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魏了翁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1198)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开禧元年(1205),除秘书省正字。明年,迁校书郎,出知嘉定府,以养亲归里,筑室白鹤山下,授徒讲学。嘉定初,知汉州。历知眉州、泸州、潼川府。理宗初,被劾欺世盗名,谪居靖州,湖湘江浙之士多从之学。绍定四年(1231)复职。五年,进宝章阁待制,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史弥远卒,召为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端平二年(1235),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兼江淮督府。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谥文靖。《宋史》有传。南宋后期,学派变为门户,诗派变为江湖,了翁独穷经学古,与真德秀齐名。

有《鹤山全集》一百零九卷,内有长短句三卷,十九为寿词,为宋人词集所罕有。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七以为“皆寿词之得体者。”张炎《词源》卷下云:“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

●朝中措

魏了翁

次韵同官约瞻叔兄及杨仲博(约)赏郡圃牡丹并遣酒

代劝

玳筵绮席绣芙蓉。

客意乐融融。

吟罢风头摆翠,醉馀日脚沉红。

简书绊我,赏心无托,笑口难逢。

梦草闲眠暮雨,落花独倚春风。

魏了翁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面对绽放的牡丹写下的词,表达了作者抱才不遇的抑郁之情。上片首句描写筵席的丰盛而精美,“玳”、“绮”、“绣芙蓉”都是席面装饰,高妙华贵,形容的是筵席的至盛至精。设此筵席,意在赏郡圃中的牡丹(称“郡圃”,当是任知州时事)。华筵而赏名花,在座诸公自然是其乐融融,因此次句写“客意乐融融”。“吟罢”两句,进一步写宾客筵宴之乐。“摆翠”、“沉红”,一是写牡丹叶在清风中摇摆,翠绿欲滴,一是牡丹花在斜阳映照下甜润绯红。“沉红”,既是写花,又是写“日脚”西沉,落霞夕照,从而表达出筵宴时间较长,与“醉馀”、“吟罢”相应。这两句在表达感情方面,也能给人以由明快而至深沉的层次感。

“沉红”一句,为下片的抒情奠定了感情的基调。这种对花设筵,其乐融融本是旧时士大夫的常事,诗词中多有表现,在魏了翁的词中也多有其例,所以这种题材没有特别突出之处。

下片一反上片华筵美景其乐融融的情调,以独特之笔,抒发作者自己身沉宦海、欲归不能的厌倦心情。

魏了翁先后多次出任知州府,曾连续十七年不在朝中;他曾出任汉州(州治在雒县,今四川广汉)、眉州(今四川眉山)、泸州(今属四川)等地方长官。晚年又出任绍兴府、福州知府,皆兼本路安抚使。因此公事繁剧,极费心力。因此下片开头就说“简书绊我”。“简书”即公牍。“绊我”二字,已表现了作者对“简书”的厌倦和欲脱不能的烦闷。在这种心情下,作者即使身处华筵赏名花“客意乐融融”的场合下,仍然是“赏心无托,笑口难逢”。然而,作者的心曲到底是什么呢?

词的结句,表明了作者的心志。即像“梦草”那样闲眠于暮雨里,像落花那样独倚于春风之中。“梦草”,是神话中的一种草,这里作者取用“梦草”“落花”,意象衰飒,取意消沉,词境苍凉,寓含自己的身世之感。作者的仕途是坎坷的。在他出仕期间,前有韩侂胄擅权,接着有史弥远专政;而他又是一位敢于揭露时弊,欲以理学治国的人。所以屡受排斥,以致积忧成疾,数次上疏请求引退,可又偏偏得不到批准,因此非常苦闷。他的这种苦闷,在这首词中得到了真实地表现。

魏了翁的这首词,风格清旷,意境优美,清疏中流露出词人淡淡的郁闷、忧愁之感,犹如一杯浓茶微苦,却很有风味。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

无边春色。

人情苦向南山觅。

村村箫鼓家家笛。

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

商行贾坐农耕织。

须知此意无今昔。

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魏了翁词作鉴赏

这首词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

题中的“人日”,和词中的“元正七”,都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七这一天。民间旧俗,是以七种菜为羹,用彩色的布或金箔剪成人形,贴在屏风上,戴在头上,表示“形容改新”和“一岁吉祥”之意,并且饮酒游乐,吹奏乐器,以祈农桑。这是一个快乐吉祥的节日,“人”在这一天显得特别尊贵,所以李充在《登安仁赋铭》中有“正月七日,厥日唯人”之说。

正月的时候正值孟春,初阳发动,故词以“无边春色”起头。但是,就人之常情来说,尽管到处是春色,还是要去寻春、觅春的。次句的“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也是作者邀请提刑官应懋之游春的目的地。

“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两句,写的是农村“人日”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觅”春所见,这也正是本词写作的一个重点。作者先大笔挥洒,用“箫鼓”、“笛”写节日歌舞之盛,用“村村”、“家家”极写范围包容之大,仅此一句,就将农村“人日”的风俗景象以及人们的欢乐情绪形象地渲染出来。“祈麦祈蚕”,点出“村村箫鼓家家笛”这项活动的目的。

祈求农事丰收,这里虽举“麦”、“蚕”为诸多农事的代表,但在“人日”来说,农民马上可以接触到的一般来说,也就是麦与蚕了。这时,麦田泛出青绿之色,蚕在春天的气息里孵化,富于生机。对丰收的盼望与担忧,都同时在农民心头慢慢升起,他们怎能不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呢?“来趁元正七”,这句是上片的结语,明确指出了特定时期季节性的内涵。

下片“翁前”两句,转入具体的描绘。“翁前子后孙扶掖”,这正是“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对长幼之序极为重视,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可以看出来。“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织”三个词,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炼。在古代,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耕织”则为“农”的本业。当然,这里不一定实写“人日”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活动。但这三个动词,却描绘出了一片繁忙景象。从“箫鼓”至“耕织”,这五句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出了农村的欢乐景象,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将种种苦闷、烦忧,都排斥在画面之外了。这里简直是一片桃源乐土。在偏安的半壁河山之中毕竟还有这样一片乐土!但其中也不排斥寓含着作者的理想,这正是他所苦苦寻觅的“春色”,上片次句用“苦”与“觅”两个字,用意就在于此。词的末三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本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须知”是告诫语,作者要告诉人们:“人日”中的“人”的种种活动与期望,古往今来,概莫能外,“人”是向上的,都在追求着幸福与美好;但是,人们如果都懂得做人的道理,都象在“人日”里所意识到“人”的作用与追求,那就“日日是人日”了,也就不会只有在“人日”这一天才去追求祈祷了。显然,作者是在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这也正是作者思想核心之一。他处理政务主张“内修”、“立本”、“厚伦”,正人心,化风俗;他所留驻的州县,皆“以化善俗为治”;使“上下同心一德,而后平居有所补益,缓急有所倚仗”(均见《宋史》本传),这就是他在本词中发挥议论的思想基础。

从全词看,此词没有浮躁怪诞之气,写得古朴自然,平易真切,与农村风物极相贴合。另外,作者以议论入词,这虽然是南宋词的常见现象,但却不流于空泛,而是情由景出,论随情至,写得自然、得体。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本词的艺术特色。

猜你喜欢
  吴潜·唐圭璋
  空轩诗话 全文·吴宓
  ●卷五·赵翼
  珠玉词 全文·晏殊
  第三幕·老舍
  第三十四出 忠良会边·王世贞
  第九出 肃苑·汤显祖
  《词综》(卷十四)·朱彝尊
  道园遗稿卷二·虞集
  序跋辑录·顾太清
  卷332 ·佚名
  卷四百九十四·曹学佺
  石屏集补钞·管庭芬
  郑文妻词作鉴赏·佚名
  提要·姚合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五十六·彭定求

        卷856_1 【呈钟离云房】吕岩   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重滞布衣轻。   谁能世上争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   卷856_2 【献郑思远施真人二仙】吕岩   万劫千生到此生,此生身始觉飞轻。抛家别国云山外,   

  • 游子蒙·唐圭璋

      待考。   满江红   春玉苍山,屏星暖、佳辰难得。看柳眼梅金,全似海沂春色。和气欢声俄尔许,祥烟瑞霭今何夕。是风流、儒雅黑头公,悬孤日。   福不尽,贵无敌。愿岁岁,见华席。捧霞觞称寿,寿如南极。见说蟠桃正发,柔

  • 刘秉忠·隋树森

    刘秉忠(一二一六——一二七四),初名侃,曾弃吏为僧,又名子聪,入仕后始更名秉忠,字仲晦,自号藏春散人。先世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县)人,世代仕辽,后移居邢州(今河北邢台市)。少年志气英爽不羁,年十七即为邢

  • 卷十七·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十七地理感山赋【有序        宋】崔伯易客有为余言太行之富其山一名皇母一名女娲或云于此炼石补天今其上有女娲祠因感其说为之赋其辞曰曲辕先生从先大夫之南征省黒许于紫霄访武王

  • 卷四百三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三十八燕类五言古咏双燕         【宋】鲍 照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出入南闺里经过圵堂陲意欲巢君幕层楹不可窥沈吟芳嵗晩徘徊韶景移悲歌辞旧爱衔泪覔新知其二可怜云中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正统十年春正月乙亥朔 上诣 奉先殿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皇太后 皇后免命妇朝贺○丙子文武群臣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丁丑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官祭 景陵○己卯吏部言刑科给事中鲍辉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三上·袁枢

    宋 袁枢 撰魏分东西梁武帝中大通四年魏高欢之诛尔朱氏也尔朱仲逺来奔仲逺帐下都督乔宁张子期自滑台诣欢降欢责之曰汝事仲逺擅其荣利盟契百重许同生死前仲逺自徐州为逆汝为戎首今仲逺南走汝复叛之事天子则不忠事仲逺

  • 越王杨侗传·李延寿

    越王杨侗字仁谨,姿仪俊美,性格宽厚。大业三年(607),立为越王,炀帝每次外出巡幸,杨侗常留守东都洛阳。杨玄感造反,杨侗与户部尚书樊子盖共同率兵抵抗。叛乱平息后,在高阳朝见炀帝,官拜高阳太守。很快就以原任官职留守东都。十

  • 王衍传·欧阳修

    王衍字化源。王建共有十一个儿子,分别是卫王宗仁,简王元膺,赵王宗纪,豳王宗辂,韩王宗智,莒王宗特,信王宗杰,鲁王宗鼎,兴王宗泽,薛王宗平和排行最小的郑王宗衍。宗衍因其母亲徐贤妃得宠而被立为皇太子。开设崇贤府,设置官属,后来更

  • 卷七十·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七十恩赉【九 本年  恩科一】【臣】等钦惟我皇上元化陶甄羣伦普被教育五十余年之久天下士子蒸蒸向风莫不思敦实学励真材以副圣天子吁俊旁求之德意自龙飞首祚肇举丙辰科乡会试越壬申庚辰

  • 卷二 夏本纪第二·司马迁

    夏禹,【集解】:谥法曰:“受禅成功曰禹。”【正义】:夏者,帝禹封国号也。帝王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名曰文命。索隐尚书云“文命敷于四海”,孔安国云“外

  • 纲鉴易知录卷八四·吴楚材

    南宋纪光宗皇帝纲 庚戌,光宗皇帝绍煕元年,春正月朔,帝朝寿皇于重华宫。纲 二月,殿中侍御史刘光祖乞禁讥议道学者。目 光祖入对言:“近世,是非不明则邪正互攻,公论不立则私情交起,此固道之消长,时之否泰,而实为国家之祸

  • 飞虎队与虎神营·齐如山

    空军中,有飞虎队;前清的禁军,有虎神营。按说这个虎字,最初只是一个动物之义,象形,因其是一猛兽,凶猛力大,遂引申为勇猛威武之义,故历朝军队中,最爱用这个字眼,兹举几个例子如下:《易经》 虎视眈眈《书经》 虎贵三百人《诗

  • 卷之二十一·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二十一义夫妇之义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惹父母,是以不告也。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

  • 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太虚

    闻道阶法师言:梅撷云君常举问曰:谛中之灭谛,是对治烦恼所得之择灭果,道谛则正是能对治烦恼者,何以灭道二谛亦有十使诸烦恼,依以发生?予意此正古今人学佛法而转生诸烦恼病之理由也。夫佛法岂非能对治烦恼及解脱烦恼者乎?学之者

  • 第六十九卷·佚名

    身念处品之六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十大山中。复有何等河池流水华果鸟兽。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僧迦赊山。僧迦赊树六时之华。其树昼夜光明不断。如阎浮提燃大炬火。其香普熏。满一由旬。如阎浮提所有林树少分相

  • 卷之十九·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十九 临济第五世祖 讳省念。莱州狄氏子。受业於本郡南禅寺。才具尸罗。徧游丛席。常密诵法华经。众称为念法华。晚於风穴嗣法。历住首山广教宝应。 宋太祖甲戌开宝七年。 临济第五世首山祖嗣宗统(二十年

  • 新中国·陆士谔

    又名《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章回小说。近代陆士谔著。十二回。叙清宣统二年元旦,书中主人公喝酒后酣睡,女友忽来呼之出游,见世已大变,已是清宣统四十三年。原来清宣统三年改为君主立宪政体,四十年后,中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