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誦比丘戒本羯磨校勘說明

  一.是書校歴三週.一譯校.二類校.三刻校。

  二.戒本譯校凡用二種異本。(一)姚秦弗若多羅等譯十誦律〈初三誦〉牒文.校註略

  稱律本。(二)姚秦竺佛念譯鼻奈耶(因緣經)牒文.〈道安序謂與曇摩持譯十誦文合〉略

  稱經本。别有誤題宋佛陀什譯五分戒本.燉煌出土失題比丘戒本.〈德祐寫本〉皆從

  十誦撰出.文難依信.故不具勘。

  三.戒本譯校凡有三例。(一)異本文歧有涉開制者.皆註出曰.某本云云。(二)異本

  次第具缺不同者.亦註出曰.某本云云。(三)異本譯義較暢者.亦註出曰.勘某本

  意云云。

  四.戒本類校凡用三本。(一)唐義淨新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校註略稱有部本。

  (二)梵文本比丘别解脫經.略稱梵本。(三)藏文本勝友等譯說一切有部别解

  脫經.略稱藏本。

  ********************

  五.戒本類校凡有二例。(一)各本文句歧異有關開制者.皆註出曰.某本云云。(二)

  各本次第具缺不同者.亦註出曰.某本云云。其衆學處一類.各本出入甚大.另附

  類勘表於末備考.文中不註。

  六.羯磨無譯校.其類校凡用二本。(一)失譯〈附宋錄〉大沙門百一羯磨法.校註略稱

  舊本。(二)唐義淨譯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略稱新本。

  七.羯磨類校凡有三例。(一)異本作法有别者.皆註出曰.某本云云。(二)因對勘而

  刊正今誤者.亦註出曰.勘某本云云。(三)異本附註有可備考者.亦錄出曰.某本

  註云云。

  八.戒本羯磨刻校皆用南宋刻爲底本.對勘麗刻訂正文字.附註曰.原刻云云.依麗

  刻云云。

  九.今刊款式略有改動.以醒眉目。(一)戒本學處舊皆連寫.今逐戒另行.並記序數。

  (二)羯磨原刻文字凌亂.今均釐正。

  ********************

  十.本書校勘資料出處如次。

  (一)秦譯十誦律. 日本弘教書院縮刷正藏本。

  (二)秦譯鼻奈耶. 同上。

  (三)唐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 同上。

  (四)梵文本别解脫經.Pra^timoks!a-su^tra. 斐諾氏L. Finot 校刊.載一九一三

  年法國亞細亞協會會報Journal asiatique, pp. 465-558內。

  (五)藏文本别解脫經.so-sor thar-bah!i mdo.奈旦版甘珠.戒律部Ca字函一

  頁至三十頁下。

  (六)失譯大沙門百一羯磨法. 日本弘教書院縮刷正藏本。

  (七)唐譯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同上。

  (八)本書南宋刻及麗刻. 悉依日本弘教書院縮刷正藏本及大正大藏經本

  校註。

  ********************

猜你喜欢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佚名
  重刊金刚经集注序·朱棣
  卷第二十九·道原
  十二、岩唤主人·慧开
  致遍能常恩书(三通)·太虚
  藏要第二輯敘·欧阳竟无
  一坐四十年·佚名
  卷二·佚名
  卷第七十七·德清
  诞生品第七·佚名
  国 俗 观·太虚
  卷六·晁迥
  卷第二十四·居顶
  谛闻尘影集序·太虚
  神僧传卷第三·朱棣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175 ·佚名

    廖行之 上湖南孙漕四首 湘水湘江衮衮流,南连五岭北荆州。 造船行粟无遗算,自叶流根皆运筹。 国计已多刘晏策,民情滋欲寇恂留。 善刀莫起疱丁念,何止恢恢十二牛。 廖行之 上湖南孙漕四首 湘欲

  • 白居易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

  • 杂传第三十四·欧阳修

    ○赵在礼赵在礼,字干臣,涿州人也。少事刘仁恭为军校,仁恭遣佐其子守文袭取沧州,其后守文为其弟守光所杀,在礼乃奔于晋。庄宗时,为效节指挥使,将魏兵戍瓦桥关。还至贝州,军士皇甫晖作乱,推其将杨仁晟为首,仁晟不从,杀之;又推一小校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三年秋七月按是月丁丑朔戊寅诏诸路州军试经拨放度牒及圣节恩例等并权住此事日历不见今以绍兴二年二月十一日祠部申请状增入己卯诏东京宗室并移虔州大宗正司用知大宗正丞洪子阳请也庚辰尚书吏部员外郎

  • 卷之二百七十三·佚名

    光绪十五年。己丑。八月。甲戌。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癸卯皆如之。外记○乙亥。谕军机大臣等、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懿旨。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奏、遵议通筹

  • 三三一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遵旨详议文渊阁官制及赴阁阅抄章程折·佚名

    三三一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遵旨详议文渊阁官制及赴阁阅抄章程折乾隆四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大学士兼管吏部事务 翰林院掌院学士臣舒赫德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乾隆四十一年六月初一日,内阁奉上谕:昨四库馆进呈裒集《永乐大

  • 三一 南江堂·周作人

    鲁迅所学的欧语是德文,原因是矿路学堂附设在江南陆师学堂里,那里是教德文的,后来进医学校也是如此,所以这就成为他的第二外国语了。在东京买德文书的地方很不多,中西屋只有英文,丸善书店德法文有一点儿,专卖德文书的仅有一家

  • 卷二十八刑法志二·黄遵宪

    第三节 证据凡于法律不得以被告事件之大概推测而定其罪,其被告人供招及官吏验证文凭,又证据物件、或证人陈告、鉴定人申禀、自余诸色征凭,并任从裁判官所判定。第百四十六条,谓断罪虽须征凭,而不必执一条所揭为断定,必T对问

  • 叶仪传·张廷玉

    叶仪,字景翰,金华人,是许谦的弟子。许谦教导他说“:学者必以五性人伦为本,以开发心术、变化气质为先。”仪早晚均以此来告诫鞭策自己,探究其中深意。不久,他收徒讲学,士人争相拜他为师。他对弟子们说:“圣贤的言行,尽在于《六经

  • 附卷之三·佚名

    尚敬王二年,始定倉庾使坐駕楷船來徃薩州。每年楷船一隻,當初春時早到薩州,報知琉球之事。若有遲滯公務,事業難以辦理。至于近日,逗留各處,已致遲誤。由是在番使【俗稱年頭使】恭具呈文,令倉庾使坐駕楷船,以管其船之事。公朝准

  • 弱民第二十·商鞅

    民弱国彊,民彊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朴则彊,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彊。故曰: “以彊去弱者弱,以弱去彊者彊。”民善之则和,利之则用;用则有任,和则匮;有任乃富于政。上舍法,任民之所善,故奸多。民贫则 力富,民

  • 卷五十八·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五十八     婺源江永撰職官下   通禮七補大宰乃施典於邦國而建其牧立其監設其參傅其伍陳其殷置其輔【乃者更申勅之以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作州長謂之牧所謂八

  • 菩薩戒本羯磨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歴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凡用五種異本。(一)藏文本勝友等譯菩薩地初持瑜伽處戒品.略稱藏本。   (二)北涼曇無讖譯菩薩地持經戒品.〈别出菩薩戒本〉略稱地持。(三)劉宋求那跋   摩譯菩薩善戒經戒品.略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七·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七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三复次嗢拖南曰因胜利二智愚夫分位五二种见差别于斯圣教等一切行因略有二种。一共。二不共。共因者。谓喜为先因。由此喜故于彼彼生处。障于厌离滋润

  •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九·佚名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八万四千波罗蜜门诸三昧门陀罗尼门者不。佛告喜王。今此会中有菩萨大士得是三昧。亦能入八万四千诸波罗蜜及诸三昧陀罗尼门。此诸菩萨于是贤劫中

  • 卷二·徐昌治

    法高僧摘要卷二  武原居士 徐昌治觐周父 编辑释佛图澄常劝石勒止杀。偶闲坐叹曰。後二日。当有一小人。惊动此下。既而襄国人薛合。有二子。既小且骄。轻弄鲜卑那。那忿。抽刀刺杀其弟。执兄于室。以刀拟心。若人

  • 控鹤监秘记·张垍

    唐人张垍所纂,按张垍,唐初名臣张说之子。其载武后宫廷淫亵事颇为独特,“绝不类世所传武后外传”。控鹤监,武则天放置男宠的一个机构,圣历元年(698)置,以张易之、张昌宗为供奉。次年,以张易之为监,并置丞、主簿等官。久视元年(700

  • 邻女语·连梦青

    章回小说。忧患余生(连梦青)著。刊于1903年至1904年《绣像小说》。十二回,未完。是一部描述庚子事变的小说。因小说中所叙之事多出于妇女谈话,故题名《邻女语》。全书通过官宦子弟金坚北上途中见闻和官僚轶事,反映八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