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百七十八

 

  卷778_1 【题季子庙】李季华

  季子让社稷,又能听国风。宁知千载后,蘋藻冷祠宫。

  卷778_2 【听琴】王玄

  拂尘开按匣,何事独颦眉。古调俗不乐,正声君自知。

  卷778_3 【失鹭鹚】李归唐

  惜养来来岁月深,笼开不见意沈吟。

  也知只在秋江上,明月芦花何处寻。

  卷778_4 【铜雀妓】朱光弼

  魏王铜雀妓,日暮管弦清。一见西陵树,心悲舞不成。

  卷778_5 【宫词】朱光弼

  梦里君王近,宫中河汉高。秋风能再热,团扇不辞劳。

  卷778_6 【惆怅诗九首】顾甄远

  魂黯黯兮情脉脉,帘风清兮窗月白。

  梦惊枕上炉烬销,不见蕊珠宫里客。

  禁漏声稀蟾魄冷,纱厨筠簟波光净。

  独坐愁吟暗断魂,满窗风动芭蕉影。

  别恨离肠空恻恻,风动虚轩池水白。

  莫言灵圃步难寻,有心终效偷桃客。

  愁遇人间好风景,焦桐韵满华堂静。

  鉴鸾钗燕恨何穷,忍向银床空抱影。

  绿槐影里傍青楼,陌上行人空举头。

  烟水露花无处问,摇鞭凝睇不胜愁。

  役尽心神销尽骨,恩情未断忽分离。

  平生此恨无言处,只有衣襟泪得知。

  浓醪艳唱愁难破,骨瘦魂消病已成。

  若为多罗年少死,始甘人道有风情。

  泪满罗衣酒满卮,一声歌断怨伤离。

  如今两地心中事,直是瞿昙也不知。

  横泥杯觞醉复醒,愁牵时有小诗成。

  早知惹得千般恨,悔不天生解薄情。

  卷778_7 【登清居台】魏峦

  迤逦清居台,连延白云外。侧聆天上语,下视飞鸟背。

  卷778_8 【游昌化精舍】柳明献

  宝台侵汉远,金地接霞高。何必游天外,忻此契卢敖。

  卷778_9 【善卷先生坛】蔡昆

  几到坛边登阁望,因思遗迹咏今朝。

  当时为有重华出,不是先生傲帝尧。

  卷778_10 【句】蔡昆

  飘飘随暮雨,飒飒落秋山。(《落叶》,王正字《诗格》)

  卷778_11 【题鄜州相思铺(一作令狐楚诗)】令狐挺

  谁把相思号此河,塞垣车马往来多。

  只应自古征人泪,洒向空川作逝波。

  卷778_12 【凤归云二首】滕潜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枝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卷778_13 【药圃】夏侯子云

  绿叶红英遍,仙经自讨论。偶移岩畔菊,锄断白云根。

  卷778_14 【读孝经】方愚

  星彩满天朝北极,源流是处赴东溟。

  为臣为子不忠孝,辜负宣尼一卷经。

  卷778_15 【赠葛氏小娘子】潘雍

  曾闻仙子住天台,欲结灵姻愧短才。

  若许随君洞中住,不同刘阮却归来。

  卷778_16 【送孙舍人归湘州】梁陟

  盛才倾世重,清论满朝归。作隼他年计,为鸳此日飞。

  比肩移日近,抗首出郊畿。为报清漳水,分明照锦衣。

  卷778_17 【再登河阳城怀古】朱延

  客游倦旅思,憩驾陟崇墉。元凯标奇迹,安仁擅美踪。

  远近浊河流,出没青山峰。伫想空不极,怀古怅无从。

  卷778_18 【题莹上人院】寇埴

  舍筏求香偈,因泉演妙音。是明捐俗网,何独在山林。

  缭绕藤轩密,逶迤竹径深。为传同学志,兹宇可清心。

  卷778_19 【燕衔泥(一作冯著诗)】冯渚

  双燕碌碌飞入屋,屋中老人喜燕归,裴回绕我床头飞。

  去年为尔逐黄雀,雨多屋漏泥土落。尔莫厌老翁茅屋低,

  梁头作窠梁下栖。尔不见东家黄鷇鸣啧啧,

  蛇盘瓦沟鼠穿壁。豪家大屋尔莫居,骄儿少妇采尔雏。

  井旁写水泥自足,衔泥上屋随尔欲。

  

猜你喜欢
  卷六百·彭定求
  巧对录卷之二·梁章钜
  ◆鲜于太常枢(困学斋集)·顾嗣立
  ◆周征士权(此山集)·顾嗣立
  第廿八折 银瓶坠井·冯梦龙
  第三折·史樟
  新催妆曲·徐志摩
  后序·郭则沄
  巻二十·胡震亨
  巻二十·袁表
  卷七百二十·佚名
  青城山人集巻四·王璲
  冯去非词作鉴赏·佚名
  六娘对桃花叙旧·佚名
  卷七·杨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彭定求

        卷3_1 【过晋阳宫】李隆基   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   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馀。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   运革祚中否,时迁命兹符。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   尚恐威不逮,复虑

  • ◆黄处士公绍(在轩集)·顾嗣立

    公绍字直翁,邵武人,咸淳进士。尝读胡文定公语「心要在腔子里」,自觉有警,因作小轩,名之曰「在」,友人吴升梅边为之记。宋亡后,隐居樵溪,长斋奉佛。尝谓少时读康节诗,有「车书万里旧山川」之句,尝恨此生不见斯事。今四海一家,而余

  • 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十九·张廷玉

        顾时 吴祯 薛显 郭兴 陈德 王志 梅思祖 金朝兴 唐胜宗 陆仲亨费聚 陆聚 郑遇春 黄彬 叶升   顾时,字时举,濠人。倜傥好奇略。从太祖渡江,积功由百夫长授元帅。取安庆、南昌、庐州、泰州,擢天策卫指挥同

  • 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十三·赵尔巽

      开泰 阿尔泰 桂林 温福   开泰,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雍正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九年,迁侍讲。上御门,开泰未入侍班,黜令乾清门行走。十三年,复编修。乾隆元年,迁国子监司业。八年,迁祭酒。督江苏学政。再迁内阁学士

  • 卷四百五十九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起哲宗元祐六年六月壬辰盡是月乙巳   六月壬辰,疏決在京及開封府界諸縣繫囚,自雜犯死罪遞降一等,至杖釋之。先是,四月末,王巖叟移簡劉摯,請早疏決。摯答云:「即商量。」蓋自元祐以來,多四月以前,今歲差遲,諸司繫囚殆千人,

  • 自序·刘若愚

    累臣若愚,死罪死罪,叩首叩首。洪惟我太祖老爷,奋兴淮甸,混一华夏,圣德神功,超轶万古,创交结近侍官员之律禁,扶同奏启之条。立法垂统,亦严且密矣。迨宣庙老爷建内书堂,则内官不许识字之禁不得不开。然而累臣今日敢曰立言也乎?顾名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三·徐乾学

    宋纪一百三【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六月凡半年】钦宗恭文顺徳仁孝皇帝【讳桓徽宗长子母曰恭显皇后王氏元符三年四月己酉生于坤宁殿初名亶封韩国公明年六月进封京兆郡王崇宁元年二月甲午更名烜十一月丁亥又改今名大观二年正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八·佚名

    正统七年春正月癸亥朔 上诣 奉先殿 太皇太后宫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太皇太后 皇太后俱免命妇朝贺○甲子文武群臣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夜有流星大如杯色赤有光出氐宿东北行至大市○

  • 卷四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四十三 【起癸酉晋孝武帝宁康元年○止丙申晋武帝太安二十一年】凡二十四年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纲目凡例凡诸国同时同号者後起者称後至前国亡则後国去後字而凡追尊前国处加前字今於

  • 三六一 军机大臣奏请令门应兆在四库全书校对上行走俾校勘图样片·佚名

    三六一 军机大臣奏请令门应兆在四库全书校对上行走俾校勘图样片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查四库全书处凡有绘画图样等事,前经奏明另设绘图誊录承办,但一切校勘更改,需人办理。查有理藩院主事门应兆,系汉军,前在礼器馆绘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六·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苏文忠公轼墓志铭苏辙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毘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

  • 朱序传·房玄龄

    朱序,字次伦,义陽人氏。父朱焘,以才干历任西蛮校尉、益州刺史。朱序终生为名将,累迁鹰扬将军、江夏相。兴宁末年(365),梁州刺史司马勋叛乱,桓温上表朝廷举荐朱序为征讨都护,进兵讨伐司马勋,以战功升职为征虏将军,封襄平子。太

  • 萧希甫传·薛居正

    萧希甫,宋州人。少年中进士,任梁朝开封尹袁象先的文书。袁象先当青州节度使时,任萧希甫为巡官,萧希甫不高兴,于是离开母亲妻子,改姓换名,流亡到镇州,自称是青州掌书记,进见王..。王..任他为参军,萧希甫更加不高兴,过了一年多,又逃

  • 管子轻重九·马非百

    山至数何如璋云:“目曰山至数者,山有金玉可以立币,以币准穀,以穀权物,以物应币,操币以衡穀物,轻重在上,如环无端,故名为至数。”张佩纶云:“此篇文已错乱。《事语篇》‘桓公问管子曰:事之至数可闻乎?管子曰何

  • 卷六十三·道世

    △祈雨灾第七十一(此有四部)▲述意部第一夫圣道虚寂,故能圆应无方。以其无方之应,故应无不适。比以阴阳愆候,亢旱积时。北墉之礼久申,西郊之雨莫应。圣上忧兆庶之失业,恐稼穑之不登。减膳恤刑,宵兴旰食。精诚格於上下,玉帛遍於

  • 答 某 师 书·太虚

    某某慧鉴:自称意见是很浅薄的,诚然是很浅薄的!然马说固不无片面理由,佛出印度以三衣一钵奠定僧团生活,而锡、缅、暹且相承至今,而入西藏则另成西藏样式,入日本则另成日本样式,在中国至唐、宋亦不得不变成开山力田的禅寺,乃至迄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卷上·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俱诸菩萨三万六千人。一生补□□□□□威德自在。显说如来方便蜜□□□□□□作佛事。皆悉成就。诸佛威德之所建立。□□藏。受持大乘。能师子吼。震大法雷。名闻十方。其德高

  • 史记集解·裴骃

    一百三十卷。南朝宋裴骃撰。裴骃(生卒年不详),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历史学家。官至南中郎参军。他因为看了徐广的《史记音义》有独见,又认为过于省略了,于是采摘九经诸史和《汉书音义》等书为《史记》作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