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自 造

──十四年十二月在苏州自造寺讲──

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人民种族之庞杂,学术思想之纷歧,实不可一概而论!故今抽绎讲述数项于下,以窥一斑。

一、有一类知识活泼之人,不甘枯槁沉闷于一生数十载光阴之下,茫茫以生,昧昧以死,来不可待,往不可追,薾然役役,受形待尽,于是起要求的思想,对人生形成之由来,及宇宙万有之缘起,求其一个明白。但因无研究的利器,凭著意识测度,错觉模仿,其结果于光影门头遽下武断,谓人生由来,宇宙缘起,均是操于一有人格的大神为之主宰,为之支配。然此真宰的大神,又超乎人类万有之上焉。但此等神话,自远古至近今,经世事后先的迁变,人智递邅的发展,其趋势不得不随其所应之潮流以更改其主张,故有多神、一神、泛神等论。其所主所说虽代代不同,其有神之观念一也。此名为神造论。

二、有一类世间学者,不满意神造论,于是生种种的反响,用科学分化方法,搜历史、古物,考证、实验、推究人生之由来,宇宙之缘起。其结果,于种种说明下一假定,谓人生与宇宙,均是物质组织成形。如发现人身或由若干原质,或由无数细胞之结合,而人生则从下等动物进化来也。其发现全宇宙的事物,亦惟是同一方法。故其说明一事一物的成坏,必一个一个、一段一段的剖析,析至于不可析,巧立一名,或原质、或原子、或电子、或爱、或力等,为形成宇宙万有不同之要素,虽时成时坏,其要素不过时显时潜,自成一种物质不灭的观念。虽命名各各不同,其唯物观念一也,此名为物造论。

三、更有一类人,虽亦作种种的研究,解决宇宙万物问题,含有神造、物造之彩色。然不若前二者倾向于两方,各走极端。如推求世界万有未发生以前之本体如何,有以空为本位,从空无中渐渐化生世界万有。如云:“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为虚无造论。有以元气为本位,从混沌元气中有阴阳消长不息之变化,于是逐渐形成世界万有,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此为太极造论。

综合上各种推究的结果,宇宙万有如何发生,如何造作;莫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以佛法观之,彼所主之神造论、物造论、虚无造论、太极造论,无非梦中说梦,而反自以为觉,固哉其迷也!然其颠倒迷妄之原因,大概可分为二:一、不明真实法相义,二、不明真实因果义。盖彼亦曾推究到法相义、因果义,例如能创宇宙万有之神为因,所创宇宙万有为果,此为因果义。又神者为宇宙万有之实在,恒常不变,宇宙万有者,为神之现象,变化不居,此为法相义。其所明因既非真因,其所明果亦非实果。因果既非真实,则法相亦属颠倒。扼要言之:因发明此等之鼻祖,均是生死凡夫,以无明迷惑心为动机,发其千差万别之思想,造千差万别之事业耳。若夫大块载之以形,劳之以生,佚之以老,息之以死,鼠肝、虫臂、龟毛、兔角,任造化之推移,循宿业之发现者,更无足论矣!

若以佛法言之,无别造作者,唯是自造。何以故?凡真能造作者,与其所造作物,总不离各自活泼灵明运动知觉之心,发动种种因、种种缘,因缘和合、则宇宙万有从之创造。其创造之原始,即迷此真实法相义、真实因果义,莫知起始,无所终穷,因因果果,递邅无间,通达佛法者,即抉破此二种之迷,明生即无生故。迷此二种故,就此活泼泼的心对逆顺的境界,发生种种恶念,作出种种的恶业,造成三恶道的依正二报。若就此活泼泼的心趋向于正义道德上行,所谓持五戒,行十善,修四禅,入八定,造成三善道的依正二报。故此三界──六道──各个众生,依各自活泼灵明心而造作,造何因,得何果,此之谓业报。得此业报之业报总体,名阿赖耶识,亦名业识。归就于各个众生,或三恶道、或三善道之各类范围,就此各类范围,内变身命,外变器界,故人生之由来,宇宙之缘起,各各是自己所造。自造之身命,住自造之世界,自造之世界,还载此自造人身命。各就其各个众生自识所造之善恶差别,所得各个自类身命、世界,美丑、寿夭、净秽不同。能如此澈底了解人生宇宙,识得如此为真因,如此为实果,则若因若果及贯通因果之法,即是真实法相。故要求明白此二种者,不于外求,就于现在刹那间灵明活泼心中求。识得现在受者果,即是过去因,现在作者因,即是未来果。故此因果,皆自造也。造苦因,得苦果,奚怨奚尤!造乐因,得乐果,何幸何欣!乃知现在受苦果者,亦可造乐因得未来之乐果;现受乐果者,若是造苦因,亦可招未来之苦果,善恶轮回,苦乐循环,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如夜蛾赴火,自燋自烂!谁是自痴甘醉此者?

人间世有真慧心者,感此苦乐相仞相靡无穷极之宇宙,欲求脱离,即就此灵明活泼之心,趋于善,去于恶,扩充移植以造圆满善因,减缩铲除以净尽其恶因,得证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陀之果位,亡其分段,乃至变易生死,亦不外从此一念灵明活泼的心行去耳!岂从外得,岂事他求哉?亦不过如握手成拳,舒手成掌耳。十法界迷悟染净、因果凡圣,皆自心造。华严经偈云:“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故凡真能明白因果者,亦必能明白法相,能如此确实真信,洞底了解,即为宇宙之王,于万有之中得其自在。从此之后,凡所修持,都凭自己决定,其中间所经过历程,则与三乘往觉先贤如出一辙,必无疑者。但是、众生无始虚妄习气非常之重,茍能禀教修持,念兹在兹,或暂伏烦恼的现行,智慧暂时开发,贯通因果事相,觉悟真实理性,既而时过境迁,无明又发,智慧隐蔽,不能得其真把握。要得此真把握,亦无他术,宜研究经论,或亲近明眼高德,对于佛祖真如等流的言教,有发愤忘食、乐道忘忧的境界,沦骨浃髓,纯与真理融化,一举一动皆从个中流出,此为有力之觉悟,虽天下非之而不加沮,天下誉之而不加劝,所谓立定脚根,八风吹不动也。从此所起之思想无不纯净,所发之言论无不中肯,所作之事业无不适当,对于向来种种谬误根本净除,到于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也。

然此行证,固不无先后之异,及达到目的地一也。第一、即持戒清净,止息诸恶,调善身心。不有持戒,定无由入,慧无由发。故持戒为定、慧之嚆矢,菩提、涅槃以戒为基础,其重要可知。人能持戒,如新浴之身,得一种非常快愉高洁之人格也。第二、即禅定寂静:使内心精纯,不因外妄动而得安宁。实因持戒之力,遮身口七支之过,得专志于内而获镇定,纵使外物诱炫,亦莫之奈何!故人若能得定,即精神作用和平统一。如一国一土,盗贼潜踪,不事干戈,入其境者,如登春台。入禅定者,一心寂静,轻安快乐,有非局外人可知者。然此定心对于烦恼,惟伏而不能断。第三、智慧圆明:要将无始黑暗恶习烦恼,以极明利之智慧断除净尽,故戒定犹杀散盗贼,社会表面虽现和平,其隐忧方兴未艾;今此智慧,如捣破盗窠,使其无容身之处,杀者杀,投者投,肃清一切,再无锋火之惊,使完全成一郅治国家,良善社会。烦恼根蒂既断除净尽,其灵明活泼的觉心清净无疵,则依此心所变现之色身与器界,皆得其清净,圆成其本具佛性功德,究竟佛果也。

总上所讲,依佛法根本成语,即教、理、行、果,所谓依教明理,依理起行,依行证果。故佛法虽浩瀚无涯,此实为佛法大纲。古今宏扬佛法大德,立宗判教,咸循此为起点,为历程、为结归,此佛法所以是微妙圆通深不可识者也。念佛法门亦然,因闻如来如实之言教,而得觉悟如此五浊恶世众苦充满之世界,都由无始烦恼心所招感变现,于是要求解脱此极苦世界,求生彼极乐世界,于是念念阿弥陀佛,念念厌离娑婆,念念欣生极乐。故知求生西方,依然凭此灵明活泼的心,岂离心外念弥陀,离心外生极乐?实因此心可造弥陀,可造极乐。今既自造,还自生之也。换言之,西方极乐世界亦由弥陀愿力所造成,故我们念佛求生,弥陀与极乐,不过为一种增上的胜缘。切实言之,我们将来所生到的极乐世界,所见到的阿弥陀佛,还是我们各个自心所造成耳。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同是一种清净的心,同造一种清净国土。凡是处在极苦世界的众生,同是一种恶浊心,同造一种恶浊国土。物以类聚,共业所感,诚非虚语!故真实修净业者,能发清净心,修清净行,即将阿赖耶识所含藏善种子,起善现行,各各为因,互互为缘,恶种子、恶现行灭尽,善种子、善现行充满,自造成一种纯清净的世界,奚假他求哉!

上来惟讲自造二字,善体会者即可以通达诸法实相,即可以明白宇宙万有,即可以明六道、四生,即可以明四圣依正。在会诸公闻之者,亦有动于中而兴起修持乎?虽然、自之为自,究何是自?若云是心,心复何在?心之一名,其实如何?则又非穷参力究一番不为功,愿与诸君共勉之!(象贤记)(见海刊七卷五期)

(附注)原题“在苏州自造寺念佛社之讲演”,今依太虚丛书哲学集改题。


猜你喜欢
  卷第一·佚名
  卷三十六·道世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佚名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一(附缘起幷凡例)·智旭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佚名
  法华经传记卷第二·佚名
   第四則  德山挾複子·胡兰成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一·欧阳竟无
  佛说斋经科注·智旭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三卷·佚名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佚名
  第二十六章 摩利阇越提精舍之祭·佚名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宗密
  卷第八十三·霁仑超永
  卷二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徐世昌

    清世宗胤禛世宗宪皇帝御制耕耤乐章三十六禾词雍正二年光华日月开青阳。房星晨正呈农祥。帝念民依重耕桑。肇新千耤考典章。吉蠲元辰时日良。苍龙銮略临天阊。青坛峙立西南方。牺牲簠簋升芬芳。皇心祇

  • 初集卷四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四十四古今体九十六首【丁卯八】读杜诗我读杜诗亦已屡每一开编兴会殊与造物游不知穷柳州所言谓是乎衙官屈宋徒自诩律惊神鬼诚无如寻章摘句祗陋耳抹月批风犹故吾常山峪行宫晚秋山容似画淡弥趣

  • 卷六十八·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六十八    明 冯惟讷 撰 齐第三 谢朓【字玄晖宋仆射景仁之从孙少有美名齐随王子隆镇荆州以为文学未几求还都除新安王记室寻兼尚书殿中郎宣城王鸾辅政以为骠骑谘议掌中书诏诰转中书郎出补

  • 十一集 三卷·钱德苍

    杂剧戏凤(生上)【梆子腔】为君的夜宿在梅龙鎭,见惨惨昏昏灯不明。叹朝纲多少文和武,只有那江彬知我心。猛听得谯楼更鼓响,孤身独坐冷清清。那酒保说将木马来敲动,里边自有送茶人;孤家试把那木马敲三下,且看他提茶送酒是何人?(贴

  •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陈寿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汉末,和率宗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以为牛鞞、音髀。江原长、成都令。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

  • 帝王经世图谱卷二·唐仲友

    宋 唐仲友 撰易隂阳消长之图乾坤寒暑消长之图八卦配象之图六十四卦配象图易乾卦四徳之图四徳旁通之谱易六画六位六龙之图坤卦履霜之图稽疑卜筮之图卜筮旁通诸谱 复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闗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复

  • 史记集解卷十八·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十八髙祖功臣矦年表第六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勲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河当何

  • 六十五、青州风物·包天笑

      我在山东青州府计两年多,第一年,未带家眷去;第二年,方携我妻震苏及新生的一女可芬偕往。幸而有几位南方教员,已携有家眷在此,即以本学堂而言,有杜安伯的夫人,她是苏州人;有胡菊如的夫人,她是上海人,也是最近从上海来了。此外

  • 鲁世任传·张廷玉

    鲁世任,字愧尹,山西垣曲人。品行端正,孝敬父母。拜安邑曹于汴为师,又与绛州的辛全结交,学问日增。天启末中乡举。崇祯十年(1637)为郑州知州,在那里建“天中书院”,集士子于其中讲学。远近来学习的千人。十三年(1640)秋,给事中

  • 卷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十明 俞汝楫 编仪制司职掌朝仪国初所定朝仪略具诸司职掌累朝以渐而详其增定见行者有朔望仪常朝仪午朝诸仪而班次出入各有禁例具列於後朔望朝仪洪武三年定凡朔望日上皮弁服御奉天殿百官公服於

  • 唐纪二十九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上开元十四年(丙寅、726)·司马光

    唐纪二十九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丙寅,公元726年) [1]春,正月,癸未,更立契丹松漠王李邵固为广化王,奚饶乐王李鲁苏为奉诚王。以上从甥陈氏为东华公主,妻邵固;以成安公主之女韦氏为东光公主,妻鲁苏。 [1]春季,正月,癸未(初四),唐玄宗将契

  • 禁藏第五十三·管仲

    禁藏于胸胁之内,而祸避于万里之外,能以此制彼者,唯能以己知人者也。夫冬日之不滥,非爱在也;夏日之不炀,非爱火也;为不适于身不便于体也。夫明王不美宫室,非喜小也;不听钟鼓,非恶乐也,为其伤于本事而妨于教也;故先慎于己而后彼,官亦

  • 春秋集传辨疑卷二·陆淳

      桓元年春王正月  谷梁曰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赵子曰按实不治何得言治也旧説又云元年有王兾是年内有讨所以书之予谓去王字理由夫子不因旧史夫子修经时岂不知此年竟不讨乎何须存之也又云末年有王言王终不能讨所以书

  • 卷四十二【起昭公二年尽四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四十二【起昭公二年尽四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逹疏经二年春晋侯使韩起来聘夏叔弓如晋注叔弓叔老子秋郑杀其大夫公孙黑注书名恶

  • 中庸直指补注·智旭

    古吴蕅益道人智旭述【中之一字。名同实异。此书以喜怒哀乐未发为中。若随情解之。只是独头意识边事耳。老子不如守中。似约第七识体。后世玄学。局在形躯。又非老子本旨矣。藏教所诠真理。离断离常。亦名中道。通教即

  • 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佚名

        大唐南印度三藏菩提流志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净居天宫。与大菩萨摩诃萨众。及无量净居天子。前后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瞻仰如来。是时世尊正于众中。为诸大众说陀罗尼无量妙法。复为利益未来世中薄福

  • 天咫偶闻·震钧

    城镇志。 清震钧(1857—1920)撰。十卷。钧字在廷,姓瓜尔佳氏,汉名唐晏,字元素,自号涉江道人,满洲镶红旗人,长居北京。曾官知县。著有《渤海国志》等。震钧网罗北京文献,走访调查,信手条记,追溯旧事而成是书,时在光绪二十九年(19

  • 正一威仪经·佚名

    一卷。收录正一派讲经受职诸法仪则一百三十二条。凡法服、入靖、启奏、读经、讲经、事师、奉斋、受戒、忏悔、礼拜、烧香、燃灯、鸣钟、鸣磬、章奏、醮请、法具、食器、器用、居处、卧具、屨履、井泉、用水、饮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