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观德王杨雄传

观德王杨雄,初名杨惠,是隋高祖的族子。

其父杨绍,仕北周,历任八州刺史、傥城县公,被赐姓叱吕引氏。

杨雄长相漂亮,有器度,雍容典雅,举止有度。

周武帝时,杨雄任太子司旅下大夫。

武帝巡幸云陽宫,卫王宇文直造反作乱,率其徒众袭击肃章门,杨雄迎战破之。

他因此升任上仪同,封为武陽县公,食邑千户。

累功升任右司卫上大夫。

大象中(579~580),晋爵为邗国公,食邑五千户。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雍州牧毕王宇文贤谋划造反,杨雄当时作宇文贤的别驾,知道他的陰谋,告诉了高祖。

宇文贤被杀,杨雄因功拜授柱国、雍州牧,仍兼任相府虞侯。

周宣帝被安葬时,为防备诸王有变,高祖令杨雄率领六千骑兵护送灵柩到宣帝陵墓,后升任上柱国。

高祖受北周禅位,杨雄任左卫将军,兼宗正卿。

不久升任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

进而封为广平王,食邑五千户,另封一子为邗公。

杨雄请求封他的弟弟杨士贵任邗公,朝廷同意。

有人上奏高赹结朋党,皇上在朝廷上问杨雄可有此事。

杨雄说:“我忝卫宫廷,朝夕在皇上左右,若有朋党,怎会不知道!皇上圣明睿哲,万机亲览,高赹用心公平,奉法行事。

这是爱憎的道理,但愿陛下明察。”高祖深以为然。

杨雄当时显贵受宠,冠绝一时,他与高赹、虞庆则、苏威并称“四贵”。

杨雄为人宽容,礼贤下士,朝野倾心,瞩目于他。

高祖厌恶他得众人之心,私下里忌恨他,不想让他执掌兵马。

于是下策书,授杨雄为司空。

外表上好像是提拔他,实际是上夺他的兵权。

杨雄没有实际职务,于是闭门谢客。

不久改封他为清漳王。

仁寿初,高祖说:“清漳王这个名号,与杨雄的声望不符合。”让职方进上地图,皇上指着安德郡,对群臣们说:“这个名号,才与杨雄的名德相符。”于是改封他为安德王。

大业初年,授杨雄为太子太傅。

及元德太子去世,杨雄检校郑州刺史事。

过了一年多,授他怀州刺史,不久又授他京兆尹。

皇上亲征吐谷浑,下诏杨雄总管浇河道各路军马。

到回京时,改封他为观王。

杨雄上表辞让王位,说:“我早年恰逢隋朝兴起,有幸被列入官列之末。

有此天命,有此时运,凭借的是风云际会;我无德无才,忝列公卿之首。

承蒙先皇帝的特别赏赐和陛下的特别恩典,我长久地混在台省中作官,常常担心我得到的赏赐太多了,哪里够再叨鸿恩,重窃大名?我实在应该面墙自省,冒昧地想按以前的通例办事;我实在冒受了陛下的宠爱,因此十分担心自己履行不了职责。

过去刘贾封王,哪里具备三阶的重任?曹洪任上将,怎能超过五等的爵位?我的官服超过了帝子,我任京兆尹仅仅次于皇室子孙,赐我疆土,让我作藩王,我官服上以金为纽扣,开国治事,这让我这个做臣下的何以自处,在他人看来肯定会说我得到了非分的官爵。

因此我表示我的愚诚,求恩让我固守。

请陛下特别关照,特别考虑我的一片诚心。

我屡屡麻烦圣上,惶恐得直流冷汗。”诏书不许他辞王位。

辽东之战,杨雄检校左翊卫大将军,出辽东道,部队在泸河镇驻扎,他发病而去世,当时七十一岁。

炀帝因他去世而不上朝,让鸿胪监护他的丧事。

有关部门考查他的行事,请求给他“懿”的谥号。

炀帝说:“观王德性高于凡俗,品德超过生民。”于是赐给他“德”的谥号。

追赠他司徒之职,和襄国、武安、渤海、清河、上党、河间、济北、高密、济陰、长平等十郡的太守。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八十五·列传第二百四十四·外国一·脱脱
  卷四十一·志第二十二·仪卫上·脱脱
  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张廷玉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二·阿桂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佚名
  二百八十一 江宁织造曹(兆页)进物单·佚名
  卷三·胡仔
  卷四 魏书四 三少帝纪第四·陈寿
  蛮传·萧子显
  赵弘毅、赵恭传·宋濂
  尚文传·宋濂
  卷之十五  壬午功臣爵賞錄(壬午功賞別錄)(明)都穆 撰·邓士龙
  结论·孙中山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三·雍正
  卷七十·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神女赋译文·宋玉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玉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玉异之。明日,以白王。王曰:“其梦若何?”玉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

  • 第卅一折 施全愤刺·冯梦龙

    [小生军服上]此中多恨恨难平,百战空垂异代名。欲奠忠魂无处觅,高名不朽死如生。自家施全的便是。本无韬略,被充名册籍,便做了一表英雄;亦爱身家,奈触目冤情,忽装着满腔呕气。萍踪何定,今日张、明日韩,也不知历了多少艰辛;骸骨犹

  • 卷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六秦州见勅目【勅一作除】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逺喜迁官兼述索居三十韵【乾元二年秋秦州作】大雅何寥濶斯人尚典刑交期余潦倒材力尔精灵二子陞同日诸生困一经文章开

  • 第十回 仲起报仇·蒲松龄

    方娘子上白咳!思想一回,好不伤感人也! [叠断桥]日日在监,日日在监,不觉光阴又一年。花炮闹烘烘,才知这年头换。街上闹喧喧,街上闹喧喧,每逢佳节万人欢。谁知受罪人,啀哼到三更半! 禁子跑来叩头说方二爷中了进士了。娘子笑说

  • 石延年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石延年(994—1041)字曼卿,一字安仁,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屡试不中,真宗年间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迁大理寺丞。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康定二年卒,年四十八。《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 列传第七十九·刘昫

    ○韩滉 子皋 弟洄 张延赏 子弘靖 弘靖子文规 次宗 韩滉,字太冲,太子少师休之子也。少贞介好学,以廕解褐左威卫骑曹参军,出为同官主簿。至德初,青齐节度邓景山辟为判官,授监察御史、兼北海郡司马,以道路阻绝,因避地山南。

  • 卷一百八·列传第四十六·脱脱

        胥鼎 侯挚 把胡鲁 师安名   胥鼎,字和之,尚书右丞持国之子也。大定二十八年擢进士第,入官以能称,累迁大理丞。承安二年,持国卒,去官。四年,尚书省起复为着作郎。上曰:“鼎故家子,其才如何?”宰臣奏曰:“为人甚

  • 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八十一册 族档(无年月)·佚名

    第八十一册 族档(无年月)第三族第一塔坦。万历三十八年【原档残缺】。达尔汉巴图鲁,野儿定河卫都指挥佥事【原档残缺】阿尔敏泰珠,万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原档残缺】。海西沙岭卫都指挥使特永格之子岱察,【原档残缺】年

  • 鬼谷子卷下·陶弘景

      本经阴符七篇  阴符者,私志於内,物应於外。若合符契,故曰阴符。由本以经未,故曰本经。  盛神法五龙。  五龙,五行之龙也。龙则变化无穷,神则阴阳不测,故盛神之道法五龙也。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

  • 第十九章 25·辜鸿铭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

  • 第四章 2·辜鸿铭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辜讲孔子说:“品德不高的人经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也享受不了什么持久的荣华富贵。品德高尚的人在家也是同高尚的人在一起,聪明人会发现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有

  • 禁耕第五·桓宽

    【题解】本篇讨论禁止耕者营盐铁之利的问题。大夫主张禁止,文学则主张开放。大夫曰:家人有宝器(1),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夫权利之处(2),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异时盐铁未笼(3),布衣有朐邴(4),朐邴人、吴王,皆盐铁

  • 指月录卷之二十五·瞿汝稷

    六祖下第十二世▲隆兴府黄龙慧南禅师信州玉山章氏子。童齓不茹荤。不嬉戏。年十一弃家。十九受具足戒。至庐山归宗。老宿自宝集众坐。师却倚宝。时时眴之。师自是坐必跏趺。行必直视。及依泐潭澄禅师。令分座接物。名

  • 禅门要略·智顗

    天台大师 智顗出夫人修禅学慧法门。先明方便。后明正观。方便者凡有五种。初具五缘。一者衣食具足。二者持戒清净。三者闲居静处。四者息诸缘务。五者亲近善知识。五缘若阙则妨安心。若无善知识则不知遮障。为此义故

  • 中山传信录·徐葆光

    六卷。徐葆光撰。徐葆光,字澄。吴江(今江苏)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帝册封琉球国世子尚贞为国王。诏命正使臣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臣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至其邦行封中山王礼。此书

  • 诗本音·顾炎武

    十卷。《音学五书》之二,清顾炎武撰。是书以《毛诗》之音为主,他书为辅,考定《毛诗》音韵。《四库全书提要》云:“其书主陈第 ‘诗无叶韵’之说,不与吴棫《补》音争,而亦全不用棫之例。但即本经所用之音互相参考,证以他书,明

  • 苕溪渔隐词话·胡仔

    胡仔撰。仔字元任,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南渡后在世。以荫授迪功郎、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迁奉议郎,知常州晋陵县,后卜居湖州苕溪,自号苕溪渔隐。所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有绍兴戊辰(1148)自序,后集有绍兴丁亥(1167)自序。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