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照明品第四十一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耶。佛言是。舍利弗。舍利弗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作照明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至竟清净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为有名字。世尊,般若波罗蜜者於三界无沾污。世尊,般若波罗蜜者除诸垢冥。世尊,般若波罗蜜者於三十七品之最尊上。世尊,般若波罗蜜者安隐诸灾患恐怖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为五荒见蔽者作明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无际众生入邪径者而作正导。世尊,般若波罗蜜者萨云若。是能除诸习绪。世尊,般若波罗蜜者菩萨之母。生诸佛法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不生不坏。从有名至竟空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离於生死亦无所灭。不与作本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受诸孤穷者,为作珍宝施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具足初无能伏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三转十二事而转法轮。亦无能转者,所转终不动还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能现种种之本。及所有无所有空故。唯世尊,当云何住般若波罗蜜。世尊报言:当如世尊祝舍利弗。礼般若波罗蜜。当如礼世尊,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者则是世尊,世尊与般若波罗蜜无有别。般若波罗蜜则是世尊,世尊则是般若波罗蜜。诸佛世尊因般若波罗蜜而得名字。菩萨辟支佛阿罗汉至须陀洌皆因般若波罗蜜得其名字。十善四禅四等四空定五通。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及十八法乃至萨云若。皆因般若波罗蜜出生。於是释提桓因意念。何因尊者舍利弗乃生是问。释提桓因便问舍利弗言:尊者,何缘乃生是问。因何事有是问。舍利弗报言:拘翼。菩萨摩诃萨沤和拘舍罗。为般若波罗蜜所护持。及诸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世尊,从初发意以来至法欲荆於其中间所作善本。尽持作萨云若。拘翼。是故菩萨摩诃萨持般若波罗蜜过五波罗蜜上。拘翼。譬如人生盲。或百人或千人或万人。欲有所至若欲入城。而无有导终不能有所至。拘翼。是五波罗蜜为如盲者,离般若波罗蜜如盲者无导。亦不能具足至道。亦不能成萨云若。五波罗蜜为般若波罗蜜所护。如盲者得眼目。般若波罗蜜护五波罗蜜。令五波罗蜜各得名字。释提桓因语舍利弗。如所言五波罗蜜因般若波罗蜜得名字者,五波罗蜜但有名而无度。舍利弗言:如是拘翼。五波罗蜜因般若波罗蜜而得名字。五波罗蜜但有名无有度也。菩萨住於般若波罗蜜者,为已具足五波罗蜜是故般若波罗蜜於五波罗蜜。为最上化妙化无比之化。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当云何入般若波罗蜜中。佛言:如入五阴当作是入般若波罗蜜。如入五波罗蜜当作是入般若波罗蜜。如入内外空及有无空。如入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及十八法。如入萨云若如入诸法。当作是入般若波罗蜜中。舍利弗言:世尊,云何入五阴如入般若波罗蜜。云何如入诸法作是入般若波罗蜜。佛言:於五阴无所生无所得。无取无舍无所坏。当作是入般若波罗蜜。於诸法无所生无所得。无取无舍亦无所坏。是为入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言:作如是入般若波罗蜜。为及何法。佛言:於诸法无所及是乃为般若波罗蜜名号。世尊,不逮何法。佛言:不逮善法亦不逮恶法。亦不逮道法亦不逮俗法。亦不逮有漏无漏法。亦不逮有为无为法。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之兴。亦不为希望起。以是故於诸法无所及无所逮。释提桓因白佛言:云何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为不逮萨云若。佛言:如是拘翼。般若波罗蜜不逮萨云若。亦不逮亦不有。世尊,云何亦不逮亦不有佛言:般若波罗蜜者,亦不以字亦不以想亦不以生死。释提桓因言:世尊,亦不以字亦不以想亦不以生死云何为逮。佛言:如不入亦不受亦不舍亦不祝作是及如不及。拘翼。般若波罗蜜。如是逮诸法如无所逮。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之兴甚奇甚特。於诸法无所生无所有无所倚无所坏。须菩提白佛言: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逮诸法不逮诸法。菩萨闻是或恐或怖。便离般若波罗蜜。佛言:如是菩萨闻是或能恐怖。若有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或作是念言:般若波罗蜜空。般若波罗蜜无有坚固。般若波罗蜜侵欺人。作是念者便能远离般若波罗蜜。以是因缘菩萨便远离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信般若波罗蜜者,为不信何等法。佛言:信般若波罗蜜。为不信色。为不信痛想行识。为不信六情不信色声香味细滑法。为不信十八性及十二因缘乃至五波罗蜜。亦不信内外空及有无空。亦不信三十七品及十八法佛十种力。不信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亦不信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信萨云若。佛告须菩提,若不有五阴及萨云若者,为不信般若波罗蜜。以是故须菩提,信般若波罗蜜者,为不信五阴诸法及萨云若。若不有五阴及诸法者,为不信般若波罗蜜。信般若波罗蜜者,为不信诸法。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为大度。佛言:於意云何。何以知般若波罗蜜为大度。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亦不使五阴大。亦不令五阴校亦不使五波罗蜜大。亦不令五波罗蜜校从内外空至有无空亦不令大亦不使校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令大亦不令校至道及佛法亦不令大亦不令校亦不聚五阴亦不散五阴。乃至佛法亦不聚亦不散亦不平相。五阴亦不不平相。乃至佛法亦不平相亦不不平相。亦不广五阴亦不狭五阴。乃至佛法亦不广亦不狭。亦不使五阴强亦不使弱。乃至佛法亦不强亦不弱。世尊,以是故般若波罗蜜为菩萨之大度。世尊,若新发意菩萨。未习六波罗蜜者,闻是五阴及六波罗蜜无所增减无有广狭。闻是语者或能不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不以般若波罗蜜故。五阴及佛法有大有校不以般若波罗蜜故。五阴及佛法有强有弱。世尊,行般若波罗蜜。欲求大小五阴欲强弱佛法。是为大累。何以故?道初无有累想。何以故?众生不生般若波罗蜜不生。当作是见当作是知。五阴亦不生佛法亦不生。当作是观。观般若波罗蜜所有。如观众生所有。观般若波罗蜜所有。当如观五阴所有。观佛所有当如观般若波罗蜜所有。观般若波罗蜜无所有。亦如观五阴无所有。观般若波罗蜜无所有如观佛无所有。观般若波罗蜜无所有。如观众生亦无所有。观般若波罗蜜寂。观众生亦寂。观般若波罗蜜寂。观佛法亦寂。观五阴亦寂。观般若波罗蜜亦寂。观般若波罗蜜亦无有绪。当知众生亦无有绪。五阴及佛法亦无有绪。般若波罗蜜亦无有绪。般若波罗蜜不可思议。当知众生亦不可思议。五阴亦不可思议。及佛法亦不可思议。众生不败坏。当知般若波罗蜜亦不坏败。众生不逮阿惟三佛。当知般若波罗蜜亦不逮阿惟三佛。当知五阴亦不逮阿惟三佛。佛亦不逮阿惟三佛。众生力不具足。当知般若波罗蜜力不具足。五阴力不具足。佛力亦不具足。以是世尊大度者,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猜你喜欢
  卷第四·佚名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佚名
  告国内佛学同志书·太虚
  卷五十二·佚名
  卷第二十·佚名
  卷第十二·佚名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下·佚名
  ○事理不二第八·玄觉
  卷第四十八·霁仑超永
  覆能信书(二通)·太虚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四卷·宗泐
  论寂品第八·佚名
  佛鉴禅师语录目次·无准师范
  卷第六十八·佚名
  卷六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慶芝堂詩集卷十七·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五言絕句詩 ◆五言絕句詩◆ 古意 子夜歌 四聲曲 秋夜旅情 都門晚眺 對月口占 秋夜 石橋 板橋真武廟 谷口茶棚庵 渡灤河 撫寧道中 磵底花 榆關遇雨 出關聞雁 翡翠花 野茶花 口占贈李復堂 山

  • 卷十七·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後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後集卷十七     宋 陈起 撰吴仲方 仲方字季仁霅川人范七世孙仲孚之兄也着秋潭集今辑自永乐大典散篇者惟词若干阕名虚斋乐府 鹊桥仙 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翠绡心事红楼

  • 卷一百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三 明 曹学佺 编 咏史诗 胡曾【长沙人】 洞庭 五月扁舟过洞庭鱼龙出没水云腥轩辕皇帝今何在囘首巴山芦叶青 箕山 寂寂箕山春复秋更无人到此溪头弃瓢岩畔中宵月千古空闻属许由 苍梧

  •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九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四十三·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四十三      宋 苏辙 撰穣侯列传第二十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武王母号恵文后先武王死昭王母故号芉八子及昭王即位号为宣太后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

  • 列传卷第四十七 高丽史一百三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辛禑二。○五年正月乙亥辽东都指挥司遣鎭抚任诚来索被虏人及逃军咨曰: "洪武三年十一月高丽军所虏辽阳官民男妇千余人及各卫军人逃往彼处者

  • 萧廪传·张廷玉

    萧廪,字可废,江西万安人。祖父乾元在御史任上弹劾刘瑾,被廷杖下狱,死在云南副使任上。萧廪嘉靖末年中进士,授职行人。隆庆三年(1569)提拔为御史。因为地震,请求待朝内的官厚于常礼。不久,出去考察陕西四镇军队的食粮。斥责将

  • 乐二·徐松

    律吕景佑三年六月九日,冯元等上言:「奉诏修撰乐书,望特降书名。」诏以《景佑广乐记》为名。 七月十三日,冯元等上《景佑广乐记》八十一卷。《因革》篇叙国朝制作云: 元年秋九月,太常燕肃建言:「金石不调,愿以周世王朴律准更加

  • 学庸集説啓蒙凡例·景星

    一所集诸家之説其意之重者去之文之衍者节之中间有取其意而变其文者非敢故为是也欲初学易晓尔一诸家有发明经意与集注之意不同而于经文之义有可通者亦间附于后一毎章毎节必先撮其大防于前者愚意谓初学之士先使逐叚粗晓

  • 春秋传卷十九·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成公上【公名黑肱宣公子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周【定王十七年鲁成公五年定王崩子简王立】郑【襄公十五年鲁成公四年襄公卒悼公费立成六年悼公卒弟成公睔立】齐【顷公九年鲁成公九年顷公卒子灵公环立】宋【

  • 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佚名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白佛言:&lsquo;世尊,是诸菩萨,甚为稀有,敬顺佛故,发大誓愿,于后恶世、护持读说是法华经。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rsquo;佛告文殊师利:&lsquo;若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欲说

  •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三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 诏译  尔时会中复有殑伽沙那庾多数一切菩萨。闻佛如来说是三摩地。离诸障碍心得解脱。于陀罗尼秘密深法。随意悟入印证明了决定住持。复有六十八那庾多菩萨。于百千劫已修习禅

  • 卷第一·契嵩

    镡津文集卷第一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辅教编上原教万物有性情。古今有死生。然而死生性情。未始不相因而有之。死固因于生。生固因于情。情固因于性。使万物而浮沉于生死者。情为其累也。有圣人者大观。乃推其因于生

  • 摄大乘论抄·佚名

    乃是大乘之副轴。建正法之胜幢。破异部于当时。□邪正于末代转梵轮于像季。续千载之余风。致令羊鹿之轮息驾□□之轮更开论其兴也。乃于佛涅槃后千一百余年。但以去圣时□□法襄未。群邪映路僻执交途。遂令唯识之理潜

  • 第十九章 菩提树来岛·佚名

    御者之主[王]为守护大菩提树,十八王族、八家臣族、八婆罗门族、更又八庶民族、牧牛者、贵金属工、库邻伽等之各族、同又织匠、及陶工、各种之军兵并龙、夜叉,(一、二、三)授荣誉之[王]与金银瓶各八个。大地之王者于恒河上积大

  • 天彭牡丹谱·陆游

    牡丹专著。南宋陆游撰。1卷。陆游官蜀时,闻成都西北彭门山盛产牡丹,号为“小西京”,遂往游观赏,归作此谱。山一名天彭门,故名。书成于淳熙五年(1178)。书分三篇,首为“花品序”,按其颜色,品评等第;次为“花释名”,录

  • 诗话补遗·杨慎

    明代论诗著作。3卷。杨慎著。杨慎的论诗见解已见于《升庵诗话》。此书为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后所作,由门人曹命编辑而成。作者有感于传诗注诗者经常疏忽,或遗漏原作,或衍讹成错,欲予以纠正之;然而当时身边缺少书籍,仅凭记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