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通说卷十二    宋 黄仲炎 撰定公

元年春王

谷梁子谓定无正非正始也是不然桓宣之纂立皆书正月岂正始哉然定无正月者昭公薨于乾侯嗣子未立季氏虽专国而其分则人臣不当授正朔於其国故不书正月也此春秋存君之教也

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

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是诸侯执人于天子之侧也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是大夫执人于天子之侧也由诸侯之无王以至於大夫之无王则其变极矣

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

昭公薨于乾侯阅六月而丧还定始即位盖爲季孙所持也

秋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九月大雩

立炀宫

立炀宫犹立武宫也

冬十月陨霜杀菽

二年春王正月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

因灾以明僭也礼天子雉门其外爲库门臯门其内爲应门路门是天子之门五而雉门爲象魏之门子家驹曰设两观乘大路此天子之礼也

秋楚人伐吴

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

新作者有加於旧也旧已僭矣今又加焉此乃季孙侈土木之奉以蛊其君之心术也以侈欲蛊其君使其君遂於侈欲而他有所不暇於是政柄之在已者可以泰然终执之矣唐宦者仇士良教其徒谓人主减玩好省游幸则吾属恩且薄而权轻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声色侈靡蛊其心使悦不知息则必闇外事万几在我矣此即季孙之谋也

三年春王正月公如晋至河乃复二月辛卯邾子穿卒夏四月秋葬邾庄公

冬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拔

君子不夺人亲亦不可夺亲也何忌不恤邾子之丧而强之盟夺人亲也邾子执丧而盟夺亲也

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陈侯吴卒

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

晋自平丘之盟欲以无道行之遂失人心更二十余年无诸侯会盟之事今楚囊瓦以贪虐柄国因裘马之欲而执唐蔡之君蔡侯誓死归晋求刷其耻晋爲是故大合诸侯于召陵凡从役者十八国前此未有也岂非囊瓦不道人所同愤故影响於南征之旅有不约而同者欤当是时使有忠良之士爲晋君谋之乘此事机奋伐荆楚则事权在中国不在吴夷矣奈何晋国之政制於贪鄙之臣荀寅取货於蔡侯弗获力沮其事以利欲之私而败天下之义於是侵楚无成诸侯解体矣楚怒而致疾於蔡蔡急而求援於吴吴於是时方有图中国之志欣然投?引兵赴之一战胜楚入其国都楚虽顿挫而天下大权吴遂执之而中国之事去矣封豕长蛇流毒滋甚盖召陵侵楚爲之也故合定公四年所载首末考之可以知世道虽衰人心犹可以义起也如此晋无忠良坐失机会可爲後世永鉴矣陈氏後传谓召陵侵楚主其事者刘子尔是不然王室不竞久矣成周之城方藉晋魏舒合诸大夫爲之宋仲几不受功则见执于晋是权在晋也左氏载蔡侯如晋以其子元与其大夫之子爲质焉而请伐楚旣而荀寅言於范献子以辞蔡侯曾未闻刘子与可否於其间也岂得谓刘子主其事哉刘子王官也晋挟之以令诸侯尔

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五月公及诸侯盟于臯鼬?伯成卒于会六月葬陈惠公许迁于容城秋七月公至自会刘卷卒葬?悼公楚人围蔡

晋士鞅卫孔圉帅师伐鲜虞

舍诸夏之大计而区区尽力於中山者晋大夫贪鄙之谋也

葬刘文公

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楚师败绩

其曰蔡侯以吴子者盖谋出於蔡侯而吴爲之用也

楚囊瓦出奔郑庚辰吴入郢

楚雄江汉二百余年地大兵强冯陵上国有方城汉水爲之险蔽虽桓文二霸不能以兵入之今吴人乃能乘一战之威捣其都邑班处其宫使其君臣奔窜四出几於覆祀者其故何哉盖瓦以贪虐柄楚国之政不惟诸侯怨之而国人亦莫不怨之也观柏举之陈吴夫槩谓阖庐曰楚瓦不仁其臣莫有鬭志先伐之其卒必奔盖不仁而失衆其下必有与之偕亡者此吴人所以得逞其志席卷楚都若涉无人之竟也不然以楚之强大岂其一战不胜遽不能保其国哉经书楚囊瓦出奔郑吴入郢其爲有国者不用仁贤以失人心致败亡者之戒明矣

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夏归粟于蔡

归粟于蔡左氏谓周亟矜无资也周亟矜无资仁术也何以书孟子曰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之心非所以纳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郷党朋友也此言恻隐之心自内而?者所以爲仁之端也若夫有所观望借恩惠爲缔交之计岂得谓之仁哉吴方败楚天下莫强焉蔡则附吴者也鲁方畏吴则不敢不私厚於蔡故归粟于蔡盖因有所观望借恩惠爲缔交之计而非由怵惕恻隐之心以生者也不然通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考之列国饥馑多矣而鲁未有以粟归之者而归粟于蔡独见於蔡侯以吴败楚之明年则其情可见矣故鲁之葬宋共姬也以楚不以宋也鲁之归粟于蔡也以吴不以蔡也二者事殊而情类也

於越入吴

吴在楚而越入吴所谓螳螂捕蝉不知黄雀拟其後也越有数种有东越南越闽越瓯越前此国名爲越故春秋以越书之今其自别於羣越始改号於越故春秋以於越书之从赴告之实而已矣

六月丙申季孙意如卒秋七月壬子叔孙不敢卒冬晋士鞅帅师围鲜虞

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二月公侵郑公至自侵郑

或谓鲁侯久不亲将今亲将以侵郑是稍复其兵权非也盖三家之谋使其君亲将以结怨於列国使列国莫之助而後已得以专其国也他日公再侵齐者亦出於此谋尔

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

季孙斯新继父政故挟仲孙如晋要结强援以自固也

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犂冬城中城

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

仲孙忌不言何杜预云阙文是也公羊子以爲讥二名妄矣春秋列国之君大夫二名者多矣何独於此焉讥哉

七年春王正月夏四月秋齐侯郑伯盟于咸齐人执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齐侯卫侯盟于沙大雩

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

自晋失诸侯而齐景有代兴之志於是强郑以信劫卫以威国夏之师又以胁鲁盖欲祖乎齐桓灭遂盟柯之故术也然不知今之齐异乎昔之齐矣昔之齐齐侯之齐也今之齐其不爲陈氏几希矣观晏子语晋叔向谓民三其力二入於公冻馁疾痛而陈氏实燠休之公弃其民而归於陈氏夫不能自保其民而欲以威天下霸诸侯此孟子所谓缘木而求鱼也

九月大雩冬十月

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公至自侵齐二月公侵齐三月公至自侵齐曹伯露卒夏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公会晋师于瓦公至自瓦

晋师之出爲救鲁也救鲁所以御齐也齐方争霸而晋御齐宜不容缓也今师不果进者盖当时列国之政皆制於大夫晋六卿齐陈氏相爲表里故晋师之出姑爲是具文以塞责尔

秋七月戊辰陈侯柳卒晋士鞅帅师侵郑遂侵卫葬曹靖公九月葬陈怀公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侵卫冬卫侯郑伯盟于曲濮

从祀先公

左氏谓阳虎欲去三桓顺祀先公而祈焉公谷因之皆以从祀爲顺祀复闵於僖之上是大不然如阳虎欲去三桓而祈福於先公何独求福於闵而复闵於僖之上耶必无是理也春秋书跻僖公必明举其諡今若退僖亦当明言何乃混然谓之先公也以经意考之从之爲言犹承也今人语遵从即爲遵承汉永光四年诏罢郡国庙谓疏远卑贱共承尊祀非皇天祖宗之意是也周庙先公后稷鲁庙太祖周公今推而上之以承祀后稷祭同於周庙踰礼甚矣韦元成谓父不祭於支庶之室君不祭於臣仆之家主不祭於下土诸侯此即春秋书从祀先公之义也天保之诗曰禴祠烝尝于公先王笺云公先公后稷也孙氏亦以先公爲后稷

盗窃宝玉大弓

春秋书盗者不罪爲盗而罪致盗也使爲国者纪纲素立刑政素明则安有盗窃公行之事哉今阳虎以陪臣之贱行乱于国中脱甲公宫窃鲁先君之分器以出则鲁之无纪纲刑政於此极矣故书曰盗窃宝玉大弓非徒罪分器亡也罪纪纲刑政之亡焉尔

九年春王正月夏四月戊申郑伯虿卒

得宝玉大弓

得宝玉大弓者盖阳虎归之也使阳虎不自归则鲁寜得复之哉故书曰得宝玉大弓言鲁无刑政不足以复先君之分器而其得之者幸得之尔

六月葬郑献公

秋齐侯卫侯次于五氏

齐欲霸而不能也

秦伯卒冬葬秦哀公

十年春王三月及齐平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公至自夹谷

夹谷之会孔子相礼盖见於左氏谷梁杂记而论语轲书未尝及也使孔子实相此礼当其时以齐人爲鲁疆场之虞而求免焉以会之何足爲侉诧哉观春秋书公会齐侯于夹谷犹公会齐侯于羸之类皆诸侯私会焉尔彼俗儒者窃意圣人举动宜夐异乎常人况傧相会同必有赫赫之效於是侈张其状如所谓视归乎齐侯命司马行法斩优施却莱夷索汶阳田等事皆不足信之谈尔使实可信则仲尼之智数风采不过如鲁曹沬赵蔺相如能面折齐秦之君於柯渑池之事似非圣人气象也方齐景公欲攘晋之霸急於求诸侯以鲁未附齐故成仇敌今旣平而会将善鲁以劝来者何至以兵劫鲁侯也况鲁政制于三家而鲁侯特拥虚器於其上尔齐劫鲁侯亦何爲者通春秋考之齐侯会盟多矣固未尝有衷甲之变也今观左氏载犂弥言於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劫之必得志则是鲁用孔子反爲齐人所轻而召其变也汲黯在朝淮南爲之寝谋司马辅政辽人戒其边吏国有君子固敌国奸人之所敬惮也曾谓圣人相鲁乃不逮是就使齐人果有衷甲之变而圣人处此岂无理义之论足以愧之如烛之武之解郑围展喜之郤齐寇从容辞气化暴爲仁亦何至疾声厉色以兵刃爲威以敢杀爲能以求索爲功哉由此观之凡侈言夹谷之功者皆浅心陋识未闻孔子之道者也

晋赵鞅帅师围卫

齐人来归郓讙龟隂田

郑庄之仇宋也以祊田归鲁晋文之求霸也以曹卫田畀宋饵人以利所以固结其心藉爲己用尔今齐以三邑归鲁盖郑庄晋文之故术也明年黄之盟结鲁叛晋又明年垂葭之次使鲁师伐晋盖取偿於鲁也春秋书齐人来归郓讙龟隂田与齐人来归卫宝无异文也王制不行私意夺与均爲有罪焉尔自左氏谷梁子以爲夹谷相礼致之後世儒者遂沿其说如扬雄氏谓齐人章章归其侵疆爲鲁用圣人之效可谓浅而诬矣孔子仁义礼乐之主也位天地立人极爲前王继絶统爲万世开太平非一国之事一时之功也若必以当时动化观之则孔子以匹夫而居乱世聚天下之英才而游乎其门聪明者默辩博者讷好勇者怯堂堂者失步趋於穷厄之日而不忍去筑场於哀泣之余而不能忘故孟子曰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推此道以用天下国家可知己何必以返鲁三邑爲盛事哉故曰凡侈言夹谷之功者皆浅心陋识未闻孔子之道者也

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秋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郈叔孙氏邑也侯犯以郈叛故叔仲帅师以围之围之不克至於再举其强可知矣盖春秋之世诸侯无天子故大夫无诸侯大夫无诸侯故陪臣无大夫上行之下效之也

宋乐大心出奔曹宋公子地出奔陈冬齐侯卫侯郑游速会于安甫叔孙州仇如齐

宋公之弟辰曁仲佗石彄出奔陈

宋公以私宠向魋之故使其母弟国卿群然奔叛盖君不君则臣不臣也

十有一年春宋公之弟辰及仲佗石彄公子地自陈入于萧以叛夏四月宋乐大心自曹入于萧冬及郑平叔还如郑莅盟

十有二年春薛伯定卒夏葬薛襄公叔孙州仇帅师堕郈卫公孟彄帅师伐曹

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堕费

夷其险故曰堕盖摧毁其城堑险固而平之也始三家各险其私邑之城以倾公室其後家臣各据其城以倾三家於是叔孙堕郈季孙堕费盖以郈费城郛之险围之弗克故用大师以堕之也後世有务设险以资叛臣敌国者於此可鉴矣

秋大雩

冬十月癸亥公会齐侯盟于黄

结叛晋也前岁齐人归鲁田之计盖在此尔

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公至自黄

十有二月公围成公至自围成

公亲将以围其叛邑返而告至若至自他国者可以见鲁四境之内皆敌国矣成孟氏邑而公围之何也盖三家者亦知自治郈费之难於是使其君围之盖欲以君之名位临之也不知由已之无君而三邑之臣亦效其无君久矣故虽以公围成而弗克也

十有三年春齐侯卫侯次于垂葭夏筑蛇渊囿大蒐于比蒲卫公孟彄帅师伐曹

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

说者谓荀寅士吉射以伐君不克而奔朝歌实叛也若赵鞅将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人是忠於君也而亦书叛者恶兵其君侧也兵其君侧虽忠犹曰叛也是不然春秋纪事惟其实而已矣未有忠而可谓之叛也赵鞅入于晋阳必犯上无君实为背叛之事如王处仲苏峻之徒志在僭逆而以诛君侧爲名者也

冬晋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晋赵鞅归于晋薛弑其君比

十有四年春卫公叔戍来奔卫赵阳出奔宋二月辛巳楚公子结陈公孙佗人帅师灭顿以顿子牂归夏卫北宫结来奔五月於越败吴于檇李吴子光卒公会齐侯卫侯于牵公至自会

秋齐侯宋公会于洮

齐景公爲牵洮之会谋救范中行氏盖党叛臣以敌君也无君臣之义矣

天王使石尚来归脤

谷梁子曰脤俎实也祭肉也生曰脤熟曰膰归脤犹归膰也宋先代之後於周爲客故天子有事膰焉盖礼之特异者不例施於诸侯也今石尚归脤于鲁故书

卫世子蒯聩出奔宋卫公孟彄出奔郑

易曰有夫妇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又曰男女正则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卫灵不道一岁之内世子与其大臣出奔者五人由不能正其家焉尔故始於失夫妇之义而终於失父子君臣之义也蒯聩得罪於母以出而孟彄其党也

宋公之弟辰自萧来奔

大蒐于比蒲邾子来会公

邾子来会公者会公于比蒲也其不言公蒐于比蒲者公虽在比蒲而治兵之事实三家主之公不与也

城莒父及霄

十有五年春王正月邾子来朝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二月辛丑楚子灭胡以胡子豹归夏五月辛亥郊壬申公薨于高寝郑罕逹帅师伐宋齐侯卫侯次于渠蒢邾子来奔丧

秋七月壬申姒氏卒

姒氏定之妾哀之母也哀公即位未踰年未得以夫人之礼丧其妾母故曰姒氏卒

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九月滕子来会葬

礼天子崩诸侯近者奔丧远者会葬今邾滕视鲁皆诸侯尔而奔丧会葬如事天子之礼者盖春秋之末王室旣微霸权又替弱之肉强之食故强者极於暴虐以求多弱者极於奉承以免祸可哀也哉

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辛巳葬定姒

冬城漆

世有得盗贿韫匵而守之者其城漆之类乎漆者邾庶其以之来奔者也

春秋通说卷十二

猜你喜欢
  外篇无忧第四·汪晫
  防欲第二·佚名
  人才难得,也不在多·孔子
  提要·毛奇龄
  第八章 4·辜鸿铭
  卷四·欧阳修
  卷四十·鄂尔泰
  卷二百三十·秦蕙田
  卷七十五·秦蕙田
  卷五十·王道焜
  五祖演禅师·惠洪
  卷二十五·佚名
  卷第五·道原
  起世因本经卷第九·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三·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深闭的园子·戴望舒

    五月的园子已花繁叶满了,浓荫里却静无鸟喧。小径已铺满苔藓,而篱门的锁也锈了——主人却在迢遥的太阳下。在迢遥的太阳下,

  • 卷88 ·佚名

    方回 三月六日再用韵二首 百杯不乱善食酒,如手拜玉肘生柳。 貌醉心醒戒亢悔,一斟一酌乾用九。 犹龙世岂无斯人,渔网可致皆常鳞。 蜾蠃螟蛉勿浪语,得似刘伶鸡肋身。 方回 三月三日西湖第三桥四首

  • 卷之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纪昀

    文苑传宋 【五】○宋五梅尧臣 江休复 苏洵章望之 王逢孙唐卿黄庠杨寘唐庚【伯虎】 文同杨杰贺铸刘泾鲍由黄伯思梅尧臣江休复苏洵章望之王逢孙唐卿黄庠杨寘唐庚 【唐伯虎】文同杨杰贺铸刘泾鲍由黄伯思△梅尧臣梅尧

  • 一二○八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奉旨覆校四库全书有关事致全书馆总裁函·佚名

    一二○八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奉旨覆校四库全书有关事致全书馆总裁函乾隆五十二年五月三十日启者:本日面奉谕旨:所有现在覆校四库书,如有错悞应行挖补者,俱着用糨糊黏实,免致日久脱落。钦此。【真按:应即浆糊.四库全书的装潢.

  • 列传卷第三十 高丽史一百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郑梦周。○郑梦周字达可知奏事袭明之后。 母李氏有娠梦抱兰盆忽堕惊* {寤}而生因名梦兰。 生而秀异肩上有黑子七列如北斗。 年至九岁母昼梦

  • 三一 长江轮船·周作人

    这里所要说的是上海地方的流氓以及“扒手”,他们对于旅客的恶事计分明暗两种做法,暗的是偷窃行李,明的则是讹诈敲竹杠。他们并不全是本地人,乃系来自各处,以苏北一带为最多,因为接近淮河,地方十年九荒,流亡者多,以致“江北人”

  • 第十三章 精查清点·林语堂

    我必须清查一下儿我的作品。我的雄心是要我写的小说都可以传世。我写过几本好书,就是:《苏东坡传》,《庄子》;还有我对中国看法的几本书,是《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还有七本小说,尤其是那三部曲:《京华烟云》,《风声鹤唳

  • 李处温传·脱脱

    李处温,析津人。伯父李俨(耶律俨),大康初任将作少监,累官参知政事,封漆水郡王,与北枢密使萧奉先颇有交情。执政十余年,善于逢迎献媚。天祚又宠信重用他。耶律俨去世,奉先荐举李处温任宰相,处温因奉先有提拔自己之力,倾心阿谀附

  • 杨朴传·宋濂

    杨朴字文素,河南人。早年以文学得推举为吏,官至滁州全椒县尹。滁州与庐江接界,庐江陷落后,滁人震恐。行省参政也先在滁指挥战争,但他不知兵,每天只是纵饮作乐而矣。及至暮,城门不锁,义军已入城纵火,也先才停杯逾城出走。杨朴自

  •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佚名

    【提要】 这是古人尊重法治的名篇。卫君就是付再大的代价,也要使国家的法令得到彰现,使法治精神能够教化民众,使为政者树立信用。中国传统中尚且如此推崇法治,何况现今吸收西方法治精神的当代社会呢? 【原文】 卫嗣君时,胥

  • 齐人见田骈·佚名

    【提要】 当面指出他人的缺点是比较伤人面子的事,如何批评他人是一门学问,看看古人是如何采取迂回、类比的方式指责他人的。 【原文】 齐王见田骈,曰:“闻先生高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田骈曰:“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

  • 卷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七氏族略【七】附载满洲八旗姓【臣】等谨按满洲蒙古姓氏具载八旗氏族通谱前卷已仿照编列今考八旗通志内名臣勲臣忠烈各传及行查八旗档册所载姓氏有八旗氏族通谱所未见者谨另载一卷以备稽览至所

  • 卷二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十三旗分志二十三八旗佐领二十三【正黄旗汉军佐领】正黄旗汉军佐领正黄旗汉军都统所属参领五第一参领下佐领八第二参领下佐领八第三参领下佐领八第

  • 144.玄武门之变·林汉达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 大乘起信论(真谛译)·马鸣

    ○序(梁扬州僧智恺作)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无边。与凡圣为依,众法之本。以其文深旨远,信者至微。故于如来灭后六百余年,诸道乱兴,魔邪竞扇,于佛正法,毁谤不停

  • 佛教访问团通电·太虚

    各通讯社、各报馆、转全国同胞、海外侨胞、暨全世界佛教徒公鉴:太虚等顷因国中文化界之启发,佛学人士之赞助,及海外各地佛徒之吁请,爰组织成立本团,将赴缅甸、锡兰、印度、暹罗等处,朝拜佛教诸圣地,访问各地佛教领袖,藉以联络

  • 永别了,武器·海明威

    美国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29年,为作者的代表作。小说以个人幸福被战争摧毁为主题,描写了一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青年与英国女护士的恋爱悲剧,真实地反映战争的野蛮和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