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现乳哺品第二十八

佛以入无为,灭身诸苦痛。与无著弟子,出妙维耶离。

行历诸村落,安详以次第。觉悟众生类,令植善德本。为无数众生,显露宿善行。度脱无央数,令服甘露味。

次至成有城,力士所生土。与诸弟子俱,止宿其土界。去彼土不远,拘夷那竭城。城门中有山,五百力士集。

还共论议言,是山妨城门。共合力举徙,显我等盛力。後世流名称,驰周遍四方。精勤力备具,无有断绝时。

议已便共出,将象青牛马。挓材木绳索,共行诣山下。设若干方便,系山於畜颈。各手引绳索,以材木捩撮。

皆共举声嚾,同一时出力。大声震一国,不能动摇山。佛将弟子众,行次至其所。诸力士见佛,金色之光明。

霍如千日出,妙相三十二。见佛怀喜踊,舍山往行诣。敬意礼佛足,右绕三匝已,佛因问之曰,诸壮士何故。

聚会在此也,同共白佛言:我等生土地,种类号力士。是山妨城门,吾等共集议。欲移徙是山,令城门道平。

流名於後世,显示力士力。故牵致象畜,及自竭其力。尽大方便势,山永不可动。佛与大众俱,行往诣其下。

捡摄其衣服,以左手举山。置於右手中,便挑掷虚空。乃上至梵天,山中声出言:世间皆无常,诸法皆无我。

唯无为灭苦,山从上来下。还住佛右掌,佛以口气吹。皆令碎为尘,又还收合聚。还复如本山,徙之著馀方。

於是诸力士,见世尊大士。心喜踊无量,举身毛衣竖。加敬意於佛,皆前礼佛足。长跪叉手言,唯然天中天。

向者所用力,为是乳哺力。是神足力者,是道定力乎。佛告诸壮士,谛听受所言:吾左手取山,置於右手中。

掷虚空中者,是吾乳哺力。乃上至梵天,山中有声出。一切世无常,一切皆无我。独无为灭苦,又重叉手白。

唯愿天中天,劳神重敷演。父母乳哺力,畅达其限量。告诸力士曰,汝等必欲闻。佛乳哺力耶,对曰唯愿闻。

世尊乳哺力,佛言乐者听。十凡牛之力,等一青牛力。十青牛之力,等一犛牛力。十犛牛之力,等独角牛力。

十独角牛力,等一凡象力。十凡象之力,等一数生象。十数生象力,等一左象力。十左象之力,等一音象力。

如十音象力,等大德象力。十大德象力,等一杵牙象。十杵牙象力,等一龙象力。如十龙象力,等广肩力士。

十广肩力士,等一天节力。十天节力士,等一士乘天。士三百二十,等佛一指节。父母乳哺力,佛之乳哺力。

其喻状如是,已过去诸佛。及诸当来佛,如吾今现在。一切皆平等,等音声等称。等量等相好,等福等报应。

等觉等智慧,等戒等定意。唯二事不等,形体及寿命。尔时诸力士,稽首礼佛足。叉手白佛言,今已见世尊,

父母乳哺力,愿垂愍劳神。颁宣敷演说,佛功德福力。佛告诸力士,乐闻者谛听。唯然乐欲闻,佛告诸力士。

普一阎浮提,众生福德力。以比一方城,力转轮圣王。善本福德力,百倍及千倍。万倍巨亿倍,不得相比喻。

二方转轮王,三方转轮王。四方转轮王,一方铁轮现。二方铜轮现,三方银轮现。四方金轮现,轮具有千辐。

七宝杂错厕,照然明如日。二方福祐力,喻所倍如前。三方王福力,亦喻其所领。四方王福力,喻所领众生。

众生福德力,百倍千万倍。计其功德力,终不可为喻。假令四方域,一切众生类。皆为转轮王,合此福德力。

以比四天王,所有功德力。百千巨亿万,终不得为喻。普四王天人,皆为四天王。以比天帝释,所有福德力。

百千万巨亿,不得为譬喻。忉利诸天人,德如天帝释。不比焰天王,所有功德力。百千万巨亿,不可相比喻。

假令焰天人,如焰天王福。不比家天王,所有福德力。令兜术天人,德如其王力。不比乐化天,王之功德力。

使乐化天人,德如乐化王。不比化应声,天王福德力。化应声天人,德力如天王。不比第一梵,所有功德力。

假令诸梵天,如第一梵力。不及大梵天,所有福德力。百千万巨亿,不得为譬喻。假令大梵王,无数不可计。

不比一缘觉,所有功德力。百千万巨亿,不仿佛为喻。三千大千界,所有众生类。德力如缘觉,不比一菩萨。

所有福德力,十方众生类。皆使为菩萨,福德力具足。不得佛一相,所有功德力。百千万亿亿,不可以为喻。

其过去诸佛,及甫当来者,又吾今现在,德力皆平等。等音等称量,等相等福德。等诸报应法,唯形寿不等。

时诸力士等,稽首礼佛足。长跪叉手言:唯然天中天,已见乳哺力。具闻福德力,唯愿重闻听。

佛之智慧力。佛告诸力士,乐者静心听。今当具畅说,佛之智慧力。此阎浮提地,广七千由延。

地形有三角,西方瞿耶尼。广八千由延,其地形方正。东方弗于逮,广九千由延。地形如月减,北方郁单越。

广纵万由延,地形如月满。其此四方域,诸生草树木。尽以用作笔,大海所有水。深广长三百,三十六万里。

以水和书墨,须弥山入地。下至金刚际,亦复有三百。三十六万里,齐水以上现。亦复有三百,三十六万里。

四方四宝成,北方以黄金。东方以白银,南方绀琉璃。西方以水精,犹如须弥山。皆使为素帛,书尽树木笔。

尽竭诸海水,遍书此素帛。不尽一弟子,舍利弗智慧。日月明所照,如是千国土。千日及千月,千四方土域。

千东西南北,千须弥山王。及千四天王,千忉利帝天。千兜率天王,千诸炎天王。千乐化天王,千化自在天。

及千诸天王,是名千世界。如是千世界,是名曰小千。千千小千界,名第二中千。如第二中千,其数满千千。

以是故名曰,三千大千界。假令此三千,大千千世界。所有众生类,慧如舍利弗。以比佛智慧,百倍及千倍。

万万巨亿倍,无可计为喻。佛慧力如是,已过去诸佛,及甫当兴者,如吾今现在,一切皆平等。

等音等称量,等德等相好。及等诸报应,尔时诸力士。重稽首佛足,叉手白佛言:唯然天中天,已见乳哺力。

闻功德慧力,唯愿垂解说。佛神足之力,佛告诸力士。乐闻者静听,唯然愿听受。佛谓诸壮士,昔有穀勇贵。

人民皆饥饿,诸弟子乞求。不能自存活,坐禅意不定。不能遵修善,时弟子目连。便来诣吾所,稽首佛足已,

卻於一面坐,叉手白佛言:忆昔从佛闻,是地皆可食。众生薄福故,地肥下沈入。砾石沙咸出,如我今谛知。

地肥故在下,众生可怜愍。今欲取此地,反上以著下。反下以著上,吾时呵目连。莫劳动为此,是众生前世。

不修众善本,无有是功德。应食此地肥,弟子目揵连。能以左手举,三千世界地。置於右掌中,擎著他世界。

一切众生类,无有觉知者,亦不怀恐怖,如是三千土。大千之世界,此三千世界。满中众生类,神力如目连。

比佛身神力,百千万巨亿。终不得相喻,使十方众生。神力如缘觉,诸弟子神力。并佛身神力,以比佛意力。

百千万亿倍,无量不可计。终不得为喻,尔时诸力士。稽首礼佛足,叉手白佛言:唯然天中天,已见乳哺力。

福慧神足力,唯说定意力。解畅其境界,佛告诸力士。乐闻者静听,唯然当听受。佛告诸力士,须弥四方域。

诸龙上昇天,同时降暴雨。周遍四天下,是四方大水。皆流入大海,佛皆别识知。是诸雨水渧,初堕某方域。

某方某村落,某家某园田。某树某枝叶,某花某果实。因流来入海,此四方大域。一切所有水,佛之定意力。

悉能分别知,诸水渧原由。所从来方面,是为佛定意。微妙之神力,前已过去佛。甫当兴世者,吾今现说法。

一切皆平等,等音等称量。等德等相好,等诸报应法。唯二事不等,形体及寿命。何故二不等,世人寿长时。

人形体长大,佛亦顺世俗。寿长形体大,末世人寿短。形体鬼短小,佛亦随世俗。寿短形体小,以故诸佛兴。

以二事不等,佛告诸力士。吾已为汝等,颁宣具解说。佛之乳哺力,福德智慧力。神足定意力,是所说诸力。

当於今暮夜,为无常大力。所击坏碎灭,如是诸人等。世间归无常,一切有形类。皆当归别离,坏散灭亡法。

生者归於死,成者必当败。合者有别离,聚者当各散。立者必倾堕,佛为诸力士。因说要偈言,有为归无常。

兴起归尽法,诸兴衰自然。勤求寂灭安,有为归无常。兴起归尽法,佛最第一尊。寿亦有终尽,於是短寿命。

如梦忽便过,自纵不勤学。是愚可愍伤,譬如山水峻。速往终不返,人命亦如是,逝者不复还,如弓之遣箭。

已逝不中返,人命犹如此。去者不复还,众苦苦起原。当勤求灭苦,觉八贤圣路。致吉服甘露,时佛说是已,

三千大千界,地六返震动。无数兆垓天,忽舍其宫殿。测塞虚空中,雨诸天华香。末金银栴檀诸天鼓妓乐。

梵天礼佛足,叉手於佛前。因说此偈言,诸佛难值见。正觉意难有,如花优昙钵。佛又难於此,勇健趋难遇。

人上释师子,与诸天人众。今故叉手礼,於时天帝释。便前礼佛足,长跪於佛前。因说是颂言,令我得眼净。

照曜於法炬,闭塞邪趣门。不畏堕恶路,大慈世之师。因愍伤众生,故与诸天众。於前叉手礼,时六万诸天。

见谛得道迹,礼佛绕三匝。忽还归天宫,时大会众人。归命於三尊,佛法贤圣众。尽毕其寿命,奉戒修十善。

离著出家学,受戒为沙门。见谛证沟港,往还不还道。或成无著真,或发缘觉乘。发大道意者,无限不可量。

又有众生类,未曾有善本。始初发道意,无央数众生。勤摄身口心,念佛天人师。今当就无为,已见大恐惧。

人身甚难得,其行离众苦。犹救头上火,因此行众善。勤行无懈惓,免离众苦恼。

逮无为清凉。

猜你喜欢
  中边分别论卷下·世亲
  选佛谱卷第五·智旭
  卷第七·佚名
  金有陀罗尼经·佚名
  第六十二卷·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三下·道宣
  卷第二·佚名
  普陀洛迦新志卷八·王亨彦
  归戒要集卷上·弘赞
  天台传佛心印记·怀则
  卷三·佚名
  学佛先从做人起·太虚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八(之三)·子璇
  宝天因缘品第十·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五张秘书斛【一十八首】斛字德容渔阳人仕宋为武陵守国初理索北归官秘书省著作郎有南游北归等诗行于世渔阳有峒阳故诗中多及之如赋小孤山云天围秋涨濶山背夕阳孤岸树晴犹湿汀烟近却

  • 南村诗集巻二·陶宗仪

    明 陶宗仪 撰南村杂赋十首平生耽逸趣久矣谢浮荣计左真鸠拙形臞类鹤清晚风谿艇钓春雨石田畊此日容衰老徜徉乐太平屋小长林束邨深四水通睡因闲处熟愁向醉时空鹅鸭春波绿牛羊晚照红嵗输公赋足泚笔纪田功门对山殊逺谿回

  • ●咏雪集句序·沈行

    古人咏雪抽幽思骋妍辞竞险韵偶得一编奇绝辄擅美当时流声后代是以北门之风南山之雅梁园之简黄台之赋至今为作家称述尚矣及至洛阳之卧剡溪之兴灞桥之思亦皆传为故事钱塘沈履德先生隐居西湖两峰间孤高贞洁与雪同调方大雪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七十五·徐乾学

    宋纪七十五【起彊圉协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英宗体干应厯隆功盛徳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治平四年春正月庚戌朔羣臣上尊号册于大庆殿太尉奉册授閤门使转授内常侍由垂拱殿以进是日大风霾 契丹贺正使在馆故事赐宴紫宸殿

  • 卷之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前集卷六·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前集卷六 宋 朱子 纂集 吕夷简 许国文靖公 字坦夫其先莱州人徒夀州进士及第相仁宗配享庙庭 河北自五代末即筭田鎛公叹曰王道本於农此何名哉因表除

  •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司马迁

    张凤岭 译注【说明】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了维护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竭力网罗人才,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而社会上的“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也企图依靠权贵获得锦衣玉食,因此养“士”之

  • 高肇传·李延寿

    高肇字首文,文昭皇太后的兄长。自称祖先渤海..人。五世祖高顾,晋永嘉中,躲避战乱进入高丽。父亲高..,字法..。北魏孝文帝初年,和弟弟乘信及其同乡韩内、冀福等人进入北魏,任厉威将军,封爵河间子。乘信任明威将军。孝文帝都用

  • 卷二(隐元年,尽二年)·孔颖达

    ◎隐公(○陆曰:“解,佳买反。旧夫子之经与丘明之传各卷,氏合而释之,故曰《经传集解》。隐公名息姑,惠公之子。母,声子。谥法:‘不尸其位曰隐。’‘第一’,此不题《左氏传》,《公羊》、《?梁》二传既显姓别之,此不言自见。”)[疏]

  • 卷二百五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五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凶礼七防礼蕙田案周礼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其别有五而首云以防礼哀死亡葢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故先王制礼吉礼而外莫详于防凡五等之服疏

  • 地数第七十七·管仲

    桓公曰:“地数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其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此之所以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刀币之所起也。能者有余

  • 书传卷五·苏轼

    宋 苏轼 撰夏书禹贡第一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不贡所无及所难得禹敷土敷道修载叙乂皆治也随山刋木山行多迷刋木以表之且以通道史记云山行表木奠髙山大川奠定也髙山五岳大川四渎定其名秩祀礼所视冀州尧河水为患最

  • 卷十二·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説觧頥正释卷十二   明 季本 撰陈朱子曰陈国名大昊伏羲氏之墟在禹贡豫州之东其地广平无名山大川周武王时帝舜之胄有虞阏父为周陶正武王頼其利噐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元女大姬妻其子满而封之于陈都于宛

  • 冠义·姚际恒

    冠,古乱反。此撮取郊特牲中言冠义者,及士冠礼一二事,前后敷衍,以为冠义一篇,昏义亦同,余说见郊特牲。此冠、昏之义,两篇所谓「有之无所补,无之靡所阙者」是也。自注疏以及诸儒,无不皆以礼记冠、昏、乡饮酒、射、燕、聘六义,为释

  • 第八卷·僧祐

    释迦竹园精舍缘记第十九(出昙无德律)摩竭王瓶沙。作如是念。世尊若初来所入处。便当布施作僧伽蓝。时王舍城有迦兰陀竹园。最为第一。时佛知王心念即往竹园。王遥见世尊来。即便下象。取象上褥叠为四重。敷已。白佛言。

  • 十门辩惑论卷上·复礼

    大慈恩寺沙门释复礼撰答大子文学权无二释典稽疑序曰。权文学声冠应徐地参园绮。搢绅嘉其令望。缁素挹其芳猷。而顷著十疑干我二谛。公孙生之骏辩。自昔难酬。舍利子之雄才。嗟今莫拟。岂当仁而抗议。试言志以成文。必

  • 卷第五·智旭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卷第五 述曰。昔云栖宏祖在日。深慕飞锡法师宝王论及妙叶禅师念佛直指二书。往往博诹未获遘止。神庙末年古吴万融老宿某。偶於乱楮中获一遗编。盖二书合刻也。磨灭之余仅存墨影。韩朝集居士

  • 阿毗昙心论经·佚名

    此经为解释阿毗昙心论者。大德优婆扇多造,高齐那连提耶舍译,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