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三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十三

迦旃延子造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

智犍度智相应跋渠第五之一

人智三昧根  觉意道相应

二智种一行  六小七大七

七人八智三三昧三根七觉意八道种智相应。及种二智种一行。历六二七。七人坚信坚法信解脱见到身证慧解脱俱解脱。八智法智未知智知他人心智等智苦智习智尽智道智。三三昧空无愿无相。三根未知根已知根无知根。七觉意念觉意择法觉意精进觉意喜觉意猗觉意定觉意护觉意。八道种等。见等志等语等业等活等方便等念等定智相应。及种四十四智种。七十七智种。一行六七大七。七人坚信坚法信解脱见到身证慧解脱俱解脱。八智法智未知智知他人心智等智苦智习尽道智。坚信人于此八智。成就几。不成就几。乃至俱解脱人于此八智。成就几。不成就几。坚信人于此八智。几过去成就。几未来成就。几现在成就。乃至俱解脱人于此八智。几成就过去。几成就未来。几成就现在。坚信人法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乃至道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乃至俱解脱人法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乃至道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坚信人于此三三昧。成就几。不成就几。乃至俱解脱人于此三三昧。成就几。不成就几。坚信人于此三三昧。几成就过去。几成就未来。几成就现在。乃至俱解脱人于此三三昧。几成就过去。几成就未来。几成就现在。坚信人空三昧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无愿无相三昧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乃至俱解脱人空三昧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无愿无相三昧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坚信人未知根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坚法人亦如是。俱解脱人已知根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见到身证亦如是。慧解脱人无知根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俱解脱亦如是。坚信人念觉意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乃至护觉意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乃至俱解脱人念觉意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乃至护觉意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坚信人等见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乃至等定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乃至俱解脱人等见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乃至等定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诸法法智相应彼未知智耶。设诸法未知智相应。彼法智耶。诸法法智相应。彼知他人心智。等智苦智习尽道智。空无愿无相。未知根已知根无知根。念觉意择法精进喜猗定护觉意。等见等志等方便等念等定耶。设诸法等定相应彼法智耶。诸法乃至等念相应彼等定耶。设诸法等定相应彼等念耶。又世尊言。当说四十四智种。老死苦智。老死习智。老死尽智。老死尽道迹智。此智当言法智耶。乃至道智耶。生有乃至行智亦如是。又世尊言。当说七十七智种。生缘老死知智。不缘余生缘老死知智。过去久远生缘老死知智。不缘余过去久远生缘老死知智。未来久远生缘老死知智。不余缘未来久远生缘老死知智。如法界住智。无常有为心所因缘生尽法。变易法。无欲法。灭法。散法。断智慧法。此智当言法智乃至道智耶。乃至无明缘行知智亦如是。若成就法智彼未知智耶。设成就未知智彼法智耶。若成就法智彼知他人心智等智苦智习尽道智耶。设成就道智彼法智耶。乃至成就尽智彼道智耶。设成就道智彼尽智耶(一行竟)。若成就过去法智。彼未来耶。设彼未来彼过去耶。若彼过去彼现在耶。设彼现在彼过去耶。若彼未来彼现在耶。设彼现在彼未来耶。若彼过去彼未来现在耶设彼未来现在彼过去耶。若彼未来彼过去现在耶。设彼过去现在彼未来耶。若彼现在彼过去未来耶。设彼过去未来彼现在耶(历六竟)。乃至道智亦如是。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未知智耶。设成就过去未知智。彼过去法智耶。若成就过去法智。彼未来未知智耶。设彼未来未知智。彼过去法智耶。若成就过去法智。彼现在未知智耶。设彼现在未知智。彼过去法智耶。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现在未知智耶。设彼过去现在未知智。彼过去法智耶。若成就过去法智。彼未来现在未知智耶。设彼未来现在未知智。彼过去法智耶。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未来未知智耶。设彼过去未来未知智。彼过去法智耶。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未来现在未知智耶。设彼过去未来现在未知智。彼过去法智耶。乃至道智亦如是(七竟)。过去法智过去未知智。过去知他人心智(一也)。未来(二也)。现在(三也)。过去现在(四也)。未来现在(五也)。过去未来(六也)。过去未来现在知他人心智(七也)。乃至道智亦如是。此章义愿具演说。

七人。坚信坚法信解脱见到身证慧解脱俱解脱。八智。法智未知智知他人心智等智苦智习尽道智。坚信人于此八智。成就几不成就几。答曰。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云何一。答曰。苦法忍。无知他人心智。一知他人心智。二苦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三知他人心智。四苦未知忍。无知他人心智三知他人心智。四苦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四知他人心智。五习法忍。无知他人心智四知他人心智。五习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五知他人心智。六习未知忍习。未知智尽法忍。无知他人心智。五知他人心智。六尽法智无知他人心智。六知他人心智。七尽未知忍尽未知智道法忍。无知他人心智。六知他人心智。七道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七知他人心智。八道未知忍。无知他人心智。七知他人心智。八坚法亦如是。信解脱人于此八智。成就几。不成就几。答曰。或七或八。无知他人心智。七知他人心智。八见到亦如是。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一切成就(成就竟)。坚信人于此八智。成就过去几。未来几。现在几。答曰。苦法忍。无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一。现在无。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二。现在无。苦法智。无知他人心智。过去一。未来三。现在二。知他人心智。过去二。未来四。现在二。苦未知忍无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三。现在无。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四。现在无。苦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过去三。未来四现在二。知他人心智。过去四。未来五。现在二。习法忍。无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四。现在无。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五。现在无。习法智。无知他人心智。过去四。未来五。现在二。知他人心智。过去五。未来六。现在二。习未知忍。无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五。现在无也。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六。现在无。习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五。现在二。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六。现在二。尽法忍。无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五。现在无也。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六。现在无。尽法智。无知他人心智。过去五。未来六。现在二。知他人心智。过去六。未来七。现在二。尽未知忍。无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六。现在无。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七。现在无。尽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六。现在二。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七。现在二。道法忍无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六。现在无。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七。现在无。道法智。无知他人心智。过去六。未来七。现在二。知他人心智。过去七。未来八。现在二。道未知忍。无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七。现在无。知他人心智。过去未来八。现在无。坚法亦如是。信解脱人于此八智。成就过去几。未来几。现在几。答曰。无知他人心智。未来成就七。诸已灭不失则成就过去。诸现在前则成就现在。知他人心智。成就未来八。诸已尽不失则成就过去。诸现在前则成就现在。见到亦如是。身证慧解脱俱解脱尽成就未来。若已尽不失则成就过去。诸现在前则成就现在(三世竟)。坚信人法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二法智苦智二。法智习智二。法智尽智二。法智道智二。未知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二未知智苦智二。未知智习智二。未知智尽智二。苦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二苦智法智二。苦智未知智二。习智尽智亦如是。道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二道智法智二。坚法亦如是。信解脱人法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法智苦智二。法智习智二。法智尽智二。法智道智无知他人心智二。知他人心智三。未知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未知智苦智二。未知智习智二。未知智尽智二。未知智道智无知他人心智二。知他人心智三。知他人心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知他人心智无道智二。若道智三。等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一或二。等智无知他人心智一。若知他人心智二。苦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二苦智法智二。苦智未知智二。习智尽智亦如是。道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道智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二。若知他人心智三。道智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二。若知他人心智三。见到身证亦如是。慧解脱人法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法智苦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法智习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法智尽。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法智道智无尽智无生智无知他人心智二。若尽智无生智知他人心智三。未知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未知智苦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未知智习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未知智尽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未知智道智无尽智无生智无。知他人心智二。若尽智无生智知他人心。智三知他人心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知他人心智无道。智二若道。智三等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一或二。等智无知他人心智一。若知他人心智二。苦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苦智法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苦智未知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习智尽智亦如是。道智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道智法智无尽智无生智无知他人心智二。若尽智无生智知他人心智三。道智未知智无尽智无生智知他人心智二。若尽智无生智知他人心智三。俱解脱亦如是(八智竟)。坚信人于此三三昧成就几。不成就几。答曰。或二或三。尽法忍未生成就二不成就一。尽法忍生一切成就。坚法人亦如是。信解脱见到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一切成就坚信人于此三三昧成就过去几。未来几。现在几。答曰。若依空三昧越次取证彼苦法忍。无有过去未来二现在一。苦法智过去一(空也)未来二(益无愿)现在一(空也)。苦未知忍苦未知智习法忍。过去一未来二现在一(无愿)。习法智。过去未来二现在一。习未知忍习未知智。过去未来二现在一(同上)。尽法忍过去二未来三(益无相)现在一(无相)。尽法智。过去未来三现在一。尽未知忍尽未知智。道法忍道法智道未知忍。过去未来三现在一(无愿)。若依无愿三昧越次取证。彼苦法忍无有过去未来二现在一。苦法智过去一(无愿)未来二现在一。苦未知忍苦未知智。习法忍习法智。习未知忍习未知智。过去一未来二(空无愿)现在一(无愿也)。尽法忍过去二(空无愿)未来三现在一(无相)。尽法智过去二(无愿无相)未来三现在一(无相)。尽未知忍尽未知智。道法忍道法智道未知忍。过去三(无愿无相)未来三现在一(无愿)。坚法亦如是。信解脱见到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一切未来成就。若已尽不失则成就过去。诸现在前则成就现在。坚信人空三昧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无。苦智法智二。苦智未知智二。忍无也。无愿三昧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无。苦智法智二。苦智未知智二。习智法智二。习智未知智二。道智法智二。忍无也无相三昧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无。尽智法智二。尽智未知智二。忍无也。坚法亦如是。信解脱人空三昧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二苦智法智二。苦智。未知智二。无愿三昧现在前时。差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苦智法智二。苦智未知智二。习智法智二。习智未知智二。道智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二。若知他人心智三。道智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二。若知他人心智三。无相三昧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二尽智法智二。尽智未知智二。见到身证亦如是。慧解脱人空三昧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二苦智法智二。苦智未知智二。无愿三昧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苦智法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苦智未知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习智法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习智未知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道智法智无尽智无生智无知他人心智二。若尽智无生智知他人心智三。道智未知智无尽智无生智无知他人心智二。若尽智无生智知他人心智三。无相三昧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尽智法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尽智未知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俱解脱亦如是(三三昧竟)。坚信人未知根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无。苦智法智二。苦智未知智二。习智法智二。习智未知智二。尽智法智二。尽智未知智二。道智法智二。忍无也。七觉意八道种亦如是。坚法亦如是。信解脱人已知根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苦智法智二。苦智未知智二。习智法智二。习智未知智二。尽智法智二。尽智未知智二。道智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二。若知他人心智三。道智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二。若知他人心智三。七觉意八道种亦如是。见到身证亦如。是慧解脱人无知根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苦智法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苦智未知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习智法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习智未知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尽智法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尽智未知智无尽智无生智二。若尽智无生智三。道智法智无尽智无生智无知他人心智二。若尽智无生智知他人心智三。道智未知智无尽智无生智无知他人心智二。若尽智无生智知他人心智三。七觉意八道种亦如是。等见现在前时几智现在前。答曰。或二或三。苦智法智二。苦智未知智二。习智法智二。习智未知智二。尽智法智二。尽智未知智二。道智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二。若知他人心智三。道智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二。知他人心智三。俱解脱亦如是(三根竟)。诸法法智相应。彼非未知智。彼知他人心智耶。答曰。或法智非知他人心智。云何法智非知他人心智。答曰。知他人心智不摄法智相应法。是谓法智非知他人心智。云何知他人心智非法智。答曰。法智不摄知他人心智相应法。是谓知他人心智非法智。云何法智知他人心智。答曰。法智摄知他人心智相应法。是谓法智知他人心智。云何非法智非知他人心智。答曰。法智知他人心智。诸余法智知他人心智。不摄不相应及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是谓非法智非知他人心智。苦智习尽道智等见亦如是。诸法法智相应。彼非等智彼空三昧耶。答曰。或法智非空三昧。云何法智非空三昧。答曰。法智相应空三昧。诸余空三昧不相应法智相应法。是谓法智非空三昧。云何空三昧非法智。答曰。空三昧相应法智。诸余法智不相应空三昧相应法。是谓空三昧非法智。云何法智空三昧。答曰。除法智相应空三昧。诸余法智空三昧相应法。是谓法智空三昧。云何非法智非空三昧。答曰。法智不相应空三昧。空三昧不相应法智。及余心心所念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是谓非法智非空三昧。无愿无相喜觉意等志亦如是。诸法法智相应。彼未知根耶。答曰。或法智非未知根。云何法智非未知根。答曰。未知根不摄法智相应法。是谓法智非未知根。云何未知根非法智。答曰。未知根相应法智。诸余法智不摄不相应未知根相应法。是谓未知根非法智。云何法智未知根。答曰。未知根摄法智相应法。是谓法智未知根。云何非法智非未知根。答曰。未知根不摄法智。诸法智未知根不摄不相应。及余心心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是谓非法智非未知根。已知根无知根亦如是。诸法法智相应彼念觉意耶。答曰。或法智非念觉意。云何法智非念觉意。答曰。法智相应念觉意。是谓法智非念觉意。云何念觉意非法智。答曰。法智诸余法智不相应念觉意相应法。是谓念觉意非法智。云何法智念觉意。答曰。除念觉意。诸余法智相应法。是谓法智念觉意。云何非法智非念觉意。答曰。法智不相应念觉意。及余心心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是谓非法智非念觉意。精进猗定护觉意等方便等念等定亦如是。诸法法智相应。彼择法觉意耶。答曰。如是。诸法法智相应。彼择法觉意也。颇有择法觉意相应。非法智耶。答曰。有法智不摄择法觉意相应法(法智竟)。未知智门亦如是。诸法知他人心智相应。彼等智耶。答曰。或知他人心智非等智。云何知他人心智非等智。答曰。等智不摄知他人心智相应法。是谓知他人心智非等智。云何等智非知他人心智。答曰。知他人心智。不摄等智相应法。是谓等智非知他人心智。云何知他人心智等智。答曰。知他人心智摄等智相应法。是谓知他人心智等智。云何非知他人心智非等智。答曰。知他人心智等智。诸知他人心智等智。不摄不相应及余心心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是谓非知他人心智非等智。道智择法觉意等见亦如是。诸法知他人心智相应。彼非苦智习智尽智。非空三昧无相三昧。彼无愿耶。答曰。或知他人心智非无愿。云何知他人心智非无愿。答曰。知他人心智相应无愿诸无愿不相应。知他人心智相应法。是谓知他人心智非无愿。云何无愿非知他人心智。答曰无愿相应知他人心智。诸知他人心智不相应无愿相应法。是谓无愿非知他人心智。云何知他人心智无愿。答曰。除知他人心智相应无愿。诸余知他人心智无愿相应法。是谓知他人心智无愿。云何非知他人心智非无愿。答曰。知他人心智不相应无愿。无愿不相应知他人心智。及余心心所念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是谓非知他人心智非无愿。念觉意精进喜猗定护觉意等志等方便等念等定亦如是。诸法知他人心智相应。彼非未知根彼已知根耶。答曰。或知他人心智非已知根。云何知他人心智非已知根。答曰。已知根不摄知他人心智相应法。是谓知他人心智非已知根。云何已知根非知他人心智。答曰。已知根摄知他人心智。诸知他人心智不摄不相应。已知根相应法。是谓已知根非知他人心智。云何知他人心智已知根。答曰。已知根摄知他人心智相应法。是谓知他人心智已知根。云何非知他人心智非已知根。答曰。已知根不摄知他人心智。诸余知他人心智。已知根不摄不相应。及余心心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是谓非知他人心智。非已知根。无知根亦如是。诸法等智相应彼不与上。相应诸法苦智相应彼非习智尽道智。非无相。彼空三昧耶。答曰。或苦智非空三昧。云何苦智非空三昧。答曰苦智相应空三昧。诸余空三昧不相应苦智相应法。是谓苦智非空三昧。云何空三昧非苦智。答曰。空三昧相应苦智。诸苦智不相应空三昧相应法。是谓空三昧非苦智。云何苦智空三昧。答曰。除苦智相应空三昧。诸苦智空三昧相应法。是谓苦智空三昧。云何非苦智非空三昧。答曰苦智不相应空三昧。空三昧不相应苦智。及余心心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是谓非苦智非空三昧。无愿亦如是。余残如法智。诸法习智相应。彼非尽智道智。非空无相。彼无愿耶。答曰。或习智非无愿。云何习智非无愿。答曰。习智相应无愿。是谓习智非无愿。云何无愿非习智。答曰。习智诸余习智不相应。无愿相应法是谓无愿非习智。云何习智无愿。答曰。除无愿。诸余习智相应法。是谓习智无愿。云何非习智非无愿。答曰。习智不相应无愿。及余心心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是谓非习。智非无愿。余残如法智。诸法尽智相应彼非道智空无愿。彼无相耶。答曰。或尽智非无相。云何尽智非无相。答曰尽智相应无相。是谓尽智非无相。云何无相非尽智。答曰。尽智诸余尽智不相应。无相相应法。是谓无相非尽智。云何尽智无相。答曰。除无相诸余尽智相应法。是谓尽智无相。云何非尽智非无相。答曰。尽智不相应无相。及余心心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是谓非尽智非无相余残如法智。诸法道智相应。彼非空三昧非无相。彼无愿耶。答曰。或道智非无愿。云何道智非无愿。答曰。道智相应无愿。是谓道智非无愿。云何无愿非道智。答曰。道智诸道智不相应无愿相应法。是谓无愿非道智。云何道智无愿。答曰。除无愿诸道智相应法。是谓道智无愿。云何非道智非无愿。答曰。道智不相应无愿。及余心心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是谓非道智非无愿。余残如法智诸法空三昧相应。彼非无愿无相。彼未知根耶。答曰。或空三昧非未知根。云何空三昧非未知根。答曰。未知根不摄空三昧相应法。是谓空三昧非未知根。云何未知根非空三昧。答曰。未知根摄空三昧。诸空三昧不摄不相应未知根相应法。是谓未知根非空三昧。云何空三昧未知根。答曰。未知根摄空三昧相应法。是谓空三昧未知根。云何非空三昧非未知根。答曰。未知根不摄空。三昧诸空三昧未知根不摄不相应。及余心心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是谓非空三昧非未知根。已知根无知根亦如是。诸法空三昧相应。彼念觉意耶。答曰。或空三昧非念觉意。云何空三昧非念觉意。答曰。空三昧相应念觉意。是谓空三昧非念觉意。云何念觉意非空三昧。答曰空三昧诸余空三昧不相应念觉意相应法。是谓念觉意非空三昧。云何空三昧念觉意。答曰。除念觉意。诸余空三昧相应法。是谓空三昧念觉意。云何非空三昧非念觉意。答曰。空三昧不相应念觉意。及余心心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是谓非空三昧非念觉意。择法精进猗护觉意等见等方便等念亦如是。诸法空三昧相应。彼喜觉意耶。答曰。或空三昧非喜觉。意云何空三昧非喜觉意耶。答曰。空三昧相应喜觉意。诸喜觉意不相应空三昧相应法。是谓空三昧非喜觉意。云何喜觉意非空三昧。答曰。喜觉意相应空三昧。诸空三昧不相应喜觉意相应法。是谓喜觉意非空三昧。云何空三昧喜觉意。答曰。除空三昧相应喜觉意。诸空三昧喜觉意相应法。是谓空三昧喜觉意。云何非空三昧非喜觉意。答曰。空三昧不相应喜觉意。喜觉意不相应空三昧。及余心心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是谓非空三昧。非喜觉意等志亦如是。诸法空三昧相应彼定觉意耶答曰。如是。设诸法空三昧相应。彼定觉意颇诸法定觉意相应。彼非空三昧耶。答曰。有空三昧不摄定觉意相应法等定亦如是。诸法无愿相应。彼非无相彼未知根耶。答曰。或无愿非未知根。云何无愿非未知根。答曰。未知根不摄无愿相应法。是谓无愿非未知根。云何未知根非无愿。答曰。未知根摄无愿。诸无愿不摄不相应未知根相应法。是谓未知根非无愿。云何无愿未知根。答曰。未知根摄无愿相应法。是谓无愿未知根。云何非无愿非未知根。答曰。未知根不摄无愿。诸无愿未知根不摄。不相应及余心心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是谓非无愿非未知根。已知根无知根亦如是。诸法无愿相应。彼念觉意耶。答曰。或无愿非念觉意。云何无愿非念觉意。答曰。无愿相应念觉意。是谓无愿非念觉意。云何念觉意非无愿。答曰。无愿诸无愿不相应。念觉意相应法。是谓念觉意非无愿。云何无愿念觉意。答曰。除念觉意。诸余无愿相应法。是谓无愿念觉意。云何非无愿非念觉意。答曰。无愿不相应念觉意。及余心心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是谓非无愿非念觉意。择法精进猗护觉意等方便等念亦如是。

阿毗昙八揵度论卷第十三

猜你喜欢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智严译)·佚名
  朱子论禅的方法·胡适
  卷第二十一·普瑞
  大唐内典录卷第六·道宣
  罗湖野录下·晓莹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四·玄奘
  续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希麟
  第六章 毗阇耶之来岛·佚名
  尼羯磨卷中(出四分律)·怀素
  法眼禅师十规论目次·文益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七卷·佚名
  卷二·佚名
  卷第一百四十·佚名
  虚堂和尚语录 第四卷·智愚
  颂云门三句语(并余颂八首)·文偃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六十八·彭定求

        卷668_1 【途中除夜】高蟾   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   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金门旧知己,谁为脱尘埃。   卷668_2 【长门怨】高蟾   天上何劳万古春,君前谁是百年人。魂销尚

  • 杂论第三十九下·王骥德

      李中麓序刻元乔梦符、张小山二家小令,以方唐之李、杜。夫李则实甫,杜则东篱,始当;乔、张,盖长吉、义山之流。然乔多凡语,似又不如小山更胜也。   《关睢》、《鹿鸣》,今歌法尚存,大都以两字抑扬成声,不易入里耳。汉之《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四、孔庙失火和庆云出·雍正

      二十四、孔庙失火和庆云出现是礼乐制度遭受厄运的灾异呢,还是文明光华的祥瑞呢?  【原文】  奉旨讯问曾静:你从前逆书内云“于今正值斯文厄运,是以孔庙焚毁”。今据督修庙工之通政使留保奏报:“十一月二十六日午刻

  • 第五十八回 弃母全城赵苞破敌 盅君逞毒程璜架诬·蔡东藩

      却说鲜卑大酋檀石槐,自恃强盛,未肯服汉,且连年寇掠幽并诸州;朝廷以田晏夏育两人,曾随段颎破灭诸羌,勋略俱优,特任田晏为护羌校尉,夏育为乌桓校尉,分守边疆。既而晏坐事论刑,意欲立功自赎,特使人入托王甫求为统将,愿击鲜卑;夏

  • 第五十九回 惩奸党唐主施刑 正乐悬周臣明律·蔡东藩

      却说唐使冯延鲁、锺谟,自周遣还,又释归南唐降卒,共五千七百五十人。嗣又将许文缜、边镐、周廷构等,也一并放归。先是冯延己、陈觉等,自诩多才,睥睨一切,尝侈谈天下事,以为经略中原,可运掌上。延己尤善长聚咏,著有乐章百余

  • 第四十回 徙建州晋太后绝命 幸邺都汉高祖亲征·蔡东藩

      却说辽永康王兀欲,在恒州擅立为帝,便即率兵北向,归承大统。到了石桥,正遇辽太后遣来的兵士,为首的乃是降将李彦韬。彦韬随辽主北去,进谒辽太后,太后见他相貌魁梧,语言伶俐,即令他隶属麾下。以貌取人,失之彦韬。此时闻兀欲

  • 第七节 漳州海澄之二大战·陈匪石

    恶涛益益急,战云益益催,漳、泉二州之间乃为清、郑血战之中心地。永历四年,成功益整军备。五月,败清将王邦后。八月,败清提督杨名高,遂略漳、泉各州县,降其将杨世德、陈尧策。明年,又败清将陈锦于长泰,锦死之。未几,乃有漳州之战

  • 进补后汉书年表序·熊方

    臣闻昔司马迁班固之为史皆谨于表年从春秋之法大一统以明所授盖天子之事也范蔚宗作东汉史仅毕纪传而表志未立萧梁时刘昭补注旧志又不及表殆非圣人所以辩正朔存褒贬之意史家大法于此隳废且东汉之治凡一百九十五年前继西

  • 明僧绍传·李延寿

    明僧绍字休烈,平原鬲县人,一字承烈。他的先人是吴太伯的后裔,百里奚的儿子叫孟明,以名为姓,他是孟明的后代。他的祖父明玩,是州从事。父亲明略,是给事中。明僧绍通晓经书,有儒术,宋朝元嘉年间(424~453),两次举为秀才,永光年(465),

  • 卷九·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九明 黄训 编保治【正德上】陈言治道要务疏【章】臣闻天道以元生万物而圣人体元治万民故即位必称元年而建元必殊徽号葢于天下更新示其所以为治之意

  • 卷一百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乐考历代乐制明太祖初克金陵立典乐官明年置雅乐以供郊社之祭传维鳞明书乐律志曰明太祖於乙巳九月克金陵立典乐官其明年置雅乐【臣】等谨按明太祖克金陵在元顺帝至正十六年丙申明书

  • 卷一·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阙疑卷一      元 郑玉 撰春秋孟子曰晋之乘楚之檮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谓其义则丘窃取之矣杜氏曰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记远近

  •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於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彊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

  • 法华文句记卷第二·湛然

    迦叶缘起传中最广。岂可具书。迦叶是姓故云氏也。负图者。如此方河图。十二游经云。佛成道第三年始度五人。第四年化大迦叶及三兄弟。第五年化目连身子。聚落多人所居。但胜人当名。畏胜王者民物不合胜王耳。三舍者舍

  • 目录·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目录序一(沙门慧研奉王旨撰)  序二(沙门志宁)  论主事迹  目录卷第一之第七会释卷第八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卷第九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卷第十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卷第十一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卷

  • 可闲老人集·张昱

    诗别集。四卷。元张昱 (1289—1371)撰。昱字光弼,自号一笑居士。庐陵 (今江西吉安)人。累官至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元末弃官。明初太祖征其入京,召见,悯甚老,曰 “可闲矣”,厚赐遣归,于是更号可闲老

  • 屈原研究·梁启超

    清末民初梁启超(1873—1929)撰。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有《饮冰室合集》已著录。在楚辞研究方面,他首先运用进步的资产阶级文艺观点对屈原及其作品进行研究,把楚辞作为形象反映生活的纯文学作品,在当时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 四谛经·佚名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昔时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诸比丘宣说四谛之法。本经为中阿含分别圣谛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