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若經十六分總

  菩薩正軌.境之爲楞伽.行之因果爲般若.差别爲華嚴.果之爲涅槃.今應談般若因

  果。菩提之因是般若.般若之果是菩提.般若菩提相應不異.是爲因果。自初發願至

  等正覺皆不離於實相名般若波羅蜜.實相者無相也.無其執相.非相亦無.其用在

  三三昧。定名空三昧.聲聞多定故多空。慧名無願三昧.菩薩多慧故無願。捨名無相

  三昧.唯佛定慧平等故皆無相。菩薩學佛.應學無相.然菩薩自智是三三昧。聲聞能

  知藴處界相名一切智.菩薩廣大三乘道相無所不學名道種智.佛一切皆寂又一

  切一切無所不知名一切種智.菩薩之行行道種智.故必三三昧也。菩薩學小觀空

  不證.箭箭注楛直至菩提.是爲般若。菩薩能道種智者.其唯此般若乎。本來寂靜自

  性涅槃.我乃不相應.是故應學空。本來寂靜自性涅槃.衆生苦不知.我皆令入無餘

  而滅度之.是故應學一切智智。一切智智無量無邊.空無所有然後能容.一切智智

  反正雜處.空無所有然後無礙.是故應以空爲方便學一切智智。以空爲方便學一

  ********************

  切智智者.菩薩學佛無相學也。因亦無相.果亦無相.無縛無解.無佛無涅槃.無智亦

  無得.有得無得平等平等皆不可得.是之謂得。巧妙不可詰者法界也.巧便不可階

  者般若也.以是般若馭是法界.直上青冥行大王路.自非諸佛聰明聖智虚空建立.

  誰能語於是哉。此則般若之大凡也。大般若經六百卷十六分.初分第二分第三分

  第四分第五分.汪洋瀛渤.大義都陳。六分至十分.曰勝天王.曼殊室利.那伽室利.能

  斷金剛.般若理趣.則江漢之支流也。十一分至十六分.曰施.戒.忍.進.靜慮.般若.又一

  度之各别也。故欲周觀.當觀前五。然前雖五.但詳略異.而義事同。初爲一類.極詳四

  百卷。四五爲一類.極少十卷。二三爲一類.適中七十八卷。龍樹智論取二分釋.故讀

  二分至爲方便。本龍樹意作五周般若讀.一曰舍利子般若.二曰善現般若.三曰信

  解般若.四曰實相般若.五曰方便般若。

  ********************

猜你喜欢
  华严经传记卷第二·法藏
  大乘中观释论 第七卷·安慧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六(论本六十一二三四五六)·窥基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六·佚名
  集团的恶止善行·太虚
  卷四百九十四·佚名
  卷第十三·佚名
  总目·牧云通门
  摄大乘论抄·佚名
  兜率龟镜集卷上·弘赞
  佛说法律三昧经·佚名
  俱舍论记 第十三卷·普光
  慈悲道场忏法 第十卷·佚名
  八风砍不动·佚名
  大乘起信论义疏上之下·慧远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杂著〕·陆机

    演连珠五十首其一  臣闻日薄星迴,穹天所以纪物;山盈川冲,后土所以播气。五行错而致用,四时违而成岁。是以百官恪居,以赴八音之离;明君执契,以要克谐之会。其二  臣闻任重于力,才尽则困;用广其器,应博则凶。是以物胜权而衡殆

  • 第八出 贿荐·李渔

    (副净上)一般世事两般情,农喜天阴客喜晴。同是三年逢岁考,学官偏喜秀才惊。——下官汪仲襄,正要进京会试,不想宗师岁考牌到。我想教官望岁,与农夫望岁一般,怎肯丢了这看得见的好稻,去耕那未必熟的荒田!且等收了新生的

  • ◆张中丞养浩(云庄类稿)·顾嗣立

    养浩,字希孟,济南人。自幼以才行名,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累辟御史台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擢监察御史。疏时政万余言,为当国者所忌,除翰林待制,寻罢之。恐祸及,乃变姓名遁去。尚书省罢,召为右司都事,迁翰

  • 白贲·隋树森

    白贲,原名征,字于易,后名贲,字无咎,号素轩。先世太原文水人,后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先为中书省郎官,延祐(一三一四——一三二○)中出任忻州(今属山西省)太守, 至治(一三二一——一三二三)间为温州路

  • 耕烟草堂诗钞卷三·戴梓

    仁和戴梓文开甫着 图司寇定斋惠墨 赠江致盈 为张建侯进士写照竣赋此赠别 望北楼泛槎二首 雪菊 题画四绝 渟潦澄翠 雉堞悬溜 茅舍书声 西邻茂树 万井朝烟 千甍夕照 送高圣玺归里

  • 古乐苑衍録卷一·梅鼎祚

    <集部,总集类,古乐苑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衍録卷一明 梅鼎祚 编总论乐府【文心雕龙】       梁刘勰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钧天九奏既其上帝葛天八阕爰乃皇时自咸英以降亦无得而论矣至於涂山歌於候人始为南音有

  • 卷三十六·乾隆

    卷三十六眉山苏轼诗五五十五首九日黄楼作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革蔑。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千柄锸。

  • 月泉吟社诗原序·吴渭

    月泉吟社者浦江呉子之所作也吴子名渭字清翁其号潜斋按重本有邑人黄灏首序序渭故宋时尝为义乌令元初退食于吴溪延致乡遗老方韶父与闽谢臯羽括吴思齐主于家始作月泉吟社四方吟士从之三子者乃为其评较掲赏云据録有刻本迨

  • ●卷四十三·徐梦莘

      靖康中帙十八。   起靖康元年三月三日已巳,尽十六日壬午。   门下国犹置器安危之势相形治。若循环文质之宜迭用方更张於初载盍图任於老成人皆曰:贤政将焉往大中大夫守中书侍郎徐处仁秉心强固守道端方器博而周知

  • 第十六回 刘刺史抗忠尽节 皇太弟挟驾还都·蔡东藩

      却说长沙王,既击败颖军,复转攻颙军,惠帝仍亲出督战。颙军都督张方,率众近城,众见乘舆麾盖,不禁气沮,便即退走。方亦禁遏不住,只好却还。竟驱兵杀来,把方军前队的兵士,多半杀毙,共约五千余人。方退屯十三里桥,众心未定,尚

  • 第九节行·佚名

    第一书柬维茂宗叔大人阁下:客月二十八,南洋返厦,接诵二十四发下翰教两章,示事拜悉。金英和太和之■〈米凡〉,为后再到贱兑,客到报硬转迨始放船往出,俟出清即列单奉阅。委购人参,力觅唯得此庄,顺为采来壹条三钱三厘,龙贰拾贰元七

  •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六 小家族起变化·溥仪

    所长这段话的含意,我是过了许多年以后才明白的。当时我只是想,他既然说“需要改造”,那么我眼前就没有什么危险。 可是万没想到,在我觉得已经没了危险的时候,危险就来了。 有一天,我的眼镜腿掉了,我请看守员代我送到大李那

  •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司马迁

    王延海 译注【说明】此文是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传记。作者采用“以文传人”(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下》)的写法,简练地记述了相如一生游粱、娶文君、通西南夷等几件事,而与此有关的文和赋却全文收

  • 内官·朱元璋

    凡内府饮食常用之物,官府上下行移,不免取办于民,多致文繁生弊;故设酒、醋、面、织染等局于内。既设之后,忽观周礼酒人、浆人、酰人、染人之职,亦用奄人:乃知自古设此等官,其来已久,取其不劳民而便于用也。其他如各监、司、局及

  • 第二 反应 2·王诩

    【原文】人言者①,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②,事有比③。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④合事,得人实也。若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⑤而司

  • 卷第六·佚名

    禅林类聚卷第六 示众 勘辨 棒喝 示众 南泉示众云。心不是佛。智不是道。 鼓山珪颂云。心不是佛。智不是道。青山白云。落花芳草。若是灵利阿师。终不回头转脑。 开善谦云。太平时节岁丰盈。旅不赍粮户不扃。宫路

  • 浮石禪師語錄目次·通贤

    卷一住嘉興府平湖青蓮禪寺語錄蘇州府吳江報恩禪寺語錄卷二蘇州府吳江報恩禪寺語錄卷三揚州府海門三仙廣慧禪寺語錄嘉興府東塔禪寺語錄卷四寧波府天童景德禪寺語錄秀州棲真寺語錄常州府宜興善權寺語錄卷五蘇州府常熟福

  • 茗史·万邦宁

    明万邦宁撰。万邦宁,奉节(今四川奉节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天启壬戌(1622)年间进士。著有《茗史》一书。是书不记茶的采摘、焙造、煎试等各种方法,而是从类书中杂录古今茗事而成。既不够广博,也不深奥。参考价值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