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三百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十一月。壬午朔。

○乙酉。升江西按察使石文焯、为安徽布政使司布政使。

○丙戌。升湖广岳常道赵弘运、为湖北按察使司按察使。

○丁亥。和硕雍亲王胤祯疏言、查勘京城海运八仓、清河本裕一仓、通共五百六十二廒。又有院内露囤共十五围。此内秋季支放已空者、五十一廒。见在满贮未经支放者、二百五十九廒。支放余剩一半者、一百三十六廒。俱属好米。共三百六十九万六千八百石有奇。其变色之米、七成以下、亦已经支放、余剩一半者、八十五廒。并露囤之米、共七十万二千九百石有奇。变色不等、应分别粜卖支放者、三十一廒。并露囤之米、共二十四万九千一百石有奇。应将此米、令该监督查造清册、报仓场总督验明、应粜卖者粜卖、应支放者支放。其变色之米、七成以下、亦报仓场总督验明、照通仓例粜卖。如兵丁愿代小米支领者、准其支领。若余剩半廒之好米、悉令归并同色廒内。则一转运间、空廒不少、可以悉贮新米矣。至京仓之米、应给上三旗包衣佐领、五旗王等包衣佐领、及八旗兵丁执事人等。其放米领米之时、亦令各旗派官一员监视、务令按廒支领、严禁拣廒越占。放此米时、亦定限于两月领完。逾限者停其给与。该监督若将变色之米、搀杂充数、及有勒掯迟延等情、各报仓场总督题参、严加治罪。悉照通仓例、一体遵行。若抵给仓役工价之米、霉烂成灰者、亦听耕种之人、领取运出。内有成色之米、亦仍收贮粜卖。又查本裕仓内、每年例派进米二十万石、按季支放俸粮、止于十三万石。历久余剩充积、廒舍不敷。另贮露囤、致有霉变。嗣后请令仓场总督、停止例派之数。酌有空廒可贮、然后运贮。再查各仓修理损漏之处、应大修者、七十八廒、小修者、一百八十四廒。应交工部速行确估修理。查各仓应行增建之处、海运等八仓。俱有隙地、可增建四十二廒。太平仓迤南沿河一带、可增建二十五廒。至于朝阳门至东直门、另建一仓、前曾题请。今经详阅地势、可增建四十二廒。亦应一并交工部、速行确估建造。得上

□日、该部议奏。

○和硕雍亲王胤祯疏言、仓粮关系甚要。收贮之责、全在监督。米色攸殊、即监督优劣所定也。查原任监督穆钦、彭象晋吴尔赛、文柱、王凤孙、卓洛、郭毓麟、谢载秩、顾伯、王国治、达兰泰、各员任内、收贮米石疎忽、致多霉烂、额数有亏、迟延交代、俱经该总督题参、应交与新任监督、作速清查、如尚有余剩之米在廒、该总督验明米色、速行支放粜卖。俟完日照亏欠之数、着落伊等家产赔补。本身交部严加议处。其原任监督张坦麟、索柱、张嵩年、图密善、金南瑛等、任内米石、加谨收贮、交代明白、而索柱、张嵩年、及见在之新任监督禅齐布、张登杰、复捐资修理廒舍。应请交吏部议叙、至于见任监督景古尔岱、吕文樱、弼锡纳、陈守创、吴隆元、佛海、刘公津、哲尔金、高辉等、任内米石、额数既足、而收贮亦谨、俟伊等任满交代、令仓场总督查明具奏。臣等查得米石霉变、皆由新旧监督、互相推诿、不受交代、迁延日久所致。嗣后应令仓场总督、于新旧监督交代之时、查看明晰。如可接受者、即令新监督接受、不得推诿迟延、贻误仓粮。如米色霉变、不可接受者、即行声明参奏、将好米交新任监督收管。其霉变亏少米石、着旧任监督赔补。仍交与该部严加议处。得上

□日、该部议奏。

○戊子。上不豫。自南苑回驻畅春园。

○予故汉军都统苏尔法、祭葬如例。

○以固山贝子允祹、为镶黄旗满洲都统。镇国公吴尔占、为镶白旗满洲都统。

○己丑。免山西平、汾、二府、泽、沁、二州、所属州县卫所、康熙六十年分旱灾额赋有差。

○以故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刘得礼亲叔刘英、袭职。

○庚寅。上因圣躬不豫。十五日南郊大祀。特命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祯恭代。皇四子胤祯以圣躬违和、恳求侍奉左右。上谕曰、郊祀上帝。朕躬不能亲往。特命尔恭代。斋戒大典、必须诚敬严恪。尔为朕虔诚展祀可也。皇四子胤祯遵上□日于斋所致斋。

○辛卯。皇四子胤祯三次遣护卫太监等、至畅春园、候请圣安。上传谕、朕体稍愈。

○壬辰。皇四子胤祯遣护卫太监等、至畅春园、候请圣安。上传谕、朕体稍愈。

○癸巳。皇四子胤祯遣护卫太监等、至畅春园、候请圣安。上传谕、朕体稍愈。

○甲午。丑刻。上疾大渐。命趣召皇四子胤祯于斋所。谕令速至。南郊祀典、着派公吴尔占恭代。寅刻。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佑、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礻我>、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胤祯闻召驰至。巳刻。趋进寝宫。上告以病势日臻之故。是日、皇四子胤祯三次进见问安。戌刻。上崩于寝宫。

○遗诏曰、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致也。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孙百五十余人、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仅劳苦二字所能该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此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尽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似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国、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国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剪灭闯寇、入承大统。稽查典礼、安葬崇祯。昔汉高祖系泗上亭长。明太祖一皇觉寺僧。项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归于汉、元未陈友谅等蠭起、而天下卒归于明。我朝承席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也。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又年力盛时、能弯十五力弓、发十三把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绘。每□山戊不□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山戊不□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预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至不克令终。皆由辨之不旱也。朕之子孙、百有余人。朕年已七十。诸王大臣官员军民、以及蒙古人等、无不爱惜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饶余王之子孙、见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协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亲王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乙巳。恭上尊谥曰、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

○雍正元年。九月。丁丑朔。巳时。葬景陵。

○上在位六十一年。寿六十有九。上受天明命。作君作师。湛恩浃人心。治化翔域外。至诚无息、等皇古之万八千年。大德曰生、溥仁恩者六十一载。荡荡乎。浩浩乎。功德之隆盛。弥纶蟠际。盖穆清之表、不言而成化。必赖有圣人出焉。为之财成。为之辅相。参三才之极。立万物之命。凡礼乐刑政、纪纲法度、举措协于刚柔。旦明通于穹昊。此圣德之所以合天也。朝廷清明。寰宇熙皞。四时叙。风雨和。泰阶平。景庆见。绵绵翼翼、裕久安长治之基。此圣心之所以弘运也。以言乎文、则经天纬地。麟麟炳炳。奎章宸翰。彪映星云。而逊志敏求、尤寒暑不辍。手定六经。旁通百氏。望杏坛而止辇。跻朱子以升堂。增庠序之额。广春秋之榜。苗猺之秀、亦许操觚。诸贤之裔、胥为博士。宋儒周邵二程张朱、称之曰子而不名。古今崇文治者、斯时称独盛矣。右文之世、或少武功。上智勇天锡。圣武布昭。当三逆蠢动、蹂躏百姓。上从容镇定。简师命将。庙算如神。天戈所指、藁街授首。滇黔楚蜀闽粤之地、生民得安衽席。至于平台湾。定察哈尔部。拔雅克萨城。尽鄂罗斯边界。归我版图。六飞三征朔漠。而噶尔丹顿销余烬。因班禅归诚、而定藏地、安西域之众。制胜方略。皆密承于九重。古未之有也。无思而无不通曰圣人。上于载籍、一经流览、即得其奥上□日。文武章疏陈奏、凡地方利弊、及诸臣隐微心曲、虽千里万里之遥、了若指掌。至于验宿海。识江源。以黄钟辨雷声。以钱影喻蒙气。泰山为长白之分支。瀚海为洪荒之泽国。别方音于地界。占物性于天时。累黍必考纵横。温泉必徵色味。皆皇古制作之所未备。群圣论列之所未详。洪范曰睿作圣、斯诚通乎微而妙应不穷也。知人则哲、古帝为难。上于内外大小臣工、必亲加鉴别。因能授任。简厥修。进厥良。不惟其官、惟其人。或异数甄擢者、非清操苦志、必奇猷殊绩。至若折冲之才。介胄之士。表其寸长。述其劳勚。所司或未尽知也。恭己之容。虽燕闲执□目御、言笑不苟。临黼扆、亲百官、蔼然春和。而衣冠瞻视、尊严肃穆之象、胥凛凛焉。性爱俭素。衣常浣濯。尚方供御、不贵珍异。虽威德所播、共球琛赆、波委云集、重违远人之意、一再寓目而已。御苑宫室、舟航器皿、纯素无藻绘。巡幸所至、不需民间丝粟。其俭以惜物如此。宽大之恩。遍逮臣庶。左右有过、必原其情。新进之士、有未娴奏对者、輙笑而容之。隆冬则流遣宽期。盛暑则囹圄弛禁。谳狱一上、必重加矜恤、以求其生。迟回郑重。每以此意诏勉臣下焉。中和之性。含弘之度。一日万几、纵容就理。不遗纤悉、而处之若无事。未尝有苛刻急迫之色。盖惇大成裕、所以贻万年昇平之景祚也。显谟承烈、恢三朝之弘绪。问寝视膳、备两宫之孝养。佳时圣节、省方避暑、往往于翠辇龙艑之侧、扶掖承欢、称觞介寿、尽诚致爱。他如祷疾视医药。徒步趋山陵。大孝永慕、无踰于此。敬天尊祖。斋明祓濯。郊坛荐琮璧。宗庙奉尊彝。恪勤以将。俨肃进退。敬谨之至。数十年如一日也。任贤不贰。去邪不疑。自王公大臣、下逮黎庶、罔不示之以诚。圣谕十六条、台省箴、训饬士子文、及起居记载、片词数语。皆奉渊衷诚意以出之。四海之内、颂如天。颂如日。若家喻而户晓之也。招携怀远。咸以信孚。如朝鲜、西域、鄂罗斯、喀尔喀、丹济拉等、或攘其外患。或锡之名号。或晓以威福。谕上□日所到、悉欢呼拚舞、委贽恐后、猗欤盛哉。鸿功莫殚。至德难名。集帝王之大成。迈群圣而首出。林林总总。登春台。游化宇。日用饮食而不自知。斯则圣人之大也。然圣人以仁育万物。何尝一日自暇逸哉。未明求衣。中宵警枕。勤仁政也。虚怀纳言。博采众论。广仁心也。好生之德。周于法外。明刑之仁也。祁寒暑雨。深念民隐。爱养之仁也。□山戊不□蠲租数百万。一方水旱、即躬亲步祷。发帑发粟、俾人人得所。恤灾之仁也。治淮黄。筑六坝。修太行堤。障沁河诸水之下流。疏永定子牙两河之潴泄。扞民之患、而仁被于泽国。兵戈偃息。士无疮痍。复遣大吏、周视而锡赉之。恤营伍之苦。而仁及其室家。布帛菽粟。尊礼高年。仙醴修馐。饫彼黄发。斯又养老之仁。传为旷典矣。仁主在上。六十余年。丰功懋德。汪濊如江河。布濩如雨露。士敦诗礼。民安耕凿。萑苻夜息。桁杨书静。行旅歌于涂。商贾嬉于市。即梯山航海。沐日浴月之乡。欣欣蒸蒸。无远弗届。及龙驭升遐。虽幽川邃谷。童叟妇女。莫不悲号奔走。若失怙恃。盖上之至圣至仁。凡含生之类。沦浃肌髓。中心哀慕。靡有止极。诗书史册所纪、上下古今。功德之景烁。历祚之长久。天心之协应。运会之昌隆。至矣哉、洵未有加于此者矣。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实录卷之三百

猜你喜欢
  志第十八五行六·范晔
  列传第六十 自序·沈约
  列传第七 李德林子百药·魏徵
  卷四百五十二·列传第二百一十一·忠义七·脱脱
  ●卷中·王铚
  第九十二回 图中原两军败退 寇南宋三路进兵·蔡东藩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一·苏天爵
  第九回 简王后至灵王时生孔子·黄士衡
  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第九册 天聪二年正月至三月·佚名
  一三七九 浙江巡抚福崧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卷一百三·宋敏求
  卷七十九·佚名
  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司马迁
  卷二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唐圭璋

      喜迁莺   英声初发。记舍选齐驱,祖鞭先著。   风月平分,尊罍谈旧,各已苍颜白发。屈指待拚一醉,祝生申嵩岳。怎知道,为清湘□润,暂移贤杰。   休说。予心渴,里巷争先,拟持杯阶闼。毕竟人间,赏心乐事,种种尽归缘法。拈

  • 卷二十 后赵录十·崔鸿

    石肇 石肇勒之昆弟也,勒既贵显,肇在军中不能自达,军士共送诣勒。勒哀之,拜建威将军,以肇无才力,每髙选参佐辅之[辅或作补],为聘广川刘典兄女,肇甚惧之。后拜长乐太守,治官每入门,动称阿刘教可尔不可尔,时

  • 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春正月乙巳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太和门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朝鲜国王李焞、遣陪臣李偘等、

  • ●郭青螺先生崇论卷之八·李衷纯

    获麟卜祷管子五人久娠一君二谥优孟扁鹊虢太子仓公韩非司马相如秦始皇汉惠帝汉文帝任敖田禄伯桓将军人豕人猫清吏汉唐二宣严光李泌樊晔冯异汉书会稡韩王晏寇牛喘牛弱世相莾昭三国孔明关侯取蜀华歆荀陈王谢懿说房杜子孙

  • 第一二二票光绪九年七月一一三一一-六·佚名

    新竹知县周,就小夫店交付别人代管事,改差、催传(因无呈催而注销)钦加五品衔、代理新竹县正堂周为改催讯究事。案据本城总夫首陈顶禀称:「以北门外泉兴号小夫店杨九,不自经理,交付郑春风代管,有误差事,禀请

  • 第七四认充结状光绪十二年八月一一二一二-三·佚名

    三皂头役萧嘉,具立认充结状具认充结状人萧嘉,今当大老爷台前,认充得蒙准接充三皂头役额缺,所有应收缴红白契、钱粮、正供等款公项,及遇保内命盗各案,宜当极力办理,不敢玩误、非为情弊。如有非为情弊,愿甘

  • 第四卷 冠婚·缪荃孙

    礼始于冠,南朝所重,自上下下,循用旧典。《宋书·礼志》:江左诸帝将冠,金石宿设,百僚陪位。又豫于殿上铺大床。御府令奉冕帻簪导衮服,以授侍中、常侍。太尉加帻,太保加冕。将加冕,太尉跪读祝文曰:今月吉日,始加元服。皇帝穆

  • 东昏侯本纪·萧子显

    东昏侯萧宝卷字智藏,是高宗的第二个儿子。本名明贤,高宗辅政后改为现在的名字。建武元年(494)立为皇太子。永泰元年(498)七月三十日,高宗逝世,太子即皇帝位。八月初八,下诏雍州凡与索虏战死的将士家属,免除赋税徭役等。又诏

  • 卷之六十四  青溪暇筆下(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青溪暇筆,二卷,未著撰人姓氏。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明歷代小史本皆作姚福撰。按福字世昌,自號守素道人,江寧人。事跡詳明詩紀事己籤卷十八。) 青溪暇筆下 蘇老泉有知人之鑒,作辨奸於王安石未用之前

  • 卷三十七·林之奇

    <经部,书类,尚书全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三十七宋 林之奇 撰顾命        周书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王乃洮颒水相被冕服凭玉几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衞侯

  • 《诗》地理图·傅斯年

    《诗》之影响《诗三百》在儒家的文献中,虽然有这么大的势力,而在后来文学的影响上。并不见得很多。仿佛《诗经》之体,同《诗经》之文,俱断于春秋之世。后来虽有四言诗,却已不是《诗三百》之四言诗了。所以这样者,一、春秋战

  • 卷四十一·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一天子之孝恤征戍秦始皇既并天下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而发谪矣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之【里左贫弱所居言无所不发矣】丘濬曰三代之遣戍役不得已

  • 卷之五十五·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五十五信朋友之信《皇王大纪》:舜年二十,孝友闻于人,有友七人焉: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訾、秦不虚,灵甫。当此之时,口不设,言乎不指,麾执玄德,於心而化,驰若神使。苟无信,虽口辩而户说之,不能化一人。录曰:七人,皆

  • 卷四十一·道世

    △供养灾第三十八(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三宝平等,旷若虚空。理无怨亲,事绝贵贱。是以随力虔诚,普供内外,务存遗相,冀兴普遍。故昔毗舍佉母别请罗汉五百,如来讥诃,显说平等。故知心无限极,则遍及十方;财无多少,则心周法界也。▲

  • 圆觉经略释·太虚

    ──二十一年六月在南京中国佛学会讲── 悬论    一 经本推考     甲 翻译     乙 卷帙     丙 注讲    二 经义提示     甲 托本在佛     乙 被机在顿     丙 注重

  • 康平县乡土志·佚名

    地方志书。约为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由李绍纲、徐芳修纂。此志依清末部颁乡土志例目。一册不分卷。绍纲,时任县劝所总董;徐芳,县巡警总局董事。按清末固定目录程式填报成书。约四千五百字。记事止于光绪三十四年(19

  • 灵宝半景斋仪·佚名

    述自旦至午三朝斋仪,忏罪求福。

  • 夷坚志·洪迈

    宋代文言志怪小说集。宋洪迈撰。《夷坚志》为其晚年所著,书名取《列子·汤问》“夷坚闻而志之”语意。四百二十卷,其中甲志至癸志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至四乙二十卷。已残缺。 《直斋书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