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扬榷第八

天有大命,人有大命。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曼理皓齿,说情而捐精。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权不欲见,素无为也。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虚而待之,彼自以之。四海既藏,道阴见阳。左右既立,开门而当。勿变勿易,与二俱行。行之不已,是谓履理也。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国故不治。

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徒。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不见其采,下故素正。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彼将自举之;正与处之,使皆自定之。上以名举之,不知其名,复修其形。形名参同,用其所生。二者诚信,下乃贡情。

谨修所事,待命于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圣人之道,去智与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民人用之,其身多殃;主上用之,其国危亡。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参鞠之,终则有始。虚以静后,未尝用己。凡上之患,必同其端;信而勿同,万民一从。

夫道者,弘大而无形;德者,核理而普至。至于群生,斟酌用之,万物皆盛,而不与其宁。道者,下周于事,因稽而命,与时生死。参名异事,通一同情。故曰:道不同于万物,德不同于阴阳,衡不同于轻重,绳不同于出入,和不同于燥湿,君不同于群臣。--凡此六者,道之出也。道无双,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君臣不同道,下以名祷。君操其名,臣效其形,形名参同,上下和调也。

凡听之道,以其所出,反以为之入。故审名以定位,明分以辩类。听言之道,溶若甚醉。脣乎齿乎,吾不为始乎;齿乎脣乎,愈惛々乎。彼自离之,吾因以知之;是非辐凑,上不与构。虚静无为,道之情也;叁伍比物,事之形也。叁之以比物,伍之以合虚。根干不革,则动泄不失矣。动之溶之,无为而攻之。喜之,则多事;恶之,则生怨。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上不与共之,民乃宠之;上不与义之,使独为之。上固闭内扃,从室视庭,咫尺已具,皆之其处。以赏者赏,以刑者刑,因其所为,各以自成。善恶必及,孰敢不信?规矩既设,三隅乃列。

主上不神,下将有因;其事不当,下考其常。若天若地,是谓累解;若地若天,孰疏孰亲?能象天地,是谓圣人。欲治其内,置而勿亲;欲治其外,宫置一人;不使自恣,安得移并?大臣之门,唯恐多人。凡治之极,下不能得。周合刑名,民乃守职;去此更求,是谓大惑。猾民愈众,奸邪满侧。故曰:毋富人而贷焉,毋贵人而逼焉;毋专信一人而失其都国焉;腓大于股,难以趣走。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主不蚤止,狗益无已。虎成其群,以弑其母。为主而无臣,奚国之有?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法制苟信,虎化为人,复反其真。

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欲为其地,必适其赐;不适其赐,乱人求益。彼求我予,假仇人斧;假之不可,彼将用之以伐我。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下匿其私,用试其上;上操度量,以割其下。故度量之立,主之宝也;党与之具,臣之宝也。臣之所不弑其君者,党与不具也。故上失扶寸,下得寻常。有国君,不大其都;有道之臣,不贵其家。有道之君,不贵其臣;贵之富之,彼将代之。备危恐殆,急置太子,祸乃无从起。内索出圉,必身自执其度量。厚者亏之,薄者靡之。亏靡有量,毋使民比周,同欺其上。亏之若月,靡之若热。简令谨诛,必尽其罚。

毋弛而弓,一栖两雄,其斗?颜?颜豺狼在牢,其羊不繁。一家二贵,事乃无功。夫妻持政,子无适从。

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技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闾,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围。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木枝外拒,将逼主处。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公子既众,宗室忧唫。止之之道,数披其木,毋使枝茂。木数披,党与乃离。掘其根本,木乃不神。填其汹渊,毋使水清。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八·湛若水
  卷十八·佚名
  第五十四卦:《归妹卦》·佚名
  第81章·老子
  卷二十三·吕祖谦
  燕礼第六·佚名
  卷之四十五·邵经邦
  襄公·襄公二十九年·左丘明
  卷十四·佚名
  卷四百六十九·佚名
  佛说文陀竭王经·佚名
  佛说心明经一卷·佚名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一卷·善导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九·澄观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三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伊川击壤集卷之一·邵雍

    观棋大吟人有精游艺,予尝观奕棋。算余知造化,著外见几微。好胜心无已,争先意不低。当人尽宾主,对面如蛮夷①。财利激于衷,喜怒见于頄。生杀在于手,与夺指于颐。戾不殊冰炭,和不侔埙箎。义不及朋友,情不通夫妻。珠玉出怀袖,龙蛇

  • 第二折·佚名

    (冲末扮杨六郎领卒子上)(杨六郎诗云)雄镇三关二十秋,番兵不敢犯白沟。父兄为国行忠孝,敕赐清风无佞楼。某姓杨名延景。字彦明,祖贯河东人氏。父亲是金刀教手无敌大总管杨令公,母亲佘太君。所生俺弟兄七个,乃是平、定、光、

  • 铁柝歌·徐志摩

    铁柝,铁柝,铁柝,——三更:夜色在更韵里沉吟,满院只眠熟的树荫,天上三五颗冷淡的星。铁索,铁索……逝水似的消幻,只缕缕星芒,漫洒在屋溜间;静夜忽的裂帛似的撕碎——一声声,愤急,哀乞,绝望的伤惨。

  • 卷一百七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七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东溪集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宣和间为太学生与陈东等上书乞斩六贼不报绍兴二年廷对极言授富川簿转古县令以不肯祠秦桧父胡舜陟诬奏下静江狱防舜陟以他事

  • 卷二百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二韦元甫韦元甫初任白马尉采访使韦陟深器之奏充支使累迁苏州刺史浙江西道团练观度等使大历初徵拜尚书右丞出为淮南节度使诗一首木兰歌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慽慽感激强其顔老父

  • 卷五十五·志第三十六·百官一·脱脱

        ◎百官一   ○三师 三公 尚书省 六部 都元帅府 枢密院 大宗正府 御史台 宣抚司 劝农使司 司农司 三司 国史院 翰林学士院 审官院 太常寺   金自景祖始建官属,统诸部以专征伐,嶷然自为一国。其官长皆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五·杨仲良

      英宗皇帝   濮议   治平元年五月癸亥,宰臣韩琦等奏:『陛下即位以来,仁施泽浃。九族既睦,万国交欢。而濮安懿王德盛位隆,所宜尊礼。伏请下有司议濮安懿王及谯国太夫人王氏、襄国太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合行典礼,详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九·佚名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乙卯朔以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史继偕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事韩爌为会试正副考试官○以左谕德汪煇右谕德钱象坤杨守勤翰林院修撰钱士升黄士俊编修刘鸿训叶灿简讨李国<木普>冯铨

  • 卷之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纪昀

    灾祥略 【三】旱火风○旱旱 【唐高祖武德三年夏旱四年春不雨至七月七年秋关内河东旱太宗贞观元年夏山东大旱二年春旱三年春夏旱四年春旱九 年秋剑南关东二十四州旱十二年吴楚巴蜀二十六州旱十七年春夏旱二十一年秋陕

  • 戴重事录·佚名

    章学诚戴重,字敬夫,和州人;父淳。重儿时,即嬉戏为兵械,习行阵。年十五,为弟子员。丧父,哀毁;事祖母与母,以孝闻。师江浦郑朝聘,讲良知之学,慨然志于古人。穷经余暇,抵掌谈兵。朝聘疾,趋侍汤药;及卒,为位哭制。心丧筑室,为木主,祀朝聘;与

  • 卷十五·叶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究遗卷十五左庶子叶酉撰定公元年凡元年必书春王正月所以正始也独此年正月不书者公即位在六月故正义公未即位元必不改未改之日必乘前君之年于时春夏当名此年为昭公三十三年而史官定策须有一统不可半年

  • 声执·陈匪石

    词学专著。陈匪石著,自序云:“昔释迦说相,法执我执,皆所当破。词属声尘,宁免两执。况词自有法,不得谓一切相皆属虚妄,题以声执,适表其真。”是书意在示人以作词法门。共四十八则,汇为上下二卷。上卷考论词律及作法、燕

  • 玉川子诗集·卢仝

    诗别集。二卷。唐卢仝撰。宋代韩盈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作《玉川子诗外集序》云:“歌诗百篇,镂板已行于世,……近友人李生于道士崔怀玉处又得集外一十五首……以编附旧本。”是在北宋时,已有诗集行世。又《永乐大典

  • 林我禅师语录·佚名

    清鉴说,海鑫、海兹等编。四卷。卷首收序;卷一收住河南阳府山+乍山+客山法海禅寺语录、住陕西西安府泾阳文塔铁佛禅寺语录;卷二收住长安大兴善禅寺语录、住秦中宁夏海宝塔寺语录;卷三收小参、示众、入室、机缘、拈颂、颂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