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如来境界宝庄严道常而此道场皆是如来之所加持。积集广大福德资粮。大行等流之所成就。是诸菩萨所住宫殿。演说无边甚深法处。亦是如来游戏神通无碍智境。能生广大善巧念慧。入无所有智所行处。尽未来世称赞无量殊胜功德。世尊现证一切诸法。平等自在善转无上清净法轮善能调伏诸弟子众。善达一切有情意乐。善知一切诸根彼岸。善断一切烦恼结习。於诸佛事任运施作无有休息与大刍众六百万人俱。此诸刍皆是如来法王之子。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已断一切烦恼结缚。善说一切甚深佛法。复能通达於无相法。端严殊特具足威仪。为大福田增长之处。善住如来之所教令。

复有菩萨摩诃萨众。从诸佛刹而来集会。其数无量不可思议不可譬喻不可言说。此诸菩萨於刹那顷。游戏无边诸佛世界。供养奉事一切如来。劝请说法闻法不厌。常恒成熟一切有情。善巧方便能到第一清净彼岸。住无碍解超越种种分别戏论。位皆邻近一切智智。其名曰电天菩萨战胜菩萨。遍照菩萨勇健菩萨。摧疑菩萨奋迅菩萨。观察眼菩萨常舒手菩萨。与如是等上首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为诸菩萨摩诃萨。说大集会甚深法时。一切大众处在虚空住宝楼阁。而此楼阁庄严殊胜,犹如大庄严世界中一宝庄严佛土。诸菩萨众所住楼阁无有异也。是诸大众各各相见皆坐其中。时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色像。苏迷卢山轮围山。大轮围山赡部洲等。聚落城邑江河泉流。陂池大海丛林草木。一切地居所有宫殿。悉皆隐蔽而不复现。欲色空居乃至有顶。诸天宫殿及诸有情。形色之类亦悉不现,犹如劫烧火灾之後。大地焚爇唯有虚空。中无一色为眼所见。此亦如是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无一色相为诸有情眼所睹见。唯除此宝庄严道场声闻菩萨。诸天龙药叉乾闼婆等。一切众会所有色像了然显现。又此道场有师子座自然涌出。其量高广万逾缮那。此师子座出净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英蔽日月释梵护世。所有诸光皆不复现。佛坐其上时诸大众。见此奇特胜妙相已,踊跃欢喜叹未曾有。互相谓言如是殊胜庄严楼阁善巧差别。假使我等住一劫寿说莫能荆

尔时舍利子承佛威神。从宝楼阁起住虚空。整理衣服偏袒右肩。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是何因缘先现此瑞。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色像。悉皆隐蔽如大虚空。唯有如是所居众宝庄严楼阁自然显现。佛告舍利子汝今见此宝楼阁不。答言已见。佛言舍利子汝能赞叹此宝楼阁功德尽不。舍利子言尽我寿量不能称赞真实功德。如是舍利子有世界名大庄严。彼中所有妙宝楼阁一切众会皆住虚空。今此楼阁如彼所现。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彼大庄严世界今在何许。佛告舍利子,东方过此八佛世界微尘数佛土。有世界名大庄严。佛号一宝庄严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今现在说法。舍利子以何因缘名大庄严。彼世界中所有庄严殊胜之事。若我住世以一劫寿说不能荆是故名之为大庄严。复以何缘名为一宝庄严。彼佛常说唯以大菩提心而为其宝。是故名为一宝庄严。彼佛说法与诸菩萨昇师子座及宝楼阁。踊在虚空高八十俱胝多罗树。为诸菩萨说虚空清净法樱善男子云何名为虚空清净法樱所谓一切法离性无性故。云何离性无性。谓一切法无所表示故。云何无表示。谓一切法无光显故。云何无光显。谓一切法远离缘虑故。云何无缘虑。谓一切法寂静相故。云何寂静相。谓一切法无二相故。云何无二相。谓一切法远离别异故。云何无别异。谓一切法入一道相故。云何入一道相。谓一切法自性相清净故。云何自性相清净。谓一切法超过三世故。云何超过三世。谓一切法无依处故。云何无依处。谓一切法无影像故。云何无影像。谓一切法超过境界故。云何过诸境界。谓一切法内外清净故。云何内外清净。谓一切法性无杂染故。云何无杂染。谓一切法性寂静故。云何性寂静。谓一切法远离心意识故。云何离心意识。谓一切法出离相本不生故。云何出离相本不生。谓一切法无我摄受故。云何无我摄受。谓一切法无主宰故。云何无主宰。谓一切法性无我故。云何性无我。谓一切法本来清净故。云何本来清净。谓一切法本无涅槃故。云何无涅槃。谓一切法性。如幻故云何性如幻。谓一切法无实事故。云何无实事。谓一切法无造作相故。云何无造作相。谓一切法远离身心相故。云何远离身心相。谓一切法离相无相故。云何离相无相。谓一切法自相不动故。云何自相不动。谓一切法无所依止故。云何无所依止。谓一切法无所缘故云何无所缘。谓一切法远离阿赖耶故。舍利子彼一宝庄严如来。为诸菩萨说如是三十二虚空清净法樱时无量菩萨知诸法性与虚空等。得法自在清净智忍。舍利子彼大庄严世界所有菩萨。以布施庄严。於无量劫随顺舍故。以净戒庄严身心清净无诸垢故。以忍辱庄严於诸有情无害心故。以精进庄严积集一切法资粮故。以静虑庄严游戏一切解脱等持等至故。以智慧庄严远离一切烦恼习故。以大慈庄严拔济一切有情故。以大悲庄严不舍一切有情故。以大喜庄严於一切有情常喜悦故。以大舍庄严於一切有情无憎爱故。

复次舍利子,彼一宝庄严如来世界中。有菩萨摩诃萨名大虚空藏。以大福德及大威力。而自庄严获无碍智。以相好庄严於身。以辩才庄严於语。以胜定庄严於心。以多闻总持庄严於念。以平等舍庄严於实。以慧庄严於诸趣意乐。以胜进加行庄严於增上意乐。到於一切法无疑惑故。以神足庄严游戏自在诸神通故。以福德庄严获宝手功德常施舍故。以智庄严分别有情种种意乐故。以觉庄严令诸有情悟胜法故。以眼庄严能於五眼得清净故。以耳庄严闻诸法义如响应故。以无碍解庄严法义词辩无尽说故。以力庄严得佛十力坏魔怨故。以无畏庄严摧诸外论无所屈故。以功德庄严获佛无边诸功德故。以法庄严於众毛孔演法如响故。以明庄严能见一切佛法藏故。以光庄严照耀一切诸佛刹故。以记心庄严无错谬故。以教诫庄严令如说行故。以神境庄严变现一切种种相故。以一切佛赞叹庄严住无系属得自在故。以一切善法庄严入一切佛法境故。舍利子,彼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与诸菩萨发意欲。来诣此娑诃世界。瞻仰於我恭敬礼拜奉事供养。亦为分别此大集会微沙法门。令斯十方诸来菩萨。生大喜悦清净信乐。又令菩萨摄受大摄受道法故尔时大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与十二俱胝菩萨前後围绕。一心瞻仰一宝庄严如来。白言世尊我今欲诣娑诃世界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愿见听许。彼佛告言今正是时,随汝意往。即时顶礼一宝庄严如来足已住对面念。承佛游戏无行神通。从彼国没忽然不现。一念之顷与众菩萨。至此娑诃世界宝庄严道常住於虚空散彼世界众妙花香如雨而下。所谓末香涂香幢幡缯盖。月花大月花妙殊胜花。日月光花日灯花日精花。爱花大爱花照曜花娑闼罗花。胜妙娑闼罗华遍无垢花。清净无垢花金光照曜花。虚空照曜花大白香照触花。百叶千蕊花除忧花。作喜花天所赞花。龙花安乐生喜花。禅枝花令身快乐花。令心欢喜花香遍三千世界花。息除众病华妙威德庄严花。流出无边福德花照触十方菩萨华。雨如是等种种妙华积高至膝。周遍三千大千世界。时诸大众见此花已,白言世尊如是种种胜妙诸华。众妙妓乐。昔所未见昔所未闻。从何所来愿见开示。佛言是彼大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从大庄严世界而来此会住在虚空。先雨如是胜妙诸花。供养於我及此经法。

尔时大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与俱来菩萨从空而下。头面礼足绕佛三匝。住一面立而白佛言:世尊彼一宝庄严如来。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此有十二俱胝菩萨。昔以曾受世尊化导。与我俱来诣此娑诃世界。为欲听闻大集经故。彼世尊为欲令诸菩萨。於一切法得自在故。成就大法故。唯愿世尊哀愍摄受。为说如是甚深法要尔时大虚空藏菩萨。即於空中变大宝盖。众宝庄严覆如来顶。光明照耀遍彻十方。昇於如来师子之座。其座高广万逾缮那。於是大虚空藏菩萨。合掌赞佛说伽他曰:

上法功德妙智尊,清净无垢无限量。如空平等寂无动,敬礼甚深无与等。能示身相微妙色,不离法身现是身。悲随有情身亦然,普现百福庄严相。

已离音声无闻见,断诸言词无说示。虽知语性如空响,以大悲心而演说。於诸有情心平等,知心如幻无自性。悉知心行无思虑,平等究竟心为心。

示现种种度世间,善逝身形无所得。以妙所依功德体,随其所乐为现身。法无所得佛亦然,不著於法离分别。知法能度有情故,随宜为说常无间。

大众普共观佛身,所现色相皆差别。世尊已离身心相,随现皆令众欢喜。因缘和合诸法生,虚妄分别非真实。以知诸法悉如是,得成正觉证涅槃。

既断分别离中边,知其空寂无自性。虽知诸法性清净,善脱业果无差违。法无有情寿及人,寂然如空离名字。了彼有情实非有,悉令证入甘露门。

已修百亿行难思,精进求於无上道。由此因缘已成办,到无行处觉涅槃。妙觉诸法性无殊,於上中下皆平等。住平等智无分别,故佛常无不定心。

知蕴处界皆如幻,三界犹如水中月。有情如梦性非真,为说如此非真法。世谛说成无上觉,不可说得无得相。菩提无得轮亦然,转无转相无所转。

自度度他於彼岸,自解解他诸系惑。自安安他置大乘,自他俱证涅槃乐。有情无生亦无灭,有情本来常清净。有情自性如幻相,有情既悟证菩提。

色如虚空无有生,一切世间亦如是,是法无色离色相,由知是义色寂静。以喻称赞如来德,有请闻赞皆深著。佛德如空不可量,如是无二真赞佛。

敬礼能觉诸有情,无观无心至无得。唯有诸佛能赞佛,我礼如如真德尊。了诸有情无我人,诸佛法界同一相。已知诸法离欲相,故我供养平等尊。

尔时大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说是伽他已,即时宝庄严道场妙宝楼阁六种震动。空中出声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世尊,於无数俱胝那庾多百千劫中。所有积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此大虚空藏菩萨。以妙伽他悉能称扬。善男子若於梦中。尚未曾闻何况得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伽他。能生信解解已修行。当知此人渐次不久。能师子吼如虚空藏菩萨。

尔时大虚空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为欲闻大集经典。故来至此娑诃世界。瞻仰世尊礼拜供养听闻斯法今此众中诸来正士。各各於法而有疑心。唯愿世尊,令於诸法得法光明生决定慧。善哉世尊,我今欲问决定之义。唯愿如来少赐方便。何以故世尊是无碍智者,善知一切有情诸根前後熟故。世尊得光明者,离诸闇瞑故。世尊知义者,善能分别诸句义故。世尊知时者,不越时授记故。世尊智宜者,於诸有情随宜说法故。世尊游戏者,於诸神通得自在故。世尊净观察者,了有情心行如掌中故。世尊高大者无能见顶故。世尊勇健者,三千界中无能陵屈故。世尊自然者,无师证悟一切法故。世尊导师者,於诸道中示正路故。世尊大医王者,以甘露药能永除断有情惑障缠盖病故。世尊持大力者,得於是处非处乃至三明故。世尊大无畏者,於一切世间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之中。大师子吼无所畏故。世尊成就不共法者,获得三世无碍智身口意清净。三摩钵底解脱知见等不共法故。世尊住大慈者,以无碍慧於诸有情。平等观察如虚空故。世尊住大悲者,以平等慧於诸有情。善行恶行若苦若乐无所动故。世尊住大喜者,行於禅定解脱到彼岸故。世尊住大舍者,心无憎爱如虚空故。世尊住平等者,入一切如来平等智故。世尊无希望者,智慧满足远名利故。世尊一切智者,五眼清净见一切法悉究竟故。我知世尊成就如是无量无边功德。我等今者爱乐法故。於此法中欲小谘问。令诸有情於平等法。方便出生一切智智。

尔时佛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正士汝於克伽河沙佛所。已得授记。我今听汝随有所问。当为分别令得欢喜。於是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功德王光明。问虚空藏菩萨言:汝为何故问於如来。时大虚空藏菩萨即以伽他而答之曰:

普心等於诸有情,妙心等住於彼岸。悟心无心入妙理,是故我问於世尊,得光无暗清净者,无疑能断彼疑惑。为令决定得解脱,是故我问於世尊,

知我无我悉清净,常利有情住无我。解脱有情我见缚,为此等故问世尊,威仪善住於净戒,意乐清净虚空等。坚固不动若迷卢,是故我问功德者,

精进无边勇无退,能摧我慢众魔怨。自净净彼烦恼缠,故我请问端严者,乐闻施戒忍精进,禅定解脱发诸通。清净无垢胜慧明,故我问於清净义。

住空无相无愿者,示现生死或涅槃。无生无住无去来,故我问於清净智。甚深知见无涯际,声闻缘觉及馀众。无能难问不可测,我为如是问世尊,

乐於正法能通达,法与非法俱无龋常於善法心不乱,是故我问如来法。不断佛种诸贤士,能护正法及僧伽。名闻三世诸佛称,故我问於功德海。

尔时大虚空藏菩萨。以伽他答功德王光明菩萨已,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犹若虚空。云何修行净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波罗蜜多犹若虚空。云何修行福德智慧二种庄严犹若虚空。云何不舍离佛随念不舍离法随念僧随念舍随念戒随念天随念。云何菩萨修行诸行等於涅槃。云何菩萨善知一切有情行相。云何能持佛法宝藏。如来等觉彼法性相如实而知。云何菩萨善知有情本来清净而成熟之。云何菩萨如理相应。修习佛法至於究竟。云何菩萨不坏神通。於一切法而得自在。云何菩萨得住甚深佛法理趣。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所不能测。云何菩萨入缘起善巧智。远离一切边见。云何菩萨以如来印印於真如。不间断善巧智。云何菩萨入於法界甚深理趣。见一切法互相周遍平等一性。云何菩萨意乐坚固犹若金刚。於此大乘无有倾动。云何菩萨於自境界清净如佛境界。云何菩萨得陀罗尼无忘法行。云何菩萨获得如来加持无碍辩才。云何菩萨於生死中而得自在。云何菩萨摧伏怨敌超越四魔。云何菩萨积集无量福德资粮。为诸有情作所依止。云何菩萨出无佛世。为诸有情而作佛事。云何菩萨获得海印三摩地。不染一切有情心行。云何菩萨得无染著。心如虚空风无有障碍。云何菩萨善知轨仪。修行离暗获得光明。不随他缘得自然智。速到大乘一切智智。

尔时佛告大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正士。复言善哉善哉正士。汝今善能问於如来如是深义。能为有情发如是问。汝能明了一切佛法。已曾供养奉事过去无量诸佛。於诸佛所种诸善根。被精进甲求法无厌。以智慧器杖出诸魔境。常乐利益一切有情。超越世间毁誉八法。心行平等犹若虚空。久已积集一切智智。如汝功德边际叵量。已於恒沙过去佛所曾问斯义。是故正士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菩萨摩诃萨所获功德。到於大乘一切智智。虚空藏菩萨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大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修行布施波罗蜜多犹若虚空。云何为四。所谓以我清净故有情清净。以有情清净故施即清净。以施清净故回向清净。以回向清净故菩提清净。善男子是为菩萨成就四法。修行布施波罗蜜多犹若虚空。复次若菩萨成就八法。能净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云何为八。所谓我清净施。我所清净施。因清净施。见清净施。相清净施。异相清净施。不望果报清净施。心平等如虚空清净施。是为菩萨成就八法。能净修行布施波罗蜜多。善男子,譬如虚空无有边际。菩萨无限行施亦复如是,譬如虚空宽广无碍。菩萨回向行施亦复如是,誓如虚空无色。菩萨离色行施亦复如是,譬如虚空无有受者,菩萨离受行施亦复如是,譬如虚空无所染著。菩萨远离染著行施亦复如是,譬如虚空无所为作。菩萨远离有为行施亦复如是,譬如虚空无有识想。菩萨离於识想行施亦复如是,譬如虚空遍诸佛刹。菩萨大慈行施遍缘恒沙诸佛国土一切有情亦复如是,譬如虚空无有穷荆菩萨不断三宝种回向行施亦复如是,譬如虚空无有暗瞑。菩萨行施离烦恼暗亦复如是,譬如虚空无相显现。菩萨行施心体清净亦复如是,譬如虚空含容一切。菩萨行施普摄有情亦复如是,又如变化人施变化者,无心分别不希其报。菩萨行施亦复如是,皆如幻化远离能所不希果报。善男子菩萨行施以胜智慧舍诸烦恼。以方便智不舍有情。是为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犹若虚空。

尔时灯手菩萨摩诃萨。在於会中即从座起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以何等相修行如是布施波罗蜜多。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以无相修行如是布施波罗蜜多。何以故以一切法无身相身相清净故。无有情相有情相清净故。无法相法相清净故。无智相智相清净故。无慧相慧相清净故。无心相心相清净故。无世间相世间相清净故。无色相色相清净故。无见相见相清净故。如是乃至无暗无明离一切相。无相究竟边际获无尽忍。得於如来决定记莂。住於菩萨尼夜摩位。以不退印印之。得佛灌顶成就一切平等佛法。善知一切有情行相。菩萨以如是行修行布施波罗蜜多。说是法时万六千菩萨。於诸法中见诸法性。犹若虚空获无生法忍。尔时世尊说伽他曰:

心常清净恒行施,为求菩提不望报。施已欢喜无追悔,是为妙施得解脱。智者知法皆如幻,不顾身命及以财。於馀资具皆不贪,志佛菩提心决定。

悉皆等施无憎爱,不生退没恒进修。由观诸法如虚空,是故无喜亦无厌。知法性相本清净,菩提与施亦复然。由於所施不生贪,故常能舍无戏论。

平等普施离思虑,於上中下无分别。意乐清净常无垢,所有慧施离悕望。知身幻化皆无常,财亦不坚如梦电。即生悲愍世间故,而能常施不染世。

无我行施烦恼净,即能建立於佛教。不为魔罗所得便,如是施心难校量。十力所说此施心,应住清净尸罗行。由此善修获静虑,智慧便能速圆满。

施戒与心俱清净,烧诸结使不复生。自他皆获於利益,能得无为涅槃乐。为除贪结行於施,是故不染亦不著。惠彼令无於苦恼,自成清净菩提因。

所施心无於退没,由斯得见菩萨性。

已见菩提清净德,则能度於无量众。

猜你喜欢
  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重校序·道宣
  卷第二·水鉴慧海
  四分律卷第六十(第四分之十一)·佚名
  卷二十五·赜藏主
  法句譬喻经象品第三十一·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六卷·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梵网合注卷第七·智旭
  卷下·佚名
  卷十五·彭绍升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那衣事一卷·佚名
  请观音经疏阐义钞卷第三·智圆
  卷四十七·佚名
  读伦理学原理感言·太虚
  卷第一百二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诗源卷十四·沈德潜

    ○陈诗  阴铿  渡青草湖  亦作庾信诗。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广陵岸送北使  行

  • 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二十二卢象卢象字纬卿汶水人开元中由前进士补秘书郎转右卫仓曹掾丞相张九龄深器之擢左补阙河南府司録司勲员外郎名盛气高少所卑下为飞语所中左迁齐邠郑三郡司马入为膳部员外郎禄山之乱象

  • 卷十九·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十九王季友季友河南人按豫章图经云酆城人家贫卖履博极羣书李勉引为賔客甚敬之善为诗杜甫诗云酆城客子王季友是也殷璠云季友诗爱奇务险逺出常情之外然而白首裋褐良可悲夫古体诗杂诗采山仍采

  • 严羽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严羽(生卒年不详)字仪卿,一字丹邱,邵武(今属福建)人。隐居不仕,自号沧浪逋客。戴复古《祝二严》云:“羽也天资高,不肯事科举,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持论伤太高,与世或龃龉。”所著《沧浪诗话》,以妙远言诗,扫除美刺,独任

  • 列传第六十六 崔邓魏卫李韩卢高·欧阳修

    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祖敬嗣,嗜酒摴博。中宗在房州,吏多肆慢不为礼,敬嗣为刺史,独尽诚推奉,储给丰衍,帝德之。及反正,有与敬嗣同姓名者,每拟官,帝辄超拜,后召见,悟非是。访真敬嗣,已死,即授其子汪五品官。汪生光远,勇决任气,长六

  • 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三·宋濂

        董文炳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

  • ●王序·杨捷

    我皇上天威赫濯,四征不庭。岁在戊午,业已罪人归命,六寓率俾矣,顾闽海游魂,恃其险远,踉跳波涛,蹂躏城邑,泉围告警。皇上勿忍以小丑陆梁,释而不讨也,特简江南提督杨公,六月禡师,往歼厥寇。公登坛鞠旅,拜表即行,三载徂征,肤功克奏。皇上

  • 李矩传·房玄龄

    李矩字世..,平陽人。他年幼的时候,和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就是孩子们的首领,计划指派,就和大人们办事一样。长大后作差吏,护送去职的县令到长安,被征西将军梁王司马肜任命为牙门将。在讨伐氐人齐万年的战斗中立下大功,被封为东

  • 曲端传·脱脱

    曲端字正甫,镇戎人。父亲曲涣,曾任左班殿直,后战死在沙场上。曲端三岁时,被授予三班借职。机敏知书,善于写作文章,富有兵机韬略。历任秦凤路队将、泾原路通安寨兵马监押、泾原路第三将。西夏军队入侵泾原路,帅司调统制李庠抵

  • 益王君页传·脱脱

    益端献王君页,初名仲恪,封为大宁郡公,进封为..国公、乐安郡王、嘉王。他所经历的官赐,大略与其兄颢相同。历任武胜、山南西、保信、保静、武昌、武安、武宁、镇海、成德、荆南十节度使,徙任曹王、荆王,官至太尉。元..三年(1

  • 王恕传·张廷玉

    王恕,字宗贯,三原县人。正统十三年(1448),考中进士。由庶吉士授大理左评事职,升左寺副。曾经上奏条陈关于刑罚不当的六件事,都在朝廷议定而推行之。调任扬州知府,不待朝廷回答就发粮救济饥民,兴办资政书院以培养读书人。天顺

  •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五十八章 政闷·林语堂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语译治国者无为无事,一国的政治看似混浊不清,其

  • 强国第十六·荀况

    [题解]本篇认为,要使国家强盛,必须行“胜人之道”。所谓“胜人之道”,就是“求仁厚明通之君子”“与之参国政”,“慎礼义、务忠信”,“隆礼尊贤”,“重法爱民”,“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等等,而其旨归,则是“赏

  •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智旭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述行者净身口意。至尊像前。应念我及众生。积迷造罪。无救无归。大士洪慈。为归为救。又念大士法身。及十方三宝。体常徧满。无所不在。与我现前心性。平等无二。起深信解。如奉慈颜。敷具拱立。唱

  • 卷第二十二·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二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内摄颂曰。楼上逢增长  淫女夜观星因作马鸣声  商人抱枯骨尔时猛光王住嗢逝尼城。此有长者娶妻未久留在本宅。自为兴易持货他方。其夫去后妻恣衣食烦恼增

  • 艺文类聚·欧阳询

    类书。唐欧阳询(557—641)等奉敕撰。一百卷。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入唐,累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唐高祖李渊因古今图书日渐繁多,欲知事之源流颇难寻究,故于武德五年(622)命询等修纂此

  • 论书·苏轼

    书法心得论著。三卷。宋苏轼撰。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土。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并举为“宋四家”。擅长行、楷,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

  • 薛仁贵征东·如莲居士

    《薛仁贵征东》是我国著名的通俗小说之一,讲述了唐代杰出的英雄人物薛仁贵的故事。全书采用章回体形式,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值得一读。内容大致以薛仁贵的生平为经线,以他征东的事迹为纬线。薛仁贵本来是一介平民,应募投军,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