛视之初,若平平群然忽过,苟一经深思,则有大谬于圣人而不可训者,如此文是也。何以见之?自圣心制为三年之丧,迄乎周衰废,风俗日偷,故宰我有期久之问。驯至滕鲁莫行,齐宣欲短。一时风尚比比而然,不有孔孟圣贤申揭三年大义,以之通晓愚聋,将滔滔者靡所止矣。荀况师老氏之学,踵战国之风,阳假孔子以召号学徒,而其书谓性恶,谓礼矫,则固有所不能掩也。今观其论三年之丧,意欲示不诡于圣人,乃其言曰「至亲以期断」、曰「加隆焉尔也」、「焉荀作「案」,下同。使倍之,故再期也」,此益足验其阳假孔子,而学之非出于正矣。盖父母之丧,孔孟皆言三年,其后短折为二十七月,固已悖矣。兹且无论,第当时宰我狃于薄俗,妄意为期,荀既欲发明三年之义,乃不原本孔孟而独原本于宰我「谷没谷升,钻燧改火」之说,谓至亲以期断,加之倍之为再期,则是循其流而忘其源也。然则其所谓三年者,亦不过从宰我之见勉加之,勉倍之而已矣,斯岂三年之义哉?圣人之制为三年之丧者,盖以「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亦姑以是云报也,故必以三年为断,其等差则或自下推上,或自上降下,皆由亲以及疏焉。故中庸曰:「亲亲为大,亲亲之杀,礼所生也。」今不言「杀」而独言「隆」,则是由疏及亲,其义悉逆矣。如期服为祖父母、为伯叔父、为兄弟、为妻、为众子,此其大概也。如谓以祖父母之期为断耶?祖父母虽尊而恩不敌父母,故服必由亲上推递,上则递疏,递疏则递轻。今谓自上降下而反重,则是以疏者为主,而亲者失权,无是理也,此「由疏及亲」之逆乎上者也。如谓以伯叔父、兄弟、妻、子之期为断耶?伯叔父,父行也;兄弟,父母所生;妻,父母所取;子,己所生也。论其亲虽或同本,或敌体,莫非至戚。而以生我劬劳论,则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其与伯叔父、兄弟、妻、子诚不啻什伯千万,奚止倍蓗之可言乎?第以心虽无穷,分则有限,故以三年免怀之恩推之,而断以三年耳,非谓以期断也,此由疏及亲之逆乎中与下者也。如是则上下倒置,轻重平衡,彝伦攸斁,又何服制之有乎哉?丧礼之分别,一期为小祥,再期为大祥者,乃为人子衣服、饮食、寝处变除之节,所谓天地易、四时变者,此而已矣,非为一期之天地易、四时变,以是为丧服断而加之倍为「再期」也。苟以「一期」之天地易、四时变为丧服断,其去宰我之见,其间不能以寸耳。揆其立说之弊,在于主二十五月而毕之说也,何则?主二十五月毕之说,是以有以期断而倍再期之说,两期外即以二十五月为禫月,是月遂毕。有以期断而再期之说,是以虽论三年,而实昧于三年之大义矣。夫以二十五月较二十七月,所差亦仅无几,而其立说之弊至于大谬于圣人,而不可训若此,则立言固不可不慎哉!(卷九五,页三○-三二)

由九月以下何也?曰:焉使弗及也。

此一边说则是,盖以期断而及大小功缌,犹之以三年断而及期,所谓由亲及疏、由隆及杀者也。(卷九五,页三三)

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谓至隆,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

此仍前说取象法则于天地人,亦无意义。凡圣人制礼,无不可谓之文,独以三年之丧为人道之至文,义偏语滞,是荀学。荀论止此。(卷九五,页三四)

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

此乃后人孔子之言增入之也。苟知三年免怀之义,则其言三年之丧,必不复云以期断矣。辑礼者增此作尾,不过欲其义之完善耳,不知自明者视之,其与前篇之义毫不合,判然若黑白之不相类也。予谓礼记诸篇,或首或尾,多有为庸妄人窜入者,此足为明证,学者亦可无疑于予言矣。(卷九五,页三四)

猜你喜欢
  定公卷二十六(起六年尽十五年)·何休
  里仁第四·朱熹
  卷一 君道·刘向
  卷一百七十四·山井鼎
  卷十四·胡广
  卷四·叶梦得
  卷五下·王应电
  卷二十·王志长
  掌葛/槁人·佚名
  成公·成公三年·左丘明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佚名
  卷二十六·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第十六卷·佚名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周紫芝·唐圭璋

      紫芝字少隐,宣城人。生于元丰五年(1082)。从李之仪、吕本中游。绍兴十七年(1147),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同年十二月,为枢密院编修官。绍兴二十一年(1151),知兴国军。自号竹坡居士。有太仓稊米集及竹坡诗话。   水龙吟   

  • 卷十七·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十七 宋 王十朋 注 燕集 与赵陈同过欧阳叔弼所治小斋戏作 江湖渺故国【厚江湖渺霁天】风雨倾旧庐东来三十年愧此一束书【演退之小儿诗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尺椽亦

  • 李羣玉诗集巻上·李群玉

    歌行古体乌夜啼层波隔梦时一望青枫林有乌在其间达晓自悲吟是时月黒天四野烟雨深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逺客不可听坐愁华髪侵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寄短书歌骨月萍蓬各天末十度

  • 卷三十一·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三十一<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三十一<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三十一太仆寺国朝官制太仆寺卿满洲汉人各一人【从

  • 虞顺德·周诒春

    虞顺德 字思诚。年四十一岁。生于上海。已婚。子一女二。初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同仁医院。及天津官立医学堂。光緖二十二年。自费游美。入西馀大学。习医科。光緖二十六年。得医学博士学位。在托兰脱医院实习。又入

  • 序·范立本

    夫为人在世,生居中国,禀三才之德,为万物之灵,感天地覆载,日月照临,皇王水土,父母生身,圣贤垂教。而从教者,达道为先。非博学无以广知,不明心无以见性。虽有生而知之者,近者奇稀。昔夏禹王闻善言,犹然下拜,何况凡世人乎?曩古圣贤遗誌

  • 平书卷三物宜篇上·王源

    左传昭七年楚子享公于新台使长鬣者相又吴赚余皇使长鬣者三人杜预谓与吴人异状诈为楚人岂楚故多长鬣与哀十一年公孙挥命其徒曰人寻约吴发短亦异状之证或断发者犹多耳魏书宋齐谓魏为索虏以其辫发也左思魏都赋有客祁祁载

  • 北山录卷第二·神清

      法籍兴第三(此篇明如来一代时教经律论兴建之由也)  道树降魔穆清天下(佛初成道于伽耶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以智慧力降魔之后法界肃静也)。垂世立教四十九年(以三十成道。四十九年说法度人。七十九岁入灭也)以经

  • 指月录卷之二十八·瞿汝稷

    六祖下第十四世▲隆兴府黄龙死心悟新禅师韶州黄氏子。(传作王)生有紫肉幕左肩。右袒如僧伽黎。比壮。魁岸黑面如梵僧。以气节盖众。好面折人。初谒栖贤秀铁面。秀问。上座甚处人。师曰。广南韶州。又问。曾到云门否。

  •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声闻众俱。而彼给孤独长者具大福德。妻子奴婢眷属炽盛。富饶自在广积财宝其数无量。与毗沙门天王等无有异。而彼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持戒波罗蜜多品第七之余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舍利子言。我今所说于诸契经。展转增胜随顺根力应当信解。舍利子。又此眼等譬如泡沫不可撮摩。于泡沫中无

  • 三报论译文·慧远

    佛经《阿毗昙心论》说,业(人的造作)有三种报应。一称现报,二称生报,三称后报。现报是现身作善作恶,现身就得善报恶报。生报是来生受报应。后报是在二生、三生、百生、千生以后终受报应。受报应时已没有了现身,人是通过心来

  • 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五字真言胜相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尔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等一切菩萨。皆于毗卢遮那佛前。各自说心真言印。于是曼殊室唎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白佛言。

  • 御选语录卷十二·雍正

      御制自序夫本妙明心。大圆觉海。非见闻知解所可通。故无语言文字之可立。然而古来大德。于最上真乘。灼示学人。直言无隐。于无法可说之中。演无意之言句。超情绝解。直指自心。了了可知。昭昭不昧。使听者音前荐

  • 卷第十五·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十三之十五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参禅警语上中下 卍云。与第二编。第十七套第五册所收禅警语同。故今省之。 开示偈一 示无踰禅人参念佛是谁(有序) 无踰禅者。领云栖师翁念

  • 第十一品 道分别·佚名

    一 经分别八圣道者,即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中,如何为正见耶?是于苦之智,于苦集之智,于苦灭之智,于至苦灭道之智,是言正见。此中,如何为正思惟耶?是弃欲思惟、无恚思惟、无害思惟,是言正思

  • 伊江集载·佚名

    不分卷,约1.7万余字。是书汇抄清代伊犁地方应办各项事宜及舆地形势。记事至清咸丰年间。为辑录案牍而成,边围制度据此得传,亦属治方隅史之要籍。抄本,极为罕见,弥足珍贵。按舆地、城池、山川、坛庙祠宇、军台、河渡、

  • 修道真言·白玉蟾

    道家养生学著作。宋代白玉蟾辑。全书论述养真修道、丹法功诀,凡六十七则。字字珠玑,语语金石,不但为玄宗要籍,且亦为三家之上乘宝典,向为养生者奉为圭臬。有上海明善书局印本,另载《道藏精华》 第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