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叹衍品第二十三

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摩诃衍。摩诃衍者,出诸天世间人阿须伦之上。衍与空等如虚空。与无量无央数众生而作救护。以此世尊为摩诃衍。菩萨摩诃萨亦不见来时亦不见去时亦不见住处。摩诃衍如是,亦不见前後亦不见中央。世尊,是故摩诃衍名为无有与等者,而无有双。是故名曰摩诃衍。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须菩提,摩诃衍者六波罗蜜是。复有摩诃衍。所谓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首楞严三昧。乃至虚空际解脱无所著三昧。是为菩萨摩诃萨摩诃衍。须菩提,复有摩诃衍。内外空乃至无有空。是为摩诃衍复有摩诃衍。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是为菩萨摩诃萨摩诃衍。如须菩提所言:摩诃衍者出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之上。须菩提,假令欲界其中所有实有。不异谛不颠倒有常坚强。亦不变易非为空法。若当尔者,摩诃衍亦不能出过诸天龙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当知欲界劫尽烧时所有皆荆无常无强亦无坚固用。是故摩诃衍出过世间人民诸天阿须伦之上。若使色界亦当有常常坚固者,摩诃衍亦不能出其上。用色界空无常坚固亦当坏尽亦不久祝是故摩诃衍出过其上。至于无色界皆当灭尽亦如是,须菩提,若色湛然坚固。有常谛不颠倒为是坚固法者,摩诃衍亦复不能过诸天阿须伦世固人民上用色无常无强坚固不谛颠倒故。摩诃衍出过其上。痛想行识皆悉无常亦如是,若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细滑法及十二因缘。湛然有常坚强牢固谛不颠倒常久安者,摩诃衍亦复不能出过其上。用诸法及十二因缘。无常无坚无强无牢无固不谛颠倒。皆如劫烧非安法故。摩诃衍德出过诸天龙鬼神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法性中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以法性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假令如真际不可思议。体有所有者亦不为摩诃衍。以如真际不可思议体无所有故为摩诃衍。须菩提,若六波罗蜜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以六波罗蜜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龙阿须伦世间人民上。若内外空及有无空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以内外空及有无空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若三十七品及十八法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用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八辈地法须陀洹法斯陀含法阿那含法阿罗汉法辟支。

佛法阿惟三佛法佛法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用八辈法从须陀洹至佛法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八辈从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阿惟三佛佛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用种性从须陀洹上至佛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

若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用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其上。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乃至佛坐。中间诸可所作。发意以来有所有者不为摩诃衍。用菩萨摩诃萨初发意以来乃至佛坐无所有故为摩诃衍。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金刚慧有所有者,菩萨不觉诸习绪不成萨云若。用金刚慧无所有故菩萨觉诸习绪者成萨云若。以是故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三十二大士之相有所有者,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不能出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无此威德神耀光明巍巍之事。用三十二相无所有故。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威德神耀光明巍危出过诸天阿须伦世间人民上。须菩提,若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光明有所有者,如来光明不能遍至十方恒边沙国土。须菩提,用光明无所有故。能遍照恒沙国土。须菩提。若八种声有所有者,如来音声不能周遍十方恒边沙无量国土。若佛法轮有所有者,如来不能转法轮。诸沙门婆罗门世间人民。诸天鬼神龙诸魔诸梵所不能转者,须菩提,若众生有所有者,如来所能为众生转法轮。令诸众生於无馀泥洹界而般泥洌以众生非物无所有故。是以如来为转法轮令得泥洌当来者亦当复般泥洌

猜你喜欢
  梵志品法句经第三十五(有四十章)·佚名
  卷第七·道原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佚名
  第二十章 长老入灭·佚名
  梓舟船禅师语录序·佚名
  御选语录卷十六·雍正
  白云端和尚语录卷二·守端
  世界佛学苑图书馆开幕报告·太虚
  卷第三十一·佚名
  卷第四十·志磐
  不可高推禅宗藐视教典·印光
  化 声 序·太虚
  指月录卷之十二·瞿汝稷
  佛说如来智印经一卷·佚名
  佛说延寿命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董康

      ○蝴蝶夢   此近時人據小說莊子休鼓盆思大道而作。又有元人蝴蝶夢。則記包拯事。【另載。】   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爲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喩適志歟。不知周也。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爲蝴蝶歟

  • 卷一·庚子秋词·朱祖谋

    朝中措粉云横界断霞收。人坐碧溪头。初蓼淡摇风蝶,衰荷红背沙鸥。江乡何处,青山画扇,黄叶归舟。自是客心摇落,不关长笛高楼。采桑子今年归燕花边路,真色屏空。乱叶衰红。淡入宫眉一两峰。关河万里伤高泪,断送西风。锦字愁通

  • 洒了雨的蓓蕾·胡也频

    ——两幕剧——人物:父亲——旅长。母亲——瞎子。弟弟——十三岁小孩。慧珠——二十岁女郎,大学生。江文辉——大学生,慧珠的恋人,年二十三岁。

  • 竹素山房诗集巻二·吾丘衍

    (元)吾丘衍 撰书陈道士止酒诗后真乐不在酒髙吟岂为狂谁能采菊似陶令篱东若待江州王陈仙紫霞客脱洒吾所识天瓢不染人世香曽向瑶台醉春色玉桃屡食王母笑眉发千年若年少世人徃徃犹见之对人但写空中辞长江滔滔九江水江流注

  •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洪武二十六年冬十月癸酉朔○甲戌享太庙○乙亥大理寺奏四川民以输粮违期及移易者坐法当诛 上曰四川水陆险峻输挽良难故有失期彼移易者或两取便利求无逋欠可矣岂得遽论以死甚失爱民之心其悉宥之仍给道里费遣还

  •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八·徐紘

        (明)徐纮 撰    礼部侍郎李公神道碑  彭时    国朝以天下之事分任六部部长贰非负才徳重望者不是迁故当时以为极选其有迁自翰林者人望尤重盖翰林兼有文学之长故也然长于文学者政事或不足语政事文学两

  • 一三八五 军机大臣等奏询问纪昀前奏王杰派令书吏出银一事情形片·佚名

    一三八五 军机大臣等奏询问纪昀前奏王杰派令书吏出银一事情形片乾隆五十六年二月初一日臣等遵旨询间纪昀。据称:王杰派令书吏出银一事,我一时愚昧之见,原以其既奏令自备资斧,卽不应更令出赀交官,与原奏不符,是以与之争论。

  • 一三○三 寄谕闽浙总督李侍尧等饬属查办《古今小品》等违碍书籍·佚名

    一三○三 寄谕闽浙总督李侍尧等饬属查办《古今小品》等违碍书籍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大学士 伯和<珅>字寄闽浙总督李<侍尧>、福建巡抚徐<嗣曾>,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奉上谕:据书麟奏江宁书局续收违碍书籍解京,分别

  • 卷四·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四元 胡一桂 撰周【下】平王宜臼立东迁洛阳是为东周【元年辛未在位五十一年】王命晋文侯为侯伯赉以秬鬯弓矢赐以河内附庸晋於是始大初使命秦襄公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秦能逐戎即有其地至是襄公

  • 李英传·张廷玉

    李英,西番人。父亲南哥,洪武年间率领部众来归附,被授予西宁州同知,积功升为西宁卫指挥佥事。李英承袭该职。永乐十年,番人头领老的罕反叛。李英攻打他,讨伐来川,俘虏和斩杀三百六十人。晚上下雪,贼人逃走,李英追上去把他们都抓

  • 五六、田和始立在齐宣公五十一年非四十五年辨·钱穆

    《史记 田齐世家》:&ldquo;宣公四十五年,田庄子卒,子太公和立。&rdquo;中间漏去悼子一代。宣公四十五年,乃悼子始立,非田和始立。已详《考辨》第五十一。顾悼子卒于何年,《索隐》不著。今考《水经 瓠子水注》引《纪年》:&ldq

  • 卷十六·李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十六     元 李廉 撰成公【名黑肱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在位十八年】左氏【疏鲁世家云成公宣公之子穆姜所生宣公薨成公立】【周定王十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冰左

  • 救世觉人之佛法·太虚

    一 佛是为救世人而求得正觉者二 正觉是明彻人生世间真相的 甲 缘起无尽 乙 性空无碍三 解悟人生世间真相之成果 甲 缘起无尽故得人生之真价 乙 性空无碍故离世间之苦厄四 佛法能觉世救人  维多利亚是英

  • 法华义记卷第四·法云

    光宅沙门法云述譬喻品第三此品名目未应在此。何以知之。譬喻之意本为中根人譬说开三显一。但法说开三显一化上根人犹自未竟。云何已是譬喻说耶。所以题品在中者。盖是出经者分卷令调故。割法说之余安置此中。不欲令卷

  • 新华严经论 第三十二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如是已上如来出现十无量法。一一法皆有十喻。如经具明。如佉陀罗山者。是木名。尼民陀罗此云持边山。目真邻陀山。此云解脱。此是解脱龙所居处。优波尼沙陀分。前已释讫。或牟萨罗。此云紫色宝。如是已

  • 解脱道论 第五卷·佚名

    解脱道论 第五卷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行门品之二此明求第二禅。思惟初禅过患二禅功德。尔时坐禅人欲乐起第二禅已。于初禅身得自在。何以故。若于初禅未得自在。虽复思惟欲除觉观。望

  • 卷第二十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七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向未圆具人说粗罪学处第七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有众多苾刍或老或少。由未离欲烦恼现前行于非法。遂犯僧伽伐尸沙。后于明解律藏者就之听习。识

  • 噶玛兰志略·柯培元

    地方志。十四卷,卷首一卷。作者柯培元,字复子,号易堂,山东胶州人。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出任噶玛兰厅通判,任期仅两月。噶玛兰古称“蛤仔难”,位于台湾岛东北,嘉庆年间设官置厅,1875年(光绪元年)改为宜兰县。该书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