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郑史编年辑录二

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春秋 文公三年》

前620年,周襄王32年,郑穆公8年

秋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晋赵盾盟于扈,晋侯立故也。—《左传 文公七年》

前618年,周顷王元年,郑穆公10年

范山言于楚子曰:“晋君少,不在诸侯,北方可图也。”楚子师于狼渊以伐郑。囚公子坚、公子尨及乐耳。郑及楚平。公子遂会晋赵盾、宋华耦、卫孔达、许大夫救郑,不及楚师。—《左传 文公九年》

楚伐我。—《十二诸侯年表》

前617年,周顷王2年,郑穆公11年

陈侯、郑伯会楚子于息。冬,遂及蔡侯次于厥貉。将以伐宋。宋华御事曰:“楚欲弱我也。先为之弱乎,何必使诱我?我实不能,民何罪?”乃逆楚子,劳,且听命。遂道以田孟诸。宋公为右盂,郑伯为左盂。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子朱及文之无畏为左司马。—《左传 文公十年》

前614年,周顷王5年,郑穆公14年

冬,公如晋,朝,且寻盟。卫侯会公于沓,请平于晋。公还,郑伯会公于棐,亦主请平于晋。公皆成之。郑伯与公宴于棐。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郑伯拜,公答拜。—《左传 文公十三年》

前613年,周顷王6年,郑穆公15年

六月,公会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癸酉,同盟于新城。—《春秋 文公十四年》

冬十一月,晋侯、宋公、卫侯、蔡侯、陈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扈,寻新城之盟,且谋伐齐也。—《左传 文公十四年》

前610年,周匡王3年,郑穆公18年

春,晋荀林父、卫孔达、陈公孙宁、郑石楚伐宋。讨曰:“何故弑君!”犹立文公而还,卿不书,失其所也。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減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邑赋以待于儵,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六月壬申,朝于齐。四年二月壬戌,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

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

冬十月,郑大子夷、石楚为质于晋。—《左传 文公十七年》

前608年,周匡王5年,郑穆公20年

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晋赵盾帅师救陈。

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晋师于棐林,伐郑。

晋人、宋人伐郑。—《春秋 宣公元年》

郑穆公曰:“晋不足与也。”遂受盟于楚。陈共公之卒,楚人不礼焉。陈灵公受盟于晋。秋,楚子侵陈,遂侵宋。晋赵盾帅师救陈、宋。会于棐林,以伐郑也。楚蔿贾救郑,遇于北林。囚晋解扬,晋人乃还。

冬,赵穿侵崇,秦弗与成。晋人伐郑,以报北林之役。—《左传 宣公元年》

与楚侵陈,遂侵宋。晋使赵盾伐我,以倍晋故。—《十二诸侯年表》

前607年,周匡王6年,郑穆公21年

春,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二月壬子,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及甲车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狂狡辂郑人,郑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获狂狡。君子曰:“失礼违命,宜其为禽也。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易之,戮也。”

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入郑师,故败。君子谓:“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于是刑孰大焉。《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

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赎华元于郑。半入,华元逃归,立于门外,告而入。见叔牂曰:“子马然也。”对曰:“非马,其人也。”既合而来奔。

秦师伐晋,以报崇也,遂围焦。夏,晋赵盾救焦,遂自阴地,及诸侯之师侵郑,以报大棘之役。楚斗椒救郑,曰:“能欲诸侯而恶其难乎?”遂次于郑以待晋师。赵盾曰:“彼宗竞于楚,殆将毙矣。姑益其疾。”乃去之。—《左传 宣公二年》

〔楚穆王商臣〕与宋华元伐郑。华元杀羊食士,不与其御羊斟,怒以驰郑,郑囚华元。宋赎华元,元亦亡去。晋使赵穿以兵伐郑。 —《郑世家》

与宋师战,获华元。—《十二诸侯年表》

前606年,周定王元年,郑穆公22年

晋侯伐郑,及郔。郑及晋平,士会入盟。

夏,楚人侵郑,郑即晋故也。

冬,郑穆公卒。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已兰,曰:“余为伯儵。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臧。子臧得罪而出。诱子华而杀之南里,使盗杀子臧于陈、宋之间。又娶于江,生公子士。朝于楚,楚人酖之,及叶而死。又娶于苏,生子瑕、子俞弥。俞弥早卒。洩驾恶瑕,文公亦恶之,故不立也。公逐群公子,公子兰奔晋,从晋文公伐郑。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今公子兰,姞甥也。天或启之,必将为君,其后必蕃,先纳之可以亢宠。”与孔将鉏、侯宣多纳之,盟于大宫而立之。以与晋平。穆公有疾,曰:“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兰而卒。 —《左传 宣公三年》

郑缪公卒,子夷立,是为灵公。 —《郑世家》

华元亡归。—《十二诸侯年表》

前605年,周定王2年,郑灵公元年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

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

郑人立子良,辞曰:“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乃立襄公。襄公将去穆氏,而舍子良。子良不可,曰:“穆氏宜存,则愿也。若将亡之,则亦皆亡,去疾何为?”乃舍之,皆为大夫。—《左传 宣公四年》

春,楚献鼋于灵公。子家、子公将朝灵公,子公之食指动,谓子家曰:“佗日指动,必食异物。”及入,见灵公进鼋羹,子公笑曰:“果然!”灵公问其故,具告灵公。灵公召之,独弗予羹。子公怒,染其指,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夏,弑灵公。郑人欲立灵公弟去疾,去疾让曰:“必以贤,则去疾不肖;必以顺,则公子坚长。”坚者,灵公庶弟,去疾之兄也。于是乃立子坚,是为襄公。

襄公立,将尽去缪氏。缪氏者,杀灵公,子公之族家也。去疾曰:“必去缪氏,我将去之。”乃止,皆以为大夫。 —《郑世家》

郑灵公夷元年,公子归生以鼋故杀灵公。—《十二诸侯年表》

前604年,周定王3年,郑襄公元年。

楚子伐郑,陈及楚平。晋荀林父救郑伐陈。—《左传 宣公五年》

楚怒郑受宋赂纵华元,伐郑。郑背楚,与晋亲。 —《郑世家》

郑襄公坚元年,灵公庶弟。楚伐我,晋来救。—《十二诸侯年表》

前603年,周定王4年,郑襄公2年

楚人伐郑,取成而还。

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廖语,欲为卿。伯廖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间一岁,郑人杀之。—《左传 宣公六年》

前602年,周定王5年,郑襄公3年

郑及晋平,公子宋之谋也,故相郑伯以会。冬,盟于黑壤,王叔桓公临之,以谋不睦。—《左传 宣公七年》

前600年,周定王7年,郑襄公5年

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

楚子伐郑,晋卻缺帅师救郑。—《春秋 宣公九年》

楚子为厉之役故,伐郑。晋卻缺救郑,郑伯败楚师于柳棼。国人皆喜,唯子良忧曰:“是国之灾也,吾死无日矣。”—《左传 宣公九年》

楚复伐郑,晋来救之。 —《郑世家》

楚伐我,晋来救,败楚师。—《十二诸侯年表》

前599年,周定王8年,郑襄公6年

郑及楚平。诸侯之师伐郑,取成而还。

楚子伐郑。晋士会救郑,逐楚师于颖北。诸侯之师戌郑。郑子家卒。郑人讨幽公之乱,斵子家之棺而逐其族。改葬幽公,谥之曰灵。—《左传 宣公十年》

子家卒,国人复逐其族,以其弑灵公也。 —《郑世家》

晋、宋、楚伐我。—《十二诸侯年表》

前598年,周定王9年,郑襄公7年

春,楚子伐郑,及栎。子良曰:“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也。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乃从楚。夏,楚盟于辰陵,陈、郑服也。—《左传 宣公十一年》

郑与晋盟鄢陵。 —《郑世家》

前597年,周定王10年,郑襄公8年

春,楚子围郑。旬有七日,郑人卜行成,不吉。卜临于大宫,且巷出车,吉。国有大临,守陴者皆哭。楚子退师,郑人修城,进复围之,三月克之。入自皇门,至于逵路。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亦唯命。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若惠顾前好,徼福于厉、宣、桓、武,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夷于九县,君之惠也,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君实图之。”左右曰:“不可许也。”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几乎?”退三十里而许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质。

夏六月,晋师救郑。荀林父将中军,先縠佐之。士会将上军,卻克佐之。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

及河,闻郑既及楚平,桓子欲还,曰:“无及于郑而剿民,焉用之?楚归而动,不后。”随武子曰:“善。会闻用师,观衅而动。德刑政事典礼不易,不可敌也,不为是征。楚军讨郑,怒其贰而哀其卑,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昔岁入陈,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荆尸而举,商农工贾不败其业,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其君之举也,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举不失德,赏不失劳,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矣。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若之何敌之?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子姑整军而经武乎,犹有弱而昧者,何必楚?《仲虺》有言曰:‘取乱侮亡。’兼弱也。《汋》曰:‘于铄王师,遵养时晦’。耆昧也。《武》曰:‘无竟惟烈。’抚弱耆昧以务烈所,可也。”彘子曰:“不可。晋所以霸,师武臣力也。今失诸侯,不可谓力。有敌而不从,不可谓武。由我失霸,不如死。且成师以出,闻敌强而退,非夫也。命为军帅,而卒以非夫,唯君子能,我弗为也。”以中军佐济。知庄子曰:“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曰:‘师出以律,否臧凶。’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众散为弱,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已也。故曰律否臧。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不行之谓《临》,有帅而不从,临孰甚焉!此之谓矣。果遇必败,彘子尸之。虽免而归,必有大咎。”韩献子谓桓子曰:“彘子以偏师陷,子罪大矣。子为元帅,师不用命,谁之罪也?失属亡师,为罪已重,不如进也。事之不捷,恶有所分,与其专罪,六人同之,不犹愈乎?”师遂济。楚子北,师次于郔。沈尹将中军,子重将左,子反将右,将饮马于河而归。闻晋师既济,王欲还,嬖人伍参欲战。令尹孙叔敖弗欲,曰:“昔岁入陈,今兹入郑,不无事矣。战而不捷,参之肉其足食乎?”参曰:“若事之捷,孙叔为无谋矣。不捷,参之肉将在晋军,可得食乎?”令尹南辕反旆,伍参言于王曰:“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此行也,晋师必败。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王病之,告令尹,改乘辕而北之,次于管以待之。

晋师在敖、鄗之间。郑皇戌使如晋师曰:“郑之从楚,社稷之故也,未有贰心。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彘子曰:“败楚服郑,于此在矣,必许之。”栾武子曰:“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可谓骄。 先大夫子犯有言曰:‘师直为壮,曲为老’。我则不德而徼怨于楚,我曲楚直,不可谓老。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右广初驾,数及日中;左则受之,以至于昏,内官序当其夜,以待不虞,不可谓无备。子良,郑之良也。师叔,楚之崇也。师叔入盟,子良在楚,楚郑亲矣。来劝我战,我克则来,不克遂往,以我卜也,郑不可从。”赵括、赵同曰:“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克敌得属,又何俟?必从彘子。”知季子曰:“原、屏,咎之徒也。”赵庄子曰:“栾伯善哉,实其言,必长晋国。”

 楚少宰如晋师,曰:“寡君少遭闵凶,不能文。闻二先君之出入此行也,将郑是训定,岂敢求罪于晋。二三子无淹久。”随季对曰:“昔平王命我先君文侯曰:‘与郑夹辅周室,毋废王命’。今郑不率,寡君使群臣问诸郑,岂敢辱候人?敢拜君命之辱。”彘子以为谄,使赵括从而更之,曰:“行人失辞。寡君使群臣迁大国之迹于郑,曰:‘无辟敌’。群臣无所逃命。”

楚子又使求成于晋,晋人许之,盟有日矣。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许伯曰:“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乐伯曰:“吾闻致师者,左射以菆,代御执辔,御下两马,掉鞅而还。”摄叔曰:“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皆行其所闻而复。晋人逐之,左右角之。乐伯左射马而右射人,角不能进,矢一而已。麋兴于前,射麋丽龟。晋鲍癸当其后,使摄叔奉麋献焉,曰:“以岁之非时,献禽之未至,敢膳诸从者。”鲍癸止之,曰:“其左善射,其右有辞,君子也。”既免。

晋魏錡求公族,未得而怒,欲败晋师。请致师,弗许。请使,许之。遂往,请战而还。楚潘党逐之,及荧泽,见六麋,射一麋以顾献曰:“子有军事,兽人无乃不给于鲜,敢献于从者。”叔党命去之。赵旃求卿未得,且怒于失楚之致师者。请挑战,弗许。请召盟,许之。与魏錡皆命而往。卻献子曰:“二憾往矣,弗备必败。”彘子曰:“郑人劝战,弗敢从也。楚人求成,弗能好也。师无成命,多备何为。”士季曰:“备之善。若二子怒楚,楚人乘我,丧师无日矣。不如备之。楚之无恶,除备而盟,何损于好?若以恶来,有备不败。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彘子不可。士季使巩朔、韩穿七覆于敖前。故上军不败。赵婴齐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故败而先济。

潘党既逐魏錡,赵旃夜至于楚军,席于军门之外,使其徒人入之。楚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右广鸡鸣而驾,日中而说。左则受之,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屈荡为右。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屈荡搏之,得其甲裳。晋人惧二子之怒楚师也,使軘车逆之。潘党望其尘,使骋而告曰:“晋师至矣。”楚人亦惧王之入晋军也,遂出陈。孙叔曰:“进之,宁我薄人,无人薄我。《诗》云:‘无戎十乘,以先启行’。先人也。《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薄之也。”遂疾进师,车驰卒奔,乘晋军。桓子不知所为,鼓于军中曰:“先济者有赏。”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晋师右移,上军未动。工尹齐将右拒卒以逐下军。楚子使唐狡与蔡鸠居告唐惠侯曰:“不榖不德而贪,以遇大敌,不榖之罪也。然楚不克,君之羞也,敢藉君灵以济楚师。”使潘党率游阙四十乘,从唐侯以为左拒,以从上军。驹伯曰:“待诸乎?”随季曰:“楚师方壮,若萃于我,吾师必尽。不如收而去之,分谤生民,不亦可乎?”殿其卒而退,不败。王见右广,将从之乘。屈荡户之曰:“君以此始,亦必以终。”自是楚之乘广先左。

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諅之脱扃,少进,马还,又諅之拔旆投衡,乃出。顾曰:“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

赵旃以其良马二,济其兄与叔父,以他马反,遇敌不能去,弃车而走林。逢大夫与其二子乘,谓其二子无顾。顾曰:“赵傁在后。”怒之,使下,指木曰:“尸女于是。”授赵旃绥以免。明日以表尸之,皆重获在木下。楚熊负羁囚知罃。知庄子以其族反之,厨武子御,下军之士多从之。每射,抽矢菆,纳诸厨子之房。厨子怒曰:“非子之求而蒲之爱,董泽之蒲,可胜既乎?”知季曰:“不以人子,吾子其可得乎?吾不可以苟射故也。”射连尹襄老,获之,遂载其尸。射公子谷臣,囚之。以二者还。及昏,楚师军于邲,晋之余师不能军,宵济,亦终夜有声。

丙辰,楚重至于邲,遂次于衡雍。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惟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已荣,何以丰财?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今罪无所,而民皆尽忠以死君命,又可以为京乎?”祀于河,作先君宫,告成事而还。

是役也,郑石制实入楚师,将以分郑而立公子鱼臣。辛未,郑杀仆叔及子服。君子曰:“史佚所谓毋怙乱者,谓是类也。《诗》曰:‘乱离瘼矣,爰其适归?’归于怙乱者也夫。”

郑伯、许男如楚。—《左传 宣公十二年》

楚庄王以郑与晋盟,来伐,围郑三月,郑以城降楚。楚王入自皇门,郑襄公肉袒孯羊以迎,曰:“孤不能事边邑,使君王怀怒以及獘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君王迁之江南,及以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王不忘厉、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绝其社稷,锡不毛之地,使复得改事君王,孤之愿也,然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惟命是听。”庄王为却三十里而后舍。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劳矣。今得国舍之,何如?”庄王曰:“所为伐,伐不服也。今已服,尚何求乎?”卒去。晋闻楚之伐郑,发兵求郑。其来持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庄王闻,还击晋。郑反助楚,大破晋军于河上。 —《郑世家》

楚围我,我卑辞以解。—《十二诸侯年表》

前595年,周定王12年,郑襄公10年

夏,晋侯伐郑,为邲故也。告于诸侯,蒐焉而还。中行桓子之谋也。曰:“示之以整,使谋而来。”郑人惧,使子张代子良于楚。郑伯如楚,谋晋故也。郑以子良为有礼,故召之。—《左传 宣公十四年》

晋来伐郑,以其反晋而亲楚也。 —《郑世家》

晋伐我。—《十二诸侯年表》

前594年,周定王13年,郑襄公11年

楚庄王伐宋,宋告急于晋。晋景公欲发兵救宋,伯宗谏晋君曰:“天方开楚,未可伐也。”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字子虎,诓楚,令宋毋降。过郑,郑与楚亲,乃执解扬而献楚。楚王厚赐与约,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乃许。于是楚登解扬楼车,令呼宋。遂负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兵今至矣!”楚庄王大怒,将杀之。解扬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受吾君命以出,有死无陨。”庄王曰:“若之许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扬曰:“所以许王,欲以成吾君命也。”将死,顾谓楚军曰:“为人臣无忘尽忠得死者!”楚王诸弟皆谏王赦之,于是赦解扬使归。晋爵之为上卿。 —《郑世家》

佐楚伐宋,执解扬。—《十二诸侯年表》

前589年,周定王18年,郑襄公16年,

冬,楚师、郑师侵卫。

 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春秋 成公二年》

 〔楚庄王〕以〔夏姬〕予连尹襄老。襄老死于邲,不获其尸,其子黑要烝焉。〔申公〕巫臣使道焉,曰:“归,吾聘女”。又使自郑召之,曰:“尸可得也,必来逆之。”姬以告王,王问诸屈巫。对曰:“其信!知罃之父,成公之嬖也,而中行伯之季弟也,新佐中军,而善郑皇戌,甚爱其子。其必因郑而归王子与襄老之尸以求之。郑惧于邲之役而欲求媚于晋,其必许之。”王遣夏姬归。将行,谓送者曰:“不得尸,吾不反矣。”巫臣聘诸郑,郑伯许之。

及共王即位,将为阳桥之役,使屈巫聘于齐,且告师期,巫臣尽室以行。申叔跪从其父将适郢,遇之,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及郑,使介反币,而以夏姬行。将奔齐,齐师新败,曰:“吾不处不胜之国。”遂奔晋,而因卻至以臣于晋。晋人使为邢大夫。

十一月,公及楚公子婴齐、蔡侯、许男、秦右大夫说、宋华元、陈公孙宁、卫孙良夫、郑公子去疾及齐国之大夫盟于蜀。—《左传 成公二年》

前588年,周定王19年,郑襄公17年,

春,王正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

郑公子去疾帅师伐许。—《春秋 成公三年》

春,诸侯伐郑,次于伯牛,讨邲之役也,遂东侵郑。郑公子偃帅师御之,使东鄙覆诸鄤,败诸丘舆。皇戌如楚献捷。

许恃楚而不事郑,郑子良伐许。—《左传 成公三年》

晋率诸侯伐我。—《十二诸侯年表》

前587年,周定王20年,郑襄公18年,

郑伯坚卒。

郑伯伐许。—《春秋 成公四年》

冬十一月,郑公孙申帅师疆许田,许人败诸展陂。郑伯伐许,取鉏任泠敦之田。晋栾书将中军,荀首佐之。士燮佐上军,以救许伐郑,取氾、祭。楚子反救郑,郑伯与许男讼焉。皇戌摄郑伯之辞,子反不能决也。曰:“君若辱在寡君,寡君与其二三臣,共听两君之所欲,成其可知也。不然,侧不足以知二国之成。”—《左传 成公四年》

襄公卒,子悼公 费立。 —《郑世家》

晋栾书取我氾。襄公薨。—《十二诸侯年表》

前586年,周定王21年,郑悼公元年

十有二月己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虫牢。—《春秋 成公五年》

许灵公愬郑伯于楚。六月,郑悼公如楚,讼不胜。楚人执皇戌及子国。故郑伯归,使公子偃请成于晋。秋八月,郑伯及晋赵同盟于垂棘。

冬,同盟于虫牢,郑服也。—《左传 成公五年》

公恶郑于楚,悼公使弟睔于楚自讼。讼不直,楚囚睔。于是郑悼公来与晋平,遂亲。睔私于楚子反,子反言归睔于郑。 —《郑世家》

郑悼公费元年,公如楚讼。—《十二诸侯年表》

前585年,周简王元年,郑悼公2年

壬申,郑伯 费卒。

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

晋栾书帅师救郑。—《春秋 成公六年》

春,郑伯如晋拜成,子游相,授玉于东楹之东。士贞伯曰:“郑伯其死乎?自弃也已!视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久矣。”

楚子重伐郑,郑人从晋故也。

晋栾书救郑,与楚师遇于绕角。楚师还,晋师遂侵蔡。—《左传 成公六年》

楚伐郑,晋兵来救。是岁,悼公卒,立其弟睔,是为成公。 —《郑世家》

悼公薨。楚伐我,晋使栾书来救。—《十二诸侯年表》

前584年,周简王2年,郑成公元年

秋,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春秋 成公七年》

郑子良相成公以如晋,见且拜师。

秋,楚子重伐郑,师于氾。诸侯救郑。郑共仲、侯羽军楚师,囚郧公锺仪,献诸晋。八月,同盟马陵,寻虫牢之盟,且莒服故也。—《左传 成公七年》

郑成公睔元年,悼公弟也。楚伐我。—《十二诸侯年表》

前583年,周简王3年,郑成公2年

郑伯将会晋师,门于许东门,大获焉。—《左传 成公八年》

前582年,周简王4年,郑成公3年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

晋人执郑伯。

晋栾书伐郑。—《春秋 成公九年》

楚人以重赂求郑,郑伯会楚公子成于邓。

秋,郑伯如晋。晋人讨其贰于楚也,执诸铜鞮。

栾书伐郑,郑人使伯蠲行成,晋人杀之,非礼也,兵交,使在其间可也。楚子重侵陈以救郑。

郑人围许,示晋不急君也。是则公孙申谋之曰:“我出师以围许,为将改立君者,而纾晋使,晋必归君。”—《左传 成公九年》

楚共王曰:“郑成公孤有德焉”,使人来与盟。秋,成公朝晋,晋曰“郑私平于楚”,执之。使栾书伐郑。 —《郑世家》

与楚盟。公如晋,执公伐我。—《十二诸侯年表》

前581年,周简王5年,郑成公4年

五月,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春秋 成公十年》

卫子叔黑背侵郑,晋命也。

郑公子班闻叔申之谋。三月,子如立公子繻。夏四月,郑人杀繻,立髡顽。子如奔许。栾武子曰:“郑人立君,我执一人焉,何益?不如伐郑,而归其君以求成焉。”晋侯有疾。五月,晋立大子州蒲为君,而会诸侯伐郑。郑子罕赂以襄钟,子然盟于修泽,子驷为质。辛巳,郑伯归。

郑伯讨立君者,戊申,杀叔申、叔禽。君子曰:“忠为令德,非其犹不可,况不令乎?”—《左传 成公十年》

春,郑患晋围,公子如乃立成公庶兄繻为君。其四月,晋闻郑立君,乃归成公。郑人闻成公归,亦杀君繻。迎成公。晋兵去。 —《郑世家》

晋率诸侯伐我。—《十二诸侯年表》

前578年,周简王8年,郑成公7年

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春秋 成公十三年》

六月丁卯夜,郑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宫,不能,杀子印、子羽。反军于市。己巳,子驷帅国人盟于大宫,遂从而尽焚之,杀子如、子駹、孙叔、孙知。—《左传 成公十三年》

 [晋率我]伐秦。—《十二诸侯年表》

前577年,周简王9年,郑成公8年

郑公子喜帅师伐许。—《春秋 成公十四年》

八月,郑子罕伐许,败焉。戊戌,郑伯复伐许。庚子,入其郛。许人平以叔申之封。—《左传 成公十四年》

前576年,周简王10年,郑成公9年

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

楚子伐郑。

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元咎、卫孙林父、郑公子鰌、邾人会吴于锺离。—《春秋 成公十五年》

楚子侵郑,及暴隧,遂攻卫,及首止。郑子罕侵楚,取新石。

许灵公偪于郑,请迁于楚。辛丑,楚公子申迁许于叶。—《左传 成公十五年》

前575年,周简王11年,郑成公10年

郑公子喜帅师侵宋。

甲午晦,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楚子、郑师败绩。

公会尹子、晋侯、齐国佐、邾人伐郑。—《春秋 成公十六年》

春,楚子自武城使公子成以汝阴之田求成于郑。郑叛晋,子驷从楚子盟于武城。

郑子罕伐宋,宋将鉏、乐惧败诸汋陂。退舍于夫渠,不儆,郑人覆之,败诸汋陵,获将鉏、乐惧。宋恃胜也。

卫侯伐郑,至于鸣雁,为晋故也。晋侯将伐郑,范文子曰:“若逞吾愿,诸侯皆叛,晋可以逞。若唯郑叛,晋国之忧,可立俟也。”栾武子曰:“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必伐郑。”乃兴师。栾书将中军,士燮佐之。卻錡将上军,荀偃佐之。韩厥将下军,卻至佐新军,荀罃居守。卻犫如卫,遂如齐,皆乞师焉。栾黡来乞师,孟献子曰:“有胜矣。”戊寅,晋师起。

郑人闻有晋师,使告于楚,姚句耳与往。楚子救郑,司马将中军,令尹将左,右尹子辛将右。过申,子反入见申叔时,曰:“师其何如?”对曰:“德、刑、详、义、礼、信,战之器也。德以施惠,刑以正邪,详以事神,义以建利,礼以顺时,信以守物,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节,时顺而物成。上下和睦,周旋不逆,求无不具,各知其极。故《诗》曰:‘立我烝民,莫匪尔极。’是以神降之福,时无灾害,民生敦厖,和同以听,莫不尽力以从上命,致死以补其阙。此战之所由克也。今楚内弃其民,而外绝其好,渎齐盟,而食话言,好时以动,而疲民以逞。民不知信,进退罪也。人恤所厎,其谁致死?子其勉之!吾不复见子矣。”姚句耳先归,子驷问焉,对曰:“其行速,过险而不整。速则失志,不整丧列。志失列丧,将何以战?楚惧不可用也。”

 五月,晋师济河。闻楚师将至,范文子欲反,曰:“我伪逃楚,可以纾忧。夫合诸侯,非吾所能也,以遗能者。我若群臣辑睦以事君,多矣。”武子曰:“不可。”六月,晋、楚遇于鄢陵。范文子不欲战,卻至曰:“韩之战,惠公不振旅。箕之役,先轸不反命。邲之师荀伯不复从。皆晋之耻也。子亦见先君之事矣。今我辟楚,又益耻也。”文子曰:“吾先君之亟战也,有故。秦、狄、齐、楚皆强,不尽力,子孙将弱。今三强服矣,敌楚而已。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

甲午晦,楚晨压晋军而陈,军吏患之。范匄趋进,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晋、楚惟天所授,何患焉?”文子执戈逐之,曰:“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栾书曰:“楚师轻窕,固垒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卻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其二卿相恶;王卒以旧;郑陈而不整;蛮军而不陈;陈不违晦;在陈而嚣,合而加嚣,各顾其后,莫有斗心。旧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

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大宰伯州犁侍于王后。王曰:“骋而左右,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于军中矣!”曰:“合谋也。”“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彻幕矣!”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土上矣!”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曰:“听誓也。”“战乎?”曰“未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战祷也。”伯州犁以公卒告王。苗贲皇在晋侯之侧,亦以王卒告。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苗贲皇言于晋侯曰:“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国蹙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步毅御晋厉公,栾鍼为右。彭名御楚共王,潘党为右。石首御郑成公,唐苟为右。栾、范以其族夹公行,陷于淖。栾书将载晋侯,鍼曰:“书退,国有大任,焉得专之。且侵官,冒也;失官,慢也;离局,奸也。有三罪焉,不可犯也。”乃掀公以出于淖。癸巳,潘尪之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忧于战?”王怒曰:“大辱国。诘朝,尔射,死艺。”吕錡梦射月,中之,退入于泥。占之,曰:“姬姓,日也。异姓,月也。必楚王也。射而中之,退入于泥,亦必死矣。”及战,射共王中目。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錡,中项,伏弢。以一矢复命。

卻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楚子使工尹襄问之以弓,曰:“方事之殷也,有韎韦之跗注,君子也。识见不榖而趋,无乃伤乎?”卻至见客,免胄承命,曰:“君之外臣至,从寡君之戎事,以君之灵,间蒙甲胄,不敢拜命。敢告不宁君命之辱,为事之故,敢肃使者。”三肃使者而退。

 晋韩厥从郑伯,其御杜溷罗曰:“速从之,其御屡顾,不在马,可及也。”韩厥曰:“不可以再辱国君。”乃止。卻至从郑伯,其右茀翰胡曰:“谍辂之,余从之乘而俘以下。”卻至曰:“伤国君有刑。”亦止。石首曰:“卫懿公唯不去其旗,是以败于荧。”乃内旌于弢中。唐苟谓石首曰:“子在君侧,败者壹大。我不如子,子以君免,我请止。”乃死。

楚师薄于险,叔山冉谓养由基曰:“虽君有命,为国故,子必射!”乃射。再发,尽殪。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折轼。晋师乃止。囚楚公子茷。

栾鍼见子重之旌,请曰:“楚人谓:‘夫旌,子重之麾也。’彼其子重也。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从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今两国治戎,行人不使,不可谓整。临事而食言,不可谓暇。请摄饮焉。”公许之。使行人执茷承饮,造于子重,曰:“寡君乏使,使鍼御持矛。是以不得犒从者,使某摄饮。”子重曰:“夫子尝与吾言于楚,必是故也,不亦识乎!”受而饮之。免使者而复鼓。

旦而战,见星未已。子反命军吏察夷伤,补卒乘,缮甲兵,展车马,鸡鸣而食,唯命是听。晋人患之。苗贲皇徇曰:“蒐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蓐食申祷,明日复战。”乃逸楚囚。王闻之,召子反谋。谷阳竖献饮于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见。王曰:“天败楚也夫!余不可以待。”乃宵遁。晋入楚军,三日谷。范文子立于戎马之前,曰:“君幼,诸臣不佞,何以及此?君其戒之!《周书》曰:‘惟命不于常’,有德之谓。”

七月,公会尹武公及诸侯伐郑。

诸侯之师次于郑西。我师次于督扬,不敢过郑。子叔声伯使叔孙豹请逆于晋师,为食于郑郊。师逆以至,声伯四日不食以待之。食使者而后食。诸侯迁于制田。知武子佐下军。以诸侯之师侵陈,至于鸣鹿。遂侵蔡,未反。诸侯迁于颖上。戊午,郑子罕宵军之,宋、齐、卫皆失军。—《左传 成公十六年》

厉公将伐郑,范文子不欲。

厉公六年,伐郑,且使苦成叔及栾兴齐、鲁之师。楚恭王帅东夷救郑。

鄢之役,晋人欲争郑,范文子不欲。

鄢之役,晋伐郑,荆救之。—《国语 晋语六》

背晋盟,盟于楚。晋厉公怒,发兵伐郑。楚共王救郑。晋楚战鄢陵,楚兵败,晋射伤楚共王目,俱罢而去。 —《郑世家》

倍晋盟楚,晋伐我,楚来救。—《十二诸侯年表》

前574年,周简王12年,郑成公11年

春,卫北宫括帅师侵郑。

夏,公会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

冬,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春秋 成公十七年》

春,王正月,郑子驷侵晋虚、滑。卫北宫括救晋侵郑,至于高氏。

夏五月,郑大子髡顽、侯獳为质于楚,楚公子成、公子寅戌郑。公会尹武公、单襄公及诸侯伐郑,自戏童至于曲洧。

楚子重救郑,师止于首止。诸侯还。

冬,诸侯伐郑。十月庚午,围郑。楚公子申救郑,师于汝上。十一月,诸侯还。—《左传 成公十七年》

前573年,周简王13年,郑成公12年

夏,楚子、郑伯伐宋。

冬,楚人、郑人侵宋。—《春秋 成公十八年》

夏六月,郑伯侵宋,及曹门外。遂会楚子伐宋,取朝郏。楚子辛、郑皇辰侵城郜,取幽丘,同伐彭城,纳宋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焉。以三百乘戌之而还。—《左传 成公十八年》

与楚伐宋。—《十二诸侯年表》

前572年,周简王14年,郑成公13年

夏五月,晋韩厥、荀偃帅诸侯之师伐郑,入其郛,败其徒兵于洧上。于是东诸侯之师次于鄫,以待晋师。晋师自郑以鄫之师侵楚焦夷及陈,晋侯、卫侯次于戚,以为之援。

 秋,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郑子然侵宋,取犬丘。—《左传 襄公元年》

晋悼公伐郑,兵于洧上。郑城守,晋亦去。 —《郑世家》

晋伐败我,兵次洧上,楚来救。—《十二诸侯年表》

前571年,周灵王元年,郑成公14年

郑师伐宋。

晋师、宋师、卫宁殖侵郑。

六月庚辰,郑伯睔卒。

冬,公会晋荀罃、齐崔杼、宋华元、卫孙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春秋 襄公二年》

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公曰:“楚君以郑故,亲集矢于其目,非异人任,寡人也。若背之,是弃力与言,其谁暱我?免寡人,唯二三子!”秋七月庚辰,郑伯睔卒。于是子罕当国,子驷为政,子国为司马。晋师侵郑,诸大夫欲从晋,子驷曰:“官命未改。”

会于戚,谋郑故也。孟献子曰:“请城虎牢以偪郑。”知武子曰:“善。鄫之会,吾子闻崔子之言,今不来矣。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齐故也。寡君之忧不唯郑。罃将复于寡君,而请于齐。得请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请,事将在齐。吾子之请,诸侯之福也,岂唯寡君赖之。”

冬,复会于戚,齐崔武子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会,知武子之言故也。遂城虎牢,郑人乃成。—《左传 襄公二年》

成公卒,子恽立。是为釐公。 —《郑世家》

成公薨,晋率诸侯伐我。—《十二诸侯年表》

前570年,周灵王2年,郑釐公元年

六月,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郑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己未,同盟于鸡泽。—《春秋 襄公三年》

郑釐公恽元年。—《十二诸侯年表》

前568年,周灵王4年,郑釐公3年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齐世子光、吴人、鄫人于戚。

楚公子贞帅师伐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齐世子光救陈。—《春秋 襄公五年》

前566年,周灵王6年,郑釐公5年

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莒子、邾子于鄬。郑伯髡顽如会,未见诸侯。丙戌,卒于鄵。—《春秋 襄公七年》

郑僖公之为大子也,于成之十六年,与子罕适晋,不礼焉。又与子丰适楚,亦不礼焉。及其元年,朝于晋。子丰欲愬诸晋而废之,子罕止之。及将会于鄬,子驷相,又不礼焉。侍者谏,不听。又谏,杀之。及鄵,子驷使贼夜弑僖公,而以疟疾赴于诸侯。简公生五年,奉而立之。—《左传 襄公七年》

郑相子驷朝釐公,釐公不礼。子驷怒,使厨人药杀釐公,赴诸侯曰:“釐公暴病卒”。立釐公子嘉,嘉时年五岁,是为简公。 —《郑世家》

子驷使贼夜杀釐公,诈以病卒赴诸侯。—《十二诸侯年表》

前565年,周灵王7年,郑简公元年

郑群公子以僖公之死也,谋子驷。子驷先之。夏四月庚辰,辟杀子狐、子熙、子侯、子丁。孙击、孙恶出奔卫。

庚寅,郑子国、子耳侵蔡,获蔡司马公子燮。郑人皆喜,唯子产不顺,曰:“小国无文德,而有武功,祸莫大焉。楚人来讨,能勿从乎?从之,晋师必至。晋、楚伐郑,自今郑国,不四五年,弗得宁矣。”子国怒曰:“尔何知?国有大命,而有正卿。童子言焉,将为戮矣。”

五月甲辰,会于邢丘,以命朝聘之数,使诸侯之大夫听命。季孙宿、齐高厚、宋向戌、卫宁殖、邾大夫会之。郑伯献楚捷于会,故亲听命。

冬,楚子囊伐郑。讨其侵蔡也。子驷、子国、子耳欲从楚,子孔、子蟜、子展欲待晋。子驷曰:“《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兆云询多,职竞作罗。’谋之多族,民之多违,事滋无成。民急矣,姑从楚以纾吾民。晋师至,吾又从之。敬共币帛,以待来者,小国之道也。牺牲玉帛,待于二竟,以待强者而庇民焉。寇不为害,民不罢病,不亦可乎?”子展曰:“小所以事大者,信也。小国无信,兵乱日至,亡无日矣。五会之信,今将背之,虽楚救我,将安用之?亲我无成,鄙我是欲,不可从也。不如待晋。晋君方明,四军无阙,八卿和睦,必不弃郑。楚师辽远,粮食将尽,必将速归,何患焉?舍之闻之:‘杖莫如信。’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子驷曰:“《诗》云:‘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请从楚,騑也受其咎。”乃及楚平。

使王子伯骈告于晋,曰:“君命敝邑:‘修而车赋,儆而师徒,以讨乱略。’蔡人不从,敝邑之人,不敢宁处,悉索敝赋,以讨于蔡,获司马燮,献于邢丘。今楚来讨曰:‘女何故称兵于蔡?’焚我郊保,冯陵我城郭。敝邑之男女,不皇启处,以相救也。翦焉倾覆,无所控告。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夫人愁痛,不知所庇。民知穷困,而受盟于楚,孤也与其二三臣不能禁止。不敢不告。”知武子使行子员对之曰:“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个行李告于寡君,而即安于楚。君之所欲也,谁敢违君。寡君将帅诸侯以见于城下,唯君图之!”—《左传 襄公八年》

诸公子谋欲诛相子驷,子驷觉之,反尽诛诸公子。 —《郑世家》

郑简公(喜)[嘉]元年。—《十二诸侯年表》

前564年,周灵王8年,郑简公2年

冬十月,诸侯伐郑,庚午,季武子、齐崔杼、宋皇郧从荀罃、士匄门于鄟门。卫北宫括、曹人、邾人从荀偃、韩起门于师之梁。滕人、薛人从栾黡、士鲂门于北门。杞人、郳人从赵武、魏绛斩行栗。甲戌,师于氾,令于诸侯曰:“修器备,盛餱粮,归老幼,居疾于虎牢,肆眚,围郑。”郑人恐,乃行成。中行献子曰:“遂围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与之战。不然,无成。”知武子曰:“许之盟而还师,以敝楚人。吾三分四军,与诸侯之锐以逆来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犹愈于战。暴骨以逞,不可以争。大劳未艾,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诸侯皆不欲战,乃许郑成。

十一月己亥,同盟于戏,郑服也。将盟,郑六卿公子騑、公子发、公子嘉、公孙辄、公孙虿、公孙舍之及其大夫、门子皆从郑伯。晋士庄子为载书,曰:“自今日既盟之后,郑国而不唯晋命是听,而或有异志者,有如此盟。”公子騑趋进曰:“天祸郑国,使介居二大国之间。大国不加德音而乱以要之,使其鬼神不获歆其禋祀,其民人不获享其土利,夫妇辛苦垫隘,无所厎告。自今日既盟之后,郑而不唯有礼与强可以庇民者是从,而敢有异志者,亦如之。”荀偃曰:“改载书。”公孙舍之曰:“昭大神,要言焉。若可改也,大国亦可叛也。”知武子谓献子曰:“我实不德,而要人以盟,岂礼哉!何以主盟?姑盟而退,修德息师而来,终必获郑,何必今日?我之不德,民将弃我,岂唯郑?若能休和,远人将至,何恃于郑?”乃盟而还。

晋人不得志于郑,以诸侯复伐之。十二月癸亥,门其三门。闰月戊寅,济于阴阪,侵郑。次于阴口而还。子孔曰:“晋师可击也,师老而劳,且有归志,必大克之。”子展曰:“不可。”

楚子伐郑,子驷将及楚平。子孔、子蟜曰:“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子驷、子展曰:“吾盟固云:‘唯强是从。’今楚师至,晋不我救。则楚强矣。盟誓之言,岂敢背之。且要盟无质,神弗临也,所临唯信。信者,言之瑞也,善之主也,是故临之。明神不蠲要盟,背之可也。”乃及楚平。公子罢戎入盟,同盟于中分。楚庄夫人卒,王未能定郑而归。—《左传 襄公九年》

晋伐郑,郑与盟,晋去。冬,又与楚盟。子驷畏诛,故两亲晋、楚。 —《郑世家》

诛子驷。晋率诸侯伐我。与盟。楚怒,伐我。—《十二诸侯年表》

前563年,周灵王9年,郑简公3年

楚公子贞、郑公孙辄帅师伐宋。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

冬,盗杀郑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

戌郑虎牢。

楚公子贞帅师救郑。—《春秋 襄公十年》

六月,楚子囊、郑子耳伐宋,师于訾毋。庚午,围宋,门于桐门。

卫侯救宋。师于襄牛。郑子展曰:“必伐卫,不然,是不与楚也。得罪于晋,又得罪于楚,国将若之何?”子驷曰:“国病矣!”子展曰:“得罪于二大国,必亡。病不犹愈于亡乎?”诸大夫皆以为然。故郑皇耳帅师侵卫,楚令也。孙文子卜追之,献兆于定姜。姜氏问《繇》。曰:“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姜氏曰:“征者丧雄,御寇之利也。大夫图之!”卫人追之,孙蒯获郑皇耳于大丘。

秋七月,楚子囊、郑子耳伐我西鄙。还围萧,八月丙寅,克之。九月,子耳侵宋北鄙。孟献子曰:“郑其有灾乎!师竞已甚。周犹不堪竞,况郑乎?有灾,其执政之三士乎?”

 诸侯伐郑。齐崔杼使大子光先至于师,故长于滕。己酉,师于牛首。

初,子驷与尉止有争,将御诸侯之师而黜其车。尉止获,又与之争。子驷抑尉止曰:“尔车,非礼也。”遂弗使献。初,子驷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于是子驷当国,子国为司马,子耳为司空,子孔为司徒。冬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帅贼以入,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杀子驷、子国、子耳,劫郑伯以如北宫。子孔知之,故不死。

子西闻盗,不儆而出,尸而追盗,盗入于北宫,乃归授甲。臣妾多逃,器用多丧。子产闻盗,为门者,庀群司,闭府库,慎闭藏,完守备,成列而后出,兵车十七乘,尸而攻盗于北宫。子蟜帅国人助之,杀尉止、子师仆,盗众尽死。侯晋奔晋。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奔宋。

子孔当国,为载书,以位序,原政辟。大夫诸司门子弗顺,将诛之。子产止之,请为之焚书。子孔不可,曰:“为书以定国,众怒而焚之,是众为政也,国不亦难乎?”子产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不如焚书以安众,子得所欲,众亦得安,不亦可乎?专欲无成,犯众兴祸,子必从之。”乃焚书于仓门之外,众而后定。

诸侯之师城虎牢而戌之。晋师城梧及制,士鲂、魏绛戌之。书曰:“戌郑虎牢。”非郑地也,言将归焉。

郑及晋平,楚子囊救郑。十一月,诸侯之师还郑而南,至于阳陵,楚师不退。知武子欲退,曰:“今我逃楚,楚必骄,骄则可与战矣。”栾黶曰:“逃楚,晋之耻也。合诸侯以益耻,不如死!我将独进。”师遂进。己亥,与楚师夹颖而军。子蟜曰:“诸侯既有成竹,必不战矣。从之将退,不从亦退。退,楚必围我。犹将退也。不如从楚,亦以退之。”宵涉颖,与楚人盟。栾黶欲伐郑师,荀罃不可,曰:“我实不能御楚,又不能庇郑,郑何罪?不如致怨焉而还。今伐其师,楚必救之,战而不克,为诸侯笑。克不可命,不如还也!”丁未,诸侯之师还,侵郑北鄙而归。楚人亦还。—《左传 襄公十年》

相子驷欲自立为君,公子子孔使尉止杀相子驷而代之。子孔又欲自立。子产曰:“子驷为不可,诛之,今又效之,是乱无时息也。”于是子孔从之而相郑简公。 —《郑世家》

晋率诸侯伐我,楚来救。子孔作乱,子产攻之。—《十二诸侯年表》

前562年,周灵王10年,郑简公4年

郑公孙舍之帅师侵宋。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

楚子、郑伯伐宋。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

楚人执郑行人良霄。—《春秋 襄公十一年》

郑人患晋、楚之故。诸大夫曰:“不从晋,国几亡。楚弱于晋,晋不吾疾也。晋疾,楚将辟之。何为而使晋师致死于我,楚弗敢敌,而后可固与也。”子展曰:“与宋为恶,诸侯必至,吾从之盟。楚师至,吾又从之,则晋怒矣。晋能聚来,楚将不能,吾乃固与晋。”大夫说之,使疆场之司恶于宋。宋向戌侵郑,大获。子展曰:“师而伐宋可矣。若我伐宋,诸侯之伐我必疾,吾乃听命焉,且告于楚。楚师至,吾又与之盟,而重赂晋师,乃免矣。”夏,郑子展侵宋。

四月,诸侯伐郑。己亥,齐大子光、宋向戌先至于郑,门于东门。其莫,晋荀罃至于西郊,东侵旧许。卫孙林父侵其北鄙。六月,诸侯会于北林,师于向,右还次于琐,围郑。观兵于南门,西济于济隧。郑人惧,乃行成。

楚子囊乞旅于秦,秦右大夫詹帅师从楚子,将以伐郑。郑伯逆之。丙子,伐宋。

九月,诸侯悉师以复伐郑。郑人使良霄、大宰石如楚,告将服于晋,曰:“孤以社稷之故,不能怀君。君若能以玉帛绥晋,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孤之愿也。”楚人执之。书曰“行人”,言使人也。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郑人使王子伯骈行成。甲戌,晋赵武入盟郑伯。冬十月丁亥,郑子展出盟晋侯。十二月戊寅,会于萧鱼。庚辰,赦郑囚,皆礼而归之。纳斥候,禁侵掠。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公使臧孙纥对曰:“凡我同盟,小国有罪,大国致讨,苟有以藉手,鲜不赦宥。寡君闻命矣。”郑人赂晋侯以师悝、师触、师蠲,广车、軘车淳十五乘,甲兵备。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镈磬、女乐二八。—《左传 襄公十一年》

晋怒郑与楚盟,伐郑,郑与盟。楚共王救郑,败晋兵。简公欲与晋平,楚又囚郑使者。 —《郑世家》

与楚伐宋,晋率诸侯伐我,秦来救。—《十二诸侯年表》

前560年,周灵王12年,郑简公6年

郑良霄、大宰石犹在楚。石言于子囊曰:“先王卜征五年,而岁习其祥,祥习则行。不习则增,修德而改卜。今楚实不竞,行人何罪?止郑一卿,以除其偪,使睦而疾楚,以固于晋,焉用之?使归而废其使,怨其君以疾其大夫,而相牵引也,不犹愈乎?”楚人归之。—《左传 襄公十三年》

前559年,周灵王13年,郑简公7年

春,王正月,季孙宿、叔老会晋士匄、齐人、宋人、卫人、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会吴于向。

叔孙豹会晋荀偃、齐人、宋人、卫北宫括、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

冬,季孙宿会晋士匄、宋华阅、郑公孙虿、莒人、邾人于戚。—《春秋 襄公十四年》

夏,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以报栎之役也。......郑子蟜见卫北宫懿子曰:“与人而不固,取恶莫甚焉!若社稷何?”懿子说。二子见诸侯之师而劝之济,济泾而次。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郑司马子蟜帅郑师以进,师皆从之,至于棫林,不获成焉。—《左传 襄公十四年》

前558年,周灵王14年,郑简公8年

郑尉氏、司氏之乱,其余盗在宋。郑人以子西、伯有、子产之故,纳赂于宋,以马四十乘,与师茷、师慧。三月,公孙黑为质焉。司城子罕以堵女父、尉翩、司齐与之。良司臣而逸之,托诸季武子,武子寘诸卞。郑人醢之,三人也。

师慧过宋朝,将私焉。其相曰:“朝也。”慧曰:“无人焉。”相曰:“朝也,何故无人?”慧曰:“必无人焉。若犹有人,岂其以千乘之相,易淫乐之朦?必无人焉故也。”子罕闻之,固请而归之。

十二月,郑人夺堵狗之妻,而归诸范氏。—《左传 襄公十五年》

前557年,周灵王15年,郑简公9年

三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湨梁。

叔老会郑伯、晋荀偃、卫宁殖、宋人伐许。—《春秋 襄公十六年》

晋侯与诸侯宴于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齐高厚之诗不类。荀偃怒,且曰:“诸侯有异志矣!”使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归。于是,叔孙豹、晋荀偃、宋向戌、卫宁殖、郑公孙虿、小邾之大夫盟曰:“同讨不庭。”

许男请迁于晋。诸侯遂迁许,许大夫不可。晋人归诸侯。郑子蟜闻将伐许,遂相郑伯以从诸侯之师。—《左传 襄公十六年》

前555年,周灵王17年,郑简公11年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围齐。

 楚公子午帅师伐郑。—《春秋 襄公十八年》

郑子孔欲去诸大夫,将叛晋而起楚师以去之。使告子庚,子庚弗许。楚子闻之,使杨豚尹宜告子庚曰:“国人谓不榖主社稷,而不出师,死不从礼。不榖即位,于今五年,师徒不出,人其以不榖为自逸,而忘先君之业矣。大夫图之!其若之何?”子庚叹曰:“君王其谓午怀安乎!吾以利社稷也。”见使者,稽首而对曰:“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可,君而继之。不可,收师而退,可以无害,君亦无辱。”子庚帅师治兵于汾。于是子蟜、伯有、子张从郑伯伐齐。子孔、子展、子西守。二子知子孔之谋,完守入保。子孔不敢会楚师。

楚师伐郑,次于鱼陵。右师城上棘,遂涉颖,次于旃然。蔿子冯、公子格率锐师侵费滑、胥靡、献于、雍梁,右回梅山,侵郑东北,至于虫牢而反。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涉于鱼齿之下,甚雨及之,楚师多冻,役徒几尽。—《左传 襄公十八年》

晋率我围齐,楚伐我。—《十二诸侯年表》

前554年,周灵王18年,郑简公12年

郑杀其大夫公子嘉。—《春秋 襄公十九年》

郑子孔之为政也专。国人患之,乃讨西宫之难,与纯门之师。子孔当罪,以其甲及子革、子良氏之甲守。甲辰,子展、子西率国人伐之,杀子孔而分其室。书曰:“郑杀其大夫。”专也。子然、子孔,宋子之子也。士子孔,珪妫之子也。珪妫之班,亚宋子而相亲也。二子孔亦相亲也。僖之四年,子然卒。简之元年,士子孔卒。司徒孔实相子革、子良之室。三室如一,故及于难。子革、子良出奔楚,子革为右尹。郑人使子展当国,子西听政,子产为卿。—《左传 襄公十九年》

简公怒相子孔专国权,诛之,而以子产为卿。 —《郑世家》

子产为卿。—《十二诸侯年表》

 前553年,周灵王19年,郑简公13年

夏六月庚申,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渊。—《春秋 襄公二十年》

前552年,周灵王20年,郑简公14年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于商任。—《春秋 襄公二十一年》

前551年,周灵王21年,郑简公15年

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沙随。—《春秋 襄公二十二年》

夏,晋人征朝于郑,郑人使少正公孙侨对曰:“在晋先君悼公九年,我寡君于是即位。即位八月,而我先大夫子驷从寡君以朝于执事。执事不礼于寡君。寡君惧,因是行也。我二年六月朝于楚,晋是以有戏之役。楚人犹竞,而申礼于敝邑。敝邑欲从执事而惧为大尤,曰晋其谓我不共有礼,是以不敢携贰于楚。我四年三月,先大夫子蟜又从寡君以观衅于楚,晋于是乎有萧鱼之役。谓我敝邑,迩在晋国,譬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楚亦不竞,寡君尽其土实,重之以宗器,以受齐盟。遂帅群臣随于执事以会岁终。贰于楚者,子侯石孟,归而讨之。湨梁之明年,子蟜老矣,公孙夏从寡君以朝于君,见于尝酎,与执燔焉。间二年,闻君将靖东夏,四月又朝,以听事期。不朝之间,无岁不聘,无役不从。以大国政令之无常,国家罢病,不虞荐至,无日不惕,岂敢忘职。大国若安定之,其朝夕在庭,何辱命焉?若不恤其患,而以为口实,其无乃不堪任命,而翦为仇雠,敝邑是惧。其敢忘君命?委诸执事,执事实重图之。”

九月,郑公孙黑肱有疾,归邑于公。召室老宗人立段,而使黜官薄祭。祭以特羊,殷以少牢。足以共祀,尽归其余邑。曰:“吾闻之,生于乱世,贵而能贫,民无求焉,可以后亡。敬共事君,与二三子。生在敬戒,不在富也。”己巳,伯张卒。君子曰:“善戒,《诗》曰:‘慎尔侯度,用戒不虞。’郑子张其有焉。”

 十二月,郑游昄将归晋,未出竟,遭逆妻者,夺之,以馆于邑。丁巳,其夫攻子明杀之,以其妻行。子展废良而立大叔,曰:“国卿,君之贰也,民之主也,不可以苟。请舍子明之类。”求亡妻者,使复其所。使游氏勿怨,曰:“无昭恶也。”—《左传 襄公二十二年》

前549年,周灵王23年,郑简公17年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仪。

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伐郑。—《春秋 襄公二十四年》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宣子说,乃轻币。是行也,郑朝晋,为重币故,且请伐陈也。郑伯稽首,宣子辞。子西相,曰:“以陈国之介恃大国而陵虐于敝邑,寡君是以请罪焉。敢不稽首。”

 会于夷仪,将以伐齐,水,不克。冬,楚子伐郑以救齐,门于东门,次于棘泽。诸侯还救郑。

 晋侯使张骼、辅跞致师,求御于郑。郑人卜宛射犬吉。—《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

 (子产曰)范宣子为政。我请伐陈。—《十二诸侯年表》

前548年,周灵王24年,郑简公18年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仪。

六月壬子,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

冬,郑公孙夏帅师伐陈。—《春秋 襄公二十五年》

初,陈侯会楚子伐郑,当陈隧者,井堙木刊。郑人怨之。六月,郑子展、子产帅车七百乘伐陈,宵突陈城,遂入之。陈侯扶其大子偃师奔墓,遇司马桓子,曰:“载余!”曰:“将巡城。”遇贾获,载其母妻,下之而授公车。公曰:“舍而母!”辞曰:“不祥。”与其妻扶其母以奔墓,亦免。子展命师无入公宫,与子产亲御诸门。陈侯使司马桓子赂以宗器。陈侯免,拥社。使其众,男女别而累,以待于朝。子展执絷而见,再拜稽首,取饮而进献。子美入,数俘而出。祝祓社,司徒致民,司马致节,司空致地,乃还。

郑子产献捷于晋,戎服将事。晋人问陈之罪,对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则我周之自出,至于今是赖。桓公之乱,蔡人欲立其出。我先君庄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杀之。我又与蔡人奉厉公,至于庄、宣,皆我之自立。夏氏之乱,成公播荡,又我之自入,君所知也。今陈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弃我姻亲,介恃楚众,以冯陵敝邑,不可亿逞。我是以有往年之告。未获成命,则有我东门之役。当陈隧者,井堙木刊。敝邑大惧不竞,而耻大姬。天诱其衷,启敝邑心。陈知其罪,授手于我。用敢献功!”晋人曰:“何故侵小?”对曰:“先王之命,唯罪所在,各致其辟。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自是以衰。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晋人曰:“何故戎服?”对曰:“我先君武、庄,为平、桓卿士。城濮之役,文公布命曰:‘各复旧职!’命我文公戎服辅王,以授楚捷,不敢废王命故也。”士庄伯不能诘,复于赵文子。文子曰:“其辞顺,犯顺不祥。”乃受之。

冬十月,子展相郑伯如晋,拜陈之功。子西复伐陈,陈及郑平。

子产始知然明,问为政焉。对曰:“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如鹰之逐鸟雀也。”子产喜,以语子大叔,且曰:“他日吾见蔑之面而已,今吾见其心矣。”子大叔问政于子产。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

伐陈,入陈。—《十二诸侯年表》

前547年,周灵王25年,郑简公19年

公会晋人、郑良宵、宋人、曹人于澶渊。

六月壬子,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

冬,楚子、蔡侯、陈侯伐郑。—《春秋 襄公二十六年》

郑伯赏入陈之功。三月甲寅朔,享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赐子产路、再命之服,先六邑。子产辞邑,曰:“自上以下,降杀以两,礼也。臣之位在四,且子展之功也。臣不敢及赏礼,请辞邑。”公固予之。乃受三邑。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让不失礼。”

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有备而还。遂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戌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戌怒,抽戈逐王子围,弗及。楚人以皇颉归。

印堇父与皇颉戌城麇,楚人囚之,以献于秦。郑人取货于印氏以请之,子大叔为令正以为请。子产曰:“不获。受楚之功而取货于郑,不可谓国。秦不其然。若曰:‘拜君之勤。郑国微君之惠,楚师其犹在敝邑之城下。’其可。”弗从,遂行。秦人不予。更币,从子产而后获之。

六月,公会晋赵武、宋向戌、郑良霄、曹人于澶渊以讨卫,疆戚田。

秋,齐侯、郑伯为卫侯故,如晋,晋侯兼享之。晋侯赋《嘉乐》。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子展相郑伯,赋《缁衣》。叔向命晋侯拜二君曰:“寡君敢拜齐君之安我先君之宗祧也,敢拜郑君之不贰也。”

郑伯归自晋,使子西如晋聘,辞曰:“寡君来烦执事,惧不免于戾。使夏谢不敏。”君子曰:“善事大国。”

许灵公如楚,请伐郑,曰:“师不兴,孤不归矣!”八月,卒于楚。楚子曰:“不伐郑,何以求诸侯?”冬十月,楚子伐郑。郑人将御之,子产曰:“晋、楚将平,诸侯将和,楚王是故昧于一来。不如使逞而归,乃易成也。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子展说,不御寇。十二月乙酉,入南里,堕其城。涉于乐氏,门于师之梁。县门发,获九人焉。涉氾而归。而后葬许灵公。—《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简公如晋请卫君还,而封子产以六邑。子产让,受其三邑。 —《郑世家》

楚率陈蔡伐我。—《十二诸侯年表》

猜你喜欢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范晔
  卷二十九·志第十·礼二·脱脱
  卷一百十四·毕沅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四·焦竑
  卷四·李心传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一、这“山崩川竭”的传言·雍正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第四卷 运河下·缪荃孙
  绎史卷一百五十二·马骕
  卷五十·司马迁
  两地·胡兰成
  答失八都鲁传·宋濂
  卷七十五·杨士奇
  卷一百二十八·佚名
  3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音巻六·杨士弘

    元 杨士宏 撰张 震 注唐诗正音五五言絶句宋之问【之问字延清汾州人甫冠武氏召与杨烱分在习艺馆又游洛南诏从臣赋诗东方虬诗光成赐锦袍之问俄顷刻献览之嗟赏夺袍赐之诗评云魏自建安以来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

  •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欧阳修

    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其辩贵贱、叙劳能,则有品、有爵、有勋、有阶,以时考核而升降之,所以任群材、治百事。其为法则精而密,其

  • 卷三百二十二·列传第八十一·脱脱

        何郯 吴中复陈荐 王猎 孙思恭 周孟阳 齐恢 杨绘刘庠 朱京   何郯,字圣从,本陵州人,徙成都。第进士,由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言事无所避。王拱辰罢三司使守亳,已而留经筵,郯乞正其营求之罪。石介

  • 卷六十四·志第十六·河渠一·宋濂

        ◎河渠一   水为中国患,尚矣。知其所以为患,则知其所以为利,因其患之不可测而能先事而为之备,或后事而有其功,斯可谓善治水而能通其利者也。昔者禹堙洪水,疏九河,陂九泽,以开万世之利,而《周礼·地官》之属,所

  • 第七十五回 斛律光遭谗受害 宇文护稔恶伏诛·蔡东藩

      却说胡太后失去和士开,又害得寂寞无聊,她是个氵㸒妇班头,怎肯从此歇手,遂借拜佛为名,屡向寺院中拈香。适有一个氵㸒僧昙献,身材壮伟,状貌魁梧,为胡太后所中意。昙献亦殷勤献媚,引入禅房,男贪女爱,居然谐成了欢喜缘。胡太后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八·佚名

    万历三十三年四月乙巳朔时享 太庙命英国公张惟贤代○遣官祭 司灶之神○丙午裁革狭西同州判官镇原县县丞狄道县摩云岭巡简安定县巉口巡简各一员○山东抚按言青州原设马步壮快九百七十四名以管操指挥统领嗣因地方多事

  • 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一三九六 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佚名

    一三九六 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乾隆五十六年九月二十四日陕甘总督臣勒保跪奏,为遵例并折汇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二条,持论偏谬之处,各省有无照本抽改,又地方文武各官

  • 附录二 参考书及资料来源·林语堂

    (一)苏东坡诗文的早期版本苏东坡在世时所出的诗集,按时期分,我们知道的至少有七种:《南行集》,《钱塘集》(杭州),《超然集》(密州),《黄楼集》(徐州),《毗陵集》(常州),《兰台集》(任翰林时),《海外集》(在海外)。苏诗就现在所

  • 卷一百九十一·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九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节俭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羣臣衣服舆马甚汰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羣臣之所

  • 十三年·佚名

    (己酉)十三年清乾隆五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戊午朔,下綸音于八道兩都曰:「農者天下之大本,雖値屢豊,不敢放忽,況昨年諸道,登歉各殊?此後有秋之慶,專係於勸農二字,予方宿齋,祈穀于社壇。咨爾方伯、居留之臣,欽體欽體,使各其邑宰,其各躬

  • 孟子説卷七·张栻

    宋 张栻 着尽心上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夀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理之自然谓之天命于人爲性主于性爲心天也性也心也所取则异而体则同尽其心者格物致知积习之乆私意脱落万

  • 竟山乐録卷四·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乐録三卷已无賸义其所以过为简覈者以从来乐书多辞费翻害乐也故阅书千百卷而后成此録【自前汉至宋元诸儒论乐不计外即明代乐书见阅者有七十一种】然尚有先教谕浅説【十四条】取其论五声七始十二律十

  • 卷一百六十二·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十二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五十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五十八【宋板】经解第二十六礼记十五郑氏注【古本】礼记卷第十五经解第二十六礼记郑氏注【足利本】孔子曰至深于春秋者也

  • 卷一百九十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十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六十四观象授时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 疏七政谓日月五星也木曰嵗星火曰荧惑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

  • 降伏三界金刚三昧大仪轨分第三·佚名

    尔时释迦牟尼佛。说一切法平等最胜摄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谓贪无性故。瞋亦无性。瞋无性故。痴亦无性。痴无性故。诸法亦无性。诸法无性故。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性。若人於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听闻受持读诵记念者,是人设

  • 佛遗教经解·智旭

    归命常住大悲尊 应病与药权实法 亦礼天亲造论主 为顺初机重解释

  • 文陀竭王经·佚名

    一卷,北凉昙无谶译。与顶生王经同本,二经皆是中阿含四洲经。文陀竭为顶生王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