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生命之研究

  宇宙间形形色色,变化万千,要其指归,无非有生命与无生命两种现象而已耳。观夫山木之欣欣向荣,江水之滔滔东下,就其表面论之,固似有长大变化之能力存乎其中。然吾不以水木为有生命现象,吾之所谓为有完全生命现象者,厥为人类,以其为万物之灵也。夫人既为有生命现象之动物矣,则其生命何自来,不可不一研究之。

  有人谓“生命之来由,系由于无生命之物质变化而成”。其根据即以“化学上若干种元素,可以构成人体”为言。而反之者,则又以为“生命系由有生命物体──父母体──而出,决不能由无生命物质而成”。其所持以辩论者,即难“化学上若干元素既能构成人体,何不以之造成一有生命之人?今既不能造成一有生命之人,则生命不出于无生命之物质,可以断言”。

  虽然,余亦有问焉:夫既谓生命都由父母体而来,则逆数而上,必有一最初之男与一最初之女。此男也、女也,不能复谓其有父母生之也,既无父母生之,则其生命又从何而来耶?吾知主生命出自父母体之说者,必结舌不能措一答也。

  在吾之意,以为生命本系固有,自古迄今生命自在,特有适当机会时则发现其现象,否则潜伏焉耳。吾姑采日常事理以证吾说:考物理有动静两种力,动者有现象可见,静则潜伏而不兴。生命亦有动静力焉,在白日则动,故一切现象都见;夜昏则静,至声息全无。然而睡熟时声息全无者,乃在潜伏时内,而不能谓生命即停止于夜中也。昔人有诗曰:“晨昏小死生”。揆其意、盖亦以为晨而起如死之复生,昏而卧若生而入死然者。此特就生命现象之一小部分言之也,扩而充之,谓生命之大死生,如晨之生昏之死,亦无不可也。盖人死云者,特在生命现象上告一段落,而生命之潜伏力,固犹在也。遇有相当机会则复生焉;惟复生之生命与前生之生命,其现象亦不必尽同,盖视时机之如何而定也。譬如杭州乘车赴沪,车中一觉而醒来已是北站矣。夫北站之风景固异于杭州,而觉后之所见当亦异于未睡时之所睹。以此例复生与前生之现象之不同,正相符合。是故以“生命出于无生命物质”或“由于父母体”者,其说多有时而穷,诚不若以“生命本身为常存者”之说之为当也。惟生命常存故无始无终,无终无始而现象之有时发现、有时潜伏,则机会为之耳。虽然、生命固无始终,而实有变化,其变也有秩序焉。人苟能明心见性,顺其秩序以求生命之源,则生命之创造亦有在乎人者,要视各人之根底如何耳!

  (毛汶记)(见海刊九卷四期)  (附注) 太虚丛书“哲学”改题“生命”,今依海刊原题。

  (附) 答生命研究之疑问

  (季炎君之疑问)

  读四月三十日,杭州报星期副刊,载有毛汶君记录太虚法师“生命之研究”一文,不禁发生疑问。兹特胪陈意见如左,以供世之研究生命学者有以教之焉。

  原文主张‘生命自在’之说:谓‘有适当机会,则发现其现象’为生;否则为死。且以‘物理有动静两种力’,以证明生命之随动静而生死焉。可见其所谓动静云者,即此适当之机会也。说理未尝不圆,然生命既属自在,但有动机即发,何不自生自发,而必待父母配偶,以造端乎其动机?既待父母之配偶,以其造端乎动机,是主持此动机者,即原文所谓适当机会仍为父母也;即不能谓之自在,与‘生命系由生命物体而来’之说何异?矧机会之权能操之于父母,爱欲其生恶欲其死更影响于生命本身使其失却自在耶?此疑问者一。又原文‘不若“以生命本身为常存者”之说为当也’句,仅以寤寐梦觉等为喻,亦不能确实证明生命本身之常在。何以见之?例如醒后之人,对于梦中幻境,类能记忆。又如一人由杭州乘车至沪,车中一觉醒来已是北站,但此人既睹北站景物,同时亦能记忆杭州景物不失。故谓之生命本身常存,于理尚说得过去,而何以赋有真正本身常存之生命,一隔阴迷,即不能记忆前生之情事乎?常存之理,于何徵实哉?此疑问者二。

  总而言之,不受动静机会之支配而失其本来面目,而后谓之自在;不受境过变幻之搅乱而失其湛明知觉,而后谓之常存,研究生命学者,其亦于此二点疑问加之意乎?否则,其所主张即不能成立。

  一七,五,一,季炎。

  一、佛明诸法,皆仗因托缘以生起。但云自在,如不明托父母所缘乃起为现行,则成实我之常执,而不明生命不常不断之真相。

  二、醒能忆梦,而梦不必能忆醒,后一梦亦必不能忆前一梦。佛菩萨常觉而通宿命,如醒;异生类如前梦后梦相续,虽不相忆,而不容为相续不断。

  (见海刊九卷五期)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四卷·宝亮
  卷五·佚名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一·佚名
  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卷下·龙树
  卷第三十七·佚名
  卷三百二十四·佚名
  宗镜录卷第七十九·延寿
  御选语录卷一·雍正
  卷第一百五十六·佚名
  大方便佛报恩经孝养品第二·佚名
  卷第七十三·李通玄
  佛说演道俗业经·佚名
  卷第四·志磐
  卷第六·佚名
  介 绍 名 医·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高观国·唐圭璋

      观国字宾王,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有竹屋痴语一卷。   齐天乐   碧云阙处无多雨,愁与去帆俱远。倒苇沙闲,枯兰溆冷,寥落寒江秋晚。楼阴纵览。正魂怯清吟,病多依黯。怕挹西风,袖罗香自去年减。   风流江左久客,旧游

  • 稼轩词 二·辛弃疾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骤雨

  • 卷五·董解元

    (生启门观,喜不自胜。是谁?是谁?伴愁单枕,翻成并枕之欢;淹泪孤衾,变作同衾之乐。是谁?是谁?乃莺莺也。生惊问:“适何遽拒我?”莺莺答曰:“以杜谢侍婢之疑。”生拥莺至寝。)【仙吕调】【绣带儿】喜相逢,笑相拥。抱来怀里,埋怨薄情种:

  • 荒凉的城子·徐志摩

    我眼前暗沉沉的地面, 我眼前暗森森的诸天。她,——我心爱的,哪里去了——那女子, 她的眼明星似的闪耀?我眼前一片凄凉的街市。我眼前一片凄凉的城子。灾难后的城子,只剩有 剐残的人尸。黎明时我忧忡

  • ●齐东绝倒·沈泰

    (秣陵竹痴居士编西湖竹笑居士评) 〔末上〕【西江月】(瞎汉总然犯法,乖儿却会藏亲。齐东野语古来闻,邹孟揣摩虞舜。女向琴床自倮,身逃滨海谁寻。分明往牒曲中真,听取诙谐可信。) 皋陶拿不着杀人的贼, 商均赶不转朝子的翁。 傲象

  • 雁门集卷二·萨都剌

    (元)萨都拉 撰送闻师之五台闻子初识面天涯任去留西风洞庭树落日楚淮舟岁月棕鞋底江湖竹杖头丹阳纔洗钵又入五台游题北固山无传上人小楼瓮城春寂寂石磴草斑斑倚杖高低月登楼逺近山百年诗句里三国酒杯间自叹黄尘客来消半

  • 御抛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四·乾隆

      明  英宗皇帝  【丁夘】正统十二年春三月徙沙州卫之众于山东  沙州卫都督讷格【永乐二年沙州酋长琨济楞□珠率众来归命置沙州卫处之寻以琨济楞□卫事进秩都督同知讷格乃琨济楞之长子袭父职为都督 按讷格旧

  • 卷之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五十一·佚名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一月。庚午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辛卯皆如之。内外起居  ○商部奏、拟订各省矿政调查局章程二十四条。分别办事之法十五条。勘矿之法九条。以资实验。

  • 四十五 内务府总管赫奕等奏曹寅呈请借银给韩楚安经营贸易摺·佚名

    康熙四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 据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呈称:为诸施鸿恩事。据本处笔帖式韩楚安呈称:承主上鸿恩,命奴才经营贸易。查从前派来之库使、笔帖式等,俱承主上鸿恩,各借给库银四千两,进行经营。因此,我也请借银四

  • 己酉被水纪闻·姚济

    姚济本年自前四月初,至闰四月底,晴少雨多,或连五六日不止,或连昼达夜大雨如注。西北低洼之田,已尽没水中,荒象已见。乡民赴县报荒,不期而至者约有四、五处。以后景象,当有不止于此者。因就所见闻,按日记之,以便稽考。五月 初一

  • 张纍传·张廷玉

    张蠧,字廷玺,江浦人。正统七年(1442),中进士。被授予刑部主事,历任郎中,有能干的名声。景泰初年,皇上赐给敕书任他为吉安府知府。当地风俗崇尚巫神,每天都搞迎神活动。张蠧在路上遇到这种活动,把神投进水中。不久他患了危病,当

  • 闵公(元年~二年)·谷梁赤

    闵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亲之非父也,尊之非君也,继之如君父也者,受国焉尔。齐人救邢。善救邢也。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庄公葬而后举谥,谥所以成德也,于卒事乎加之矣。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洛姑。盟纳季

  • 卷一百三十九·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三十九  宋 卫湜 撰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诗曰凯弟君子民之父母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

  • 卷十五·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五复次善现,汝观何义言:即苦圣谛非菩萨摩诃萨。即集灭道圣谛非菩萨摩诃萨。异苦圣谛非菩萨摩诃萨。异集灭道圣谛非菩萨摩诃萨。非苦圣谛中有菩萨摩诃萨。非集灭道圣谛中有菩萨摩诃萨。非菩萨摩诃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二·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譯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二   復次云何等無閒緣。謂此諸心心所無閒彼諸心心所生.說此爲彼等無閒緣.若此六   識爲彼六識等無閒緣卽施設此名爲意根.亦名意處亦名意

  • 文艺的时代风气·太虚

    有论乐府诙谐性异古诗之雅人事者,不知秦汉来道家神仙说已风靡民俗,故乐府多奇怪荒唐语。如唐人文学传冀国夫人任氏,幼奉佛,浣僧衣,莲花应手出,因名百花潭。又传红线云:前身为医,以误杀孕妇,堕今身为女,则佛教已风行民间故也。今

  • 青龙开堂疏·寒松智操

    青龙开堂疏伏以五叶花开嵩岫并敷于鹫岭千流派涌洞源大演于龙江后五百年而再逢实千万载之希遘恭惟寒翁大和尚猊座下桐溪踵迹梅坞韬光道业深渊探泗泓之正脉机投直指得弁岳之真宗足福足慧足英才峙泰衡于宇内全彰全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