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论学
此卷总论为学之要。盖非学无以入道,希圣希贤,其功具在。知所适从之路,得其进为之方,然后可以言学,故备著之,以俟天下后世之立志能自奋者。
朱子曰:孔子只十五岁时,便断然以圣人为志。
朱子曰:质敏不学,乃大不敏。有圣人之资,必好学,必下问。
若就自家杜撰,更不学,更不问,便已是凡下了。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舜自耕稼陶渔以至于帝,无非取诸人以为善。孔子说,礼,「吾闻诸老聃」这也是学于老聃,方知得这一事。
朱子曰: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猖乎。」看来这道理须是刚硬,立得脚住,方有所成。孔子晚年方得曾子,曾子得子思,子思得孟子,都如此刚果决烈,若慈善柔弱的,终不济事。况当世衰道微之时,尤用硬著脊梁,无所屈挠,于世间祸福得丧,一不足以动其心,方靠得。然其工夫亦在自反常直,仰不愧,俯不怍,则自然如此,不在他求也。朱子曰:近看孟子,见人便道性善、称尧舜,此是第一义。若于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若信不及,孟子又说个第二节工夫,只引成瞷、颜渊、公明仪三段说话教人,如此发愤,勇猛向前,日用之间,不得存留一毫人欲之私在这里,此外更无别法。若于此有个奋迅兴起处,方有田地可下功夫,不然,即是画脂镂冰,无真实得力处也。
朱子曰:学不要穷高极远,只言行上检点便实。今人论道,只论理,不论事;只说心,不说身。其说至高,而荡然无守,流于空虚异端之归。朱子曰:所谓学者,始乎为士者所以学而至乎圣人之事也。伊川先生有言,「冷之学者有三:词章之学也,训诂之学也,儒者之学也。」欲通乎道,舍儒者之学不可,尹侍讲所谓「学者所以学为人也,学而至于圣人,亦不过尽为人之道而已。」此皆切要之言。
朱子曰:古人于小学,自能言便有教,一岁有一岁工夫。今都蹉过了,只据而今地头,便立定脚跟做去,栽种后来根株,填补前日欠缺。朱子曰:学贵时习。须是心心念念在上,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
朱子曰:未知未能而求知求能之谓学。已知已能而行之不已之谓习。
朱子曰:徒明不行,则明无所用,空明而已;徒行不明,则行无所向,冥行而已。
朱子曰:居敬穷理,二者不可偏废。
朱子曰:读书穷理,博观古今圣贤所处之方,始有实用。问:且涵养去,久之自明。朱子曰:亦须穷理。涵养、穷索,二者不可废一,如车两轮,如鸟两翼。如温公,只恁行将去,无致知一段。朱子曰:知与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朱子曰: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
朱子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八个字,一生用之不穷。朱子曰:择善而固执之,如致知格物,便是择善;诚意正心修身,便是固执。只此二事而已。
朱子曰:为学「只在明明德」一句,君子存之,存此而已,小人去之,去此而已。一念悚然,自觉其非,便是明之端。
朱子曰:学不是读书,然不读书,又不知所以为学之道。圣贤教人,只是要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学者,学此而已。若不读书,便不知如何而能修身,如何而能齐家、治国。圣贤之书,说修身处,便如此;说齐家、治国处,便如此。节节在那上,自家都要去理会,一一排定在这里,来便应将去。
朱子曰:河南夫子所谓,或读书明义理,或尚论古人,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否,皆格物之事也。格物知致,则行无不力,而遇事不患其无立矣,然欲从事于此,要须屏远外好,使力专而不分,则庶乎其进之易耳。
朱子曰:人固有终身为善而自欺者,须是要打叠得尽,盖意诚而后心可正,过得这一关后方可进。
朱子曰: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只提醒精神,终日著意,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徒为懒倦,则精神自是愦愦,只恁昏塞不通,可惜!
朱子曰:圣贤教人下学上达,循循有序。故从事其间者,博而有要,约而不孤,无妄意凌躐之弊。今之言学者,颇多反此,故其高者沦于空幻,卑者溺于见闻,伥伥然未知其将安所归宿也。
朱子曰:学者博学,守先王六艺之文,诵焉以识其辞,讲焉以通其意,而无以约之,则非学也,故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何谓哟?礼是也。礼者,履也,谓昔之诵而说者,至是可践而履也。
朱子曰:古人说,「学有缉熙于光明」,此句最好。盖心地本自光明,只被利欲昏了,要令其光明处转光明缉将去。
朱子曰:自道学不明之久,为士者狃于偷薄浮华之习,而诈欺巧伪之奸诈焉。
朱子曰:若不用戒谨恐惧,而此理常流通者,惟天地与圣人耳。圣人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亦只是此心常存理常明。故能如此,贤人所以异于圣人,众人所以异于贤人,亦只争这些子境界存与不存而已。
朱子曰:为学用力之初,正当学问思辨而力行之,乃可以变化气质而入于道。
朱子曰:思索譬如穿井,不懈便得清水,先亦须是浊,渐渐刮将去,却自会清。
朱子曰:大凡人心若勤谨收拾,莫令放纵逐物,安有不得其正者;若真个捉得紧,虽半月见验可也。
朱子曰:心熟后自然有见理处,熟则心精微,不见理只缘是心粗。朱子曰:人须打叠了心下闲思杂虑。如心中纷忧,虽求得道理也没顿处,须打叠了后,得一件方是一件,两件方是两件。
朱子曰:圣贤之言,常将来眼头过,口头转,心头连。
朱子曰:学者只是不为己,故日间此心安顿在义理上少,在闲事上多,于义理却生,于闲事却熟。
朱子曰:学则处事都是理,不学则看理便不恁地周匝,不恁地广大,不恁地细密。然理亦不是外面硬生,道理只是自家因有之理。尧舜性之,此理元无失;汤武反之,已有些子失,但复其旧底,学只是复其旧底而已。盖向也交割得来,今却失了,可不汲汲自修而反之乎?此其所以为急,不学则只是硬提防,处事不见理,一向任私意,平时却也强勉去得,到临事变便乱了。
朱子曰:圣门日用工夫,甚觉浅近,然推之理,无有不包,无有不贯,及其充广,可与天地同其广大,故为圣为贤,位天地、育万物,只此一理而已。
朱子曰:学者不于富贵贫贱上立得定,则是入门便差了。又曰:吾辈于货色两关打不透,更无话可说。
朱子曰:人之为学,至于有以自立其心,而不为物之所转,则其日用之间,所以贯夫事物之中者,岂富贵所能淫,贫贱所能移,威武所能屈哉!
朱子曰:圣贤之学,虽不可以浅意量,然学之者必自其近而易者始。
朱子曰:今之学者,大概有二病:一以为古圣贤亦只此是了,故不肯做工夫;一则自谓做圣贤不得,不肯做工夫。
朱子曰:若论为学,治己治人,有多少事,至如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军旅、刑法,皆是著实有用之事业,无非自己本分内事,古人六艺之教,所以游其心者,正在于此,其与玩意于空言,以较工拙于篇牍之间者,其损益相万万矣。
朱子曰:世衰道微,士不知学,其溺于卑陋者,固无足言,其有志于高远者,或骛于虚名,而不求古人为己之实,是以所求于人者甚重,而所以自任者甚轻。
朱子曰:吾侪讲学,欲上不得罪于圣贤,中不误一己,下不为害于将来。
朱子曰:凡论学当先辨其所趋之邪正,然后可察其所用之能否。苟正矣,虽其人或不能用,然不害其道之为可用也。如其不正,则虽有管仲晏子之功,亦何足以称于圣贤之门哉!
朱子曰:圣贤之言,平铺放著,自有无穷之味。于此从容沉潜,默识而心通焉,则学之根本于是乎立,而其用可得而推矣。朱子曰:未有饱食安坐,无所猷为,而忽然知之,兀然得之者也。故傅说之告高宗曰:「学于古训乃有获。」
朱子曰:为学之道,更无他法,但能熟读精思,久久自有见处。尊所闻,行所知,久久自有至处。
朱子曰:精思力行,朝夕不怠,久而若有得焉,则畴昔所闻一言之善,融会贯通,皆为己用,而其践履日以庄笃。
朱子曰:为学须是切实为己,则安静笃实,承载得许多道理。若轻扬浅露,纵使探讨得,说得去,也承载不住。
朱子曰:万事须是有精神做得。又曰:须磨厉精神去理会天下事,非燕安暇豫之可得。又曰:人气须是刚,方做得事,如天地之气刚,故不论甚物事皆透过。
朱子曰:学问之道无他,莫论事之大小,理之深浅,但到目前,即与理会到底。
朱子曰:虽是古人书,今日读之,所以蓄自家之德。
朱子《答刘仲则》曰:不以讲学问辨为事,则恐所以持身接物之际,未必皆能识其本原而中于机会,此子路「人民社稷何必读书」之论,所以见恶于圣人也。试以治民理事之馀力,益取圣贤之言而读之而思之,当自觉有进步处,然后知此言之不妄也。
朱子曰:学问须是大进一番,方始有益,若能于一处大处攻得破,见那许多零碎,只是这一个道理,方是快活。曾点漆雕开已见大意,只缘他大处看得分晓,今且道他那大底是甚物事。
朱子曰:只从今日为始,随时提撕,随处收拾,随物体究,随事讨论,则日积月累,自然纯熟,自然光明。
朱子曰:学者做工夫,当忘寝食做一上,使得些入处,自后方滋味接续。浮浮沉沉,半上落下,不济得事。又曰:这个物事,要得不难,如饥之欲食,渴之欲饮,如救火,如追亡,似此年岁间,看得透,活泼泼地在这里流转,方是。
朱子曰:圣贤之言,则本是欲人易晓,而其中自然有含蓄耳。
朱子曰:常人之学,多是偏于一理,主于一说,故不见四旁,以起争辩,圣人则中正和平,无所偏倚。
朱子曰:读书大抵只就事上理会,看他语意如何,不必过为深昧之说,却失圣贤本意,自家用心亦不得其正,陷于支离怪僻之域,所害不细矣。
朱子曰:大抵古书有未安处,随事论著,使人知之可矣,若遽改之以没其实,则安知其果无未尽之意耶?
朱子曰:文字且虚心平看,自有意味,勿苦寻支蔓,旁穿孔穴,以汨乱义理之正脉。
朱子曰:近世学者,不能虚心退步,徐观圣贤之所言以求其意,而直以己意强置其中,所以不免穿凿破碎之弊,使圣贤之言,不得自在,而常为吾说之所使,以至劫持束缚而左右之,甚或伤其形体而不恤也。如此则自我作经可矣,何必曲躬俯首而读古人之书哉?
朱子曰:为学十分要自己著力,然亦不可不资朋友之助,要在审取之耳。
朱子曰:学问是自家合做底。不知学问,则是欠阙了自家底;知学问,方无所欠阙,今人把学问来做外面添底事看了。
朱子曰:人生诸事,大抵且得随缘顺处,勉力读书,省节浮费,令稍有赢馀,以俟不时之须乃佳耳。
朱子曰:近世儒者于圣贤之言,未尝深求其义理之极致,而惟以多求剧读为功,故往往遂以吾学为容易之空言。而求所以进实功除实病者,皆必求之于彼,殊不知将适千里而迷于所向,吾恐其进步之日远而税驾之日赊也。
朱子曰:学者须是耐烦耐辛苦。又曰:这道理若不摒生死去理会,终不解得。
朱子曰:科举累人不浅,人多为此所夺。但有父母在,仰事俯育,不得不资于此,故不可不勉尔,其实甚夺人志。
朱子曰:今学者之病,最是先学作文干禄,使心不宁静,不暇深究义理,故于古今之学,义利之间,不复能察其界限分别之际,而无以知轻重取舍之所宜,所以诵数虽博,文词虽工,而只重为此心之害。要须反此,然后可以讲为学之方耳。
朱子曰:专做时文底人,他说底都是圣贤说话,且如说廉他也会说得好,说义他也会说得好,待他身做处,只自不廉,只自不义。缘他将许多话,只是就纸上说,廉是题目上合说廉,义是题目上合说义,都不关自家身己些子事。
朱子《答吕子约》曰:示喻日用工夫如此甚善,然亦且要见得一大头脑分明,便于操舍之间有用力处,如实有一物,把住放行在自家手里,不是谩说求其放心,实却茫茫无把捉处也。
朱子曰:果有所得,出言吐气,便自不同,才见如此分疏解说,欲以自见其能,而唯恐人之不信,便是实物所得。
朱子曰:圣贤言语尽多了,前辈说得分晓了,学者只将己来听命于他,切己去做。依古人说的行出来,便是我底,何必别生意见,硬自立说,此最学者大病,不可不深戒。
朱子曰:近来彼中学者,未曾理会读书修己,便先怀取一副当功利之心,未曾出门踏著正路,便先做取落草由径之计,相引去无人处,私语密传以为奇特,直是不成模样,故不得不痛排斥之。
朱子曰:如今工夫,须是一刀两段。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使之历历分明开去,莫要含糊。
朱子曰:学者最怕因循。又曰: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猜你喜欢 周书·康王之诰·佚名 第二篇 改过之法·袁黄 卷九十一·陈祥道 大学通·胡炳文 度心术·李义府 卷二十三·李明复 卷一·季本 乐者,通伦理者也(1)·戴圣 《仪 礼》·佚名 卷九十五·道世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大般若經十六分總·欧阳竟无 卷第五·佚名 普贤菩萨·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三·玄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