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章 长老入灭

正法阿育王之第十八年,于摩诃眉伽林精舍植大菩提树,(一)由此,第十二年,此王所爱正妃为敬慕正觉者之阿桑第米陀殁去,(二)其后第四年大地之王者正法阿育使心柔之提莎罗伽即正妃之位,(三)由此,第三年,此愚者夸容色之[妃思]:“此王较妾爱慕大菩提树。”(四)为忿怒之情所压,[不知]果己之不利,利用曼多之荆使大菩提树雕枯。(五)其后四年名声甚大正法阿育王已为无常之力所捉。此等[合计]为三十七年。(六)

悦法之德天爱帝须王,于大精舍、同支提耶山(七)塔波园于适宜之新筑竣工后,光辉[楞伽]岛,向问答巧妙之长老问曰:(八)“大德!全于[此岛]令建立多数之精舍,然应安置之舍利,如何而可得耶?”(九)“大王!须末那沙弥持来满正觉者之钵,安置于支提耶山舍利。(一〇)此舍利是象背所载运来此处”长老作如斯言,彼如言持来舍利。(一一)由旬至由旬之场处营造精舍,于其处之塔中适当安置舍利。(一二)王安置正觉者所用钵于王廷[内]美丽堂中,常以供养多数之供养物。(一三)

五百人王等于大长老之前出家而住之场所伊莎拉莎摩那伽精舍。(一四)五百人之吠舍种于大长老之前出家住同一场所,有吠舍山[精舍],(一五)于山之精舍大摩哂陀长老所住之石窟,皆[称]为摩哂陀窟。(一六)第一大称精舍,第二称支提耶,第三美塔先建之塔波园,(一七)第四大菩提树栽植而第五[适于][后日]建立塔之善处事,(一八)[即]于大支提[之处]为正觉者之颈骨此是建美丽石柱事。(一九)第六伊莎罗莎罗曼那精舍,第七提莎池,第八第一祠,第九称为吠舍山塔。(二〇)名优婆夷美丽之[比丘尼房],同名为哈塔鲁哈伽之比丘尼房,此等之二为比丘尼之安乐所[建]。(二一)[王]赴哈达鲁哈伽比丘尼等之房,为与[此等之]比丘众共所摄食,(二二)食物甚善,一切器物调满,使用之人灵便[建立]名为摩诃波利伽食堂,(二三)同样,一千比丘施与上等之资具共逐年自恣日之施物,(二四)于那伽岛于彼之[恙普寇罗]港有恙普寇罗精舍,提莎大精舍,东精舍,(二五)此等之工事为愿楞伽[岛]人人之利益,具有善根与智慧,爱德彼楞伽王天爱帝须[即位]之第一年令营造至死积多数之善业。(二六、二七)此王统治之间此岛富荣,此王位为四十年。(二八)

彼虽无子,其殁后,而[王]第郁提耶知王子善行王事。(二九)有大群众楞伽[岛]之灯明大摩哂陀长老胜者最上之教,学习、修行、证得、善于楞伽岛之光辉,于楞伽等于世尊之彼长老为楞伽[岛]行多数之利益,(三〇、三一)彼之郁提耶王即位八年住于支提耶山两安居,(三二)光明增加彼之摩哂陀长老,于阿湿缚庾阇月之白分第八日法腊六十岁而入灭。(三三)而摩哂陀[长老]之第八日入灭故,此日第八日定为[布萨日]。(三四)

闻此,如悲忧之箭所刺之郁提耶王,往拜长老,样样频为悲叹,(三五)纳长老之遗体于灌香油之金棺,善封彼棺,(三六、三七上)安置庄严金色棺架之上,扛棺架,使行圣祭,(三七下、三八上)由处处来之伙大众及伙军兵施行供养之仪式,(三八下、三九上)令样样庄饰道路引来庄严之都城,(三九下)巡回城[中]之街路,引来大精舍,彼王七日间于此处庵罗[树]问答道场据棺架,(四〇、四一上)穹门幢幡,以瓶充满诸华及香,令饰精舍并四方三由旬[之地],依全岛由王之威力,又同由天神之威力令庄严。(四一下、四三上)彼王者七日间行种种之供养,于东部地方之提罗那般多摩罗伽(四三下、四四上)造香[木]之火葬堆,对大塔波行右绕礼,于其处引来彼可爱之棺架,据于葬堆上表最后之敬意,于此处又营造葬舍利之灵祠。(四四下、四六上)舍利半分葬于支提耶山,王族士一切于精舍造塔波。(四六下、四七上)行此圣人遗身之埋葬地,以最大之尊敬称为“圣人庭”,由此以来此四方三由旬之地[住]贵人之遗身,持来此处焚烧。(四七下、四九上)

大通力之大贤者,僧伽蜜多大长老尼行教之务,同[行]多数世间之利益,而于郁提耶王之第九年,彼女五十九岁住于安乐哈达鲁哈伽[比丘尼]房中入灭。王与长老同为彼女,七日间行最上之供养恭敬,(四九下、五二上)又楞伽[岛]与长老[入灭之时],同令一切庄严。载棺架之长老尼遗体过七日后,由都出经塔波园之前面大菩提树百步处近于画堂,曾为尼已住之处施行火葬。(五二下、五四)彼郁提耶王又于其处建立塔波。又阿利陀长老开始彼五大长老,同数千漏尽比丘,僧伽蜜多开始十二长老尼,并几多千之漏尽比丘尼等,(五五、五六)此等多闻、大智之人人令律与其他胜者之教有光辉,经时随无常之力所压。(五七、五八上)彼郁提耶王司王事不及十年。如斯此无常性为所有世界之破坏者。(五八)人知此之极暴、极强、难以抵抗之无常性亦无厌生存之事,厌无恶不好之邪业福业,此[无好恶]极痴之强网,[彼]知迷却者。(五九)

善人之信心与感激而起作大王统史

名长老入灭第二十章[毕]

猜你喜欢
  卷二十·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八·佚名
  卷九·佚名
  慈宗修习仪·太虚
  卷二十·佚名
  新青年救国之新道德·太虚
  佛说信佛功德经·佚名
  摄大乘论卷下·无著
  卷一百四十三·佚名
  金刚般若经宣演卷上·道氤
  卷第五·霁仑超永
  佛说孛经抄·佚名
  正法华经卷第七·佚名
  复闽南佛化新青年会·太虚
  卷第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再生缘·沈泰

    (蘅芜室编西湖季英沈士伸、仕乔黄士佳阅) △第一出 (〔扮李延年冠带上〕恩泽初承政未涯,冠贝带贵堪夸。容华田窦都消歇,戚畹今来第一家。某,李延年是也。女弟李夫人,自幼入宫。主上好生宠幸。推恩外戚,封兄李广利为侯,某为协

  • 内篇 采撰第十五·刘知几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是知史文有阙,其来尚矣。自非博雅君子,何以补其遗逸者哉?盖珍裘以众腋成温,广厦以群材合构。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怀铅握椠之客,何尝不征求异说,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   观夫丘明受《经

  •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佚名

    卷二十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午,敕大将军贝勒洞鄂断贼粮道。洞鄂奏:臣等已克平凉第一关厢,去城三里许对南山屯营,以炮攻城,欲向前薄城;沟深城险,难以下垒,故城不能速下。上谕:逆贼久踞平凉,皆因有粮可恃;若断其饷道,则贼自穷。

  • 第六卷 盐法商课·缪荃孙

    两淮所属盐课两淮盐课甲天下。清初承明制,而汰其浮征,岁额犹不及百万耳。嗣以浮费编入额课,益之以帑利,又益之以外带杂款,递增至五百万,而纲法敝矣。道光改票,大减浮费,商困以苏。行之未久,军事猝兴,淮北以饷盐抵课,票法大紊。淮

  • 八九 俳谐·周作人

    这时我所注意的一种日本文学作品,仍是俳谐,这也称作俳句,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但在现在也还有人做,而且气势很是旺盛。这本是日本诗歌的一种形式,我自己知道不懂得诗,况且又是外国的东西,要想懂它已是妄想,若说是自己懂得,那简直是

  • 淮生日记·薛春黎

    薛春黎咸丰十年庚申七月 闻山东、山西亢旱。十二日,桂中堂良出京往津。十五 牙门知会钦派帮办五城团防处同派十人,吴拙庵、郭漱六、薛世香、杨黼香、朱海门、刘镌山、白兰岩,帮办中城则徐梦江暨余。十六 午后至浙绍乡

  • 周兴传·刘昫

    周兴,雍州长安人。青年时期因通晓熟悉刑法和各种律令,为尚书省都事。后升任司刑少卿、秋官侍郎。从垂拱年间以来,屡次受命主管皇帝特命监禁犯人的牢狱,被他陷害的有数千人。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后称帝的大周革命中,授官尚

  • 卷51·陈邦瞻

    徽宗崇宁四年五月,赐信州龙虎山道士张继元号虚靖先生。大观二年三月,颁《金箓灵宝道场仪范》于天下。政和三年夏四月,作玉清和阳宫于福宁殿东,奉安道像,帝所生之地也。九月,赐方士王老志号洞微先生,王仔昔号通妙先生。老志,濮

  • 虎会问·子华子

      虎会以其私问于程子曰:主君何如主也?程子曰:昔尧舜在上,涂说而巷议所不废也,是是非非之谓士,试为吾子言之。本也不敢以古事为考,先大夫文子之志也,好学而能受规谏,立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身举士于白屋之下者四十有六人,皆能获

  • 古今人物毛病谈·孔子

    【原文】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1),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2),今之矜也忿戾(3);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注释】 (1)疾:毛病。(2)廉:棱角,这里形容人的行为方正有威严。(3)忿戾:忿怒乖戾。

  • 经济文衡前集卷二十三·佚名

    宋 滕珙 撰敬类论程子言敬之説答李子能【亢宗】此段谓涵养须是持敬程先生説涵养须是敬进学则在致知若只于此用力自然此心常存众理自着日用应接各有条理矣近思録前三四卷専説此事近修定大学解亦説得此次第分明近思録

  • 卷二十·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二十     元 郑玉 撰 七年春公伐邾三月甲戌取须句遂城郚 公伐邾间晋难也三月甲戌取须句寘文公子焉高氏曰僖二十二年公伐邾取之以归须句子矣後复爲邾所取今公又取之寘文公子焉先书公伐

  • 卷七·佚名

    复次善男子,云何是菩萨如风无碍而行。善男子,如世间风於一切处无依无著亦无色相。而能於彼一切宫殿楼阁。及须弥山大海等处。如所作事而悉能作。菩萨智风亦复如是,於一切处亦无所著。而能施设蕴处界等彼一切法。蕴者所谓

  • 卷四十八(玄奘译)·佚名

    △菩萨藏会第十二毗利耶波罗蜜多品第九之四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精勤无倦修习毗利耶波罗蜜多时。於诸众生起病者想。何以故?一切众生常是病者,恒为三种热恼所烧恼故。舍利子,何等名为三种热恼。所谓贪欲热恼。瞋恚热恼

  • 论知行难易·太虚

    知行难易,因所对之事不同,应分四句论之,各有所当,未可一概。一、对人生物质环境而言:行易知难,孙文学说举十证证之已详,可勿待更议矣。二、对自己修身进德而言:则古书“知之匪艰,行之唯艰”,知易行难说,盖甚确切。此非于各自对身

  • 淳熙三山志·梁克家

    简称《三山志》。南宋地方志。又名《长乐志》。淳熙九年(1182)成书。知福州事梁克家撰。原40卷,今本42卷。三山指今福建福州。此书采择庆历三年(1043)林世程所修的《福州志》资料,增入以后139年事,分地理、公廨、版籍、

  • 保生要录·蒲虔贯

    宋·蒲虔贯撰。序谓“松有千岁之固,雪无一时之坚。若植松于腐壤,不期月而必蛀,藏雪于深山,虽累月而不消。违其性则坚者脆,顺其理则化者延。物性既尔,人岂殊然?”盖以“顺其自然”为全书主旨。书分养神气、调肢体、论衣服、

  •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佚名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即《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一品,咒内间诸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