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卷第三

    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与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萨万人。天龙八部悉来在会。咸然一心叉手听法。于是异道有鹿头梵志。来到佛所稽首作礼。胡跪合掌白佛言。久闻瞿昙名声远振。今欲舍置异学。受三自归并五戒法。佛言善哉善哉梵志。汝能舍置余道归命我者。当自悔过生死之罪。其劫无量不可称计。梵志言诺受教。即净身口意复作是念。惟愿世尊施我法戒。终身奉行不敢毁缺。佛言是为如来至真等正觉三世诸佛说是戒法。佛言梵志谛听谛受心持念之。又言梵志尽形寿归命诸佛无上尊。尽形寿归命法离欲尊。尽形寿归命僧众中尊。佛言梵志以三自归竟。是为真正弟子。不为邪恶之所忓娆。

  佛言梵志汝能一心受三自归已。我当为汝及十方人。敕天帝释所遣诸鬼神。以护男子女人辈受三归者。梵志因问佛言。何等是也愿欲闻之。开化十方诸受归者。佛言如是灌顶善神。今当为汝略说三十六。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不罗婆(汉言善光主疾病)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婆呵娑(汉言善明主头痛)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婆逻波(汉言善力主寒热)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栴陀罗(汉言善月主腹满)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陀利奢(汉言善见主痈肿)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阿楼呵(汉言善供主癫狂)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伽娑婆帝(汉言善舍主愚痴)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悉坻哆(汉言善寂主嗔恚)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菩提萨(汉言善觉主淫欲)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提波罗(汉言善天主邪鬼)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呵波帝(汉言善住主伤亡)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不若罗(汉言善福主冢墓)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苾阇伽(汉言善术主四方)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伽丽娑(汉言善帝主怨家)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罗阇遮(汉言善主主偷盗)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修乾陀(汉言善香主债主)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檀那波(汉言善施主劫贼)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支多那(汉言善意主疫毒)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罗婆那(汉言善吉主五温)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钵婆驮(汉言善山主蜚尸)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三摩陀(汉言善调主注连)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戾禘驮(汉言善备主注腹)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波利陀(汉言善敬主相引)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波利那(汉言善净主恶党)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虔伽地(汉言善品主蛊毒)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毗梨驮(汉言善结主恐怖)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支陀那(汉言善寿主厄难)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伽林摩(汉言善游主产乳)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阿留伽(汉言善愿主县官)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阇利驮(汉言善因主口舌)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阿伽驮(汉言善照主忧恼)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阿诃娑(汉言善生主不安)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娑和逻(汉言善至主百怪)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波利那(汉言善藏主嫉妒)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周陀那(汉言善音主咒咀)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韦陀罗(汉言善妙主厌祷)

  佛语梵志。是为三十六部神王。此诸善神凡有万亿恒河沙鬼神。以为眷属阴相番代。以护男子女人等辈受三归者。当书神王名字带在身上。行来出入无所畏也。辟除邪恶消灭不善。梵志言诺唯唯天中天。梵志又白佛言。世尊以赐三自归法。天帝遣善神三十六大王护助我身。已蒙世尊哀愍救度。今更顶礼请受法戒。佛言善哉梵志汝当净身口意。恳恻至心敬受法戒。

  佛言十方三世如来至真等正觉。皆由三归五戒得之。佛言梵志尽形寿。不杀生不教他杀。是戒能持不。若能持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不令邪神恶鬼之所得便。

  梵志尽形寿。不盗他人财宝不教他行盗。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善神王随逐护汝身。梵志尽形寿不邪淫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众魔皆不得便。梵志尽形寿。不妄言绮语两舌斗乱。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梵志尽形寿。不饮谷酒甘蔗酒葡萄酒能放逸酒。如是等酒皆不得饮。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善神王随逐护汝身。

  佛语梵志。是为三归五戒法也。汝善持之勿有毁犯。说已。梵志因白佛言。世尊说言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卫护人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惟愿世尊为我说之。佛言梵志我今略演。敕天帝释使四天王。遣诸善神营护汝身。如是章句善神名字。二十五王其名如是。

  神名蔡刍毗愈他尼主护人身辟除邪恶

  神名输多利输陀尼主护人六情悉令完具

  神名毗楼遮耶波主护人腹内五藏平调

  神名阿陀龙摩坻主护人血脉悉令通畅

  神名波罗桓尼和尼主护人爪指无所毁伤

  神名坻摩阿毗婆驮主护人出入行来安宁

  神名阿修轮婆罗陀主护人所啖饮食甘香

  神名婆罗摩亶雄雌主护人梦安觉欢悦

  神名婆罗门地鞞哆主护人不为虫毒所中

  神名那摩吁多耶舍主护人不为雾露恶毒所害

  神名佛驮仙陀楼多主护人斗诤口舌不行

  神名鞞阇耶薮多娑主护人不为温疟鬼所持

  神名涅坻醯驮多耶主护人不为县官所得

  神名阿逻多赖都耶主护人舍宅四方逐凶殃

  神名波罗那佛昙主护人平定舍宅八神

  神名阿提梵者珊耶主护人不为冢墓鬼所娆

  神名因台罗因台罗主护人门户辟除邪恶

  神名三摩毗罗尸陀主护人四大安隐无病(此神名丹本无)

  神名阿伽岚施婆多主护人不为外气鬼神害

  神名佛昙弥摩多哆主护人不为灾火所近

  神名多赖叉三密陀主护人不为偷盗所侵

  神名阿摩罗斯兜嘻主护人若入山林不为虎狼所害

  神名那罗门阇兜帝主护人不为伤亡所娆

  神名萨鞞尼干那波主护人除诸鸟鸣狐鸣

  神名荼鞞阇毗舍罗主护人除犬鼠变怪

  神名加摩毗那阇尼佉主护人不为凶注所牵

  佛告梵志言。若男子女人带佩此二十五灌顶章句善神名者。若入军阵斗诤之时。刀不伤身箭射不入。鬼神罗刹终不娆近。若到蛊道家亦不能害。若行来出入有小魔鬼亦不得近。带佩此神王名者夜无恶梦。县官盗贼水火灾怪。怨家闇谋口舌斗乱。自然欢喜两作和解。俱生慈心恶意悉灭。[(魅-未+夭)-ㄙ]魅魍魉邪忤薜荔。外道符咒厌祷之者。树木精魅百虫精魅。鸟狩精魅溪谷精魅。门中鬼神户中鬼神。井灶鬼神洿池鬼神。厕溷中鬼一切诸鬼神。皆不得留住某甲身中。若男子女人。带此三归五戒善神名字者。某甲入山陵溪谷。旷路抄贼自然不现。师子虎狼罴熊之属。悉自藏缩不害人也。

  佛告梵志。昔迦罗柰大国有婆罗门子名曰执持。富贵大姓不奉三宝。事九十五种之道以求福祐。久久之后闻其国中。有贤善长者辈尽奉佛法圣僧化导。皆得富贵长寿安隐。又能度脱生老病死受法无穷。今世后世不入三恶道中。执持长者作是念言。不如舍置余道奉敬三宝。即便诣佛头面著地。为佛作礼长跪白佛言。我本愚痴无所知识。久闻三宝不能奉事。我于今日始得信解。佛法大慈普济天下。我今欲舍余道归命于佛。唯愿天尊哀愍我等。使得法戒为清信士。佛言汝善思量之。人能止恶为善者。何忧不得安隐富贵。寿命延长解脱众难者乎。执持白佛言。今我以所事非真故归命于佛耳。唯愿哀愍去我浊秽之行。受佛清净决言。

  佛语执持长者。汝审能尔者可礼敬三宝。执持长者即便胡跪合掌礼佛。于是与世尊授三归。受三归已当有三十六善神王。随逐护汝身。佛复告言善男子汝能远恶。求善知识世之希有。我当更授汝五戒之法。佛言第一不杀第二不盗第三不邪淫第四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第五不饮酒。长者执持已受三归及五戒竟。佛语长者。汝能持是归戒。游行之处可无所畏。戒神二十五归神三十六。常随护汝。外诸恶魔无敢当汝者。长者从佛受归戒竟。佛为说法。欢喜信解礼佛而去。于是已后长者执持到他国中。见人杀生盗人财物。见好色女贪爱恋之。见人好恶便论说之。见人饮酒便欲追之。心意如是无一时定。便自念言。悔从佛受三归五戒重誓之法。作如是念。我当还佛三归五戒之法。即诣佛所而白佛言。前受三归五戒之法。多所禁制不得复从本意所作。今自思惟欲罢。不能事佛可尔以不。何以故佛法尊重非凡类所及。可得还法戒不乎。佛默然不应。言犹未绝口中便有自然鬼神。持铁椎拍长者头。复有鬼神解脱其衣裳。复有鬼神以铁钩。就其口中曳取其舌。复有淫女鬼神以刀割其阴。复有鬼神洋铜灌其口。前后左右有诸鬼神。竞来分裂取其血肉而啖食之。长者执持恐怖战掉。无所归凭面如土色。又有自然之火焚烧其身。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诸鬼神辈急持长者不令得动。佛见如是哀而念之。因问长者汝今当复云何。长者口噤不能复言。但得举手自抟而已。从佛求哀悔恶归善。佛便以威神救度长者。诸鬼神王见佛世尊以威神力救度长者。各各住立一面。长者于是小得苏息。便起叩头前白佛言。我身中有是五贼。牵我入三恶道中。坐欲作罪违负所受。愿佛哀我受我忏悔。佛言汝。自心口所为当咎于谁长者白佛我从今日改往修来。奉受三归及五戒法。持月六斋年三长斋。烧香散华悬杂幡盖供事三宝。从今以去不敢复犯破归戒法。佛言如汝今所言者是为大善。如汝眼所见身所更。自作自得非天授与。

  佛语长者汝今受是三归五戒。莫复如前受归戒法也。破是归戒名为再犯。若三犯者为五官所得便。辅王小臣都录监伺五帝使者之所得便。收神录命皆依本罪。是故我说是言。令清信士女劝受归戒。归有三十六鬼神之王随逐护助。戒有二十五神。营护左右门户之上辟除凶恶。六天之上天帝所遣归戒之神。凡有亿亿恒沙之数。诸鬼神王番代拥护不令衰耗。诸天欢喜皆言善哉当共护之。如是持戒若完具者。十方现在无量诸佛菩萨罗汉皆共称誉。是清信士女临其终时。佛皆分身而往迎之。不使持戒男子女人堕恶道中。若戒羸者当益作福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然灯烧香散杂色华。悬缯幡盖歌咏赞叹恭敬礼拜。益持斋戒亦得过度。若不能如上修行如是功德。复持戒不完向诸邪道觅求福祐。三归五戒亿亿恒沙诸鬼神王各各离之。恶鬼数来而娆近之。因哀致病耗乱其家。起诸病痛遂致丧亡。财物不聚所向不偶。死复还堕地狱之中。虽戒具足不持六斋。犹华树无果妇人不产。种谷不滋治生无利。折耗失本吏无衣帻。不持斋戒无利如是。佛言长者。人犯所受破是归戒。凡为天上二百七十神王之所得便。更非外魔之所得便。此鬼神视人善恶。若持禁戒不毁犯者。开人心意示人善恶。人若不善便为作害疏记善恶奏上大王。大王执持随罪轻重。尽其寿命如法苦治不令有怨。使破戒者甘心受之。佛告梵志。长者执持舍彼异道。于我法中受持归戒。心不安定而复破犯。遂为鬼神之所得便受诸苦痛。今自悔责求哀忏谢。改更修善作诸福德。灭诸恶法今皆得道。合家大小宗族之中。见长者执持罪福报应。悉从我受三归五戒。坚持不犯皆得法眼净。我今于此会中。广说长者宿命因缘明验罪福。示于后世广宣流布使得闻知。

  佛语梵志若有清信士清信女。若为邪神恶鬼所得便者。若横为县官所罗。盗贼剥夺。遇大疾病厄难之日。当洗浴身体。男子著单衣白帢女当素衣。澡漱口齿。七日七夜长斋菜食。敷好高座悬缯幡盖。香汁洒地烧栴檀香。一日七转赞咏此灌顶大章句。如是妙典至真秘藏。消灭一切无量灾变。梵志白佛言。天中天已能为我及十方众生。说三归五戒鬼神名竟。若男子女人欲受者当云何授与。佛言若人欲受先礼十方佛。长跪叉手作如是言。我弟子某甲尽形寿受三归五戒。诸佛菩萨真人圣众哀念我等。梵志又问受归戒有差别不。佛言无差别。若人受者先当列三归五戒之法。然后以神王名字著归戒下。以好素帛书持此神王名字。带持而行。当烧香礼敬十方佛。当取月八日七日持斋。若欲行来常著身上。若著顶上若著胸前。若恶魔相逢无不除却。若男子女人著此三归五戒善神名字时。若入神祠是诸邪神皆惊起为其人作礼。何以故此人带持诸佛所说三归五戒神名字故。佛语梵志。此归戒鬼神名字至尊至重。诸佛护念汝好宣行之。佛说如是。阿难从坐而起前白佛言。演说此法当何名之。佛告阿难是经名为灌顶章句归戒带佩经。佛说是已。四众人民天龙八部一切鬼神。皆大欢喜作礼奉行。

  灌顶经卷第三

猜你喜欢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秘密心经语建立道场仪轨卷下·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八·欧阳竟无
  卷三·佚名
  佛说华手经卷第七·佚名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卷上·佚名
  佛说六字神咒王经·佚名
  占察善恶业报经玄义·智旭
  卷四·佚名
  大乘起信论略释缘起·太虚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卷下·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四卷·蕴闻
  建立中国现代佛教住持僧大纲·太虚
  卷四·佚名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并序)·道宣
  卷十·赜藏主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七·宋濂

        王磐   王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世业农,岁得麦万石,乡人号万石王家。父禧,金末入财佐军兴,补进义副尉。国兵破永年,将屠其城,禧复罄家赀以助军费,众赖以免。金人迁汴,乃举家南渡河,居汝之鲁山。磐年方冠,从麻九畴

  • 卷之一 南都甲乙纪·计六奇

      福王本末  福嗣王讳由崧,神宗之孙、光宗之侄、思宗之兄也;建号宏光。乙酉,南都陷,北奔。浙东鲁藩监国,谥为赧皇帝;及闽中唐王立,遥上尊号为圣安皇帝;永明王立,谥为安宗简皇帝。而我朝则削其年号,止称福藩而已。王之父讳常

  • 本语卷六·高拱

    予摄刑部时审録重囚盖详阅文卷者月余乃集刑官于朝房件件面究者又十余日又奏请朝审分为二日以尽其详审时各令尽言面察其情颇为尽心是时重囚凡四百七十起乃审出寃狱一百三十九人其余尚有情寃而证佐未甚的者不敢释也因知

  •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十·徐紘

        (明)徐纮 撰    前监察御史陈公志铭  王■〈亻与〉    公讳纲字从道姓陈氏苏之长洲人髙祖贞元淛江行枢宻院都事曽祖文达海道万户府总管祖则成洪武初由春坊司直改河南道御史以直言授旌赏考哲封监察御

  • 野史无文卷十二·郑达

    郑成功海东事闽中四隐君子郑成功海东事郑成功传朱术桂传陈永华传陈夫人传郑成功传郑成功字大木,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井人也。初名森,事隆武皇帝,赐森姓朱氏,名元功。森奏:『高皇帝讳元某,臣不敢名元』。更名成功。其父,芝龙也

  • 卷三四·邱濬

    ▲漕挽之宜(下) 宋定都于汴,漕运之法分为四路,江南、淮南、浙东西、荆河南北六路之粟自淮入汴至京师,陕西之粟自三门、白波转黄河入汴至京师,陈、蔡之粟自闵河(即惠民河)、蔡河入汴至京师,京东之粟历曹、

  • 四书留书原序·章世纯

    秦汉而后圣贤遗书存于世者尚多有诗有尚书有易象有曲礼有春秋有鲁论有孟子若夫大学中庸旧在记中宋始别而出之与论孟子竝表为四书见其方矣五经之教书记帝王之事礼乐详道之度数包于大小易寄爻象为言诛隂阳之过春秋是非已

  • 凡例·钟泰

    一、此书以史传之体裁,述流略之旨趣,故上下则详其源流,彼是亦辨其同异。二、史家之例,或以事为题,或以人为目。此书述一家之言,则著其人;总一代之变,则标其事。三、史家纪传,有合有分。或以附从,或以连及。此书亦兼四体。盖事有

  • 难三·韩非

    一鲁穆公问于子思曰:“吾闻庞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对曰:“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观民。若夫过行,是细人之所识也,臣不知也。”子思出。子服厉伯入见,问庞氏子,子服厉伯对曰:“其过三。”皆君之所未尝闻。自是这后,君贵子思

  • 序·魏牟

    《公子牟子》一卷,周魏公子牟撰。《汉志.道家.公子牟四篇》注:魏之公子也,先庄子,庄子称之。其书《隋》、《唐志》皆不着目,佚已久。兹从《庄子》、《战国策》、《吕氏春秋》、《说苑》所引捃摭觕,可补四篇之缺。理见其大清辩

  • 维摩诘经卷下·佚名

    香积佛品第十  于是贤者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过。此诸大人当于何食。维摩诘知其意而应曰。唯然贤者。若如来说八解之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要闻法者当为先食。是时维摩诘即如其像正受三昧。上方界分去此刹度如四十二

  •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李叔同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最近《越风》社要出关于《西湖》的增刊,由黄居士来函,要我做一篇《西湖与佛教之因缘》。我觉得这个题目的范

  • 普陀山为德侨收容所之反对·太虚

    ──七年春在普陀作──丁巳年底,曾传阁议以浙属普陀山为德侨收容所,慈善家、议论家殆无不为之叹息!密迩普陀之浙江人士,以宝石山莫干山等胜地,次第为外人占有。普陀古刹庄严,禅僧蔚萃,春夏之交,善信之众,香花灯烛,沐浴虔诚,为中

  • 分别功德论卷第三·佚名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佛告诸比丘者。佛大慈欲令弟子具知念佛之义。犹父约诫语子孙欲令成就。无复已已专精念佛。观如来形目未曾离。犹如阿难观佛无厌。心念无已。时阿难背上生痈。佛命耆婆治阿难所患。耆婆白佛。不敢

  • 古农佛学答问卷五·范古农

    利他功德门(一) 福 亲问:父母年迈,疾病日多,为子者,如何可使父母转趋康健寿考之境,令不受龙钟之苦。诵经可能达此目的否。答:诵药师经金刚经均可。但须戒杀放生。问:子欲报亲恩,除父母在应尽孝道外,更欲为其修福,百年后得往生极乐

  • 吴中旧事·陆友

    地理杂志。元陆友仁撰。 一卷。友仁字辅之,平江(今江苏苏州)人。著有《研北杂志》。是记吴中轶闻旧迹,以补地志之阙而成书。约九千余字。载有李育、程光禄、林德祖、朱勔及绍兴三年长洲地震、淳熙二年(1175)夏秋天久

  • 四元玉鉴·朱世杰

    现存的最早介绍四元术的著作。元朱世杰仅传的两部杰作之一。1303年成书。3卷,24门,288问。该书系统阐述朱世杰的数学成就:四元术、垛积术、招差术。卷首“古法七乘方图”列出由(a+b)到(a+b)展式的全部系数,是北宋贾宪

  • 上清后圣道君列纪·佚名

    不著撰人。原题“方诸东官青童君传弟子王远游”。一卷。前部提及“后圣”李君、彭君及“道君”四人名。主要叙述后圣李君的事迹。李君名元一,讳玄水,字子光,一字山渊。相传为地皇后裔,玄帝时人,20岁弃家入道, 后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