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白云端和尚语录卷二

舒州兴化禅院语录

参学小师 处凝 编

师开堂日。祝 圣白槌罢。乃云。便恁么散去。祖焰高辉了也。若也未然。不免平高就下。所以道。吾大圣人之道。不在有言。不在无言。不关有言。不关无言。只者个。赫然独耀。逈出古今。寄古今间。应时而作。今日还有知时之士么。出事与兴化相见 僧问。朝盖亲临於法会。西来密意请师宣。师云。五挎歌中搥法鼓。个中消息少人知。僧云。恁么则清风匝地。师云听不着。僧云三十年后。有人举此话在。师云好。僧礼拜。

僧问。一言顿悟。於当人何益。一言不悟。於当人何损。仰无诸佛。俯无众生。转身一句。作么生道。师云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僧云恁么则圣凡收不得。尧舜不知名。师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僧云谢师证明。师云莫错认定盘星。僧应喏。师云三十年后。更须自看。僧礼拜 师乃云。达磨大师。初来此土时。未有人相委。於少林寺。端然宴坐。凡经九年。一日二祖立雪齐腰。达磨曰。汝当何来。二祖云。请师安心。达磨曰。汝将心来。为汝安心。二祖良久对曰。觅心了不可得。达磨曰。与汝安心竟。大众且道。什么处是达磨为二祖安心处。若言觅心了不可得。无一法可当情处。是为他安心处。祇如恁么道底消息。从什么处来。若言恁么道底。是为他安心处。不见道。意为大患。理为大障。直得意理扫尽。豁然便是本乡。山僧有颂云。终始觅心无可得。寥寥不见少林人。满庭旧雪重知冷。鼻孔依前搭上唇。正当恁么时。乾坤大地。都是个解脱门。释迦老子。向者里无措手分。一大藏教。祇下得个注脚。然后移身换步。应物投机。却能流出一大藏教。所以道。善言言者。言所不能言。善迹迹者。迹所不能迹。要放行也。万卉常春。要把定也。大地无尘。然虽如是。未称衲僧家风。且道如何是衲僧家风。良久云。千峰势到岳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上堂云。秋江清浅时。白鹭和烟岛。良哉观世音。全身下荒艹。大众。兴化今日有例攀例。

新正上堂。僧问。孟春犹寒即不问。如何是兴化境。师云家家尽看夜胡儿。僧云白云常展潇湘畔。满堂清众尽沾恩。师云你无分。僧礼拜 师乃云。年去年来来去间。迎新送旧几多般。街头撞见张三伯。元正启祚太无端。喃喃犹道孟春寒。城上角声成一片。大家齐贺万年欢。

因嗣者点茶上堂云。拈花付烛。土上加泥。断臂安心。水中捉月。且道作么生得此脉。到今日不坠。良久云。青山不锁长飞势。沧海合知来处高。

上堂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拈起拄杖云。者个拄杖。且作么生舍。又作么生说个非法。良久云。敲落鼻孔。露出眼睛。击禅床一下。

上堂云。一法不明。翳汝眼睛。拈起拄杖云。者个岂不是眼睛。八万四千法门。无一点影子。八万四千法门。门门解脱。作么生翳得伊。只如每日见山见水。分别青黄赤白。不是伊又作么生见。乃卓拄杖一下云。瞎。

因请藏主上堂。举一僧在经堂内长坐。一日藏主问。上座何不看经。僧云某甲不识字。藏主云。何不问人。其僧鞠躬叉手云。未审是什么字。藏主无语。

大众。藏主虽然无语。争奈其声如雷。者僧虽不识字。要且点画分明。且道是什么字。良久云。玉篇里寻取。

上堂。僧问。父母未生时。鼻孔在什么处。师云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僧云特伸请益。师云换却眼睛。僧云恁么则和尚有长处也。师云吃棒得也未。僧礼拜。

师乃云。古者道。贼来须打。客来须看。礼之常道。贼来须打。且道作么生打。人面似贼。贼面似人。半夜三更。有什么辨处。然虽如是。也不得放过。以拄杖击一下。

上堂云。寻常向你道未在。也无别意。只是要诸人吃粥吃饭。须是自家拈匙放筯便得饱。若取别人办。只是虚饱。腊月三十日。赢得一场乾咽唾。然虽如是。莫教忘却口。

舒州白云山海会禅院语录

参学小师 法演 编

师开堂日。宣疏。白槌已。乃顾视座下云。鼓声未动已前。山僧未升座已前。好个古佛样子。若人向此时荐得。可谓古释迦不前。今弥勒不后。更待听三寸舌头上。带出来底。早是参差。须有扫参差之手。方能救得完全。今日还有么。出来看 僧问。世尊出世。度人已毕。和尚六度开堂。度得多少人。师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僧云恁么则皇帝万岁。师云人人尽愿。僧应诺。礼拜 僧问。朝盖临筵於法会。请师不吝震雷音。师云一琴弹古调。百里贺新声。僧云一句逈然去也。师云你作么生闻。僧云相识满天下。师哂之 乃云。善言言者。言所不能言。善迹迹者。迹所不能迹。每日开口动舌。无非是言。作么生说个言所不能言。既唤作言。即便是迹。作么生说个迹所不能迹。到者里。一大藏教。用一字不着。到者里。一大藏教。一字用得着。为什么先用不着。又却用得着。且道譊讹在甚处。不见道。千峰势到岳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自古自今。向其间钻仰者。如稻麻竹苇。实端的透彻。百千中无一二。若果然透得者。十二时中。不妨庆快。应机接物。利乐有情。将尽乾坤星辰日月。尽大地艹木丛林。都在一个出入游戏之具。所以古者道。玉转珠回祖佛言。精通犹自污心田。老卢只解长舂米。何得黄梅万古传。山僧在庵中。亦有示徒道。直下虽然没许般。透如未尽活还难。海门昨夜狂风起。无限波涛一扫乾。恁么地。先与人开却大路。然后两手掇向人前。有灵利底。不用一毫头气力。便提得去。今日还有么。若道提不去。敢问诸人。十二时中。应用施为。分贤别愚。是是非非。是个什么。

上堂云。佛法二字。掉去他方世界。未为分外。一日两度钵盂湿。少一点不得。不见道。常闻一饱忘百饥。今日山僧身便是。乃云。不审不审。

郭长官入山。师上堂云。夜来枕上。作得个山颂。谢功父大儒。庐山二十年之旧。今日远访白云之懃。当须举与大众。请已后分明举似诸方。此颂岂唯谢功甫大儒。直要与天下有鼻孔衲僧。脱却着肉汗衫。莫言不道。乃云。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

上堂。僧问。冬至一阳生。遂提起坐具云。且道者个作么生。师拍禅床一下。僧云争奈风吹日炙何。师云答话得也未。僧抚掌两下。师云只得半橛。僧云将谓真个。师云犹较些子。僧礼拜 师乃云。今日一阳之节。恁么道。且道是世谛流布。为当别有所归。若向者里分得去。一阳生后。四时八节。万象森罗。与诸人同光。还有人分得么。白云今日不免为你分看。乃云。晷运推移。日南长至。应时纳祜。庆无弗宜。

中峰长老至。师上堂。僧问。红叶辞枝即不问。逢场作戏事如何。师云无孔笛子两边吹。僧云恁么则。在处歌谣乐太平。师云谁是知音者。僧云啰逻哩啰逻哩。师云犹在半途。僧云和尚分明记取。师云也得。僧礼拜 师乃云。九九八十一。几人能解算。两个五百文。元来是一贯。到者里。添得一文么。若有添得一文。即便满路光生。拔出古今。争奈自古自今。千个万个。只爱足头底。白云今日为你添看。乃云。下座与知事首座大众。请中峰和尚。升座一徧。

上堂。僧问。千圣不求嫌自己。往来消息为谁通。师云同途不同步。僧云争奈众眼难瞒。师云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僧云。若不隔流水。还应过别山。师云磕着脑门。僧云和尚不得忘却。师便打。僧礼拜 师乃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弹指一下云。且道。者个是多少。莫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恁么会。有甚分晓。且道如何即是。乃云。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拍禅床一下。

上堂。僧问。净名杜口行私路。和尚如何为阐扬。师云东行不见西行利。僧云恁么则一出一没。师云在什么处。僧便喝。师云犹在者里。僧云莫道不逢人。师云更须子细 师乃云。此事有一人担得起。价直三千大千世界。有一人担不得。不直半文钱。且道三千大千世界即是。不直半文钱即是。乃云。不见道。知恩方解报恩。

上堂云。扬眉瞬目。拈槌竖拂。弹指謦欬。尽是铙钩搭索。且道。海会今日还免过也无。乃云。家家观世音。处处弥陀佛。

上堂云。初秋夏末不思议。举步移身可自知。四海尽歌尧舜化。争如云外啰逻哩。

上堂。举洞山悟本和尚云。初秋夏末。直须向万里无寸艹处去。有僧。举到刘阳庵主。庵主云。出门便。是艹师云。若见得庵主。便见得洞山老人。若见洞山老人。便见得庵主洞山却易见。庵主却难见。为他不为住持之绊。不见道。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下太忙生。

上堂。僧问。不重己灵求解脱。往来消息为谁通。师云不知。僧云一言已出。驷马难追。师云作么生分。僧云傍观者哂。师云果然未分。僧云惯从五凤楼前过。手握金锵贺太平。师云咄咄。僧礼拜 师乃云。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每日动用施为。说黄道白。若唤作心。即无及第之时。若不唤作心。亦无及第之时。且道作么生得心空及第去。良久云。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上堂。僧问。大地雪漫漫。相逢尽道寒。为什么过这里不得。师云眼里分身看。僧云恁么则片片不落别处。师云又道过不得。僧云。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师云元来却是。僧礼拜 师乃云。石头和尚。问让和尚。不求诸圣解脱。不重己灵时如何。让云汝问太高生。何不向下问。石头云。乍可永劫沈沦。不求诸圣解脱。雪窦拈云。三十棒教谁吃。

师云。大众。谁知雪窦老人。留者拄杖子。今日与白云。既然如此。也要大家知。卓拄杖一下。

上堂云。百丈道。汝等为我开田。吾为汝等说大义。僧开田了。白云。开田已竟。请和尚说大义。百丈行数步。退身而立。展开两手。

师云。大众。百丈说大义。只止於此。当时再参马祖底。向甚处去也。若言更有在。未免与蛇画足。且道作么生见得百丈老人立地处。乃云。客来无茶点。蒿汤备礼仪。

上堂云。若端的得一回汗出来。也向一茎艹上便现琼楼玉殿。若未端的得一回汗出。纵有玉殿琼楼。却被一茎艹盖却。且道作么生得汗出去。良久云。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

上堂。举僧问北禅和尚。夹山打典座。意旨如何。贤便打。其僧拟议。贤却问僧。会么。僧云不会。贤云废却我多少盐醋。

师云。且道北禅还见得古人么。若道向棒下见夹山。大似掉棒打月。若不恁么见。且道棒在谁手里。乃打禅床。下座。

上堂云。拈一放一。自古自今。且道作么生是拈一放一底句。乃云。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

上堂云。兴化和尚。向克宾维那道。汝不久当作唱导之师去。克宾云。我不入你这保社。兴化云。会了不入。不会了不入。克宾云。总不恁么。兴化便打。乃云。大众。克宾维那。法战不胜。罚钱五贯。设饭一堂。至来日斋时。又抽单趂出院。克宾后来出世。却为兴化烧香。丛林自古自今。尽道克宾维那。知恩方解报恩。恁么说话。可谓埋没古人。土上加泥。且道作么生见得克宾维那。要会么。虽为兴化烧香。要且自要熏天炙地。更听一颂。明明热处为斯人。若为斯人即陆沈。要见宾公拈起处。熏天炙地到如今。

上堂云。功高二仪而不仁。明踰日月而弥昏。肇法师只得半边。且道作么生是完全者。乃云。左眼半斤。右眼八两。

上堂云。马大师道。即心即佛。又道非心非佛。诸人即今要见马大师么。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首透长安。

上堂云。开口有时道不着。开口有时道得着。着与不着争几何。祥麟只有一只角。

上堂云。弹指謦欬。扬眉瞬目。无不是这个。古人为什么却道。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劳摝始应知。要会么。九九八十一。

上堂云。田地稳密底。古佛家风在。神通游戏底。今佛现光明。且道。即今是古是今。乃云。上马见路。职到威成。

上堂云。古人留下一言半句。未透时。撞着铁壁相似。忽然一日觑得透后。方知自己自是铁壁。且道如今作么生透。乃云。铁壁铁壁。

上堂云。一句道得尽。与祖佛为师。一句道不尽。与人天为师。今日作么生道。乃云。有水皆含月。无山不带云。

上堂。僧问。与我相似。共你无缘。且道今日有缘无缘。师云相逢不饮酒。山花也笑人。僧云恁么则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师云知心底事作么生道。僧云不是冤家不聚头。师云犹较些子。僧礼拜 师乃云。既到这里。还免得人道养子之缘么。免得免不得。凛凛清风格。叵耐善财童。辜负他弥勒。

上堂云。一二三四五。剩得太多。六七八九十。又却少些子。且道。作么生得向定盘星上。秤得恰好去。乃云。到头霜夜月。任运落前溪。

上堂云。有为虽伪。弃之即道业不成。无为虽真。着之即慧性不明。古人若向者里。借路经从。尽大地尽在脚跟下。若向长安城里。即赚杀一船人。诸人要见白云病老么。乃云。时把一声归去笛。夜深吹过汨罗湾。

上堂云。明明知道。只是这个。为什么透不过。只为见人开口时。便唤作言句。见人闭口时。便唤作良久默然。又道。动转施为。开言吐气。尽十方世界内。无不是自己。所以道。在途中隐隐。犹怀旧日嫌。岂不见。云门大师道。闻声悟道。见色明心。遂举起手云。观世音菩萨。把个钱来买糊饼。放下手云。元来却是馒头。又不见。山僧在法华时。尝有示众道。无业禅师道。一毫头圣凡情念未尽。未免入驴胎马腹里去。大众。直饶一毫头圣凡情念顿尽。亦未免入驴胎马腹里去。瞎汉。但恁么看取。

挂院额上堂。僧问。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君王得一以治天下。衲僧得一。堪作什么。师云苗从地断。僧云恁么则寒来向火。饥来吃饭也。师云十万八千。僧云是。师云大众见你。僧礼拜 师乃云。龙舒海会有新闻。金榜高悬耀白云。楼阁不消弹指入。眉毛眼睫要须分。眉毛眼睫。有长有短。直饶道不长不短。未出常见。更道长长短短。雪上加霜。且道如何即是。乃云分。

上堂。举沩山问仰山。甚处来。仰山云田中来。沩山云田中有多少人。仰山插锹子叉手而立。沩山云今日南山大有人刈茅。仰山拔锹便行。

师云。仰山恁么祗对。不妨数目分明。只是插得锹子太深。沩山也只是要两个五百是一贯。且不是得个驴儿便欢喜。何谓如此。家肥生孝子。国霸有谋臣。

上堂云。开口时。末上一句正道着。举步时。末上一步正踏着。为甚鼻孔到底不正。只为寻常见他顽了。所以不肯发心。白云今日劝诸人发却去。乃云一。

上堂云。本是钓鱼船上客。偶除须发着袈裟。祖佛位中留不得。夜来依旧宿芦花。依旧宿芦花。有谁可共。明月满船无处问。沙鸥时叫两三声。

上堂云。云门举。夹山道。一尘才起。大地全收。鸟窠拈布毛。便有人醒去。大众。甚处不是云门。虽然如是。更须穿过鼻孔。卓拄杖一下。

上堂云。直下分明。承当得了。被人道个不是。便见参差。不然乱有承当。不然忘前失后。且道病在甚处。只为未有透得时节。只这个不是。泄尽天机。并无一点渗漏。良久云。不是不是。

上堂。举云门道。终日吃饭。不曾咬着一粒米。为什么终日吃饭。不曾咬着一粒米。若道咬着。即与云门相违。不唯与云门相违。自己向甚处去也。若道不曾咬着。又作么生得肚里饱。要会么。三德六味。施佛及僧。法界有情。普仝供养。

上堂云。丝毫有趣皆能进。毕竟无归若可当。逐日退身行兴尽。忽然得见本爷娘。且作么生是本爷娘。乃云。万福万福。

上堂云。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大众。披袈裟底是僧。戴冠子底是道士。裹帽子底是秀才。又道非僧非俗。非男女等相。又作么生。良久云。一气不言含有像。万灵何处谢无私。

上堂。举甘贽行者常接待。凡有僧问行者接待不易。行者云。譬如喂驴喂马。琅邪觉和尚云。快把饭来。大众。琅邪有不犯之手。虽然如是。白云即不然。譬如喂驴喂马。愿行者长似今日。

上堂云。一切障碍。即究竟觉。释迦老子。不唧溜无用处。被白云拄杖子。穿过鼻孔也。且道还可恕也无。乃云。文殊自文殊。解脱自解脱。卓拄杖一下。

上堂云。世间一切伎俩。手头弄得熟后。自然方有余态。且道。衲僧伎俩。手头弄得熟后。有多少余态。良。久吹一声。下座。

上堂云。举起来便有亲有疎。且道那个是亲。那个是疎。良久云。崄。

上堂云。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乃卓拄杖三下。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卓拄杖下座。

上堂云。太平坚不住。终老白云间。第一便宜处。门前有好山。等闲行一徧。胜服大还丹。为什么胜服大还丹。乃噫气两声。

上堂。举龙牙和尚云。一切名山到因脚。辛苦年深与袜着。如今老大不能行。手里把柄破木杓。师云。龙牙老人。可谓熟处难忘。

上堂。举僧问杨歧。如何是不动尊。杨歧云。大众齐着力。白云即不然。如何是不动尊。礼拜着。

上堂。举洞山和尚云。天晴盖却屋。乘时刈却禾。输赋皇祖了。鼓腹唱讴歌。大众且道。洞山聪禅老。何似白云老。

黄梅杨长官请上堂。僧问。炎云乍卷。玉露初垂。贤宰临筵。请师说法。师云松柏唯高唯敛。僧云便恁么去时如何。师云汝见青青见什么。僧云岁久见人心。师云更子细道看。僧云却请和尚道。师云恁么禅客。且在半途。

乃云。自古自今。说理说事者。如稻麻竹苇。会禅者。更比比然。俱是讨一个家里人。如天上拣月相似。黄梅贤宰杨次公。闻名十载有余。夜来忽蒙访及。元来却是一个本分家里人。杓柄长短。锅子大小。虽然未曾一一点过。看他数目。也甚分明。可谓如在东溪日。花开叶落时。几拟将黄金。铸作锺子期。昨来当涂郭公甫来。曾举上大人一徧。今日次公来。更须举一徧。夜凉堂上忽闻人叫唤。黄梅杨长官。来到白云畔。久闻窃我宗。未得当面断。一夜灯火前。行过旧公案。所犯一一招。也要众人看。鼻直权骨高。一个没量汉。何日履亨衢。吾道聊辉焕。共唱太平歌。扫尽天下乱。文章不碍他。兼能大衍算。两个五伯文。依前是一贯。

上堂。僧问。禁足九旬今已满。蜡人轻重请师分。师云自己施为犹不可。谁能更去管闲人。僧云恁么则斤两分明。师云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僧云六六三十六。师云更道看。僧云一二三。师云。大众证明。

乃云。白云又得一夏。说尽灵山旧话。虽然移东补西。直到如今话霸。

上堂云。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祖师岂不知有。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上堂云。忌口自然诸病减。多情未免有时劳。贫居动便成违顺。祇得清闲一味高。虽然如是。莫谓无心云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上堂云。诸人每日见底。诸人每日用底。如从天上降下。地中涌出。绵绵然无丝毫间断。可谓古释迦不前。今弥勒不后。白云病老。打底不遇作家。到底翻成骨董。

上堂云。圆成沈识海。既是圆成。为甚却沈识海。遂拈拄杖云。只为唤者个作拄杖子。且道如何得依旧位去。乃竖起拄杖云。拄杖子拄杖子。

上堂云。叮咛损君德。无依真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者个是黄泥。那个是白石。

上堂云。从来共住不知名。龊汉。任运相将只么行。一脚在前。一脚在后。自古上贤犹不识。端的也未。造次凡流岂可明。锦上更添花。

上堂。举僧报赵州和尚。大王来看和尚。赵州云。大王万福。僧云。大王未来。赵州云。又道大王来也。其僧罔措。

师云。其僧虽然罔措。争奈王令已行。王令已行。即海晏河清。且道海宴河清一句作么生道。乃云。野老不知尧舜力。冬冬打鼓祭江神。

上堂。举僧问六祖。黄梅意旨。是什么人得。六祖云。会佛法人得。僧云师还得否。祖云我不得。僧云为什么不得。祖云我不会佛法。大众。还识祖师么。

上堂。举长沙和尚游山回。首座问。和尚甚处去来。长沙云。始随芳艹去。又逐落花回。首座云。大似春意。长沙云。也胜秋露滴芙蕖。

大众且道。长沙在春夏秋冬中。不在春夏秋冬中。要会么。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上堂。举僧问洞山和尚。寒暑到来。如何回避。洞山云。何不向无寒暑处去。僧云。如何是无寒暑处。洞山云。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

洞山老。人偏向枯木上生春。作么生下手。白云今日与你下手。今日是开炉。

上堂。举百丈和尚云。汝等为我开田。吾为汝等说大义。一日众开田了云。开田已竟。请和尚说大义。百丈展开两手行数步。

大众。百丈如是说大义。诸人还记得么。今日白云重为诸人说过。常怜百丈解开田。今古行人手里传。谁道舌头曾不动。五音六律太周旋。

上堂云。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难睹。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言语。拈起拄杖云。者个是拄杖子。阿那个是大道真体。将个什么识想。你者一队漆桶。臈月三十日。只认得驴鞍桥。作阿爷下颔。乃喝云。去。

上堂云。言之者失其真。知之者返其愚。有之者乖其性。无之者伤其躯。若也会得。因风吹火。用力不多。若也不会。秋水共长天一色。然虽如是。有时乘好月。不觉过沧州。

演首座受四面请。上堂云。年年秋暑甚如初。何事清凉特有余。尽是当人心地感。不虚把手在龙舒。且道。把手一句作么生道。良久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上堂云。秋色凄清。早晚愈凉。信知节气不相饶。林间学道之士。饥则吃饭。寒则添衣。殊不知。世间有苦乐者。且道如何得知苦乐去。乃云。只知事逐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

兴道者开田回。上堂云。三岁区区弄水泥。捎裈擗袴又扶犁。满仓收稻方归院。一任禅和韗肚皮。且道韗底是禅是饭。乃云。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上堂云。少一滴不得。剩一滴不得。且道是什么人分上事。良久云。日日日东上。夜夜月西流。

上堂云。文字一般样。语话一般样。声势一般。理趣一般。为什么却道。他未在。乃云。只为鼻孔大头向下。

白云端和尚语录卷二

猜你喜欢
  嘱累品第九十·佚名
  卷第六·永觉元贤
  卷五百二十八·佚名
  卷二百四十三·佚名
  卷二百九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卷中·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四·澄观
  二十八、久响龙潭·慧开
  卷第二十二·永觉元贤
  卷第二十八·元来
  龙猛受南天铁塔金刚萨埵灌顶为密宗开祖之推论·太虚
  卷十九·佚名
  提要·晁迥
  卷第五·宗密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三·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折·乔吉

    (牛太守上,诗云)为政维扬不足称,刚余操守若冰清。一生不得逢迎力,却被心知也见憎。老夫牛孺孺是也。叨守扬州,三年任满,赴京考绩。老夫探望杜翰林数次,不肯放参。我想来,在扬州之时,请他饮酒,出家乐歌唱,曾着他来,与张好好四目相

  • 唐诗镜卷十二·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十二 明 陆时雍 编 盛唐第四 王昌龄【新唐书云字少伯江宁人第进士补秘书郎又中宏词科迁汜水尉不护细行贬龙标尉世乱还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绪密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 五言古诗 听弹风入松

  • 列传第一百四·刘昫

    ○孔巢父 从子戡 戣 戢许孟容 中元膺 刘栖楚 张宿 熊望 柏耆 孔巢父,冀州人,字弱翁。父如珪,海州司户参军,以巢父赠工部郎中。巢父早勤文史,少时与韩准、裴政、李白、张叔明、陶沔隐于徂来山,时号“竹溪六逸”。永

  • 第五十五回 江甯城万姓被兵 静海寺三帅定约·蔡东藩

      却说牛鉴自宝山逃走,沿路不暇歇脚,一直奔回江宁。英兵即溯江直入,径攻松江。松江守将姓尤名渤,乃是寿春镇总兵,从寿春调守松江城。他闻英兵入境,带着寿春兵二千,到江口待着。英兵见岸上官军,一队一队的排列,严肃得很,他也

  • 石匮书后集卷第六十二·张岱

    中国群盗列传(有总论)崇祯建元,王嘉胤以饑民创乱,李自成附之,而白水王二、边盗苗美等往往合溃兵以应;令此时有汲黯发河内之粟、秀实定郭暖之军,则解甲归农、卖刀买犊,匪异人任也。奈何应变乖方,蔓延莫制!嘉胤擒斩之后,分显道神、

  • 卷二十二·唐·蒋一葵

    【文皇世民】 〔皇帝虬须壮冠,人号“髭圣”。蜀御容院僧有唐十八帝真像,院僧见神舜为高祖,即题其次云:“曾祖太宗,祖高宗。”宋赵清献公至院,命小吏刮去“曾祖”“祖”三字。〕 太宗在洛阳,幸积翠池,宴

  • 卷之八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三十三·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五月丙子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寅。仁孝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己卯夏至祭。地于方泽。遣领侍卫内大臣尚之隆、行礼。  ○辛巳谕大学士等朕南巡阅河、见洪泽湖风浪危险、堤岸陡立。

  • ◎爱俪园中新趣话·吴虞公

    爱俪园中本有万年耆老会并乡射礼等设备。前日因乡射礼,特令仓圣明智大学休课一月。襄兹盛举,由主其事者推定王揖唐为大宾,而以左君孝问陈君邦瑞为众宾。左陈本前清遗老,与民国政客素无一面之缘。当由某君介绍修士相见礼。

  • 卷二之三·佚名

    襄公【名午】

  • 补后汉书年表卷一·熊方

     宋 熊方 撰同姓王矦表光武初兴因西都疏爵之制封建宗室故齐武鲁哀汝阴軰以功安成居巢甘里軰以亲皆能乗时蹈运分茅胙土以为藩翼增壮中兴至明章之世乃有东平东海与沛献等各能谦抑令终为一代贤王其蹈宪网者虽或有之然

  • 卷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十八 朱批王玑奏摺 江南江常鎭道【臣】王玑谨 奏为请免河工旧欠以清尘案以广 皇仁事伏查康熙四十年河【臣】张鹏翮所 题各员欠帑共九十余万两内有未领帑银而开入者有巳做工程而不算者有奉文

  • 242.袁崇焕大战宁远·林汉达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熊廷弼是个很有才能的将领,可是担任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的王化弼却认为

  • 原序·黄伦

    原序理学昭融周歴千古于胸次不逾辰刻之顷傥翳障弗屏彻虽一瞬之境恍迷其真眡千载而上之圣贤心传于典谟训诰誓命中若之何剖其秘析其微哉古书百篇嬴秦酷以虐焰仇之特甚先汉力追探之收拾散逸仅得孔安国所传为正会巫蛊事旋

  • 卷二十九·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二十九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春官大祝大祝节疏今特取此二事为总目者【脱此字】永长至罪疾○小祝有弭灾兵【弭灾经作弥烖】寜风旱即逆时雨【逆监本误迎

  • 瑜伽论记卷第五(之上)(论本第十三至第十五)·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卷第十三上来释摄经宗要竟。自下释杂义经。文分为二。初十一。复次别引经释。后以四法摄持圣教。初经明身心远离引如实觉。第二经善修止观觉了所知。第三经等持等至等互善巧中。文分为三。初引经标。第

  • 卷第十九·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十九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非问分烦恼品第十一之二何谓内集。若于内法中。欲染共欲染。非不增乐欲。悕望重悕望究竟悕望。难足难满。贪洒津漏没枝网生本希嗜著焦渴宅忍尘疮爱。是名内

  •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一·怀感

    西都千福寺大德怀感撰问曰。佛有几身。净土有几种。释曰。佛有三身。土有三土。三身者。一法性身。二受用身。三变化身。土有三种者。一法性土。二受用土。三变化土。法性身居法性土。受用身居受用土。变化身居变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