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总目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总目

氏族略【凡十卷】

卷一【至】卷十

六书略【凡三卷】

卷十一【至】卷十三

七音略【凡四卷】

卷十四【至】卷十七

天文略【凡六卷】

卷十八【至】卷二十三

地理略【凡八卷】

卷二十四【至】卷三十一

都邑略【凡四卷】

卷三十二【至】卷三十五

礼略【凡十二卷】

卷三十六【至】卷四十七

諡法略【凡八卷】

卷四十八【至】卷五十五

器服略【凡六卷】

卷五十六【至】卷六十一

乐略【凡二卷】

卷六十二【至】卷六十三

职官略【凡八卷】

卷六十四【至】卷七十一

选举略【凡三卷】

卷七十二【至】卷七十四

刑法略【凡六卷】

卷七十五【至】卷八十

食货略【凡十六卷】

卷八十一【至】卷九十六

艺文略【凡八卷】

卷九十七【至】卷一百四

校讐略【凡八卷】

卷一百五【至】卷一百十二

图谱略【凡二卷】

卷一百十三【至】卷一百十四

金石略【凡七卷】

卷一百十五【至】卷一百二十一

灾祥略【凡三卷】

卷一百二十二【至】卷一百二十四

昆虫草木略【凡二卷】

卷一百二十五【至】卷一百二十六

【臣】等谨按

皇朝通志一百二十六卷乾隆三十二年奉勅撰二十略之目亦与郑樵原本同而纪传年谱

则从省盖

实録

国史尊藏金匮与考求前代删述旧文义例固不侔也至二十略中有原本繁而今汰者三都邑略中樵兼载四裔所居非但约略传闻地多无据且外邦与帝京并列义亦未安今惟恭录

兴京

盛京

京师城阙之制以统於尊諡略中樵分三等二百十品多所臆定今惟恭录

尊諡赐諡以昭其慎金石略中樵所采颇杂今惟恭

列圣宝墨

皇上奎章兼及

御定三希堂帖淳化轩帖兰亭八柱帖并诸臣奉勅上石诸墨刻有原本疎而今补者二天文略中

樵惟载步天歌今则敬遵

圣祖仁皇帝御制仪象考成灵台仪象志

皇上御制仪象考成後编会通中西之法以究象纬之运行地理略中樵以四渎统诸水而州县郡道以水为别今则於其不入四渎者大河以北如

盛京

京畿诸水大江以南如浙闽瓯粤诸水以及滇南漠北诸水自入南北海者并一一补载而河有重源今经

圣制考订恭録以示来兹有原本冗琐而今删并者三艺文略中樵所列既多舛讹校讐略中樵所举亦未精确图谱略中樵分记有记无二类而记无多至二十门如系桐试马鬭羊对雉诸图尤猥杂无取今并以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为断以折其衷有原本之所

未闻者三六书略中以

国书十二字头清篆三十二体括形声之变化究波磔之源流并以

钦定西域同文志胪列蒙古西番托忒囘部诸字丝牵珠贯音义毕该非樵之穿凿偏旁所知也七音略中以

国书合声之法为翻切之总钥而两合三合之中有上下连书有左右并书有重声大书有轻声细书以

钦定同文韵统为华梵之通津以天竺五十字母配合成一千二百十二音又以西番三十字母别配合成四百三十四音而各释以汉音汉音不具则取以合声非樵株守等韵所知也昆虫草木略中樵分八类五朝续通志已为补漏订讹至于中国所无而产于遐方前代所无而出於今日如金莲花夜亮木之类见于

钦定广羣芳谱普盘樱额堪达罕秦达罕之类见于圣祖仁皇帝几暇格物编北天竺乌沙尔齐火鷄箬

漠知时草之类见于

御制诗集如奇石蜜食鷟鸑尔之类见于

钦定西域图志尤非樵之抱残守匮所知矣盖创始之作考校易疎论定之余体裁益密皆缘遭遇

昌期仰承

圣训得以蒐罗宏富辨证精详以成一代巨观则

樵之瞠乎莫逮亦良有由也

皇朝通志总目

猜你喜欢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范晔
  列传第五十二 良吏·沈约
  列传第九 陈拟 陈详 陈慧纪·姚思廉
  列传第四十 狄郝硃·欧阳修
  卷五十七·毕沅
  第四十六回 两军门复仇慰英魄 八卦教煽乱闹皇城·蔡东藩
  绥广纪事·高拱
  提要·孙甫
  康广仁传·梁启超
  读例存疑卷十七·薛允升
  濮王李泰传·欧阳修
  孙慎行传·张廷玉
  卷一·萨囊·彻辰
  卷六十一·佚名
  五伯·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六·吴景旭

      甲集下之下  三百篇  丕  不显不承  呉旦生曰毛氏训文王之徳岂不显乎岂不承乎按不字当作丕字读即书所谓丕显丕承也  来牟  贻我来牟  呉旦生曰欧阳诗论来牟为麦始出于毛郑而二家所据乃臆度之言然按

  • 卷第八十二·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四〔起屠维作噩(己酉),尽着雍敦牂(戊午),凡十

  • 卷十·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十 纪年 熙宗孝成皇帝二 【戊午】天眷元年春始诏改元 帝即位三年尚仍天会之号是岁始改天眷 时诸将相官职依旧多居汴京【按此谓刘豫之诸将相也诸将相土当有刘豫或亡齐字盖文脱耳】帝

  • 一八七 我的工作四·周作人

    一九五二年“三反运动”已经过去,社会逐渐安定下来,我又继续搞翻译工作了。在这困难的期间,我将国民党所抢剩的书物“约斤”卖了好些,又抽空写了那两本《鲁迅的故家》等,不过那不是翻译,所以可无需细说了。自此以后我的工作

  • 卷三 国统志三·黄遵宪

    孝明天皇嗣位。讳统仁,仁孝第四子,母新侍门院藤原氏。家庆薨,家定任将军。时美、英、俄皆迭以兵船来劫盟,宏化年丙午,美将必氏以兵舰来浦贺。嘉永二年己酉,英船来浦贺,剽掠下田。六年癸丑,美将披理兵舰四艘至浦贺,俄将布锸廷以

  • 高启传·张廷玉

    高启,字季迪,长洲人。学识广博,工于诗词。张士诚占据苏浙,启在外祖父家,住于吴淞江之青丘。洪武初年,被荐举,与同县谢徽被征召参与编纂《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又命他教授诸王。洪武三年(1370),帝在宫中楼台召见他们,升启为

  • 卷105·陈邦瞻

    ○贾似道要君度宗咸淳元年夏四月,加贾似道太师,封魏国公。初,理宗在位久,储宫尚虚,帝时在忠邸,欲立为嗣,以问宰相吴潜,潜密奏云:“臣无弥远之才,忠王无陛下之福。”理宗怒。似道闻之,因陈建储之策,意在倾潜。潜去而似道独相,帝遂立

  • 大雅·文王之什·佚名

    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

  • 卷十四·高诱

    [子部,杂家类,杂学之属,淮南鸿烈解钦定四库全书淮南鸿烈解卷十四汉 高诱 注诠言训【诠就也就万物之指以言其徵事之所谓道之所依也故曰诠言】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太一元神总万物者】同出於一所为各

  • 卷二十五·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二十五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九年春宋灾【公作火】传宋灾乐喜为司城以为政【作救火之政】使伯氏司里【里宰】火所未至彻小屋涂大屋【以泥水涂之】陈畚局【土轝】具绠缶【汲器】蓄水潦积土涂巡丈

  • 卷十三·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十三衍教所由生之义【臣】按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邢昺正义曰案礼记祭义称曽子云众之本教曰孝尚书敬敷五教在寛解者谓教父以义教母以慈教兄以友教弟以恭

  • 卷第十二·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二怀让禅师第四世一十二人洪州黄檗山希运禅师法嗣一十二人镇州临济义玄禅师睦州龙兴寺陈尊宿杭州千顷山楚南禅师福州乌石山灵观禅师杭州罗汉宗彻禅师相国裴休(已上六人见录)扬州

  • 续刻释氏稽古略序·佚名

    古可稽乎。曰乌乎可。古不可稽乎。曰乌乎不可。威音以后今日以前。成住坏空。有而不有。日月光华。旦而复旦。日劫无凭。何况今古矣。其中圣贤隐现。应缘示感。如月在水。了不可执。乃有人焉。追往烈。订遗踪取已散之

  • 卷十八·性音

    宗鉴法林卷十八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四世 赵州问南泉。明头合暗头合。泉便下座归方丈。师曰。者老汉被我一问。直得无言可对。首座曰。莫道和尚无语好。自是上座不会。师便掌曰。者一掌合是堂头老汉吃。 五祖戒云。正

  • 竹间十日话·郭柏苍

    《竹间十日话》,清郭柏苍辑,光绪丙戌十二年(1886)刊行,计6卷。书中辑录全闽历代遗闻逸事,题材广泛,可补史之阙。全书71万字。主要介绍福建省内历代的遗闻逸事,采录地方文献、乡土掌故。

  • 大丹记·佚名

    大丹记,原题魏伯阳撰,疑为隋唐人之作。宋《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外丹,首先论述铅汞性状。谓「龙者汞也」,汞生于砂,属金,性冷产南方,属「阳中有阴之位」,象离卦

  • 竹素山房诗集·吾丘衍

    元诗别集。3卷。吾衍撰。吾衍一作吾丘衍。《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集中的诗未按体裁分类,似是吾衍自辑。《武林往哲遗著》本《竹素山房诗集》有一些增补,并在卷末附有《补遗》及附录。附录所收

  • 悼亡姬十二首·厉鹗

    组诗。厉鹗早年娶妻蒋氏,无子。雍正十三年(1735)到吴兴,因友人沈幼牧介绍作伐,纳姬人(妾)朱氏满娘,以中秋月夜,舟迎碧浪湖口,同载而归。厉鹗给朱氏取名净居女士,字之曰月上。他们共同生活了七年,夫妻情感甚笃。不意乾隆九年(1744)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