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诸法等品第八十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其审谛者不著不断。不审谛者亦不著不断。所有无所有无著无断。审谛不审谛俱不著不断。是事云何。佛报须菩提言:以诸法等故我言断。世尊,是何谓。佛报言:有佛无佛如及尔法性真际法事。初不变异常住如故。是名为断。但以俗为名号有言有教。俗之音声虽有言教皆无所有。须菩提言:世尊,假令诸法如梦如响如镜中像如野马如幻如化者,菩萨云何於空无之法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言我当具足六波罗蜜。具足神通。具足慧度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及三脱门。具足八惟无九次第禅。言当具足十力佛十八法。言当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言当具足陀邻尼门。云何言我当作光明普照窈冥之处。云何知众生意如为说法耶。佛言: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汝所问。为如幻如化不。须菩提言:假令诸法如梦如幻。菩萨云何行般若波罗蜜。世尊,梦以幻化非真实者,不真实法不能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法亦不能行。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梦化不行六波罗蜜。不能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法皆为是有为想法。有为想之法亦不可得萨云若。是法亦复是道亦复是泥洌以是法无所生无有相。以是故。菩萨初发意以来习诸善法。六波罗蜜乃至十八法。知是法以如梦如化。不具足六波罗蜜十八法者,亦不能教化众生。菩萨习诸善法。观诸法如梦如化。菩萨观般若波罗蜜。观萨云若。观众生亦复如梦如化。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於中受形。及幻化法不於中受形。言当逮萨云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所龋於十八法亦无所龋菩萨知诸法无所取故。逮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诸法无形故。无所取不可持。无所取法而有所得。亦不见是法。是故菩萨为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从发意以来行六波罗蜜。但为一切不自为身。菩萨起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但为众生故。以众生无所有。以众生有众生想。不见有见想不知有知想。是故菩萨於颠倒中拔出众生。於甘露地断诸习想。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和拘舍罗。於诸法无所入。建立众生於无所入。但以俗数非第一义。须菩提言:世尊,如来所逮觉法。为以世俗数为以第一义。佛报言:如来者以俗数得逮觉。亦无有法有所得者,所以者何。若言我得道者是为大耻。若有二者亦无逮亦无觉。复问世尊,假令有二不逮觉者,为从一得逮觉耶。佛报言:亦不从二亦不从一。逮觉者亦不一亦不二。不一不二则是逮觉。所以者何。逮觉者为戏则为贡高。等觉者无戏亦无贡高。须菩提言:世尊,诸法所有皆无所有。云何是等正觉。佛报言:亦不有有亦不无无亦无言说。是则等觉。等觉法者亦无言说。亦无有法说等觉者,等觉者以过於诸法。凡夫愚人去等觉远。复问。世尊,如来为离觉法远耶。佛报言:等正觉者非众圣贤声闻辟支佛菩萨及佛之处。复问。世尊如来於诸法中得自在耶。佛报言:凡夫之等及声闻辟支佛及如来皆共一等觉。一等觉者亦无有二。亦无凡夫亦无三耶三佛。乃至如来亦无若干。须菩提言:世尊,假令於等觉中无有分数者,凡夫声闻辟支佛无有差别。佛言:如是如是,凡夫乃至三耶三佛无有差别。假令凡夫乃至三耶三佛无有差别者,何以故有三尊。佛言:於须菩提意云何。佛宝法宝比丘僧宝等觉异耶。对曰:如我从世尊所闻。三宝及等觉无有异。三宝及等觉亦不合亦不散。无有形亦不可见。一相无相为无相法。作数作处者则为有近有处。佛告须菩提,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时。为诸法作处。便知有三恶趣知有人道知有三十三天。便知三十七品乃至内外空及所有无所有空。知有十八法。是故须菩提,是为如来大士之所差特。不动於等觉法为诸法立处。须菩提言:世尊,如世尊於等觉不动耶。凡夫声闻辟支佛於等正觉亦复不动。佛法凡夫法声闻辟支佛法及如来法为一法耶。及无形法色法痛想法行法识法异耶。眼法耳法鼻法舌法身法意法有异耶。地水火风识空法有异耶。淫怒痴法有异耶。六十二见有异耶。四禅四等及四空定法有异耶。三十七品法三脱门法内外空及所有无所有空法。八惟无九次第禅四无畏四无碍慧十力。佛十八法有为无为法。是诸法皆有名。云何处不可得。若菩萨不住是处不分别诸法。菩萨终不能行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游诸十处。尔乃上菩萨位。便过二地。已过二地具足神通。於诸神通具足五波罗蜜。游诸佛刹供事诸佛殖众善本。持是功德教化众生净佛国土。佛告须菩提,汝所问。如来及凡夫法及二地法。云何作是问。於汝意云何。五阴空法及如来法为有异耶。须菩提言等空。佛言:於空可见无相法不。五阴相及佛相为可见不。须菩提言:世尊,不可见也。是故须菩提,诸法之法亦无有。凡夫亦不离凡夫。亦非如来法。亦不离如来法。复问。世尊,是法为是有为法为是无为法。佛言:亦不离无为而得有为法。亦不离有为法而得无为法。须菩提,有为法无为法一法无二。亦不合亦不散。无有形不可见一相。一相者无相。以俗数故有所作耳。非最第一义。最第一义非身口意所作。亦不离身口意。得第一义以诸法之等。是故第一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得最第一义而行菩萨事。

猜你喜欢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九卷·马鸣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四(本)·慧沼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八·法云
  辩中边论卷下·世亲
  指月录卷之四·瞿汝稷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一·玄奘
  卷一百三十七·佚名
  20.说道非道智见清净品·佛音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欧阳竟无
  俱舍论记 第二十六卷·普光
  顯揚聖教論大科·欧阳竟无
  五家正宗赞卷第三·绍昙
  缘起圣道经·佚名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一·明雪
  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序·水鉴慧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高文秀

    (白衙内同搽旦上)(白衙内诗云)借坐衙内放告牌,引得他人插状来。专待国牢身死后,方才做了永远夫妻大称杯。自家白衙内的便是。我将孙孔目下在死囚车中,早晚便是死的人也。俺夫妻永远团圆到老,兀的不快乐杀我也!正好饮酒,争奈无有

  • 卷191 ·佚名

    刘克庄 送陈霆之官连州 郡接湖南境,孤城若个边。 茆寮愁问宿,峡石善惊船。 官小无迎吏,诗工有续编。 古人高妙处,不过览山川。 刘克庄 送大渊宰安溪七言三首 御堦人看放班回,谁记乾淳旧事哉。

  • 列传第六 广平公盛 阳州公永乐弟长弼 襄乐王显国 上洛王思宗子元海 弟思好 平秦王归彦 武兴王普 长乐太守·李百药

    广平公盛,神武从叔祖也。宽厚有长者风。神武起兵于信都,以盛为中军大都督,封广平郡公。历位司徒、太尉。天平三年,薨于位。赠假黄钺,太尉、太师、录尚书事。无子,以兄子子瑗嗣。天保初,改封平昌王,卒于魏尹。阳州公永乐,神武从

  • 卷四十二·黄以周

      徽宗   △宣和二年庚子,一一二○   1、十月(案:《续资治通鉴》、《宋史·本纪》、《十朝纲要》并十月係戊辰朔,《四史朔闰考》同。) 己巳,尚书省言:“契勘州县武学已罢,内外愿入京武学人,乞依元丰法试补入学举试人。旧

  • 自序·凌雪

    或曰:南天痕者何纪?弘光、隆武、永历三朝事也。何以不言朝?季野所谓「不成朝」也。何以不名史?次公所谓「不敢当史笔」也。何以谓之「南」?哂园所谓「皆南土也,势不及乎北也」。何以谓之「天」?苍水所谓「天之所兴、天之所废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五 氏族畧五·纪昀

    氏族畧 【五】补遗○补遗一以国为氏以郡国为氏以邑为氏以地为氏以乡为氏以亭为氏以字为氏以名为氏以姓为氏诸方大姓以官为氏以凶德为氏以基德为氏以谥为氏以事为氏以名氏为氏以国爵为氏以官氏为氏代北复姓诸方复姓代

  •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钱穆

    中国文化有与并世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绝对相异之一点,即为中国社会有士之一流品,而其他社会无之。夏、商、周三代,中国乃一贵族封建社会,然其时已有士。如夏代之传说,商代之伊尹,起于版筑畎亩之中,而上登政治至高地位,其详已不可

  • 卷四十八·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四十八金石三题名顺治三年丙戌科赐傅以渐等三百七十三名及第出身题名碑【谨按明进士题名并命阁臣作记重见复出文义一律我】【朝进士题名于篆额之下刋榜首圣制一道于法为简质云】四年丁亥科

  • 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吴晗

    明、清两代五六百年间的科举制度,在中国文化、学术发展的历史上作了大孽,束缚了人们的聪明才智,阻碍了科学的进展,压制了思想,使人们脱离实际,脱离生产,专读死书,专学八股,专写空话,害尽了人,也害死了人,罪状数不完,也说不完。这些

  • 卷十·佚名

    <经部,四书类,日讲四书解义>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 论语【下之三】 卫灵公第十五 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絶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

  • 继承父亲的遗志·孔子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其:他的,这里指儿子,不是指父亲。没:死去,与“在”相对。三年:泛指多年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当他父亲死去以后

  • 提要·卓尔康

    【臣】等谨案春秋辨义三十八卷明卓尔康撰尔康字去病仁和人万厯壬子举人尝官浚仪县教谕平生颇以匡济自任著述甚多是书大旨分为六义曰经义曰传义曰书义曰不书义曰时义曰地义持论皆平正其经文毎条之下大抵皆杂采前人成说

  • 第十五章 33·辜鸿铭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辜讲孔子说:“聪明而高尚的人,不可能从小事上显出其品质,但是可以承担重大使命。愚蠢的人可能在小事上别具一格,但是却不能委以重任。”

  • 教学品法句经第二(二十有九章)·佚名

    教学品者,导以所行。释己愚闇得见道明。咄哉何为寐,螉螺蚌蠹类。隐弊以不净,迷惑计为身。焉有被斫创,心如婴疾痛。遘于众厄难,而反为用眠。思而不放逸,为仁学仁迹。从是无有忧,常念自灭意。正见学务增,是为世间明。所生福千倍

  • 卷第一·慧苑

    续藏经 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唐 慧苑述京兆静法寺沙门慧苑述刊定记者。苑以薄佑。□□和上遽迁生所。制兹略疏。经才四分之一。始自妙严品。讫乎第二十行。并能造十定疏前之九定。而悬谈与中间及十定后疏。并未修葺。

  • 邃汉斋谜话·佚名

    薛风昌著,薛风昌生平不详,是论述灯谜创作技巧的专著,为第一部“谜话”,1913年。

  • 海药本草·李珣

    本草类著作。唐李珣撰。六卷 (一说五卷)。珣字德润,四川梓州 (在今四川省境内) 人,以售香药为业。李氏主要收录海外输入移植南方的药物,约一百余种。多录自 《唐本草》、《本草拾遗》及其他本草著作,原书已佚,佚文散

  • 关张双赴西蜀梦·关汉卿

    简名《双赴梦》。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末本。系据《三国志》刘备、关羽、张飞等传中关、张遇害之事,虚构托梦情节而成。首折叙刘备称帝后,思念关、张,遣差官赴荆州、阆中宣召关、张来成都聚会。差官抵达二地,始知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