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致知

此卷论致知,而所谓致知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然穷理之方,程子谓,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接物而处其当皆是。故其工夫实未易尽,而尤莫大于读书。学者由四书而递及五经,又会通乎濂洛关闽之指归,以与经书从事,然后推以观史而辨其是非得失之致焉,则真所谓穷理以进其知者矣。

朱子曰:古之学者,潜心乎六艺之文,退而考诸日用,有疑焉则问,问之弗得弗措也。古之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如此。

朱子《答王子合》曰:所喻思虑不一,胸次凝滞, 此学者之通患,然难骤革,莫若移此心以穷理,使向于彼者专,则系于此者,不解而自释矣。

朱子曰:日用之间,随时随处,提撕此心,勿令放逸。而于其中,随事观理,讲求思索,沉潜反复,庶于圣贤之教,渐有默相契处,则自然见得天道性命,真不外乎此身。而吾之所谓学者,舍是无有别用力处矣。

朱子曰:日用之间,止教此心常明,而随事观理以培养之,自当有进。

朱子曰:天下之理万殊,然其归则一而已矣,不容有二三也。知所谓一,则言行之间,虽有不同,不害其为一,不知其一而强同之,犹不免于二三,况遂以二三者为理之固然而不必同,则其为千里之谬,将不俟举足,而已迷错于庭户间矣。

王子充问:某在湖南,见一先生只教人践履。朱子曰:义理不明,如何践履?曰:他说:「行得便见得。」曰:如人行路,不见便如何行?今人多数人践履,皆是立标致去教人。自有一般资质好底人,便不须穷理、格物、致知。圣人作个《大学》便使人齐入于圣贤之域。若讲得道理明时,自是事亲不得不孝,事兄不得不弟,交友不得不信。

朱子曰:见道极明白,故其言之极平易,似浅近而实深远,卓乎义不可及也。

朱子曰:天下之事,巨细幽明,莫不有理。未有无理之事,无事之理,不可以内外言也,若有不可推者,则岂理之谓哉。

朱子曰:惟其察而精之也入毫芒,是以扩而充之也塞宇宙。朱子曰;天下只有一理,此是即彼非,不容并立, 故古之圣贤,心存相见,只有义理,都不见有利害可计较。日用之间,应事接物,直是判断得直截分明,而推以及人,吐心吐胆,亦只是如此,更无回互。朱子曰:讲学正要反覆研究,方见义理归宿处。

朱子曰:今之人知求鸡犬而不知求其放心,固为大惑。然苟知其放而欲求之,则即此知求之处。一念悚然,是亦不待别求入处,而此心体用之全已在是矣。由是而持敬以存其体,穷理以致其用,则其日增月益,自将有欲罢而不能者。

问:看道理不出,只是心不虚静否?朱子曰:也是不会去看,会看底,就看处自虚静,这个互相发。

朱子曰:天下事一一身亲历过,更就其中屡省而深察之,方是真实穷理。

朱子曰:格物者,知之始也;诚意者,行之始也。

朱子曰:博杂极害事。范醇夫一生作此等工夫,想见将圣贤之言,都只忙中草草看过,抄节一番便了,无不曾仔细玩味,所以从二先生许久,见处全不精明,岂可不戎耶!

朱子曰:大抵思索义理,到纷乱窒塞处,须是一切扫去,放教胸中空荡荡地了,却举起一看,便自觉得有下落处。

朱子曰:便是看义理难,又要宽著心,又要紧著心,这心不宽,则不足以见其规模之大,不紧则不足以察其文理之细密。若拘滞于文义少间,又不见他大规模处。

朱子曰:见得人情事,几未甚分明,此乃平日意思不甚沉静,故心地不虚不明,而为事物所乱,要当深察此病而亟反之。

朱子曰:作诗间以数句适怀亦不妨,但不用多作盖便是陷溺尔。当其不应事时,平淡自摄,岂不胜思量诗句,至如真味发溢,又却与寻常好吟者不同。

朱子曰:致知者,诚意之本也;谨独者,诚意之助也。洪庆将归,朱子召入与语曰:如今下功夫,且须端庄存养,独观昭旷之原,不须全费工夫,钻纸上语,待存养得此中昭明洞达,自觉无许多窒碍,恁时方取文字来看,则自然有意味。道理自然透彻,遇事自然迎刃而解。

此等语不欲对诸人说,恐他不肯去看文字,又不实了。且教他看文字,撞来撞去,将来自有撞著处。凡看文字,非是要理会文字,正要理会自家性分上事也。

朱子曰:理会道理,到众说纷然处,却好定著精神看一看。朱子曰:读书是格物一事。

朱子曰:读书须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朱子曰:读书只一遍,读时便作焚舟记。止此相别,更不再读,便记得。

朱子曰: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见得真味。

朱子曰:某解经只是顺圣贤语意,看其言脉贯通处。为之解释,不敢自以己意说道理。

朱子曰:解经不可做文字,止合解释得文义通,则理自明,意自足。今多去上做文字,只说得自一片道理,经意都磋过了。要之经之于理,亦犹传之于经。传所以解经也,经明则可无传;经所以明理也,时明则可无经。

一学者苦读书不记。朱子曰:只是贪多,故记不得。福州陈正之极鲁钝,每读书只读五十字,必二三百遍方熟,积习读去,后来却无书不读。朱子曰:论孟工夫少,得效多;六经工夫多,得效少。

朱子曰:昔五峰于京师,问龟山读书法,龟山云:「先读《论语》。」五峰问:「《论语》二十篇,以何篇为要?」龟山曰:「事事紧要。」朱子《答汪子卿》曰:深探圣贤之言,以求仁之所以为仁者,反诸身而实用其力焉。则于所以不违不害者,皆如有物之可指,而穷通得失之变,脱然其无与于我矣。

朱子曰:孟子说四端处,极好思索玩味,只反身而自验其明昧浅深如何。

朱子曰:《大学》「在明明德」一句,须常常提醒在这里,他日长进处在这里。

朱子曰:见得义当为,却说不做也无害,见得利不可做,却说做也无害,便是物未格,知未至。见得义当为决为之,利不可做决是不做,心下自肯自信,便是物格知至。

朱子曰:只是见不透,所以千言万语,费尽心力,终不得圣人之意。《大学》说格物,都只是要人见得透,且如杨氏为我,墨氏兼爱,他欲以此教人,他岂知道是不是,只是见不透。如释氏亦设教授徒,他岂道自不是,只是不曾见得到,但知虚而不知虚中有理存焉。此《大学》所以贵穷理也。

朱子曰:《中庸》未易读,其说虽无所不包,然其用力之端,只在明善谨独。所谓明善,又不这思虑应接之间,辨其孰为公私邪正而已,此穷理之实也。若于此草草放过,则亦无所用其存养之力矣。

朱子曰:《易》之为书,文字之祖,义理之宗。

朱子曰:一至十为河图,虚其中以为易;一至九为洛书,实其中以为范。

朱子曰:《易》有象然后有辞,筮有变然后有占。象之变也,在理而未形于事者也;辞则各因象而指其吉凶;占则又因吾所值之辞而决焉。其示人也益以群矣。

朱子曰:《尚书》贯通犹是第二义,直须见得二帝三王之心,而通其所可通,毋强通其所难通。

朱子曰:《诗》,之为经,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具。

朱子曰:读《诗》之法,只是熟读涵泳,自然和气从胸中流出,妙不容言。不待安排措置,务自立说,只恁虚心平读,意思自足。上蔡云:「学《诗》须先得六义体面,而讽咏以得之。」此是读《诗》要法。朱子曰:看《春秋》,且须看得一部《左传》,首尾意思通贯,方能略见圣人笔削与当时事之大意。

朱子曰:古礼非有经,盖先王之世,上自朝廷,下达闾巷,共仪品有章,动作有节。所谓礼之实者,皆践而履之矣,故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则岂必简策而后传哉!其后礼废,儒者惜之,乃始论著为书,以传于世。

朱子曰:学礼先看《仪礼》,《仪礼》是全书,其他皆是讲说。朱子曰:《周礼》一书,广大精密,周家之法度在焉。朱子曰:《孝经》只前面一段,是曾子闻于孔子者,后面皆是后人缀辑而成。

朱子曰:周子《通书》,近世道学之源也。而其言简质若此,与世之指天画地,喝风骂雨者,气象不侔矣。

朱子曰:修身之法。《小学》备矣,义理精微,《近思录》详之。

朱子曰:须看孔孟程张四家文字,方始讲究得著实,其他诸子,不能无过差。

朱子曰:《近思录》好看。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

猜你喜欢
  大学原文·曾子
  卷三·班固
  臣乘马第六十八·管仲
   五、论树与石·林语堂
  卷一百七十四·山井鼎
  卷二十一·康熙
  卷一百七十八·秦蕙田
  卷十·刘敞
  卷十·盛世佐
  提要·朱熹
  卷二·季本
  卷二十二·姜炳璋
  利养品法句经第三十三(有二十章)·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玄奘
  佛说盂兰盆经疏下·宗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九章 母子虑祸·屠隆

    【霜天晓角】〔旦占上旦〕长安日下。帝里靑骢跨。〔占〕云梦已离巫峡。广陵来看琼花。【前腔】〔小生伯禽上〕白云西挂。何处严亲舍。极目红尘。车马销魂。紫禁烟花。母亲拜揖。〔旦〕孩儿到来。相公久宦

  • 三集卷六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六十四古今体一百十一首【丁亥四】仲春唘跸廵幸天津府阅河务即事得句【有序】殷仲春而刻玉时廵惟以法尧乘四载而锡圭绩底何能缵禹睠兹三辅津为析木之躔沔彼百川海实归墟之地我皇祖屡经廵幸洒

  • 卷五十 后燕録八·崔鸿

    慕容永 慕容永字叔明廆弟运之孙也暐为苻坚所灭永随暐徙于长安家贫夫妻常卖鞾于市以供衣食及坚之兵败于晋也燕故大司马中山王冲时为平阳太守其兄故济北王泓时为北地长史各起兵据郡叛坚泓破秦兵

  •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一·徐乾学

    宋纪四十一【起阏逢掩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徳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元年春正月甲子许京兆府立学赐九经仍给田五顷 发江淮漕米赈京东饥民 戊辰诏三司铸景祐元寳钱 先是民役之重者自里正嵗满

  • 卷十一·李斗

    ◎虹桥录下虹桥为北郊佳丽之地,《梦香词》云:“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住兰桡。”游人泛湖,以秋衣、蜡屐打包,茶、灯遮,点心、酒盏,归之茶担,肩随以出。若治具待客湖上,先投柬帖,上

  • 卷之二百五十四·佚名

    洪武三十年秋七月庚戌朔享太庙○置都知监秩正四品掌内府各监行移一应关支勘合设太监一人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人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六品又置银作局掌造内府金银器用设大使一人正五品副使一人从五品○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弘治九年四月戊寅朔孟夏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庚辰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杨谧为左副都御史改巡抚贵州左副都御史王轼为大理寺卿○户部左侍郎刘大夏复引疾乞致仕命用心调理不允所辞○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叶淇乞致仕从

  • 卷二十九·高士奇

    <史部,纪事本末类,左传纪事本末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二十九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晋悼公复伯成公三年夏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防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防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

  • 卷六十二 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范晔

    (荀淑、荀爽、荀悦、韩韶、钟皓、陈寔)◆荀淑传,荀淑字季和,颍川郡颍陰人,荀卿十一世孙。年轻时有高尚的德行,学问渊博,不喜欢雕章琢句,徒在文字上用功,不注重实际的学识。因此,常常被俗儒看不起。但州里却称他有知人之明。安帝

  • 大扎撒·成吉思汗

    《大扎撒法典》是蒙古建立元朝之前,蒙古游牧社会的立法代表作。札撒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ldquo;命令&rdquo;,即古代蒙古部落首领对众人发布的命令,无成文的法典条款,因为那时还没有文字。蒙古帝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开始推广文

  • 赵国材·周诒春

    赵国材 字月潭。年三十八岁。生于上海。湖南籍。永久通信处。上海张园张叔和君转交。已婚。女一。初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任安徽凤阳道署英文文案。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政治学。光緖三十四年。得

  • 卷三十六(襄二十五年,尽二十五年)·孔颖达

    【经】二十有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齐侯虽背盟主,未有无道于民,故书臣,罪崔杼也。○背音佩。)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仪。六月,壬子

  • 论语序说·朱熹

    史记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隐云一本作委吏与孟子合今从之〉为司职吏畜蕃息

  • 觉群紧要启事·太虚

    本报止方发行主任,已辞去玉佛寺住持职;福善编辑主任又因病逝世,关于人事乃不能不有所调整。兹以玉佛寺苇一新住持为副社长,撤销两部主任,由月耀编辑,法源升发行,直接受社长、副社长指挥监督。又因物价增高一倍以上,才财两感艰

  • 卷第十八·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十八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单提九十二事法之七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时阿利吒比丘不舍恶见。众僧作举羯磨已。往尊者难陀优波难陀所。见已赞言善来。即起迎与小床坐洗足水。与涂足油非时浆

  • 古印考略·夏一驹

    印学论著。清夏一驹著。一卷。夏一驹,字昂千, 号一斋, 又号凤凰山樵, 江苏江阴人。擅篆刻、精鉴赏、富收藏。此文成于雍正六年戊申(1728) 四月, 文简短而内蕴丰富, 专论秦、汉两代官、私印章之特征, 为其细致观察、苦

  • 生天经颂解·王吉昌

    生天经颂解,金元时道士王吉昌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此书为《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之注解。注文以七绝颂诗体写成。逐句解说经义。大抵以性命双修为宗旨,宣扬清静修心,并涉及内丹惨炼。其说本于全真教

  • 新唐书·欧阳修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225卷,系北宋欧阳修、宋祁等编写。记事时间大体与《旧唐书》相似。北宋时,仁宗以《旧唐书》“记述失序,使兴败成坏之迹,晦而不章”,先诏王尧臣,张方平等对《旧唐书》进行个别修改,但久而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