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五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十三之十五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参禅警语上中下

卍云。与第二编。第十七套第五册所收禅警语同。故今省之。

开示偈一

示无踰禅人参念佛是谁(有序)

无踰禅者。领云栖师翁念佛公案。於双径峰头。目视云汉有年矣。而谁字尚未及破。谒余乞偈。助其发机。余不辞芜陋。以偈记之。

云栖师翁。净土宗旨。双解重围。梦幻生死。念佛者谁。痛札深追。高悬祖印。顺机适时。谁字不明。疑情忿勇。力竭气绝。始破漆桶。漆桶既破。毋容怠惰。脚步拟缓。非福即祸。万仞悬崖。只须亲到。石幔云幢。风清月皎。清皎眼开。当面活埋。轰天裂地。其声如雷。

示水斋道遵参没踪迹

船子廿余年。藏身无踪迹。一棹入华亭。两岸花狼藉。今人但逐句。熟读竟何益。水斋志於禅。苦行非所适。专提句话头。坚硬逾金石。疑情成片去。只教一缝坼。远不在天涯。近非是咫尺。吸乾沧海浪。长空净如碧。击碎珊瑚枝。梵语从唐译。不亲释迦文。勘破维摩诘。街坊等个人。相将饮琼液。

示观恒禅人看普字

云从龙风从虎。千里远行跨步武。不辞涉水与登山。矢心迸破云门普。云门普字古今传。剔起眉毛反覆看。本命元辰着落处。衣袋皮囊见不难。皮囊包裹真消息。现成不费些儿力。才生拟议隔天涯。肯向禅门空白日。只须竖起铁脊梁。直下明明达本乡。故园田地都抛却。始信男儿当自强。

示如是禅人参无字

赵州无古今有。伶俐衲僧颠倒走。若於二处见根源。大似面南看北斗。破无字两重关。重步高登万仞山。纵饶绝顶横身过。吸雾披云未可闲。笔直路行将去。谁管途中住不住。只教倒跨紫金毛。反侧始能张露布。海底尘山头浪。奥语玄机都不向。月皎风清夜静时。沾着纤毫成漭荡。反覆看不较多。泥牛解吼木人歌。油瓶丢向篮筐里。笑杀当年凌行婆。

示怀照禅人参没踪迹

一句话头如铁橛。雄心莫教根基劣。太阿横按绝周遮。眉睫交横流汗血。密究深栽绝动摇。卧薪尝胆莫辞劳。针锥札入偷心死。夺得如来向上标。藏身之处没踪迹。醉舞狂歌人不识。断臂安心诳小儿。雪庭那得真消息。没踪迹处莫藏身。吸尽澄江跃浪鳞。红烂身游荆棘里。不寻归去可怜生。一喝耳聋称大悟。何如返掷解回互。舍利八万四千颗。何曾梦见娘生裤。香象截流彼岸登。迦陵破卵即飞腾。衲僧果具通天眼。抹过峰头第几层。入理慎防休太早。狸奴不厌丛林饱。若于动处便旋机。依旧全身入荒草。直下纵横六不收。江水无心竞夜流。更问祖师端的旨。淡云轻日正清秋。

示麓屏禅人省亲并参无字

一个无字。倚天长剑。瞥尔情生。摇空闪电。三千里外直如弦。只教觌见亲爷面。见后如何。切忌道着。

示参父母未生前

父母未生前面目。已生之后又如何。一朝蹋着来时路。雨具云衣事更多。

示清隐禅人九带语

浮山九带。偿众生债。烂翻舌头。众生颇柰。入佛法藏。揭露家私。事贯理贯。和赃捉败。佛正法眼。真不掩伪。妙叶兼通。顺风逆载。事理纵横。明暗互融。屈曲垂慈。机感自在。金针双锁。当面活埋。平怀常实。贵买贱卖。更有一带。同条死同条生。勘破此带。有利有害。清隐禅人请说破。输我当行好买卖。偈曰。一句话头如铁橛。浮山九带没来由。须知塞却通天窍。突出娘生个指头。

示林野禅人参没踪迹

没踪迹莫藏身。钓尽华亭跃浪鳞。藏身处没踪迹。三岁狮儿解返掷。紧把绳头勇力参。太虚紾出黄金汁。男儿汉须性燥。捩转鼻头何处讨。好於痛处下针锥。只待冷灰看豆爆。不破疑团誓不休。放出沩山水牯牛。五字到今讳不得。戴角披毛者一头。亲磕着得便宜。敢问。皮囊知不知。倒吹铁笛音声别。正是尘劳解脱时。

示可上禅座

一句话头如铁橛。从前活计汤浇雪。譬如抒海讨明珠。勇心直教沧溟竭。不得明珠誓不休。到手方才得自繇。通身汗下清风起。白浪滔天迸出头。险道先须辩通塞。要以前人为轨则。长庆蒲团船子桡用处。谩将心意测。管他烈火与寒氷断臂焚身似不曾。若个皮囊真宝聚。好将清操续传灯。

示慈门禅人

一句话头如铁橛。眉毛不与眼相参。究心自古无多事。劈破疑团是指南。疑团破处无涯岸。突出衣珠光灿烂。从他八万四千门。门门撞着是者汉。临济当年赤肉团。至今鲜血尚漫漫。真人裹向袈裟里。鼓掌难教觌面看。只须揣出虚空骨。彻底无依休恍忽。顺流笔直到江西。匡庐深处蛟鼉窟。五老峰前翠作堆。劫风几变尚崔嵬。江涛响入游人耳。莫错呼为脚底雷。

示恒见禅人

一句话头如铁橛。千年故纸不须钻。德山不入魔军队。大地众生被眼瞒。莫道宗门路劲挺。大丈夫儿须自省。二祖雪庭断臂时。震旦何人不引领。只须坐断葛藤窠。佛法尘劳柰尔何。点心不向言前荐。笑杀当年卖饼婆。休向山林恣懒惰。石火电光容易过。纵然入定不闻雷。简点将来都是错。生成不怕紫金毛。铁壁银山走一遭。果是老胡亲的子。隔溪何用手相招。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十五

 

猜你喜欢
  禅苑清规序·宗赜慈觉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九·佚名
  净土圣贤录卷六·彭希涑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二(论本第四十四五六七八九五十)·窥基
  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一卷·佚名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三之一·智旭
  十住断结经卷第一·佚名
  卷八·僧祐
  卷第三十二·普瑞
  介庵进禅师语录卷三·介庵悟进
  卷上之上·佚名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卷第二·窥基
  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佚名
  卷第六·佚名
  大慧度经宗要·元晓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零九·彭定求

        卷409_1 【牡丹二首(此后并是校书郎以前作)】元稹   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   繁绿阴全合,衰红展渐难。风光一抬举,犹得暂时看。   卷409_2 【象人】元稹   被色空成象,观空色异

  • 第九回 袁总统宣布约法 唐首辅组织阁员·蔡东藩

      却说南京参议院,既得袁世凯电誓,遂公认他为大总统,又循例致词道:  共和肇端,群治待理,仰公才望,畀以太阿。筚路蓝缕,孙公既开其先;发扬光大,我公宜善其后。四百兆同胞公意之所托,二亿里山河大命之所寄,苟有陨越,沦胥随之。

  • 郑史编年辑录二·佚名

    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春秋 文公三年》前620年,周襄王32年,郑穆公8年秋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晋赵盾盟于扈,晋侯立故也。—《左传 文公七年》前61

  • 卷之二十四·佚名

      顺治三年丙戌二月戊寅朔祭大社大稷遣固山额真宗室韩岱行礼  ○以故明进士王崇简、张丕吉杜芳、周爰访乔廷桂、岳映斗。为内翰林国史院庶吉士。  ○己卯。升户部理事官喀凯、为通政使司通政使。  ○以总兵

  • 二百五十四 内务府奏请严催李煦曹(兆页)送交售参银两摺·佚名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请旨事。 查康熙六十年三月二十五日,本府具奏,请将库存六种人参,总共二千二百十六斤二两二钱,仍照康熙五十七年例,俱交织造三处售卖,并将售出银两交与江南藩库,所交银两数目,由织造

  • 一○三六 军机大臣为历代帝王祀典议准后增入《大清会典》等书事致武英殿方略馆交片·佚名

    一○三六 军机大臣为历代帝王祀典议准后增入《大清会典》等书事致武英殿方略馆交片乾隆四十九年七月十六日交武英殿、方略馆:现在遵旨另议历代帝王庙祀典,将来议定奏准后,应增入《大清会典》、《通礼》、《日下旧闻考》

  • 欧阳[危页]传·姚思廉

    欧陽[危页]字靖世,长沙临湘人。是本郡豪族。祖父欧陽景达,在梁代任本州侍中。父亲欧陽僧宝,任屯骑校尉。欧陽[危页]年轻时正直,有思辩能力,因为非常信守言行而在岭表很闻名。父亲死后因悲痛而消瘦了很多。累积的家产全部让

  • 卷九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九十五雍正八年六月上谕十七道初一日奉上谕噶达等处兵丁口粮据该副将等称彼地米价甚贵商贩每斗须八九钱一两不等从前所定折色之价不敷买米之用请永远供运本色而宪德等则以民夫挽运艰

  • 卷三十一·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三十一官师四铨除国子监兼管监事满汉大臣雍正三年始命康亲王果郡王兼领监事嗣后以大学士尚书侍郎内阁学士等官兼管皆特简无定员兼管国子监防古事乾隆三十年命侍郎悟勒穆济兼管三十七年以郎

  • 卷一百七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七十一光禄寺国初置尚食尚醴二局又置宣徽院设院使同知院判典簿以统二局又改光禄寺正四品衙门设卿少卿寺丞并主簿职专膳羞宴享等事又移太常司供需库隶之洪武

  •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公羊高

    僖公元年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继弑君,子不言即位。此非子也,其称子何?臣子一例也。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救邢救不言次,此其言次何?不及事也。不及事者何?邢已亡矣。熟亡之?盖狄灭之。曷为不言狄灭之?为桓公讳也。

  • 汉书艺文志辨伪第三上·康有为

    按:刘歆伪撰古经,由于总校书之任,故得托名中书,恣其窜乱。东汉主张古学,若贾逵、班固、马融、张衡、许慎之伦,皆校书东观者,其守古学弥笃,盖皆亲见中古文经,故惑之弥甚。通学之徒皆已服膺,其风灭天下,力固宜然。故原伪经所能创,考

  •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1)·戴圣

    ——音乐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原文】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2),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③。是故志微、瞧杀之音作(4),而民思忧;啤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5),而民康乐;粗厉、猛起、

  • 卷九·姚舜牧

    <经部,诗类,重订诗经疑问> 钦定四库全书 重订诗经疑问卷九 明 姚舜牧 撰 大雅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

  • 观音义疏记卷第一·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释疏二。初释题目二。初正释题。义者。宜也。谓解释经文使合宜也。又义理也。斯盖智者入法华三昧。于观行位中见第一义理。以此义理解今经文。疏者。通意之辞。又音疏。即疏通疏条之义也。二说记人二

  • 卷第六十三·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六十三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洞宗青原下三十六世云门澄禅师法嗣绍兴府东山尔密明澓禅师会稽王氏子。薙发开元。服勤於贞白珊者数载。性相二

  • 历代兴衰演义·黄士衡

    原书《二十四史通俗演义》有雍正间刋本,四十四回。本书删去原先四十一至四十四回(各朝年号丶儒家道德丶历朝各地物产丶历朝各地灾异风俗),另增二十回,总计六十回。内容: 原书一至四十回记叙盘古开天至清兵南下统一全国之大

  • 毛诗类释·顾栋高

    二十一卷,清顾栋高著。此书成于乾隆壬申年(1752年)。序文、案语都称臣,可能是进呈皇帝的著述。分二十一类,在《序》中叙及自得的内容:如于《释地理》类,提出邶、鄘、卫是三个地名,而不是三个国家的名称;于《释山》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