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马世龙传

马世龙,字苍元,宁夏人。早年由世袭的职务上考中武举会试,做过宣府游击军将。

天启二年(1622),他升任永平副总兵。代理兵部事务的孙承宗欣赏他的才干,推荐他做了都督佥事,充任三屯营总兵官。承宗出任辽东镇守后,推荐世龙做了山海总兵,让他领管中部,调总兵王世钦、尤世禄分管南、北二部。第二年正月,朝廷赐给世龙尚方宝剑,正式授官都督佥事。承宗为他修建了任命大将的祭坛,为他举行了授钺仪式,把军队中的军马钱粮等事务全交给他管理。不久确定五路将领分守的地盘,世龙在中间,驻在卫城之中,世钦分防南海,世禄分防北山,都接受世龙的管制,每部各一万五千人。世龙感激承宗对自己的赏识,做事很尽心尽力,和承宗一起商定计策,出兵驻守关外的城镇。四年,他陪同巡抚喻安性及袁崇焕东巡广宁,又和崇焕、世钦一起航海到达盖套,考察了地理形势,然后返回。评定功劳,朝廷给他加官为左都督。

当时,承宗统率着十多万兵马,手下使唤的将校有几百人,每年开支军费几百万两白银。那些有求于承宗的人,大都通过世龙开口,达不到目的就异常恼火。可是世龙为人虽相貌雄壮,实际上心里胆小,所以那些忌恨承宗的人也大都通过抨击世龙来拆承宗的台。承宗抗言上书向朝廷辩解说:“别人说世龙贪婪、荒淫、剥削他人,我敢用一百张嘴巴保证没有这些事。”熹宗皇帝因为承宗的缘故,对这些没加追究。

五年九月,世龙误信降人刘伯氵强的话,派遣先锋副将鲁之甲、参将李承先率兵袭取耀州,全军覆没了。言官纷纷上书弹劾,熹宗颁布诏书对世龙做了严厉批评,让他戴罪立功。当时魏忠贤正怀疑承宗想要清君侧,他的党羽攻击世龙时就连带攻击承宗。承宗在自己的位置上感到不安,离职走了,朝廷派兵部尚书高第来接任。职方主事徐日久这个人,起初帮助高第干涉辽东的事务,现在跟高第来参谋军事,就极力上书攻击世龙。世龙暗中勾结魏忠贤,反而把日久给剥夺了官籍。这年冬天,世龙也告病还乡去了。

崇祯元年(1628),王在晋做尚书,世龙上书极力数说他的罪过,朝廷下诏逮捕世龙,很长时间没抓到。在晋罢官后,世龙才来投案。二年冬天,京师戒严,刑部尚书乔允升上书推荐世龙的才干,崇祯皇帝命令他立功赎罪。正好祖大寿的部队逃跑了,京师受到很大震动。承宗这时又出来担任督师,就让世龙见机行事,飞马到祖大寿那里叫他归顺。等满桂阵亡后,崇祯皇帝就让世龙接任总理,赐给他尚方宝剑,让他统率所有从各地来救援京师的部队。

三年三月,世龙被提升为左都督。当时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城失守已经三个月了。承宗、大寿隔了一道山海关大门,跟世龙的各军音讯不通。崇祯皇帝赶忙下诏要各地的部队来勤王,昌平的尤世威、蓟镇的杨肇基、保定的曹鸣雷、山海的宋伟、山西的王国梁、固原的杨麒、延绥的吴自勉、临洮的王承恩、宁夏的尤世禄、甘肃的杨嘉谟等大将赶来,他们所带来的都是边疆各地的精兵。内地有山东、河南、南京、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四川的部队也先后赶来了。这些部队都驻扎在蓟门,观望不前。给事中张第元上书说:“世龙在山海关干了几年,没听说建立过什么功勋,不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大将,所建立的功名足以服人。这些带兵的老将,并不是世龙的偏裨小校,他即使想加以调遣、辖制,哪个人能甘心听他的呢?这样子下去,兵力衰减,浪费钱财,一天天磨掉了锐气,误到夏秋季节时,结果将不堪设想。”崇祯皇帝因为世龙正在部署作战,没听他的意见。当时大寿于五月十日兵临滦州,第二天,世龙等率兵同他会合,第三天收复了滦州城。十三日,游击靳国臣收复了迁安。第二天,副将何可刚收复了永平。又过两天,另外一些将领收复了遵化。就这样四城在失陷后经过五个月才得到恢复。评定战功时,大寿排在第一,世禄第二。世龙被加官太子少保,荫封后代为本卫世袭千户。八月,他又称病回去了。

六年(1633)五月,插汉的虎墩兔联合河套地方的狄人来侵犯宁夏,总兵贺虎臣阵亡,朝廷颁诏起用世龙去接替他。世龙在宁夏长大,熟悉当地的山川形势,上任后大修战备。第二年正月,这两个部落进来骚扰,世龙派参将卜应第把他们打得大败,斩获二百多个首级。过了一个月,河套地区的狄寇进犯贺兰山,世龙派遣投降过来的兵丁偷偷进入他们的营帐中,割下了他们首领撒儿甲的脑袋,斩获的首级跟上次数目相当。不久,插部大举来犯,世龙派副将娄光先等分五路埋伏在要害地带,自己在中路等敌人过来,然后群起夹击,斩获了八百多首级。巡抚王振奇也斩了三百多首级。敌人来进犯河西的玉泉营,世龙又拦截作战,斩敌五百多人。当年七月他们又来侵犯枣国堡,世龙又把他们打得大败,俘获、杀死了一千多敌兵。在半年中他屡奏大捷,名震西塞。不久,世龙死在任上,终年仅四十多岁。后来朝廷评定他的功绩,追赠他为太子太傅,世袭锦衣佥事,并按照规定给予了抚恤。

猜你喜欢
  志第十一 礼四之二·魏收
  第五十八回 夸功铭石艮岳成山 覆国丧身孱辽绝祀·蔡东藩
  康熙二十八年一月至康熙二十九年十一月·蒋良骐
  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五·姚之骃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七·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佚名
  第一编 王国维、张荫麟讲先秦史·王国维
  文艺类·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七十四·佚名
  ●宰惠紀略卷三·柳堂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十八·阿桂
  史天倪传·宋濂
  艾毓初传·张廷玉
  金纯传·张廷玉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外扮魏公子领丑郑安平、卒子上)(魏公子诗云)始祖成周号毕公,不知何代失侯封。一自三卿分晋后,大梁惟我独称雄。某乃魏昭公太子申是也。始祖毕公,乃文王第十三子,武王之弟,分封于魏。已后失职,辅佐晋文公为卿。至周威烈王之

  • 卷十八·万树

    钦定四库全书词律卷十八宜兴万树撰喜朝天【一百二字】       晁补之衆芳残海棠正轻盈绿鬓朱顔碎锦繁绣更柔柯映碧纎搊匀殷谁与将红间白采薰笼仙衣覆斑烂如有意浓粧淡抹斜倚阑干 妖娆向晚

  • 卷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十三五言律杜甫郑氏东亭【全唐诗郑氏上有重题二字甫自注在新安界唐书地理志河南府县新安】华亭入翠微【洛阳名园记环溪王开府宅园甚洁华亭者南临池池左右翼而北过凉榭复滙为大池周围如环故云然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二·佚名

    弘治十五年十月庚子朔孟冬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井之神△遣驸马都尉游泰黄镛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景皇帝陵寝口遣内官祭○辛丑○岷府镇国将军膺钞常坐事革禄米三之一至是已踰十

  • 卷之一百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纪昀

    列传宋 【三十三】○宋三十三韩丕 师颃张茂直梁颢【固】杨徽之【杨澈】 吕文仲王着 潘慎修 杜镐查道韩丕师颃张茂直梁颢杨徽之吕文仲王着潘慎修杜镐查道△韩丕韩丕字太简华州郑人幼孤贫有志操读书于骊山嵩阳通周

  • 卷十三·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十三乾隆二十六年八月庚午谕参赞大臣阿桂等速奏追捕塞卜腾情形上谕军机大臣曰阿桂奏称询问从哈萨克来投之厄鲁特等据供伊等系辉特属人为塞卜腾所擒中途抛弃今塞卜腾已入俄罗斯等语所

  • 王华传·沈约

    王华字子陵,琅王牙临沂人,太保王弘叔祖的弟弟。祖父王荟,卫将军、会稽内史。父亲王貵,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家住吴中,晋隆安初年,王恭起兵讨伐王国宝,当时王貵正服母丧在家,王恭下檄文命令他也起兵,他聚集民众响应,让自己的

  • 卷三·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明 杨士奇等 撰君德宋高宗建炎元年尚书右仆射李纲上奏曰臣闻昔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鼈咸若而伊尹之称商则曰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

  • 梁纪十 高祖武皇帝十中大通二年(庚戌、530)·司马光

    梁纪十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庚戌,公元530年) [1]春,正月,己丑,魏益州刺史长孙寿、梁州刺史元俊等遣将击严始欣,斩之,萧玩等亦败死,失亡万余人。 [1]春季,正月,己丑(十三日),北魏益州刺史长孙寿、梁州刺史元俊等派将领攻打严始欣,将其斩

  • 秦献记原文·章太炎

    秦博士七十人,掌通古今。(《百官公卿表》)识于《太史公书》者,叔孙通、伏生最著。仆射周青臣用面谀显,淳于越相与底物,衅成,而秦燔书。其他,《说苑》有鲍白令之斥始皇行桀纣之道,乃欲为禅让,比于五帝,(《至公篇》)其骨梗次淳于。《

  • 卷一 释诂第一·邢昺

    [疏]释曰:释,解也。诂,古也。古今异言,解之使人知也。《释言》则《释诂》之别。故《尔雅·叙篇》云:《释诂》、《释言》,通古今之字,古与今异言也。第,次也。一,数之始也。以其作最在先,故为第一。此篇相承以为周公作,但其文有周

  • 卷三十四上·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三十四上宋 真德秀 撰进退【附仕进】系辞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易干文言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隠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

  • 卷十四·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十四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大射仪第七之二司马师命负侯者执旌以负侯注曰司马师正之佐也负侯获者也天子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掌以旌居乏待获析羽为旌敖氏曰负侯获

  • 第五章灵活性·梁漱溟

    《论持久战》文中讲灵活性说:灵活性就是具体地实现主动性于作战中的东西。又说:古人所谓&ldquo;运用之妙,存乎一心&rdquo;,这个&ldquo;妙&rdquo;,我们叫做灵活性。当然,指挥作战不能灵活运用,即无从得以实现主动性;主动性是有

  •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下·彦悰

    京弘福道场释彦琮撰威等又问法师曰。论第六云。饰道昱祸宋之服。曳孙恩败晋之裳。著南郑反汉之巾。把公旗诛家之笏者。但大冠小冠之设。爰自汉朝皮巾鹿巾之来兴于往古。冠即法于年祀。笏乃侔于搢绅。既而服象云罗。致

  • 刻雪峰语录缘起·雪峰义存

    余於二十年前梦游一萧寺。见雪峰祖师趺坐其上。遂五体投地。师见余。微笑为摩顶授记曰。敬重师长如敬重父母。余心异之。客春。余集生大居士入闽。深悲祖庭凋落。力为整顿。为延古航禅师总其事。余时同邵剑津。策杖相

  • 易精蕴大义·解蒙

    十二卷,元解蒙著。解缙《春雨堂集》称其书名《易经精义》,朱彝尊《经义考》称为《周易精蕴》。《永乐大典》称《易精蕴大义》,解、朱所记皆偶误。其书早佚,唯存《永乐大典》,缺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七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