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对道德的三种误解
按我的解释,道德就是生命的和谐。普通一般人对道德有三种不同的误解:
(一)认道德是拘谨的。拘谨都是牵就外边,照顾外边,求外边不出乱子,不遭人非议,这很与乡愿接近。所谓道德,并不是拘谨;道德是一种力量,没有力量不成道德。道德是生命的精彩,生命发光的地方,生命动人的地方,让人看着很痛快、很舒服的地方,这是很明白的。我们的行动背后,都有感情与意志的存在(或者说都有情感要求在内)。情感要求越直接,越有力量;情感要求越深细,越有味道。反过来说,虽然有要求,可是很迂缓,很间接,这样行动就没有力量,没有光彩。还有,情感要求虽然是直接,可是很粗,也没有味道。
(二)认道德是枯燥的。普通人看道德是枯燥的,仿佛很难有趣味。
这是不对的。道德本身就是有趣昧的。所以说:“德者得也”;凡有道之士,都能有以自得——人生不能无趣味,没趣味就不能活下去。人之趣味高下,即其人格之高下——人格高下,从其趣昧高下之不同而来;可是,都同样靠趣味,离趣味都不能生活。道德是最深最永的趣味,因为道德乃是生命的和谐,也就是人生的艺术。所谓生命的和谐,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谐;同时亦是我的生命与社会其他的人的生命的和谐。所谓人生的艺术,就是会让生命和谐,会作人,作得痛快漂亮。
普通人在他生命的某一点上,偶尔得到和谐,值得大家佩服赞叹,不过这是从其生命之自然流露而有,并未在此讲求。儒家则于此注意讲求,所以与普通人不同。儒家圣人让你会要在他的整个生活——举凡一颦一笑一呼吸之间,都佩服赞叹,从他的生命能受到感动变化。他的生命无时不得到最和谐,无时不精彩,也就是无时不趣味盎然。我们在这里可以知道,一个人常对自己无办法,与大家不调和,这大概就是生命的不和谐、道德的不够。
(三)认道德是格外的事情,仿佛在日常生活之外,很高远的,多添的一件事情。而其实只是在寻常日用中,能够使生命和谐,生命有精彩,生活充实有力而已。道德虽然有时候可以发挥为一个不平常的事;然而就是不平常的事,也还是平常人人心里有的道理。道德并不以新奇为贵,故曰庸言庸行。
猜你喜欢 景公怜饥者晏子称治国之本以长其意第八·晏婴 景公问欲善齐国之政以干霸王晏子对以官未具第六·晏婴 钱德洪序·王守仁 論衡校釋卷第二十五·黄晖 四书逸笺卷一·程大中 御制孝经序·顺治 第二篇 道的教训 第十二章 感官·林语堂 卷三十六·李明复 箴膏肓补遗·郑玄 卷十一·吕祖谦 卷十一·方苞 西归直指卷二·周梦颜 覆彭宣传部长电·太虚 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佚名 净土未明勿学通家·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