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随真知识品第五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新学菩萨云何学六波罗蜜。佛告须菩提,新学菩萨欲学六波罗蜜者,当与真知识相随。常当承事。又复当与能解说般若波罗蜜者相随亦亲近。有能解说是般若波罗蜜者,常当呼人劝助。令学六波罗蜜。当守奉行。当持是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莫於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中扌此於五阴。亦莫於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中扌此六波罗蜜。莫扌此於内外空及有无空。莫扌此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莫扌此萨云若。所以者何。不扌此五阴者便逮得萨云若。不扌此六波罗蜜者便逮得萨云若。不扌此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者便逮得萨云若。当言善男子,行般若波罗蜜。於五阴中莫起想著之意。所以者何。善男子,是五阴非可著者,亦莫於六波罗蜜有所著。善男子,六波罗蜜亦非可著者,亦莫著於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乃至萨云若亦莫有著。所以者何。萨云若者亦非有著。亦莫起著於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亦莫起著於菩萨乘。亦莫起著於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以者何。善男子,是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非可著者,何以故?诸法之相皆悉空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甚谦苦於空无相之法。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欲得阿惟三佛。佛言:如是须菩提,菩萨甚谦苦於空无相之法。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阿惟三佛。须菩提,为世间故。愍念世间。安隐世间。欲救世间一切众生。以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世间归。为世间作护。为世间作灯明。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世间作将。为世间导。为世间舍。为世间趣。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云何菩萨为诸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度脱五道安隐众生。著无畏岸坦然泥洌以是故为世间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云何菩萨欲安隐世间。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诸有众生有苦恼忧悲者,皆悉度著无忧之岸坦然泥洌是故菩萨为世间安乐。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作救。是菩萨摩诃萨世间诸有生死。勤苦救世众生令脱众苦。以法救化次以三乘而度脱之。是故菩萨为世间救。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护。世间众生有生死之法护令不生。众生皆有老病死法。护使不老不病不死。有忧悲者护令得至无馀泥洌是故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世间护。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舍。是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为世间说诸法无碍。是故菩萨为世间舍。云何菩萨为世间灯明。菩萨摩诃萨於三界冥中。拔诸众生令立泥洌是故菩萨为世间灯明。云何菩萨为世间将。是菩萨得阿惟三佛时。为世间说色。非我所是为非色。痛想行识亦非我所是为非识。乃至萨云若为非我所是为非萨云若。须菩提,如色非我是为非色。如色非我诸法亦尔。须菩提白佛言:如世尊所说,五阴非我所诸法亦尔。如是菩萨为不逮觉诸法。何以故?色者无所分别。乃至萨云若亦无所分别。亦不言是五阴亦不言是萨云若。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五阴无所分别。至萨云若亦无所分别。亦不言是五阴。亦不言是萨云若。须菩提,是亦为大谦苦。常行是法而不厌倦亦不懈担菩萨言我亦当逮觉。亦当持是清净之法宣示未学者,须菩提,是故菩萨为世说非我所。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渚。譬如江河洹海。断流绝域可止顿处。是谓为渚。於人有益。当来过去五阴两断。当来过去萨云若亦两断。如是断者诸法亦断。诸法断者当来过去亦断。如是断者,是则为净是则为快是则为真实是则为空。爱尽无猗无馀无尘。是则为泥洌须菩提,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便分流是清净法化真谛法化以济众生。是故菩萨为世间渚。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将导。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为世间众生。说五阴法不生不灭不著不断。作是说法从须陀洹至阿罗汉辟支佛法。为是辈说五阴不生五阴不灭。持是法教流布世间。须菩提。是菩萨得阿惟三佛时作是说法。是为世间将导。须菩提,云何菩萨为世间趣。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说五阴如趣空。说萨云若如趣空。五阴空者则无所趣。亦不趣亦不不趣。何以故?五阴与空亦不来亦不去。作是说法者,为众生说萨云若空。亦不来亦不去。所趣而无所趣。须菩提,是故菩萨为世间趣。须菩提,何以故?诸法过者,如空一趣不复还。何以故?空亦无来亦无去。诸法所至亦无有相亦无有愿。何以故?相愿一过不复还故。相愿亦不来亦不去。诸法所至亦无所至。亦无有行亦无有生亦无有灭。亦无有著亦无有断。如梦如幻如响如影如化如焰。诸法亦如是,一去亦不复还。何以故?化者亦无去亦无有来。须菩提。诸法所至无有边际亦不复还。诸法亦不动亦不不动。诸法亦不来亦不去。诸法亦不合亦不散。诸法无我无命无寿。须菩提,众生尚无所有。况当有往还。须菩提,诸法所住有常。诸法所住有乐。诸法所住有净。诸法所住有我。诸法无常苦无净非我。诸法所住者,有淫怒痴见有身见。是诸法住亦如如住如法性祝如真际住如普祝如不思议性祝如不动移祝是所住处亦不来亦不去。何以故?诸法亦不来亦不去。诸法住如五阴。何以故?五阴尚不可见。何况当有去来。诸法住如六波罗蜜。是住亦无有还。何以故?六波罗蜜尚不可见。何况当有往还。诸法住如内外空及有无空。如三十七品祝如十八法祝如十八法亦无去亦无来。诸法住如声闻辟支佛道祝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祝亦无往还。何以故?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无往还无所有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深般若波罗蜜谁能解者,佛言:菩萨摩诃萨从过去佛所作功德。供养无央数百千诸佛。久与真知识相得者,是辈人能解是深般若波罗蜜耳。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有何等相。能解是深般若波罗蜜。佛告须菩提,若有菩萨於淫怒痴断者,则是其相。须菩提,能解深般若波罗蜜者,淫怒痴像则为已断也。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七·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佚名
  佛说无言童子经卷上·佚名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佚名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八·海明
  卷十四·赞宁
  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佚名
  卷五百四十三·佚名
  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二·牧云通门
  新华严经论 第十四卷·李通玄
  大乘四法经(地婆诃罗译)·佚名
  卷第十八·丈雪通醉
  卷之九·佚名
  佛说普贤曼拏罗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话补遗卷二·杨慎

      王建宫词  王建宫词一百首至宋南渡后失去七首好事者妄取唐人絶句补入之泪尽罗巾梦不成白乐天诗也鸳鸯瓦上忽然声花蕋夫人诗也宝仗平明金殿开王少伯诗也日晩长秋帘外报又日映西陵松栢枝二首乃乐府铜雀台诗也银烛

  • 唐诗镜卷五十二·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五十二 明 陆时雍 编 晩唐第四 陆龟蒙【字鲁望吴中人举进士不第居松江甫里多所论撰有田数百亩屋三十楹性嗜茶置圉顾渚山下岁取租茶自判品第又不喜与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不乘马升舟设篷席齎束书

  • 卷第一百三十七·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齐纪三〔起上章敦牂(庚午),尽玄黓涒滩(壬申),凡三

  • 卷之三百·佚名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十一月。壬午朔。○乙酉。升江西按察使石文焯、为安徽布政使司布政使。○丙戌。升湖广岳常道赵弘运、为湖北按察使司按察使。○丁亥。和硕雍亲王胤祯疏言、查勘京城海运八仓、清河本裕一仓、通

  • 第一章 古代史官概述·金毓黻

    史学寓乎史籍,史籍撰自史家。语其发生之序,则史家最先,史籍次之,史学居末。而吾国最古之史家,即为史官。盖史籍掌于史官,亦惟史官乃能通乎史学,故考古代之史学,应自史官始。昔者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子长撰《史》,始于黄帝,虽云

  • 卷二十二·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二十二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史部,正史类,史记,卷二十二>

  • 三三 王府庄·周作人

    鲁迅自己说过,小时候有一个时期寄食于亲戚家,被人说作乞食。这便是癸巳秋后至甲午夏天的事情,亲戚家即是鲁老太太的母家,那时外祖父早已去世,只是外婆和两房舅舅而已。外祖父晴轩公,名希曾,是前清举人,在户部做过主事,不久告假

  • 贺拔胜传·李延寿

    贺拔胜,字破胡,从小就有志气节操,会骑在马上向左右两旁射箭,北人无不称赞他的胆略。卫可环围困怀朔,他当时也为军主,和父亲度拔一起镇守怀朔。他们已经被围一年,而外援却迟迟不来。贺拔胜便激昂慷慨地告诉镇将杨钧,他愿出城向

  • 一五七、庞煖剧辛考·钱穆

    《史记?燕世家》:&ldquo;剧辛故居赵,与庞煖善,已而亡走燕。燕见赵数困于秦,而廉颇去,令庞煖将也,欲因赵弊攻之。问剧辛,辛曰:庞煖,易与耳。燕使剧辛将击赵,赵使庞煖击之,取燕军二万,杀剧辛。&rdquo;《李牧传索隐》:&ldquo;庞煖即?

  • 卷一百六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六十二人物志四十二大臣传二十八【满洲正白旗七 乌尔登 舒赫德永 贵】乌尔登乌尔登满洲正白旗人姓乌礼苏父喀喇官至宁夏副都统雍正六年乌尔登

  • 卷七十三绿营四·冯煦

    江南驻京文报局江南驻京文报局委员一人。江南旧有驻京提塘,因转雇书手,积压文件,经督抚会奏裁撤,照直隶另设文报局办法,派员驻京,设立江南文报局,据光绪三十三年司卷。旋经陆军部奏准。所派文报局各员名,应先行咨部,如遇有迟延

  • 卷十三·姚际恒

    春秋通论卷十三 佚

  • 卷四·王元杰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谳义卷四     元 王元杰 撰闵公公名开庄公子惠王十六年即位闵谥也在国逢难曰闵经元年春王正月胡氏曰不书即位内无所承上无请命也谳曰庄公既薨子般继卒鲁国内乱而无君庆父利幼而立闵是不得承国

  • 卷一百六十二·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六十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若常若无常。何以故?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

  • 心 理 建 设·太虚

    ──二十年十一月在西安建设厅养成所讲──贵所是研究建设的,将来的新国家,新社会,新世界,都要从建设产生出来。因为、宇宙万有是时时刻刻在新生的,我们所希望的光明之路,都是要我们自己创造,非是有现成的在那处摆著。所以、

  • 扶乩绝非正法·印光

    扶乩,乃灵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萨、某仙,皆假冒其名。真仙,或偶尔应机,恐千百不得其一,况佛菩萨乎?以乩提倡佛法,虽有小益,根本已错,真学佛者,决不仗此以提倡佛法。何以故?以是鬼神作用。或有通明之灵鬼,尚可不致误事。若或来一糊

  •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十六·吹万广真

    传嗣法孙灯来重编玉皇山传忠南漠田之郊余沧足维摩室而之陌野欲巢秦望之长松以效生公之列石因指莘之牧而询之曰觌面崔嵬可乘铁马而与之蹉跎者若甚岫耶莘之牧答曰彼即垫邑之玉皇山也上有梵刹厥顶森焉吾尝闻天之朝也岩有

  • 镡津文集·契嵩

    凡十九卷。宋代契嵩(1007~1072)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为明教大师契嵩之文集。镡津(广西藤县)为契嵩之生地,故本书名为‘镡津文集’。契嵩属于禅宗云门宗,博通儒佛,对于当时儒家之排佛论力加反驳,而倡儒佛一致论。卷一至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