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学佛先从做人起

  在佛典里有这样的两句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天在座的诸君,已是一个人世间的人,又能来到这儿听讲佛法,因此,我今天特提出此“学佛先从做人起”来讲。我们还保存著这人的身体,但在世间的难疗的生死中,我们说不定会堕诸恶道,到那时、有谁来听你的一腔哀声?所以、做了人,倘若不学佛法,岂不是在人生道上空跑一趟吗?因此、不由的想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的意义,引起我讲此题的动机。

  先从做人讲起如我们现在所得的人身,有什么善因,有什么胜缘而来的呢?既得了人身,生活在这无边的人海里,要怎样的资养它、维持它才能够很安善的过这一生呢?更进一步讲,要怎样使其了知人生的真意义而且得到人生最高的真价值,才不辜负这人身呢?──这问题,一到深处,便必须学佛才有解决的希望,否则生死难关冲不破,弄到“船沉人尽”,沉到生死海里,毕竟失了人身难得的真意义和价值了。

  我们毕竟是人世间的人,我们不是披毛戴角的动物,因为我们有人的身体。然而,我们的人身,究竟从何而来呢?我们的回答是:(1)从自身过去世造作了能得人身果报的福业──因,再凭藉了现在世(2)父(3)母的遗体──缘。由此,可知道我们此身的来之不易。倘若没有过去世福业的因,和现在世父母的缘,我们做人基础的身体即无由成立。了知构成此身体的因和缘,所以我们要继续培修福业,而同时对于父母要孝顺恭敬奉养,这是人生应作的第一要事──培本报恩,也即是开辟未来世的升进之路!

  我们从生身起以至老死,每天所需要的衣食住行之具,从何而来?你如果肚皮饿了,有食物来充饥;冷了,有衣服来遮体;风雨袭来,有房屋给你住;你如果往何处去,有道路给你走。这些资生的赠与,都是仗人类互助的能力──大众的力量而得到的。人世间林农工商的共同的能力,维持了你的生命,资养了你的生命;换句话说:你的生命完全倚靠社会大众的能力来维持、资养。所以你要去服务社会,替社会谋利益,凡是社会各种辛苦事业,你要耐劳的去做──这是第二报酬于社会的。

  人生在世,要怎样才能安居乐业?固然、我们的生命由社会群众的力量来资养,但社会如何能使它安宁?我们常能得到礼乐的生活呢?这即是要有国家。有国家,则有政治、法律;对外有保护疆土之责的军队,使强暴之外患不能侵入,奸逆之内乱可以弭除,即天灾疫难,亦可设法防止。若无国家,不但外患无法抵御,国内人民的生命也没有保障,生活也没有安宁,要报父母、社会恩亦无从报起。所以,我们更要报答国家恩,大家要以爱国心为前提!在今日众敌围攻的中国,我们中国的国民,英勇的将士,慷慨的豪杰,应在众敌环攻之时,一致奋起建设光荣的国家吧!

  不瞒你们说,如果前三种能够‘实践躬行’的做得到,也只是一个平庸的人,还没有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真意义,也没有得到不虚生而为人的最高价值;所以,这里要说明进德修道的第四点。德者,德行也。即以做人而言,因为过去世造作了德行的福业,才有现在世的人身。所以、我们在享受人世间福乐的时候,我们要能在人生道上更进一步。好像每次出门做生意,必须多赚得几分利息回去,决不要亏了本。我们做人亦然,要一生一生的上升,不要糊里糊涂的醉生梦死,要企图向上进步。因为要进德,所以我们要修道;要依据真正贯通万事万法的道理──佛法去修习,我们才能进德。倘若此生所修的福德,比较前世更进了一步,也就不‘枉在人间走一遭’!谈到进德修道,则对于现前的师长以及古昔的圣贤,都有恭敬亲近的需要。由是而观察到圣中之圣的佛,觉得唯有他能以究竟圆满的教法教授我们。我们不但要去礼拜,同时要依佛的教法去信、解、行、证。不然,难于超越生死苦海的厄难,人面兽心的样子也不易变化了!

  所以、要进德修道,便须依佛而学,走上学佛的道路,因为佛是圣中之圣啊!怎么知道佛是圣中之圣呢?我们要知道:佛原是人类中的一人,不是另外的什么怪异,不过是我们最完全的模范──人天师而已。“佛”是梵语、此云觉者。为什么称他为觉者?难道我们没有觉吗?不错,我们也有觉,但不是常觉,不是普遍觉。例如:我们生死在人间,生不知从何而来,死不知向何处去;对于世事,也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有许多错误颠倒,邪见丛生。佛呢,他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究竟觉悟的大觉者!假若你要了解人生真义,免除人生道上的危险,应找这条道儿走,这就是     要依佛的教法请明师指教去修行──归依三宝。依佛的法而行住坐卧不离,才有出离生死苦海之一日!

  人生究竟是捉不住的!随著一叠叠的波浪而来去,不能自主,犹如航海,无一时不是过著波浪漂泊的生涯。在渺茫的生命道上,除非依佛的道理──经典去研究,进而实行,将自己的身心以佛理来范围它,才能稳登彼岸。要使我们的思想与佛的思想合一,要以五戒十善为根本。五戒是戒杀、盗、淫、妄、酒。十善是不杀、不盗、不淫(这是身三种)、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这是口四种)、不贪、不嗔、不痴(这是意三种)。若能如此,再进而修习禅定,自然能对诸经典不要他人讲解,而能自己发明,而有真的智慧生起,渐渐证入佛的真理的境界。

  以上,关于学佛的大意已讲完了。你要是能行前三种,只能说勉强算个人,不过空空泛泛地做人,没有了知人生真意义,没有得到人生真价值。若要了知人生真意义和得到人生真价值,要看你能行第四种到如何程度为标准。若能行此第四种,则人生永远是上进的。此第四种是修学戒定慧的途径,是佛法的精髓。──如今再回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的意义,在佛法上,这是启示人生的理智的方法──就是说:人为万物之灵,佛法唯人类才可以修学,由此可以见到人生真价值之所在。如今,我们是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这种机缘颇不易得;既来到这人世间,既入宝山,切莫空手而归!我们要誓愿成佛,不能获得做人的真价值!

  (灯霞记)(见海刊十四卷四期)


猜你喜欢
  黔南会灯录卷第一·善一如纯
  百法明门论的宇宙观·太虚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四·佚名
  序·佚名
  梵志阿颰经全文·佚名
  南洋佛教会之展望·太虚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一·唐慧琳
  新华严经论 第十二卷·李通玄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佚名
   第六十九則 南泉歸宗麻谷同行·胡兰成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三卷·蕴闻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录·太虚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六卷·无著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一·佚名
  佛说宿命智陀罗尼·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卷七王士熙【字继学东平人淛东亷使】送苏公赴岭北行省郎中居庸关头乱山积李陵台西白沙碛画省郎官貂防侧飞雪皑皑马韀湿马蹄雪深迟迟行冷月栖云塞垣明铁甲无光烽不惊万营角声如水清明年四月新草生征人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宣南零梦録》·张次溪

    (近人)沈太侔 着●目录《宣南零梦録》序东莞张生次溪以沈太侔先生遗着《宣南零梦録》属题《宣南零梦録》题词宣南零梦録●《宣南零梦録》序《宣南零梦録》一卷,亡友番禺沈南野撰。君僦椽旧京数十载,自其少时卽好为花月冶

  • 杂传第二十九·欧阳修

    ○卢光稠谭全播卢光稠、谭全播,皆南康人也。光稠状貌雄伟,无佗材能,而全播勇敢有识略,然全播常奇光稠为人。唐末,群盗起南方,全播谓光稠曰:“天下汹汹,此真吾等之时,无徒守此贫贱为也!”乃相与聚兵为盗。众推全播为主,全播曰:“诸

  • ●卷二百十二·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十二。   起绍兴十二年八月十四日庚午,尽十二月十六日甲戍。   皇太后回銮至行在。   车驾至自临平皇太后还宫满城士庶夹道耸观皆以手加额声洋溢太后居於慈甯殿宰臣文武百官上表称贺亦有献赋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弘治十年五月壬寅朔狭西都司署都指挥佥事柳涌坐按伏南山黑城堡再被贼入境掠去孳畜巡按御史问拟边远充军 上以涌情轻律重降一级带俸差操○改山西静乐县闹埿驿隶崞县○癸卯狭西奔右桑人等族番人头目南剌他剌麻肖等来贡

  •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以毒攻毒”·恽逸群

    上海的三民主义青年团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以前,曾经过几次破坏,特别是奚培文的叛变,把所有的团员都出卖了。奚培文是三青团上海支团部的书记,他拿上海全部团员的名册向汪精卫的“特工总部”卖了二十万块钱,另外当然还得

  • ·康熙重定台湾记·丁曰健

    雍正元年,宪皇帝即位。诏曰:“台湾自古不属中国,我皇考神武远届,拓入版图。末年逆贼朱一贵倡乱攻陷全台,诸臣夙禀方略,士卒感戴教养之恩,七日克服,破贼数万。当皇考春秋高迈,威播海外,所有立功将士,其各加等议

  • 匈奴列传第五十·司马迁

    王延海 译注【说明】本文是记述匈奴与中国关系的传文。全文共四段,首段记述匈奴的历史演变及其同中国的历史关系,以及他们的民族风俗、社会组织形态等;第二段写汉朝初年,匈奴与汉朝的和亲关系和反复无常

  • 古弼传·李延寿

    古弼,代地人,从小就忠实、谨慎,擅长骑马、射箭。起初,他当猎郎,在门下省奏事时,以机敏正直得到称誉。明元帝为嘉奖他正直而有用,便以笔譬直,赐名“笔”,后来才改名为弼,意思是他有辅佐之才。皇帝派他掌管西部,与刘洁等人分管机要

  • 一五三、鲁灭在楚考烈王七年非八年十四年辨·钱穆

    余考《史记》载鲁灭,凡分数说:一、《鲁世家:“顷公二年,秦拔楚之郢,楚顷王东徙于陈。十九年,楚伐我取徐州。二十四年,楚考烈王伐灭鲁。”则鲁灭在考烈王七年也。二、《春申君传》:“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

  • 注 释·蒋廷黻

    [1]《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收录了1822年(清道光二年)至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外交涉的重要文献共799篇。1931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上卷,1934年11月出版中卷。下卷未见出版。台湾商务印书馆于1969年、1970年分别再版

  • 二十七年·佚名

    (辛未)二十七年清乾隆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亥,上親臨明政殿,率百官,陳賀于東朝,以大妃殿母臨五十年也。1月3日○辛丑,慶尙監司閔百祥上疏,其略曰:臣向以革罷不緊各鎭,移補他鎭之意,具由狀達。遂以單驂發巡,遍審沿海各鎭,招致海

  • 春秋集传辨疑卷二·陆淳

      桓元年春王正月  谷梁曰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赵子曰按实不治何得言治也旧説又云元年有王兾是年内有讨所以书之予谓去王字理由夫子不因旧史夫子修经时岂不知此年竟不讨乎何须存之也又云末年有王言王终不能讨所以书

  • 驳五经异义·郑玄

    汉 郑玄 撰田税【按周礼地官载师疏异义第六田税】异义今春秋公羊说十一而税过于十一大桀小桀减于十一大貉小貉十一而税天下之正十一行而颂声作故周礼国中园防之赋二十而税一近郊十二而税一逺郊二十而税三有军旅之岁

  • 衡岳泉禅师·惠洪

    禅师名谷泉。泉南人也。少聪敏。性耐垢污。大言不逊。流俗憎之。去为沙门。拨置戒律。任心而行。眼盖衲子。所至丛林。辄删去。泉不以介意。造汾阳。谒昭禅师。昭奇之。密受记莂。南归放浪湘中。闻慈明住道吾。往省觐

  • 中本起经卷下·佚名

    后汉西域沙门昙果共康孟详译  须达品第七  佛从本国。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游于王舍国竹园中。长者伯勤承佛降尊。驰诣竹园。五心礼足。逡巡恭住。整心白佛。唯愿世尊。顾下薄食。佛法默然。已为许可。长者欣

  • 大乘止观法门卷第三·慧思

        南岳思大禅师曲授心要  次明何故依止。问曰。何故依止此心修止观。答曰。以此心是一切法根本故。若法依本则难破坏。是故依止此心修止观也人若不依止此心修于止观则不得成。何以故。以从本以来未有一法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