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宝天因缘品第十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长者。生一男儿。当尔之时。天雨七宝。遍其家内。皆令积满。即召相师。占相此儿。相师睹已。见其奇相。答长者言。儿相殊特。长者闻已。心怀欢喜。即语相师。当为立字。相师问曰。此儿生时。有何瑞应。长者答曰。此儿生时。天雨七宝。满我家内。相师答曰。是儿福德。当为立号为勒那提婆。(此言宝天。)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一位长者生一男儿,出生之时,天上如雨般降下七宝,遍满他的家中。长者召请相师为此儿占相,相师看后,见他相貌奇特,就对长者说:“你儿子的长相非同寻常。”长者听后心中欢喜,就叫相师为他取个名字。相师问:“此儿出生时有什么瑞相?”长者答道:“此儿生时天降七宝,遍满我的家中。”相师答道:“这是孩子的福德所致,应当给他起名为勒那提婆(汉语“宝天”)。”

【古文】

儿年转大。才艺博通。闻佛神圣奇德少双。心怀注[大正藏为:渴。]仰。贪欲出家。即辞父母。往诣佛所。头面作礼。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听我出家。佛即听许。善来比丘。须发自堕。法衣在身。佛为说法。即得罗汉。

【白话】

此儿渐渐长大,才学技艺广博通达。听说佛陀是大圣者,妙德无双,心怀敬仰,渴望出家。于是他辞别父母,来到佛前,以头顶礼后对佛说:“恳请世尊允许我出家。”佛便答应道:“善来比丘!”于是须发自堕,法衣披身。佛为他说法,他立即得到阿罗汉果位。

【古文】

阿难白佛。不审世尊。此宝天比丘。本作何福。而当生时。天雨众宝。衣食自然。无有乏短。佛告阿难。过去世时。有毗婆尸佛。出现于世。度脱众生。不可计数。尔时众僧。游行村落。时彼村中。有诸居士。共请众僧。种种供养。时有贫人。虽怀喜心。家无财宝供养之具。便以一把白石圆珠。用散众僧。发大誓愿。

【白话】

阿难问佛:“世尊,不知道这位宝天比丘以前作什么福德,在他出生之时天降众宝,衣食自然而得无有短缺?”佛告诉阿难:“在过去世时,有位毗婆尸佛出现于世间,度脱的众生不可计数。当时僧众们在村落间游化,那些村子中有众居士共同斋请僧众,作种种供养。有一个穷人虽然心怀欢喜,但家中没有财宝等供养物具。他便用一把像珍珠一样的白石子撒向僧众作供养,并发了广大誓愿。”

【古文】

佛告阿难。尔时贫人珠供养者。今此宝天比丘是也。由其过去用信敬心持白石圎珠散众僧故。乃至九十一劫。受无量福。多饶财宝。衣食自然。无有乏短。缘于尔时有信敬心。今遭我世。得道果证。

【白话】

佛告诉阿难:“当时那位用石珠供养僧众的穷人,就是现在的这位宝天比丘。因为他过去以敬信心拿像珍珠的白石撒向僧众作供养的缘故,以至九十一劫中感受无量福报,拥有广大财宝,自然获得衣食,没有缺乏。因为当时他有敬信心,现在逢遇我出世说法,证得道果。”

【古文】

尔时众会。闻佛所说。自生信心。有得初果。乃至第四果者。复有发心住不退转。尔时众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白话】

当时与会大众,闻佛所说,生起很大信心,有的证得初果乃至有的证得第四果,还有的发起大心、住于不退转地。尔时众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猜你喜欢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七卷·佚名
  卷四·佚名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一之上·李通玄
  普曜经卷第五·佚名
  卷六十八·性音
  卷第十二·呆翁行悦
  毗尼母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四十四·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四·佚名
  汾阳无德禅师颂古代别卷中·楚圆
  佛说十八泥犁经·佚名
  刘东青居士汉慧常字说·太虚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全文·佚名
  卷第二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零七·彭定求

        卷407_1 【酬卢秘书】元稹   偶有冲天气,都无处世才。未容荣路稳,先踏祸机开。   分久沉荆掾,惭经厕柏台。理推愁易惑,乡思病难裁。   夜伴吴牛喘,春惊朔雁回。北人肠断送,西日眼穿颓。   唯望魂归去,那知

  • 谈商籁体·闻一多

    梦家:商籁体读到了,印象不大深,恐怕这初次的尝试还不能算成功。这体裁是不容易做。十四行与韵脚的布置是必需的,但非重要的条件。关于商籁体裁早想写篇文章谈谈,老是忙,身边又没有这类的书,所以没法动手。大略的讲,有一个基本

  • 卷一百十二·列传第五十·脱脱

        完颜合达 移剌蒲阿   完颜合达,名瞻,字景山。少长兵间,习弓马,能得人死力。贞祐初,以亲卫军送岐国公主,充护卫。三年,授临潢府推官,权元帅右监军。时临潢避迁,与全、庆两州之民共壁平州。合达隶其经略使乌林

  • 唐鉴卷二十一·范祖禹

    宣宗大中元年二月初李徳裕秉政引白敏中为翰林学士及武宗崩徳失势敏中乘上下之怒竭力排之使其党李咸讼徳罪徳由是自东都留守以太子少保分司九月前永寜尉吴汝纳讼其弟湘罪不至死李绅与李徳相表里欺罔武宗枉杀臣弟十二月

  • 后汉书补逸卷十·姚之骃

    谢承后汉书第二陈宠陈宠曾祖咸字子成为廷尉监议人常从轻比论报多所全活皆称恩也【案宠见东观记咸系前汉哀平间人谢书序宠先世独详范亦畧同但咸以律令为尚书未为廷尉监也案咸生钦钦生躬躬乃宠父曽为廷尉左监此其躬事耶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佚名

    正德二年三月 辰朔 孝肃太皇太后忌辰 奉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游泰祭 裕陵○乙巳命大兴左卫署都指挥佥事孙福守备偏头关地方○丙午复中书舍人孙伯坚大理寺右寺副沈锐司宾署署丞卢永春孙伯义司仪署署丞孙伯强原俸初以裁

  • 卷之二百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九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曾泉传·张廷玉

    曾泉,泰和人。永乐十八年(1420)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改任御史。宣德初年,都御史邵王己甄别官吏,泉被贬为汜水典史,逝于任上。正统四年(1439),河南参政孙原员上书称“:泉行为端正,为官廉洁,勤于政务,办事敏捷,不因被降黜而有怠惰之心

  • 鲁鉴传·张廷玉

    鲁鉴,祖先是西大通人。祖父阿失都巩卜失加,明初率部落归附,太祖授他为百夫长,命他统领所部住在庄浪。传子失加,屡升至庄浪卫指挥同知。正统末年,鲁鉴承袭父职。久之,他被提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成化四年(1468),团原满四反叛,鲁

  • 咸丰十年闰三月十八日·曾国藩

    黎明,出巡视营墙。饭后清理文件。旋阅《后汉书》颍川四长传,李固、杜乔传。中饭后阅吴祐、延笃传。是日,竟日雨不止。心事焦闷,口无津液,上焦火旺,因不复看书,即在室中徘徊。思凡事皆有至浅至要之道,不可须臾离者,因欲名其堂回

  • 榕村语録卷二十·李光地

    诸子管子士乡十五士乡即农也朱子谓士乡俱为士则无农故乡止十五非也工商之子俱不许出仕惟农之子得为士故谓之士乡管子有畏威如疾之言未必脱略规矩定须精严但根本旷阙耳【自记】管子云一年之计树谷十年之计树木百年之计

  • 五家正宗赞卷第一·绍昙

    曹溪六祖大鉴禅师师讳慧能。新州人。俗姓卢。家贫。樵辨以给。一日。负樵至市。闻客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悚然问客曰。此何法也。得于何人。客曰。此名金刚经。得于黄梅忍大师。师遂白其母。至黄梅。谒五

  • 卷十七·佚名

    △空性品第十八尔时尊者须菩提复白佛言:希有世尊,彼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乃能成就如是功德。又复世尊能善宣说诸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不退转相。佛告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何以故?彼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已能成就无边智故。须菩提白佛

  • 宗镜录卷第九十二·延寿

    夫约世谛门中。凡圣夭绝。凡夫心外立法。妄执见闻。圣人既了一心。云何同凡知见。答。圣虽知见。常了物虚。如同幻生。无有执着。如大涅槃经云。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以因此烦恼之想生于倒想。一切圣人实有倒想。

  •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八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八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梵行品二之余问第一义空何得有业有报。答此寄有以明无。寄无以明有。不有不无即第一义。空空者为三。谓叹释结。叹者。此是凡小所迷没处。是有是无。正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九·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弟子法慎记弟子灌顶再治释禅波罗蜜修证第七之五明修证无漏禅。今明无漏有二种。一者对治无漏。二者缘理无漏。故大集经云。有二种行。一者慧行。二者行行。行行者。即是九想背舍等对治无漏也。缘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