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地狱品第六

秋露子白佛。明度道弘普入景慧。天中天。自归明度无极。天中天。行寂无秽去冥示明。巍巍至尊无不成熟。天中天。无目惑者授道慧眼。无生无灭。苦者得安悉入无想。明度慧门大士之母。拔生死根大神已足。三合十二转明度。天中天。闿士当云何於中立。天中天佛言:敬明度当如敬佛。於中立自归当如自归佛。释心念。秋露子比丘何因发是问,则报之曰:是明度护於闿士。代欢喜功德施与无上正真道之恩也。若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皆不若。譬人生堕地盲。若士众之行无前导者,欲有所至不知行。夫五度。如盲者,闿士离明度欲入一切知中不知所行。明度将护五度与目与名。秋露子白佛言:云何入明度中守。佛言:观五阴无从生灭。见五阴无生灭处。明度亦然。又白佛言:作是守者为逮何法。曰逮无所逮法。无所逮法名曰明度。释白佛言:明度不逮一切知耶。佛言:不作是逮者无所著无名无识。释问。复当云何逮。佛言:如无所逮故能逮。释言:少有及者,天中天。无如明度诸法无生无灭。善业白佛言:闿士作是念者离明度。佛言:明度空无所有。是故不远不近不成不坏。问曰:信此为信何法。佛言:为不信五阴不信沟港频来不还应仪缘一觉。善业言:大明度是闿士法。佛问。何缘知大明为闿士明度乎。对曰:五阴不大不小不退不乱。如来一切智有十种力。不强不弱不退不乱。何以故?不退不乱。一切智不广不狭。天中天。若有是念想为不求大明。非大明威神。欲度众生是为著。何以故?人本无大明亦无人。不坏明度义。然人所出生力如来现力如是,秋露子白佛言:若有信是法者不疑者,其人从何来生。求道以来几时乃得解中义教。佛言:从他方佛刹来生。已问其义。闻即恭敬。视师如佛。念曰吾已见佛矣。善业白言:明度可得闻见不。曰不可得见也。闿士求佛以来几何时随此法。佛言:非一辈学也。各有本行。或前供养若干千佛具持经戒。未时闻斯定弃而不敬。来世佛所闻当复弃去。佛言:其人自随身意受愚痴心。自用以斯罪自弊。闻人说明度复止之。止此者为止一切知。为止往古来今将导明眼矣。以斯愚罪断於经法。轻易应仪。受不信之道。死入无择狱。其岁难算。勤苦毒痛不可具言:天地坏时当適他方大地狱中。展转三涂劫数无量。秋露子白佛言:其罪等於五逆微喻之耳。佛言:其罪难为譬喻。是明度学诵时。若有心念。非如来所说止人学者,自坏复坏人自饮毒复饮人。是辈人自亡不晓明度。复误他人。学士无见斯人坐起言笑通好饮食也。何以故?断是经故。斯人自在冥中。复投人於冥中。其人自饮毒杀身无异也。断经之愚人信其言罪苦等矣。诽谤明度为谤十二部经也。秋露子言:佛未说谤断经罪入大山。其形类如受身大校愿哀释之。佛言无问闻之必恐中热沸血。由面七孔忧焦损命。由斩花著于盛日萎枯而丧。愚夫死然也其身长大鬼恶臭处无不恶见。吾难说。彼毁尊法人处地狱中所受形类也。又白佛言:愿说其罪。令来世人敬奉明法。畏慎不犯谤断罪重痛如彼。佛言:以示人大明。後世闻者诽谤得罪。在地狱中苦痛无期其罪可知矣。善业白佛言:人常当护身口意行。夫谤明法乃致斯罪。佛言:痴人於我法中作沙门。诽谤明度。言非止断者,为止一切知十二部经。为断三世诸佛道。为断比丘僧者,受恒沙劫罪。善业问。谤诽断经者凡用几事。佛告。斯士女无戒。为邪所中故。不乐深经。以斯二事断明度矣。又用四事。一者随恶师言:二者不以顺学。三者不承闿士法。四者主行谤断经法好索人短以自高。是为四事。善业白佛言:不睹深归少有信者,世尊曰然重问。何缘少信佛。佛言:往古来今五阴不著不缚不脱。所以然者,以其无形明度义。然故少信者矣。

猜你喜欢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五卷·圆照
  卷第三十四·白岩净符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六卷·蕴闻
  终南家业卷下(末)·守一
  宗门尊祖议·善月
  凡例·纪荫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五·知礼
  中阿含经卷第十九·佚名
  卷七·佚名
  卷第二十七·佚名
  宗镜录卷第八十一·延寿
  卷第三十七·白岩净符
  菩萨诃色欲法经·佚名
  卷第六十九·霁仑超永
  卷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六十五·彭定求

        卷865_1 【冢上答太宗】慕容垂   我昔胜君昔,君今胜我今。荣华各异代,何用苦追寻。   卷865_2 【遗画工诗】释明解   握手不能别,抚膺聊自伤。痛矣时阴短,悲哉泉路长。   松林惊野吹,荒隧落寒霜。言离何

  • 卷三·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三吏部侍郎汤右曾撰寄侍读乔石林六年清梦绕江滨闲却夔龙许国身豹尾昔陈天上事渔竿今作水边人儒宗经术归康济汗简文章识雅驯遥忆东风挑菜节万条烟柳射湖春出城西门今晨风日佳晻暧淡初旭空烟散林

  • 后序·房祺

    河汾诸老诗集後序近代诗人遗山元先生为之冠先生太原人太原境与平阳接河山胜槩地土所宜习俗所尚古今人物不殊至如师友渊源文章正脉略与之等故河汾间诸老与天下人材无让麻贻溪与元老诗学无慊古文出其右公言也张石泉房白

  • 卷五十六·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五十六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程俱北山小集钞程俱字致道衢之开化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补官坐上书论绍述罢归宣政间进颂赐上舍出身历官礼部郎建炎直秘阁知秀州南渡航海趍行在绍兴初为秘书少监时庶事草创

  • 卷十·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十嵗时阳春赋          【晋】傅 ?  虚心定乎昏中龙星正乎春辰嘉勾芒之统时宣太皞之威神素氷解而泰液洽?獭祭而鴈北征乾坤絪緼冲气穆清幽蛰蠢动万物乐生依依杨栁翩翩浮萍桃之

  • 卷六百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十五皮日休伤小女一岁犹未满九泉何太深唯余卷书【一作葹】草相对共伤心秋【一作汉】江晓望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闲夜酒醒醒来山月高孤枕羣【一作琴】书里酒渴漫思茶

  • 志第十 礼中·房玄龄

    五礼之别,二曰凶。自天子至于庶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其理既均,其情亦等,生则养,死则哀,故曰三年之丧,天下之达礼者也。汉礼,天子崩,自不豫至于登遐及葬,丧纪之制,与夫三代变易。魏晋以来,大体同汉。然自汉文革丧礼之制,后代遵之,无复

  • 第九章 兵制·吕思勉

    中国的兵制,约可分为八期。第(一)期,在古代,有征服之族和被征服之族的区别。征服之族,全体当兵,被征服之族则否,是为部分民兵制。第(二)期,后来战争剧烈了,动员的军队多,向来不服兵役的人民,亦都加入兵役,是为全体皆兵制。第(三)期,天

  • 张纂传·李百药

    张纂,字徽纂,代郡平城人氏。父烈,桑乾太守。纂初事尔朱荣,又任尔朱兆都督长史。为兆使者出使到高祖处,因此而被高祖认识。高祖在山东举起义旗,刘诞占据相州抵御,这时纂在相州城中。高祖攻拔相州城后,请纂任参丞相军事。纂善于

  • 杨廉传·张廷玉

    杨廉,字方震,丰城人。父杨崇,曾任永州知府,受业于吴与弼弟子胡九韶。廉继承家学,早年就以文章著称于世。成化末年中进士,改为庶吉士。弘治三年(1490),授南京户科给事中,第二年京师地震,杨廉就此事弹劾执政大臣。五年,借发生灾异

  • 卷之三十  否泰錄(明)劉定之 撰·邓士龙

    (否泰錄,明劉定之撰。定之,字主靜,江西永新人。正統元年殿試及第,授編修。後以翰林學土入直文淵閣,參與機務,旋進工部右付郎、禮部左侍郎。卒後贈禮部尚書,諡文安。明史卷一七六有傳。此錄撰於景泰年間定之任右庶子時,所記為英

  • 总目·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总目氏族略【凡十卷】卷一【至】卷十六书略【凡三卷】卷十一【至】卷十三七音略【凡四卷】卷十四【至】卷十七天文略【凡六卷】卷十八【至】卷二十三地理略【凡八卷】卷二十四【至】卷三十一都邑

  • 兵一四·徐松

    便宜行事【宋会要】太宗淳化五年正月,命昭宣使王继恩为剑南西川招安使,讨狂贼李顺。军中事委其制置,不从中覆。管内诸州系囚,除十恶及官典犯枉法赃外,悉得以便宜决遣。 真宗咸平五年咸平五年:《长编》卷五八系此事于景德元

  •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佚名

    【原文】“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①,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注释】①须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六·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六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一已说闻所成地。云何思所成地。当知。略说由三种相。一由自性清净故。二由思择所知故。三由思择诸法故云何自性清净。谓九种相应知。一者谓如有一独处

  • 生命之研究·太虚

      宇宙间形形色色,变化万千,要其指归,无非有生命与无生命两种现象而已耳。观夫山木之欣欣向荣,江水之滔滔东下,就其表面论之,固似有长大变化之能力存乎其中。然吾不以水木为有生命现象,吾之所谓为有完全生命现象者,厥为人类

  • 王氏谈录·王钦臣

    一卷,北宋王钦臣(生卒年不详)编。此书原不著撰人名氏,《说郛》载之,题曰王洙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以为翰林学士南京王洙之子录其父所言。今观此书,凡九十九则,而称先公及公者七十余则,说明此书不是王洙亲撰。王洙(9

  • 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佚名

    《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元代。七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内容分作六类:〈分真创始类〉、〈宋朝崇奉类〉、〈元朝崇奉类〉、〈习仙类〉、〈碑记类〉、〈感应类〉。前三类主要记述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