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經十六分總
果。菩提之因是般若.般若之果是菩提.般若菩提相應不異.是爲因果。自初發願至
等正覺皆不離於實相名般若波羅蜜.實相者無相也.無其執相.非相亦無.其用在
三三昧。定名空三昧.聲聞多定故多空。慧名無願三昧.菩薩多慧故無願。捨名無相
三昧.唯佛定慧平等故皆無相。菩薩學佛.應學無相.然菩薩自智是三三昧。聲聞能
知藴處界相名一切智.菩薩廣大三乘道相無所不學名道種智.佛一切皆寂又一
切一切無所不知名一切種智.菩薩之行行道種智.故必三三昧也。菩薩學小觀空
不證.箭箭注楛直至菩提.是爲般若。菩薩能道種智者.其唯此般若乎。本來寂靜自
性涅槃.我乃不相應.是故應學空。本來寂靜自性涅槃.衆生苦不知.我皆令入無餘
而滅度之.是故應學一切智智。一切智智無量無邊.空無所有然後能容.一切智智
反正雜處.空無所有然後無礙.是故應以空爲方便學一切智智。以空爲方便學一
********************
切智智者.菩薩學佛無相學也。因亦無相.果亦無相.無縛無解.無佛無涅槃.無智亦
無得.有得無得平等平等皆不可得.是之謂得。巧妙不可詰者法界也.巧便不可階
者般若也.以是般若馭是法界.直上青冥行大王路.自非諸佛聰明聖智虚空建立.
誰能語於是哉。此則般若之大凡也。大般若經六百卷十六分.初分第二分第三分
第四分第五分.汪洋瀛渤.大義都陳。六分至十分.曰勝天王.曼殊室利.那伽室利.能
斷金剛.般若理趣.則江漢之支流也。十一分至十六分.曰施.戒.忍.進.靜慮.般若.又一
度之各别也。故欲周觀.當觀前五。然前雖五.但詳略異.而義事同。初爲一類.極詳四
百卷。四五爲一類.極少十卷。二三爲一類.適中七十八卷。龍樹智論取二分釋.故讀
二分至爲方便。本龍樹意作五周般若讀.一曰舍利子般若.二曰善現般若.三曰信
解般若.四曰實相般若.五曰方便般若。
********************
猜你喜欢 华严经传记卷第二·法藏 大乘中观释论 第七卷·安慧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六(论本六十一二三四五六)·窥基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六·佚名 集团的恶止善行·太虚 卷四百九十四·佚名 卷第十三·佚名 总目·牧云通门 摄大乘论抄·佚名 兜率龟镜集卷上·弘赞 佛说法律三昧经·佚名 俱舍论记 第十三卷·普光 慈悲道场忏法 第十卷·佚名 八风砍不动·佚名 大乘起信论义疏上之下·慧远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