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不还品第七

佛复告阿难。何故如来说美菩萨为不还乎。於是菩萨一切所存。处处造行超越诸有。而逮佛明蠲除诸行。降伏此已则不复还。所以者何。见一切法不有往还。超度凡夫捐舍俗慧。入佛明智获无所住诸法平夷。所以者何。用致寂界非动凡夫。不立圣道塞诸恶路勉济情欲。於食无食逮上明迹。拔去诸见则无所著。无有诸邪六十二见。已越生死观於泥洌逾之无为释弃众想。不随经籍净垢恶道。捐弃贡高不怀自大。出於无黠忧恼之先。破坏爱欲灭除众冥。拔去贪乐舍置尘埃。憍慢自恣止息斯碍远离世智。故思佛乘等获圣慧。菩萨捐志舍爱欲界,则习本净过去圣灭之志。厥慧无上诸佛所解欲以显思。一切众生极尊无极。为一切乘此则佛慧。菩萨获斯诸想无想等。除一切狐疑之界。菩萨逮是则不复还。又问阿难。其有人不住於道悉当立之以道。是者觉了众生明尔则道。能觉如是则制人想。所以者何。知於空事人界难议平等道慧。所以者何。分别若此群黎之种则空。净界人种亦空远於众想。一切诸人与空无特许。不有身不获不住彼则亦空。虚空无空免一切想。无念致道蠲除众生。虚空之想无弃不弃。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为平净。一切众生而无所捐。等於所释故无所得。已不有获是以不来。此者乃计为之不还。有为无为於一切法觉了所会。越度诸患故谓不还。於是佛颂曰:

彼则无所生,造行如所处。蠲除诸所住,是谓不复还。晓知於往还,不著一切法。所住不可得,是故不还此。

其凡夫之行,及佛世雄教。不然无所量,故谓不复还。诸法无复来,亦不得诸祝以获无去来,是谓不复还。

其人未尝住,不至于三涂。逮致佛道明,则谓为不还。决除一切欲,於食而不著。得至於道场,则谓为不还。

众见之所行,分别六十二。不堕於彼际,则谓为不还。此法无终始,已舍离诸畏。斯慧如本无,是故不至此。

所应无为寂,不著诸尘劳。逝除彼众想,是故不诣此。已断诸恶道,洗去众垢著。学寂然无为,则谓不复还。

降伏於弊魔,及官属兵刃。永无有众念,是故不诣此。挽拔痴忧慼,蠲除爱欲根。断截盛贪淫,是故不诣此。

降制诸尘垢,拔去於众想。究竟至尊慧,故谓不复还。捐去众愁慼,破坏於贡高。忆断於五阴,故谓不复还。

志乘得光明,佛乘无有上。不贪爱欲患,故谓不复还。已知佛藏处,诸藏中第一。过去佛所辩,是故不诣此。

彼处於尊乘,佛圣无有上。截去诸狐疑,是故不诣此。受千无数人,劝立於佛道。以得立圣轨,是故不诣此。

晓了空无界,等心於人界。远离诸著想,是故不诣此。晓了一切界,法界亦如是,众生不可得,是故不诣此。

分别黎民界,虚空无思念。一切法如是,是故不诣此。其人而无心,退除於众想。诸念不成道,则谓为不还。

吾是故阿难,叹说於不还。诸事永不来,得住於佛道。

佛告阿难。是故如来至真等正觉。叹美菩萨为不还。亦当知此为善权方便也。

猜你喜欢
  佛说佛印三昧经·佚名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佚名
  兜率龟镜集缘起·弘赞
  卷第十二·通云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卷第二·智俨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佚名
  卷三百四十七·佚名
  论禅宗史的纲领·胡适
  附錄義淨補譯正理門論初段釋文·欧阳竟无
  卷第三·佚名
  祖庭事苑目录·睦庵善卿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七·佚名
  宗镜录卷第三十四·延寿
  俱舍论疏 第二卷·法宝
  斋 余 法 语·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八十七·彭定求

        卷387_1 【月蚀诗】卢仝   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   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赑屃顽无风。烂银盘从海底出,   出来照我草屋东。天色绀滑凝不流,冰光交贯寒曈曨。   初疑白莲花,浮出龙王

  • 卷八·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八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除架【架架也此亦秦州秋防作】束薪已零落瓠【胡故切】叶转【一作卷】萧【一云相】疎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比见除架而有感也

  • 卷首·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首明 梅鼎祚 编古歌辞【昔葛天八阕爰乃皇时黄帝云门理不空绮尧有大唐之咏舜造南风之诗大禹成功九叙惟歌太康败德五子咸怨其来久矣逮夫汉武崇礼乐府始兴自後郊庙燕射悉着篇章诸调杂舞多被丝莞虽

  • 卷八十一·志第五十七·食货五·张廷玉

        ◎食货五   ○钱钞 坑冶 商税 市舶 马市   钱币之兴,自九府圜法,历代遵用。钞始于唐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元世始终用钞,钱几废矣。   太祖初置宝源局于应天,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兼行。以四

  • ●卷四·赵翼

    ○后汉书编次订正《光武纪》开首即称光武,至即位后称帝,此仿《班书 高祖纪》,初称高祖,继称沛公,称汉王,即位称帝之例也。惟光武曾封萧王,此纪乃省却称萧王一节,稍不同耳。列传例皆称名,独光武兄纟寅则书其字伯升。此亦本《班

  • 卷十·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十 【起乙未宋徽宗政和五年尽乙巳宋徽宗宣和七年】凡十一年 【乙未】五年春正月女真完顔阿古逹称帝国号金【阿古逹既

  • 一三七五 直隶总督梁肯堂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三七五 直隶总督梁肯堂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直隶总督臣梁肯堂跪奏,为遵旨汇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内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

  • 卷十七·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畧巻十七十一月壬戌命分兵三路进噶尔丹时将军伯费扬古奏言关保赍兵部文到【臣】并传上谕以噶尔丹若在巴顔乌阑度冬徂春应作何行事为善下询于臣【臣】敢不竭吐愚衷一一陈奏窃思

  • 一〇一 自己的工作四·周作人

    以前因为涉猎英国安特路朗的著作,略为懂得一点人类学派的神话解释法,开始对于“民间故事”感到兴趣,觉得神话传说,童话儿歌,都是古代没有文字以前的文学,正如麦卡洛克的一本书名所说,是“小说之童年”。我就在民初这两三年中

  • 彭城王元勰传·李延寿

    彭城王元勰,字彦和,从小聪明灵慧,资质不同寻常。太和九年(485),被封为始平王,加侍中。元勰出生时,他的母亲潘氏去世,当年献文帝驾崩。当他懂事以后,请求朝廷让他追补服丧。文明太后不许可。于是他自己哀毁容貌,神色憔悴,自我约

  • 简介·丁传靖

    这部宋人轶事汇编,是近人丁传靖从宋元明清约五百余种著述中辑录宋代六百余人的材料编成的。搜辑的书籍,包括笔记、诗话、文集、方志、杂史等,以宋人所作居多。宋人事迹,除了一些政治人物以外,还有诗人、词人、书画家、哲学

  • 卷之二·佚名

    刘子卷之二播州录事参军袁孝政注辩乐第七乐者,天地之声,中和之纪,乐有五声之节,缓急相及,须使得中和之声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人心喜则笑,笑则乐,乐则口欲歌之,乐则有歌有舞。歌则咏其词以声播之,舞则动其容而以曲随之。歌者

  • 诗传遗说卷六·朱鉴

    宋 朱鉴 编颂或疑清庙诗是祀文王之乐歌然初不显颂文王之徳止言助祭诸侯既敬且和与夫与祭执事之人能执行文王之徳者何也时举应之曰文王之徳不可名言凡一时在位之人所以能敬且和与执行文王之徳者即文王盛徳之所在也必

  • 昭公·昭公十一年·左丘明

    【经】十有一年春王二月,叔弓如宋。葬宋平公。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楚公子弃疾帅师围蔡。五月甲申,夫人归氏薨。大蒐于比蒲。仲孙玃会邾子,盟于祲祥。秋,季孙意如会晋韩起、齐国弱、宋华亥、卫北宫佗、郑罕

  • 论陈独秀自杀论·太虚

    ──九年一月作──一 自杀果足为破灭社会的危险思想吗  二 最近代思潮果足为自杀的救济吗  三 我对于自杀的批评  四 我对于自杀的救济八年十一月间,北京大学学生林君德扬,在三贝子花园投水自杀,遂惹起多数人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八·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四意断品第二十六之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山河.石壁.百草.五谷。皆依于地而得长大。然复此地最尊.最上。此亦如是。诸善道品之法。住不放逸之地

  • 第四品 弥醯品·佚名

    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奢利伽之奢利伽山。尔时,尊者弥醯为世尊侍者。尊者弥醯诣世尊处,礼敬世尊,立于一隅。立于一隅之尊者弥醯如是白世尊言:&ldquo;大德!我欲入阇斗村托钵。&rdquo;世尊曰:&ldquo;弥醯!今正思善时,汝可为之

  • 科学革命的结构·库恩

    库恩研究科学史的代表作。1962年出版,先后被译成德文、波兰文、意大利文、日文、俄文等多种文字出版。全书除了序言共有13章,以纲领形成、表述作者的观点。在书中库恩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他自己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