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偰参政哲笃

哲笃,字世南,玉立弟。登延佑二年进士第,知高邮州。以中顺大夫佥广东道肃政廉访司事,被劾,寓居溧阳。贸田宅,延师教子有法,为色目本族之首。历官至工 【一作吏。】 部尚书,参知政事。 

题赵千里夜潮图 

赠墨士 

题商德符李遵道合作竹树图 

○题赵千里夜潮图 

风涛汹涌千堆雪,拍岸翻空倒银阙。雁声惊起一江秋,万里无云挂明月。 

○赠墨士 

鱼胞万杵成玄玉,应是柯仙得妙传。铁砚毛锥为密友,何时海上别回仙。 

○题商德符李遵道合作竹树图 

槎牙老树根盘石,楚楚霜筠护碧苔。古怪清奇俱绝笔,颉颃好手为谁开。 

猜你喜欢
  卷七百六十三·彭定求
  梅尧臣·唐圭璋
  厯代诗话卷四十三·吴景旭
  第一折·贾仲明
  过杨柳·林徽因
  卷三十五·梅鼎祚
  静春堂诗集原跋·袁易
  卷十九·朱彝尊
  天台续集别编巻五·李庚
  同文馆唱和诗巻二·邓忠臣
  卷六百二十·佚名
  ●英雄成败·沈泰
  双溪集巻三·杭淮
  卷三·喻良能
  云林集巻上·危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王松

    自序  此寥寥者,皆韶年耳目所及,迄今半逐遗忘。兵燹余生,学步邯郸,苦无师友切磋,金针莫度;本为巾箱吟赏之具,亦如燕公记事之珠。况古今诗话,汗牛充栋,已足备知人论世之采择,奚用此为?漫存若干条,有赞叹而无撝诃;只可留示后人,未敢

  •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五月。辛未朔。上驻跸鞍子岭。  ○壬申。上驻跸花峪沟。  ○喀喇沁多罗杜楞郡王额驸噶尔臧等、来朝。  ○升吏部郎中乐拜、为陕西布政使司布政使。  ○户部议覆、广东巡抚范时崇等

  • 卷之二百二十五·佚名

    光绪十二年。丙戌。三月。甲午朔。上诣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行宫问安。至还宫皆如之。记注  ○谕内阁、额勒和布、阎敬铭、张之万、许庚身、孙毓汶、均着赏穿黄马褂。现月  ○赏恭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

  • 阳固传·李延寿

    阳固,字敬安,性情洒脱不俗,不拘小节,从小任侠尚性,好与剑客交往,不经营家产。二十六岁时,才改变志趣,喜好读书。博览各种书籍,很有文才。太和年间,跟随大将军、宋王刘昶征讨义阳,任相府法曹,行参军事。刘昶性情严厉暴烈,三军见了他

  • 提要·徐庭垣

    【臣】等谨案春秋管窥十二卷国朝徐廷垣撰廷垣秀水人官新昌县县丞朱彛尊经义考不载其名疑其书晚成彛尊未及见也自孙复以后説春秋者始尚深刻朱子谓其如商君之法弃灰于道者被刑葢甚之也南宋以来沿其遗说往往务为苛索遂使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大般若经从三百二卷尽三百四十九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百二卷  娆恼(上泥鸟反说文娆苛也一曰扰弄也从女尧声也下奴老反前第二卷中已释讫)。  能阻(庄所反尔雅阻难也左传疑也说

  • 行为主义之佛乘·太虚

      佛说、佛学、佛理、佛法、佛乘之五个名词,学、说与理,都是差不多;法字虽较为涵盖,但也不如“乘”字之妙。因为“乘”字有圆转、恒运、普容、宏载之意义,不惟是静定之理性,亦复是活动之事实。故“乘”有教乘、理乘、行乘

  • 宗镜录卷第九十二·延寿

    夫约世谛门中。凡圣夭绝。凡夫心外立法。妄执见闻。圣人既了一心。云何同凡知见。答。圣虽知见。常了物虚。如同幻生。无有执着。如大涅槃经云。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以因此烦恼之想生于倒想。一切圣人实有倒想。

  • 指要钞序·知礼

    宋东山沙门遵式述大教隆夷存乎其人。诸祖既往玄化几息。时不可以久替。必有间世者出焉。四明传教导师礼公。实教门之伟人也。童子受经便能思义。天机特发不曰生知之上性者乎。及进具禀学于宝云。通师初预法席。厥父梦

  • 卷第三十八(第六诵之三)·佚名

    十诵律卷第三十八(第六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杂法之三佛游波伽国。人间教化。有一处。名失守罗。毗师蓝蜜伽蓝。是失守罗处。菩伽王子家有新堂成。名鸠摩罗。未有沙门婆罗门入中坐者。尔时王子闻佛游波伽

  • 卷二·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二嗣法门人传我等编住翠岩寺语录元旦。上堂。拈香祝圣毕。乃云。九上三登。持灯觅火。百城遍历。入海算沙。布毛吹落西子湖。婆儿气象。脚尖踢破飞鸢岭。三老生涯。无著天

  • 中山传信录·徐葆光

    六卷。徐葆光撰。徐葆光,字澄。吴江(今江苏)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帝册封琉球国世子尚贞为国王。诏命正使臣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臣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至其邦行封中山王礼。此书

  •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范康

    元杂剧剧本。剧写陈季卿科考落第,于终南山青龙寺遇仙人吕洞宾,吕劝其出家,陈功名心未泯,尘缘未了,坚执不肯。吕用一片竹叶化为一只小船,送思亲心切的陈归去。陈在睡梦中乘船回到家中,与家人相见后即刻赴京赶考,途中小船被大风

  • 准斋杂说·吴如愚

    二卷。南宋吴如愚撰。此书亦久无传本,唯散见于《永乐大典》中。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共得四十余篇,皆为研究理学之文,基本上恢复原貌。据《行状》记载,早年留心于道教,凡三四年既而幡然醒悟,尽弃所学而

  • 驳五经异义·郑玄

    经学著作。东汉郑玄著。一卷。东汉许慎撰《五经异义》十卷,叙述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不同内容。郑玄对此有许多不同意见,故著《驳许慎五经异义》。唐宋间二书皆佚,宋以后出现各种辑本。今本《五经异义》,辑自《初学记》、

  •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圆仁

    记述838—847年唐代社会状况的旅行记。圆仁著。原书久佚,有多种抄本传世,现存最早抄本为日本京都东寺观智院藏本。最早刊本为1907年日本国书刊行会排印本,此后又有多种印本。中国1936年出石印本。还有英、法、德、日等文

  • 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佚名

    全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作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十诵波罗提木叉戒本、十诵比丘戒本。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为萨婆多部所传之比丘戒本。内容系随布萨说戒之仪例,列有四波罗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二不定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