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 卷一

 詔蔡、息帥臣來迓

  天興二年六月甲戌朔,六日己卯,上既誅富察官努,遂決意遷蔡,密詔蔡、息、陳、穎便宜總帥烏庫哩鎬,及征行總帥內族羅索,各遣軍馬來迓,俱諭以行期道路之約。

 遣烏庫哩蒲鮮如蔡

  癸未,詔左右司郎中烏庫哩蒲鮮如蔡督治納缽,因其州廨,毋使擾民,且令密計運馬、芻糧之數。初,睢陽解圍,侍從官屬久苦饑窘,聞蔡州城池堅固,兵眾糧廣,咸勸上南幸。惟官奴以去歲嘗從殿前都點檢內族斜烈過蔡,知其備御不及睢陽,力爭以為不可,復令於眾曰:「敢言南者斬。」眾以官努為無君,諷上使早為計。上素不平官努,遂以計誅之,及其黨故參政紇石烈牙吾、太男、阿里合之類。至是遣蒲鮮出覘虛實,則城池、兵糧果不足恃。蒲鮮以聞,時上已在道。及抵蔡,頗悔之。至其受敵,始以官努之言為然。

 參政張天綱以亳州之變便宜遷授

  辛卯,上發自歸德,舟行百餘里。壬辰,至亳。癸巳,南幸亳。有鐵甲百副,有司征民負行,仍備糗糧以資老幼,留吏部侍郎、權參政張天綱、左右司郎中王大濟董其事。時亳人新附未安,集慶軍節度使王進、同知節度使事王賓復為事不法,失軍心。鎮防軍有曰崔立者,率眾攻進等,殺之。城中大擾,天綱以空名宣命,授立節度,其餘遷授有差,即令緩其負甲糧資之役,人乃安。天綱遣馳奏,且伏專擅之罪。上是之。

 韓鐵住溺水死

  甲午,戶部侍郎韓鐵住迎上於泰和縣之介溝,雨潦積深,溝澮交溢,馬跌,溺水死。上聞而惜之。初,上之入歸德也,命鐵住趣恆山公仙來援。仙既逗遛不行,因留鐵住。聞崔立之變,鐵住求還歸德,及蔡,以路阻不進,娶婦居焉。其母、妻時困汴梁,人以為非,聞其死者,莫不快也。

 石抹嵩拜上於馬前

  丙申,次新蔡縣之姜塞,縣令石抹嵩拜上於馬前。上問嵩出身,左右以經義乙科對,因奏以禮部尚書、兼翰林院侍講學士世績之子也。時世績亦扈從,兵亂之後,父子始相見。上嘉之,未幾,授嵩應奉翰林文字,以便養親。

 完顏石刺古以應辦不職被決

  丁酉,次平輿。蔡州觀察副使完顏石刺古以應辦不職,決杖四十。時平輿縣殘圯,縣無一民,百物必須取給於蔡,匆遽之際,實不能辦。上意固安之,而近侍左右有不容者,互出惡語以恐官吏,石刺古懼而匿。上怒,因是有罰。

 上入蔡

  戊戌,上入蔡。蔡之父老千餘羅拜於道,伏地呼萬歲,見上儀衛蕭條,無不涕泣。上亦歔欷者久之,自上發歸德,連日暴雨,平地水數尺,軍士漂沒甚眾。及入蔡始晴,複數月大旱,識者以為不祥。

 詔尚書省約會征進

  己亥,詔尚書省為書寄恆山公仙,約會征進之期。上覽書,問宰臣誰為之。尚書右丞、兼樞密副使仲德對曰:「前應奉翰林文字王某也。」,上曰:「朕即位時狀元耶?」即賜召見。翌日,授尚書省都事。某辭以祖母喪服未除,不拜。彝命起復援焉。

 兗王用安請幸山東

  壬寅,山東行省兗王用安知上欲遷蔡,遣人以蠟書言其六不可,大率以謂:「歸德環城皆水,卒難攻擊,蔡無此險,一也;歸德雖乏糧儲,而魚芡可以取足,蔡若受圍,廩食有限,二也;敵人所以去歸德者,非為我也,縱之出而躡其後,捨其難而就其易者攻焉,三也;蔡去宋境不百里,萬一資敵兵糧,禍不可解,四也;歸德不保,水道東行,猶可以去蔡,蔡若不守,去將安之?五也;時方暑雨,千里泥淖,聖體豐澤,不便鞍馬,倉卒遇敵,非臣子所能救,六也。雖然陛下必欲去歸德,莫如權幸山東。山東富庶甲天下,臣略有其地,東連沂、海,西接徐、邳,南扼盱、楚,北控淄、齊,若鑾輿少停,臣仰賴威靈,河朔之地可傳檄而定。惟陛下審察。」上以其言示宰臣。宰臣奏安用反覆,本無匡輔志,此必參議張介等議之。然業已遷蔡,無可議者,遂寢。

 曲赦蔡州

  秋七月癸卯朔,曲赦蔡州境內,制曰:「天方悔禍,少寬北顧之憂;人亦告勞,爰啟南巡之議。惟今蔡郡,實古豫川,干戈以來,市井如故,久以孤墉而抗敵,出於眾力之輸勤。及聞臨幸之初,愈謹奉迎之禮,人已至於垂泣,朕亦為之動懷,宜沛恩私,曲加慰浣。自天興二年七月一日昧爽以前,據蔡州管內支郡、屬縣雜犯死罪以下,並行釋免。官吏軍民,各覃恩兩重。歸德以南經過去處,曾經應辦者遷一官,百姓逃亡戶絕者,拋下地土,聽人恣耕,並免差稅。自來拖欠官房、地基、軍須等錢,俱免追征。連年兵饑,多有暴露骸骨,仰所在官司如法埋瘞。嗚呼!奉畜爾眾,敢辭亳邑之遷;時邁其邦,尚獲周家之助。咨爾有眾,體予至懷,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遣近侍宣諭州民

  是日,復遣近侍宣諭州民,弛門禁,通眾貨。時敵兵去遠,商旅頗行,小民歡呼鼓舞,以為復見太平,公私宿釀,一日皆盡。

 烏古論鎬等進職

  乙巳,以銀青榮祿大夫、蔡、息、陳、穎等路便宜總帥、兼鎮南軍節度使烏古論鎬為御史大夫,總帥如故;正奉大夫、尚書吏部侍郎、權參知政事張天綱為御史中丞,仍權參政;龍虎衛上將軍、大司農卿內族藥師為鎮南軍節度使,兼蔡州管內觀察使。

 右丞仲德諫修見山亭

  戊申,右丞仲德言:「自古人君遭難,播越於外者,必痛自苦刻,過自貶損,然後可以動天感人,克復舊物。昨臣朝退,道逢民夫數百人,荷畚插杖數入宮,問云:『將修見山亭,及治葺同知衙,以為游息之所。』此必非陛下意,殆近侍官諭有司為之。臣愚以為不可。敵人犯河南幾二年矣,京師陷沒,諸郡皆殘圯,所保完者獨一蔡耳。蔡之公廨,固不及宮闕萬分之一,方之野處露宿,則為有餘,況車駕將行之時,已嘗勞民治之。今茲不輟,恐人心解弛,不足以濟大事。」上遂命止之。

 蒲鮮等進職

  己酉,以榮祿大夫、遙授中京副留守、兼尚書左右司郎中烏古論蒲鮮兼息州刺史,權元帥。左鹽軍、行元帥府事、金吾衛上將軍、遙授同知歸德府事、征行元帥、權總帥內族婁室簽樞密院事。

 盧進等以進物遷賞

  青尖山盧進遣范天保來朝,仍進表段三百匹,及獐、鹿、脯、茶、蜜等物。詔進充宣差招撫使,賜之金牌。天保加少中大夫、同知息州事,充元帥府經歷官。自此進物者甚眾,皆量其多寡遷賞。

 仲德諫選室女

  壬子,內侍殿頭宋規密奉詔與御史大夫鎬夫人蒲察氏選擇室女,已得數人,將進御。右丞仲德言:「《禮》重內則,《詩》本后妃,所以承宗祧、廣繼嗣也。頃聞遣人求良家子,以充後宮。臣知陛下必不為色,為社稷計耳。然小民無知,更相傳諷,以為汴京陷沒之後,七廟乏祀,兩宮播遷,陛下行幸蔡州,志圖刷恥,然駐蹕以來,不聞遠略,而先求處女,以示久居。臣愚以為民愚而神不可不畏,況征進有日,難於從行,宜俟退敵,更求配耦。」上諭旨曰:「朕六宮散失,左右無人,或以蔡郡獨完,故令采擇。及承規誨,敢不敬從。止留識解文義者一人,余皆放釋。卿宜諒知之。」

 詔答恆山公仙請誅魏璠

  乙卯,詔答恆山公仙曰:「得卿奏章,以魏璠專擅、間諜君臣,請誅之以厲其餘。朕非曲宥此人,但以罪在赦前,赦不可失信。然朕遷蔡時,棄之睢陽,無復錄用矣。」初,璠被命與其侄昌哥領忠孝軍數人,夜沖敵營,征仙入援。璠至西山,適仙與敵戰,大敗軍潰。璠矯制招集散亡至數千,仙聞惡之。及與語,璠正色厲辭,責仙不赴君父之難。仙初不為動,參議王佐、轉運使石玠等怒之深,日夕交構,以謂璠請行時,密計不濟則刺殺之。仙乃忌璠等,拘於空谷中,日給麥仁數升,隆冬雪飛,凍餒殊甚。仙聞官努為變,謂上已亡,屢欲殺璠。睢陽路通,乃從歸。璠見上具道仙短。尋仙亦遣人奏璠罪。上雖嘉璠忠,而重違仙請,乃留璠以本官充歸德府元帥府經歷官,復以此詔答仙。

 蒲鮮石魯負祖宗御容來

  丁巳,前護衛蒲鮮石魯負太祖、太宗及后妃御容五至自汴梁,敕有司奉安於乾元寺,一切禮儀,務從省減。左宣徽使溫七十五奏奉安吉禮,合無用樂。上曰:「樂須太常,奈何?」七十五曰:「市有優樂甚都,姑假用之,其孰曰不可?」時權左右司員外郎王鶚侍側,上目之。鶚進奏曰:「世俗之樂,豈可施帝王之前?」遂止。

 蒲鮮世達等來歸

  是日,前御史中丞蒲鮮世達、西面元帥把撒合等及其家屬五十餘人自沃來歸。

 賜尚書省米麥鹽曲

  戊午,上以省院事繁,終日不得休息,詔有司量給歲賜錢為飲饌費。宰臣以百官軍士俸薄,固辭。從之,然月賜米麥鹽曲有差。

 劉昌祖請伐宋

  庚申,扶溝縣招撫司知事劉昌祖上封事,請大舉伐宋,頗合上意。上謂參政天綱曰「朕觀此人似可用,卿可更為面詰,觀其蘊藉。」天綱與語,不甚奇之,然重違上言,且恐阻礙賢路,奏以為尚書省委差官。

 溫敦昌孫等奏恆山公無勤王心

  壬戌,殿前左副都檢點溫敦昌孫、近侍局直長古裡甲安等約會恆山公回,奏:「仙軍士雖眾,散漫山谷,自營糧食,無甚紀律,且信其左右小人之言,略無勤王心,但欲邀致主上,挾之以自大耳。」上惡聞之,然素知仙短,內以昌孫等言為是。

猜你喜欢
  卷四十九·志第三十·食货四·脱脱
  明诫第十一·陆贾
  卷一百九 天聖八年(庚午,1030)·李焘
  第六十二回 侍宴乞封两姨争宠 轻装观剧万目评花·蔡东藩
  卷之五·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十九·佚名
  第三七一佥禀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九日一二二○七--一·佚名
  卷六·吕中
  南唐书卷九·马令
  贾饣束传·欧阳修
  刘奉世传·脱脱
  卷三十·雍正
  卷二百六十九·佚名
  卷二·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陆蕴·唐圭璋

      蕴字敦信,侯官人。登绍圣四年(1097)进士第。大观元年(1107),辟雍司业。三年(1109),太常少卿。议原庙不合,黜知瑞金县。政和三年(1113),试中书舍人。七年(1117),擢御史中丞,颇论事,言皆中时病。定和初,以龙图阁待制知建州。引疾,提举南

  • 卷四百八十二 元祐八年(癸酉,1993)·李焘

      起哲宗元祐八年三月盡其月   三月戊寅朔。   辛巳,御史中丞李之純言:「眾賢和於朝,則萬物和於野,至於形和聲和,則天地之和應矣。今仲春之末,生育之候,而風霾間作,繼以大寒、霰雪、雨水,有戾和氣,殆人事不善有以干之者。

  • 后汉书补逸卷五·姚之骃

    东观汉记第五王梁王梁为中郎将与景丹祭遵合击蛮中破之诏梁别北守天中关【案梁字君严渔阳安阳人梁与呉汉等击檀乡而梁生不奉勅槛车送至月余以为中郎将范无击蛮中事天中关范作箕关】邠任东平宪王苍为骠骑开东阁延贤士荐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五·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十三景泰四年春正月己未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诣 奉先殿 上圣皇太后宫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 上圣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俱免命妇朝贺○镇守河州都指挥同知蒋斌奏欲

  • 第八卷 同治(下)·缪荃孙

    恭亲王等奏(同治四年二月初八日)再二月初二日,接准法国公使照会,内称:江宁地方早经肃清,此后须照续增条约第六款,将江宁地方安置埠头,为通商之所。望行知江苏巡抚,转饬地方官于本国总领事派员到日,务须帮同妥办,等因。臣等查法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纪昀

    列传宋 【二十】○宋二十刘保勋 刘蟠宋珰樊知古【郭载】 臧丙张观陈从信 张平【从吉】王继升【昭 远】尹宪王宾安忠刘保勋刘蟠宋珰樊知古臧丙张观陈从信张平 【张从吉】王继升尹宪王宾安忠△刘保勋刘保勋字修业河

  • 王绍宗传·刘昫

    王绍宗,扬州江都县人,梁朝左民尚书王铨的曾孙,先祖从琅笽郡迁居此地。绍宗年少勤于学业,遍览经书史籍,尤其擅长草书隶书。家境贫寒,常受雇为人抄写佛经以自给,而每月自己所需费用挣够了就不再抄写,即使出高价至翻倍,也予以拒绝

  • 袁枢传·脱脱

    袁枢字机仲,建州建安人。幼年时努力学习,曾以《修身为弓赋》考国子监,周必大、刘珙都对他的将来抱有很大的希望。袁枢参加礼部的考试,词赋为第一名,被调任温州判官、兴化军教授。乾道七年(1171),袁枢任礼部试官,又任太学录,轮

  • 董尽伦传·张廷玉

    董尽伦,字明吾,合州人。万历年间乡试中举,授清水知县,后调安定知县。在两县政绩卓著。任期满,安定县民到京城奏请将尽伦留任。朝廷诏令尽伦为巩昌府同知,仍管安定县事。许久以后,尽伦以巩昌府同知之职来负责甘州军饷的供给。

  • 郑亨传·张廷玉

    郑亨,合肥人。父亲郑用,洪武时,积功升为大兴左卫副千户。郑用请求退休养老,郑亨承袭其职。洪武二十五年(1392),郑亨应募携带檄文去谕示鞑靼,到达斡难河。回来后,升为密云卫指挥佥事。燕王起兵后,郑亨率所部投降。真定之战,郑亨

  • 附录:十二则·杨士聪

    二月二十六日,上命学士倪元璐归詹事府,专任日讲,其户部尚书另推。后推数员,点用吴履中,以左侍郎管尚书事,到任已半月矣。四月初八日,履中有求放哀禀,署衔云「原任大理寺寺丞升户部侍郎,到任十七日吴履中」,余窥见甚哂焉。坊刻不

  • 卷三十八·郑玄

    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出接宾曰摈,入赞礼曰相。以诏者,以礼告王。○相,息亮反,此职内经注除“相为摈”、“相朝”、“相授”、“相亲”、“相随”、“相待”、“相为国客”、“相聘”、“相

  • 后汉书儒林传纠谬第九说文序纠谬附·康有为

    伪经传于通学,发于校书之人,自余习者盖寡。以《后汉书儒林传》考之,十四博士皆今学,诸大师张兴、楼望、蔡元教授万人者皆今学。精庐之启,赢粮之从,家法之试,禄利之得,天下莫非今学,至强盛也。传古学者,《书》则杜林,《诗》则卫宏

  • 佛说坚固女经·佚名

    隋北印度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都娑罗国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比丘。汝今谛听。当为汝说。若有女人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先当作如是念。一切女人所有谄曲嫉妒贪嗔邪伪一切恶事。以发

  • 第十六則 鏡清啐啄·胡兰成

    第十六則鏡清啐啄舉:僧問鏡清禪師:學人啐,請師啄。鏡清云:還得活也無?僧云:若不活,遭人怪笑。鏡清云:也是草裏漢。雞蛋欲孵化時,小雞在裏邊啐,母雞在外邊啄,這啐啄之機亦是師對弟子最好的教育法。啐與啄皆是有情,而啐啄同時則是感

  •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八·吹万广真

    嗣法孙灯来重编偈示监院情境纷纷路不繁春亭花鸟木人看指挥提掇谁为用镜里无痕一照间示副寺物心无二体非遥握土成金行最高日用应缘真我在四时雪藕伴水桃示典座心如事事亦如如百味从中妙不粗但识盐梅堪熟鼎谁知和气是香

  •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十·费隐通容

    嗣法門人隆琦等編小參春日小參,僧問:「陽春一布萬物皆輝即不問,陽春一布是如何?」師云:「燒痕方轉緣。」進云:「恁麼則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師云:「含雨未萋萋。」乃云:「春光曉,聞啼鳥,頭頭明,物物了,就瞥然,無剩少,一躊

  • 亚洲日出·杨朔

    当代散文,杨朔著。北京出版社1957年出版。作者1956年参加亚非作家会议,访问印度、埃及,记叙当地人民的生活、斗争和自然风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