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善男子云何菩萨善知轨仪。修行离暗获得光明。不随他缘得自然智。速到大乘一切智智。善男子若菩萨。於彼所行轨仪一切诸行。不退不动获得光明。名为正法自智光明。亦名於法无障碍智。能离於暗获得光明。不随他缘得自然智。何以故?彼菩萨住自然智光明之时,於他有情及於此法。照了决定。不随他缘。速疾能证萨婆若智。尔时世尊说伽陀曰:

已脱诸见之智者,於生死中具福德。住於瑜伽离诸相,回向菩提无尽处。应具一切智资粮,无边智慧虚空性。无色无相亦无法,则能满足一切智。

应念佛身胜生子,於彼心意不散动。不取色相及种姓,是故名为念如来。法体远离於诸欲,湛然寂静常无相。若能远离於所缘,是故名为真念法。

无为无染常解脱,是故名为念僧伽。一切资缘诸事物,悉能舍施无所著。无思清净无分别,是故名为念於舍。无为尸罗无诸漏,离身语意不流转。

不生三有无所依,是为正念无漏戒。净居诸天体无垢,及住兜率绍法王。应念如是清净天,不久我常亦如彼。若持诸佛之正法,不应执著烦恼事。

於法非法皆解脱,如是能持诸佛法。如佛所得菩提相,受持法者亦复然。若知本际无有尘,是则名持诸佛法。由我净故有情净,法净智者随行之。

智诸有情心性净,以如是行而成就。不作断灭有情界,亦不见彼有增减。为说断除颠倒见,化无量众令清净。应说世间诸境界,不异如来之境界。

佛之境界如虚空,世间之境亦如是,一切语言及文字,悉皆犹如空谷响。中间无有所闻者,如是知已获总持。受持修习及读诵,尽能宣说法理趣。

无我无人无法相,如是安住陀罗尼。能持一切诸佛法,善说闻者皆欢喜。正念不离三摩地,由此决定於总持。於法不动无散心,亦於诸法无疑惑。

譬如龙王降大雨,彼人说法亦复然。无著无缚无障碍,能说千亿俱胝典。於诸有情无法想,彼得辩才胜功德。承佛威神说妙法,千俱胝劫常无碍。

令诸有情心欢喜,安住辩才佛功德。若知一切法理趣,体性皆若於虚空。无入无命无寿者,彼即名持佛正法。有情本性皆圆寂,究竟诸法悉无生。

是忍境界无垢净,得此名为不放逸。见於诸蕴皆如幻,则见诸法真实性。知於六处如空邑,是则能超於蕴魔。譬如空中起浮雲,一切诸惑亦如是,

常於正理勤观察,彼则能超烦恼魔。若知无生常不生,则知寂灭亦无灭。法无过去未来世,决定不为死魔侵。於法无动亦无思,不住菩提无觉想。

无我无人起悲济,是降天魔之眷属。见於识智二平等,不住无为及有为。心如幻化知世间,是名勇健难摧伏。於此彼岸无所著,说法修习相应者,

拔济有情无人想,是名菩萨之导师。观察三有如旷野,亦如空性不变异。无路无人无拔济,是为说法大商主。善说有无真实法,了法本来常清净。

悲与寂灭理相应,是名菩萨导师者,前後流转心相续,如此二心不和合。了知流注心体性,是名菩萨之勇剑知诸法性本清净,犹如虚空如水月。

不著一切诸烦恼,是净萨埵常称赞。若知一法同诸法,如幻阳炎无所龋虚妄空寂不常恒,彼人不久成真觉。

说此决定法门时。七万二千那庾多天人紧那罗摩睺罗伽等。皆发无上正等觉心。三万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大光普照。百千诸天雨种种花奏诸伎乐以邬驮南而共赞叹。此诸有情。已为如来法印印之。若有闻此法门。能生胜解受持演说。如法修行一切智者,於此佛刹皆应礼敬以自庄严。所以者何。由佛世尊出兴於世。演此秘密决定法门。令我等闻。非馀有情所闻见故。

尔时大虚空藏菩萨。从佛世尊闻说是已即时获得六无垢清净三摩地门。以价直三千世界摩尼宝网。覆於佛上而为供养。一心合掌作如是言:如来今者以无碍智。观察一切有情根性前後善巧。宣说无障碍法甚深理趣。由此众会皆大欢喜赞叹大乘。时十方世界所来集会诸菩萨等。复放光明皆言由於如来说如是法门。令我等闻深生庆幸靡不欢喜。

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迅辩。白大虚空藏菩萨言:正士汝名虚空库藏。而汝岂以虚空为库藏那。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我亦是虚空亦是库藏。迅辩菩萨言:善男子我愿见汝虚空库藏差别之相。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如汝之心所思惟物。我令空中为汝雨之。迅辩菩萨言我昔。曾见亦优波罗吉祥如来莲花庄严世界。彼有莲花名曰一切光明遍照。其量广於一俱卢舍。有多千叶香洁柔软。犹若迦止栗那绵。身触之时受极快乐。其香芬馥遍於无量百千世界。彼中菩萨闻香见花即皆得定。唯愿仁者於此众会而雨是花。时迅辩菩萨。一心净意。未久之间於是大虚空藏菩萨以大威神加持力故。即於空中雨如是花。时此会众见是花已,各各获得爱乐花三摩地。从定出已异口同声。赞大虚空藏菩萨言:善哉善哉!正士由汝加持智力故。令一切有情悉皆获得如是之力。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名宝庄严。白大虚空藏菩萨言:大士唯愿为我及诸有情。於虚空中雨细末金。所言未讫即有无量末金。从虚空中如雨而下。宝庄严菩萨复言:愿於空中雨一切宝。所言未讫即於空中。有无量无数种种名种种色种种摩尼之宝如雨而下。所谓金银颇胝迦。吠琉璃码瑙赤珠牟娑罗藏宝。吉祥藏宝髻娑罗无垢光宝。月光宝日光宝照曜宝珠胜光宝。赡部光宝火光宝。砗磲璧玉珊瑚帝青宝。德藏宝寂静光宝澄清浊水宝。不坏光明宝建立眼宝。旋转宝释迦楞伽宝。胜宝大胜宝。威德炽盛宝吉祥藏王宝。金刚蕊宝世光宝。光味宝持光半月宝。赡部檀宝赡部洲光宝。千光宝矩火光宝。胜庄严宝息热宝。无热恼宝除病宝。净眼宝净耳鼻舌身意宝。照曜支宝照曜宝。青光宝黄光宝。颇威迦宝白颇胝迦宝网宝。以要言之馀如是类。无量之宝悉皆雨之。如是无边众宝名字。若於一劫不可说荆

尔时复有时王菩萨。白大虚空藏菩萨言:大士此娑诃世界。有无量受苦有情。贫匮饥饿无诸饮食。著破弊衣复有裸形。及诸饿鬼露体饥渴被发覆身。常思所弃涕唾脓血。为如是类愿生怜愍。雨以衣食而充济之。时虚空藏菩萨。以加持力即於虚空。雨种种饮食异类衣服。百千色相无量无边不可算数。上妙细软过於迦止栗那绵。身触之时受极快乐。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贫匮孤露有情及诸饿鬼。蒙此饮食胜妙衣服悉皆充足。

尔时会中复有菩萨名曰医王。白大虚空藏菩萨言:大士今此世界。无量有情婴诸疾玻复无眷属所能瞻视。以病缠绵受大苦恼。愿为此等诸有情类。雨上药草令彼患者悉皆除愈。所言未讫。即时虚空雨於无量甘露妙药。由此药故一切病者服皆除差。复有菩萨名摧恶趣。白大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愿以大悲。息三恶趣受诸剧苦一切有情。所言未讫。即於空中出大光明。照捺落迦傍生鬼趣。彼诸有情皆息众苦得受安乐。又於虚空雨众花鬘涂香末香。幢幡伞盖灯浊音乐。奴婢妻妾童子采女。象马车乘宅舍。城郭村邑聚落国土。宫殿楼阁花园窗牖床榻。珍宝辈舆四牛十六牛。乃至千牛所驾之车。悉於虚空如雨而下。皆由大虚空藏菩萨加持力故。复告众言:善男子汝等皆取如是等物随用舍施。当令满足檀波罗蜜。复有菩萨名戒庄严。白大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汝已雨於檀波罗蜜。何不复雨戒波罗蜜。所言未讫。即时十方诸佛及诸菩萨。皆共赞叹戒波罗蜜庄严功德。如是赞叹戒功德声从空中出。如是赞叹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庄严功德。所出之声亦复如是,又闻诸佛菩萨百千词句。称赞诸法无增无减。由此法音警觉三千大千世界。令无量无数有情。修学三乘而得成就复有菩萨名普遍光明。白大虚空藏菩萨言:汝虚空库藏。为唯於此世界中现饶益有情。为复亦能於馀世界现汝斯事。

尔时大虚空藏菩萨。告普遍光明菩萨言:善男子汝获无垢妙净天眼。当观十方诸佛世界。为见何物说是语已,时普遍光明即以天眼。观见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所雨宝物饮食衣服。一如此界无所减少。又闻空中所说一切微妙法音亦不增减。

尔时普遍光明菩萨。见是事已深生奇特叹未曾有。以邬驮南称赞大虚空藏菩萨。不可思议难可测量。而能顿於一切世界。现如是等种种宝物。唯愿以佛威神之力及於仁者加持之力。令此众会及馀世界一切有情。普皆得见如是众宝。普皆得闻虚空法音。尔时大虚空藏菩萨。即如其言更雨如是种种诸宝。皆令此会及他方国土一切有情。悉皆得见各各皆发无上正等菩提之心。

尔时王舍大城有五百女人。共诣大虚空藏菩萨所。到已白言:我闻正士能满一切有情所愿。然今我等夫主并死不知所趣唯愿大士示我令见。

尔时大虚空藏菩萨。以威神力故。即为五百女人。各各现其本夫形状住菩萨前。时虚空藏告诸女言:姊妹当观此是汝等本夫。以不彼诸女等各见本夫。悲喜交集。时彼丈夫各自随逐是诸女等还归本家。七日之中为女说法令得成就咸发无上菩提之心。住不退转。时五百女相共来诣大虚空藏菩萨之所。一心同声以伽陀赞曰:

我等今知是法相,犹如幻化虚空性。而为我等示现夫,今我成就最胜业。以是诸法皆变化,本空无心无所动。由此通达无漏法,永不随逐诸烦恼。

是故皆发菩提心,愿欲拔济有情类。蒙为我等授记莂,当得成佛度有情。同名善调之如来,广於後世修诸行。我等获斯妙法雨,是故称赞大导师。

尔时复有五百丈夫被贼欲害。即闻空中声曰:汝等当知有菩萨名大虚空藏。能於怖畏诸有情类施於无畏。汝等应当归依稽首必无所害。时彼诸人以恐怖故。皆共一心异口同声作如是言:南无大虚空藏菩萨。作是语时虚空藏菩萨。化五百人从虚空下。住彼人前告诸贼言:是等贫匮何用害为。宁杀我等。今当与汝衣服璎珞所须之物。令无所乏勿断彼命。时彼诸贼即杀化人。其五百人咸离怖畏泰然安隐。皆共往诣大虚空藏菩萨之所。恭敬合掌头面礼足作如是言:我等今者皆从大师得全性命故来顶礼。莫知所报广大之恩。唯愿为我说微妙法。当共受持成二利行。

尔时大虚空藏菩萨告言:善男子汝等今者既无所惧。各各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得自利利他成就。说是语已彼等一时。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以上妙衣服价直百千。奉虚空藏菩萨以申供养。如是供养虚空藏菩萨已,即为供养一切诸佛。尔时世尊悉与彼等授於记莂。於当来世过无量劫。修菩提分法已,当得成佛。同号无怖畏如来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尔时舍利子白大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汝得此虚空库藏已来。经今几何不枯不竭。周给一切无有穷荆虚空藏言:大德於意云何。岂有虚空而竭尽耶。不也大士。虚空藏言:如是大德舍利子,虚空自性无荆我今所有善根功德亦复如是,所以者何我为菩提。於无量劫积集无量无边善根。悉皆回向如彼虚空无有穷竭。是故周给不竭不荆如汝所言而此空中施设库藏经几何者,乃至我发菩提心来。空中库藏久近如是,时舍利子复言:汝发菩提心复经几时。答曰如佛世尊知其近远。舍利子即白佛言:世尊此虚空藏菩萨。发菩提心经几许时。佛言善男子我若具说。人天闻者皆生疑惑。舍利子言:善哉世尊,唯愿垂慈为我开示。又此会中有无量众皆共渴仰。愿为解说令得净信。

尔时佛告舍利子,譬如恒河沙数世界所有微尘。一一微尘复为一劫。如是尘劫为一洛叉。复有无量那由他洛叉微尘劫。尽是微尘所有劫数。彼虚空藏发於无上正等觉心。经尔所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彼虚空藏初发心时。所遇如来名字何等佛。告舍利子,彼时如来出现於世。名一切胜愿宝威德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现一切佛刹。劫名宝庄严。舍利子彼现一切佛刹世界。所有功德庄严成就。我以劫寿说不能荆舍利子彼佛世尊所坐道常周千世界。复有超过数量诸菩萨众。以为眷属。舍利子彼时世界有转轮王。名一切天灌顶王。於三千大千世界。彼王复有不可思议宝藏有三万六千子。悉皆化生有大威德。彼佛世界乃至无有女人之名。舍利子彼佛世尊寿百千劫。其一切天灌顶王。於四十中劫承事彼佛。一日之中用千俱胝上妙资具。积高须弥以为供养。所积福聚不可思议。其王诸子及诸眷属。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子彼时一切天灌顶王莫作异观今虚空藏菩萨是。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甚奇世尊,此大虚空藏菩萨。被不可思议甲胄。乃至久远住於大乘。能证如是威德法行。佛言舍利子,是大虚空藏菩萨。所供养佛超过无量恒河沙数。於彼佛所净菩提心。恒河沙数佛所菩提心净则意乐净。恒河沙数意乐净则加行净。恒河沙数加行净则增上意乐净。恒河沙数增上意乐净则檀波罗蜜多净。恒河沙数檀波罗蜜多净则尸罗波罗蜜多净。恒河沙数尸罗波罗蜜多净则忍辱波罗蜜多净。恒河沙数忍辱波罗蜜多净则精进波罗蜜多净。恒河沙数精进波罗蜜多净则禅那波罗蜜多净。恒河沙数禅那波罗蜜多净则般若波罗蜜多净。恒河沙数般若波罗蜜多净则方便波罗蜜多净。恒河沙数方便波罗蜜多净则一切有情无碍心无碍光净。恒河沙数有情无碍心无碍光净则大慈净。乃至大悲大喜大舍大神通智净则身语心净。由恒河沙数心清净则一大人相净。如是广说三十二大人相乃至一切大人相善根净则虚空库藏净。舍利子由如是故。此虚空藏菩萨。能於空中示现一切菩萨之行。舍利子譬如虚空无有穷荆善男子如是菩萨一切愿行清净无尽亦复如是,是故名为虚空库藏。说是法时会中有一万菩萨。获得无尽财宝干虚空库藏满足愿忍。

尔时会中复有菩萨名曰法王。白大虚空藏菩萨言:我愿从空中闻妙法音。虚空藏言善男子汝极生恭敬。心住虚空作大师想。我当令汝闻妙法音。尔时法王菩萨,并诸大众一心合掌。向空礼敬瞻仰而祝以虚空藏菩萨加持力故。即於空中出伽陀曰:

心意与诸法,皆如於虚空。我今说少分,汝等次第听。虚空无高故,下亦不可得。诸法亦如是,其性无高下。

虚空无有生,灭亦无所得。诸法亦如是,生灭不可得。空中无损减,复无增益性。诸法如虚空,平等无增减。

空中无有暗,亦无於所染。心性亦如是,无暗亦无染。譬如日月光,虚空无爱染。心亦同虚空,无爱亦无染。

譬如於虚空,鉾槊无伤损。菩萨观众苦,亦无忧惧心。如空雨甘露,虚空无爱悦。菩萨於名利,不生染爱心。

毁誉空不动,苦乐心恒静。大地虽摇动,虚空性常祝菩萨於世法,远离分别心。如空火不烧,菩萨惑无染。

虚空离生灭,法界无去来。众色现於空,诸法依心祝空无色非色,心性亦复然。虚空唯假名,心意识如见。

如空无边故,智者德如斯。犹空迹难成,菩提行无相。虚空无前际,五蕴性亦然。过现四大空,未来亦如是,

如劫烧空界,难满诸有情。五欲流注心,难满亦如是,佛说大法句,离欲出世间。教法广无涯,如空无所得。

了知真实法,不坏不住性。知性即无性,正见住实际。声性空无有,言说性亦然。法体本无言,无声亦无说。

诸法如幻炎,梦影响皆空。寂静无比方,引导故为喻。法无相说相,能所相皆无。菩萨了真如,如空无所得。

无著无所有,无觉无戏论。不度有情故,如性为菩萨。有情本涅槃,闻此不惊怖。被勇猛甲胄,名住菩提者,

犹如於幻师,害多幻化众。实无有所害,所度生亦然。幻化及有情,诸佛法亦尔。若悟同一性,无自性为性。

虚空藏菩萨,得虚空库藏。充足诸有情,此藏无穷荆无边功德聚,得此清净藏。汝观诸法性,其性无移动。

应知一切法,因缘和合生。由此无有穷,法藏难思故。世尊常演说,四种法无荆有情及虚空,菩提心佛法。

如诸世间物,可说有穷荆无物无所尽,是故说无荆究竟灭尽法,尽法无所荆无尽无不尽,是故说无荆

若人闻此法,名菩萨觉悟。则知如是人,速住菩提道。

尔时大众闻是伽陀已,即於会中有八千菩萨得无生法忍。一万二千天子住虚空中。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七·佚名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三卷·宗赜慈觉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五·佚名
  卷九十一·佚名
  卷二十六·道世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佚名
  第二十卷·圆瑛
  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四十四、芭蕉拄杖·慧开
  幻师颰陀神咒经(亦云玄师颰陀所说神咒经)·佚名
  第五卷·佚名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卷上·佚名
  大雲初分得转生死业烦恼健度第六·佚名
  筠州九峰玄禅师·惠洪
  卷第二十六·霁仑超永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神女赋原文·宋玉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玉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玉异之。明日,以白王。王曰:“其梦若何?”玉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

  • 卷三十九·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三十九易静兵要望江南占树第十六 【五首】城 【京本作「营」】 中树,忽然总萎黄。威气 【京本作「风」】 助吾军必胜,阴神佑我必成强,主将喜非常。营侧畔,树木自崩摧。若近军前师败辱,不然近彼贼 【京本作「彼

  • 卷六·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六嘉善曹庭栋编文潞公集文彦博字宽夫介休人少从颍昌史炤学炤母异之曰贵人也仁宗时及进士第知翼城县判绛州除监察御史进龙图阁直学士封潞国公以太师致仕元祐初司马光荐复命平章军国重事六日一

  • 提要·杨士弘

    【臣】等谨案唐音十四巻元杨士宏编士字伯谦襄城人是书成于至正四年虞集为之序凡始音一巻正音六巻遗响七巻而士自记称十五巻盖遗响有一子巻也其始音惟録王杨卢骆四家正音则诗以体分而以初唐盛唐为一类中唐为一类晚

  • 卷三百五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五十三柳宗元茅檐下始栽竹瘴茅葺为宇溽暑常侵肌适有重膇疾蒸欝宁所宜东邻幸导我树竹邀凉颸欣然惬吾志荷锸西岩垂楚壤多怪石垦凿力已疲江风忽云暮舆曳还相追萧瑟过极浦旖【音倚】旎【乃倚

  • 卷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十六郭震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以字显少有大志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武后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劔篇后览嘉叹授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

  • 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班固

    窦婴字王孙,孝文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也。喜宾客。孝文时为吴相,病免。孝景即位,为詹事。 帝弟梁孝王,母窦太后爱之。孝王朝,因燕昆弟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上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王。”太后欢。婴引卮酒进上曰:“天

  • 伏戎纪事·高拱

    隆庆庚午秋九月十九日北虏把汉那吉来降惟时宣大总督臣为王鉴川大同抚臣为方金湖胥遣官伻具揭帖飞报予曰今有虏酋俺荅亲孙把汉那吉率妻奴八人来降称是伊祖夺其新妇以此抱愤而逃投向中国译审是的议当如何处者且即言易赵

  • 卷之一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九十四·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五月。甲戌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壬寅皆如之。  ○署盛京将军岐元奏、盛京添设礼工二部主事宗室各一缺。以旧居宗室正管长族

  • 平定金川方略卷八·来保

    六月己巳张广泗奏言【臣】调集大兵分派十路定期五月初八日进攻今防署重庆镇任举候补叅将王恺报称五月初七日自牛厰起程天降大雪行至素可呢雪山驻劄初八日铲雪开路本日未刻官兵过撒乌山于昔岭东楚适中地方驻劄派汉土兵

  • 卷七·杨大雅

    钦定四库全书两汉博闻卷七宋 杨侃 辑阿房【贾山传二十一】秦为阿房之殿师古曰阿房者言殿之四阿皆为房也一说大陵曰阿言其殿高若于阿上为房也韦带【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师古曰韦带以单韦为带无饰也弧弓【韩安国传二

  • 第二节 开、天边事(一)·吕思勉

    唐代天宝之乱,原因孔多,边兵之重,要为其大者。唐初武功,看似卓越,实皆乘敌国之敝,非由兵力之强。故在高宗时,东西两面,业已遭受挫折;武、韦之世,敌势弥张。仍欲维持开国时之规模,则边兵不得不重。边兵重而内地空虚,朝纲弛紊,乱事遂

  •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孔子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①。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②,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于夏曰:“乡③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

  • 读禅阅世·苏曼殊

    天才诗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苏曼殊经典名篇结集,著名学者章太炎、陈独秀高度评价苏曼殊并对其推崇备至。苏曼殊文学艺术造诣极高,与弘一大师李叔同并称“南社二僧”,诗人柳亚子盛赞其为“灵界诗翁”“千秋绝笔

  • 元故宫遗录·萧洵

    明初江西吉安人萧洵著,其生卒年不祥,明洪武时为工部郎中,后任浙江长兴县令,此书为他在洪武初年任职工部郎中时奉命拆毁元故宫的私人记录。

  • 问学录·陆陇其

    四卷。清代陆陇其(1629—1692)撰。此书中心是力辟王守仁学说及与赞同王学之士进行论辨,以尊奉程朱理学。全书直接驳辨王学之处较少,多数是与近代调停朱、陆二派争论者、攻击王学不尽力者进行驳辨。但有些地方涉牵强之嫌

  • 春秋四传纠正·俞汝言

    一卷。清俞汝言撰。康熙十五年,俞汝言《春秋平义》始脱稿,复于此年夏续作此书,以综括《平义》之大旨。此书摘录《春秋》三传及胡安国之失,随事辨正,分为六类:一曰尊圣而忘其僭,计八条;二曰执理而近于迂,计十五条;三曰尚异而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