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有无品第八十五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诸法所有无所有。非佛所作亦非罗汉辟支佛及菩萨所作。云何有诸道分数善恶之差别。有三恶趣及於人道。从四天王上至长寿天高下之殊异。云何复言作是得是。行恶者入三恶趣。行善者得生人道。或生天上。云何行道得须陀洹至得阿罗汉辟支佛。作是行得菩萨法。作是得三耶三菩。世尊,无所有法者,亦无作亦无行亦无声闻辟支佛行。无有菩萨行亦无有三耶三佛行。亦无逮萨云若而度脱众生者,是事云何。佛报须菩提,如是如是,无所有者亦无作亦无行得。凡夫愚闇不能得知贤圣之法。又亦不知所有无所有之法。为四颠倒之见侵欺。作若干行得若干报。便有五趣生死。无所有法亦无有行亦不受。於须菩提意云何。须陀洹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有所有不。须菩提言:世尊,从须陀洹乃至于道。皆无所有。佛告须菩提,无所有能逮无所有法不。对曰:不也世尊,是故须菩提,无所有及道一切诸法。亦不合亦不散。无有形不可见亦无对一相。一相者是无相。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见。於众生入。於颠倒入。於五阴无常有常想。苦谓有乐想。无我有我想。不净有净想。入於有为。菩萨以沤和拘舍罗。令众生离於有中。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众生所入不离五趣。有何因缘碍。颇有实要不。佛报须菩提,无有无有馀行如毛发者,但以众生著四颠倒故有五趣耳。须菩提,谛听谛听。以是事故我今说之使汝得解。於意云何。梦中所见五乐自娱。有作者不。对曰:世尊,梦尚无所有。况有五乐。佛言:於汝意云何。诸法有为无为有漏无漏。颇有法不如梦者不。答曰:世尊,一切诸法皆如梦耳。无有诸法不如梦者,佛言:於意云何。梦中所见人颇有五趣不。无也世尊,须菩提,梦中人颇有道念有著断事不。对曰无有。何以故?世尊,无形之法无所造处。著断之法亦无有处。云何须菩提,镜有见像。颇为有行颇有五趣生死报不。对曰:不也世尊,所以者何。镜中像者无所有也。凡夫为惑自呼所有。镜中像者亦无五趣无作无行。须菩提,镜中像为有道念有著断不。对曰无有。所以者何。无形之法无所造作。亦无著断亦无有处。佛言:於须菩提意云何。响从山谷出。是响颇有行作生五趣者不。对曰不也。何以故?无形之法无行无作无生五趣者,於须菩提意云何。响颇有道念有著断不。对曰无有。所以者何。无所有之法无所造作。亦无著断亦无有处。於须菩提意云何。譬如热时之焰。无有河水有河水想。无有城郭有城郭想。无有园观有园观想。於意云何。是焰宁有所作有五趣不。对曰:焰无所有。但惑愚夫之眼但有像耳。须菩提,是焰颇有道念有著断不。对曰无有。无形之法。无所造作无有著断亦无处所。须菩提,譬如幻师化作象马。或作人众若干种现。是化人颇为有行有五趣不。对曰无有。何以故?幻无形故。须菩提,幻人所化颇有道念有著断不。对曰无有。无形之法无所造立。亦无著断亦无处所。须菩提,如来所化宁有行作有五趣不。对曰无有。何以故?化无所有故。须菩提,化有道念有著断不。对曰不也。无形之法无有道念亦无著断亦无处所。於须菩提意云何。是诸法颇有著断不。对曰不也。无有著断。佛言:假令无著断者是为无有著断。何以故?众生但住於吾我便有著断。审见谛者不著不断。众生所见不审谛故。便有著断。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三·霁仑超永
  伽耶山顶经(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佚名
  卷第五·佚名
  佛教对于中国文化之影响·太虚
  卷第八十·霁仑超永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一·通奇
  广衍品法句经第二十九(十有四章)·佚名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五(本)·智周
  卷第五·霁仑超永
  持世陀罗尼经·佚名
  卷二十一·佚名
  卷第一(初比丘僧戒法学)·佚名
  式海法师六旬寿序·太虚
  佛法救世主义(注一)·太虚
  大般若經第五會序·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蒋捷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后,遁迹不仕。元大德间宪使臧梦解、陆兆“交荐其才,卒不就“。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词”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

  • 周书序·佚名

    题解:序,次也。依次讲明本书七十篇写作的缘由。昔在文王,商纣并立,困于虐政,将弘道以弼无道,作《度训》。殷人作,教民不知极,将明道极,以移其俗,作《命训》。纣作淫乱,民散无性习常,文王惠和,化服之,作《常训》。上

  • 东都事略卷三十八·王称

    列传二十一  宋白字素臣大名人也年十一善属文举进士又举拔萃科授著作佐郎歴玉津蒲城卫南三县令太宗即位擢左拾遗知兖州从征太原刘继元降白献平晋颂遂除中书舍人入翰林爲学士至道初爲承旨眞宗即位迁吏部侍郎白拟陆贽

  • 郑史编年辑录二·佚名

    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春秋 文公三年》前620年,周襄王32年,郑穆公8年秋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晋赵盾盟于扈,晋侯立故也。—《左传 文公七年》前61

  • 百工纪·张瀚

    语云:“璧玉不御,则下鲜玩好;雕刻不饰,则民绝曲巧。”言上者表,下者景,所从来远矣。昔者圣王御世,因民情为之防,体物宜导之利,阜财用而齐以制度,厚利用而约以准绳。是故粢非不足于簋,而不耕者不以祭;帛非不足于杼,而不蚕者不以衣。

  • 首卷四 进实录表·佚名

    进实录表★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内大臣文渊阁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管理户部兼管三库事务镶黄旗汉军都统臣文庆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臣花沙纳经筵讲官户部尚书国火馆副总裁上书房行走教习

  • 卷之五百九十六·佚名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九月。癸未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戊申皆如之。  ○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浙江长兴县知县赵以成、挟吴正伦上控之嫌。诬禀监禁。并蒋生荣身死不明等语。

  • 常景传·李延寿

    常景,字永昌,从小聪明过人,开始读《论语》、《毛诗》,老师教一遍他就会读。长大后才思敏捷,好写文章。廷尉公孙良举荐他为律博士。文帝亲自看到他的名字,不久,任他为门下录事。正始初年,朝廷召集尚书、门下两省官员在金墉中书

  • 礼六二·徐松

    赉赐【宋会要】宋太祖建隆元年正月,赐宰相、枢密使、诸军列校袭衣、犀玉带、鞍勒马有差。 七月,宴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于礼贤讲武殿,赐袭衣、器(弊)[币]、鞍马有差。以赏泽潞之功(始)[也]。 十月,始赐宰相、枢

  •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九·佚名

    入祠職官遼海衛經歷張奇策,籍貫未詳;天啟元年,大兵破開原,奇策死之(見盛京通志)。遼東左衛經歷朱櫻,平魯人;天啟元年,大兵破遼陽,死節(見山西通志)。山海關千戶嚴大寬,永平人;崇禎元年,大兵南下,從總兵趙率教援遵化,戰死(見畿輔通志)。良

  • 卷五十五·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五钱唐程川撰诗六大雅文王诗直説出道理【呉振录文王】帝命文王岂天谆谆然命之耶只文王要恁地便是理合如此便是帝命之也【刘砺录字用之三山人未详所闻年岁建别录十九卷二十卷中】【文王

  • 卷六十四·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六十四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六十四宗庙制度易损卦二簋可用享 彖传二簋应有时【注二簋质薄之器也】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两敦夏后氏之四琏殷之六瑚周之八簋【注皆黍

  •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七·佚名

    圣勇菩萨等造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 诏译  心意自在义利圆满。持戒清净安住律仪。彼此希求无烦恼障。意地支分寂静止息。此名色相。五蕴为性。如是心等欲求无诤。福德善利寂然圆满。如是

  • 清献集·杜范

    南宋杜范(1181—1244)撰。二十卷。范字成已(一作成之),黄岩(今属浙江)人。嘉定进士,端平元年,改授军器监丞。及为御史,以言事忤时相,去职。淳祐中官至右丞相。卒,谥清献。有《古律诗歌词》、《杂文》、《奏稿》等。此

  • 新加坡风土记·李钟珏

    域外地理著作。清李钟珏撰。一卷。钟珏,优贡, 上海人。 光绪十三年(1887)因觅友去新加坡,以所见闻著是书。约七千二百字。对新加坡地理方位、形状、所辖、交通、开发、历史、四至、海口炮台、居民册籍,博物馆、医院、

  • 雷霆玉枢宥罪法忏·佚名

    雷霆玉枢宥罪法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宋元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内容与《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相似,但文字有所不同。忏文首先言道士率信徒向「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礼

  • 反啼笑因缘·徐哲身

    作者对于张恨水先生的文学,素来是佩服的。对于他那《啼笑因缘》,尤其是推崇的。既然佩服而又推崇的了,何以又敢做这《反啼笑因缘》呢?内中确有几层道理,应该在此声明一下:第一层是,无论那种小说,多少总有一点哲理,哲理是愈探讨

  • 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佚名

    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二卷,吴支谦译。与佛说无量寿经同本异译。外题略名佛说阿弥陀经,坊本表题曰:大阿弥陀经,三耶三佛萨楼佛檀为如来之尊号,过度是济度之义,此经说阿弥陀如来济度人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