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七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如来身密不思议品第七之余

复次寂慧。如来身相。一众会中有得见者有不见者。其得见者欢喜瞻仰。其不见者默然懵瞪。寂慧当知。如来不以段食资养。或有众生见佛亦受世间食者。谓有威力具足修菩提行。诸贤圣众常随佛后。于食器中承受其食。是乃众生见佛如来数数举食置食器中。彼诸贤圣既受食已。若有众生于佛法中所应化度。宿种善根业障尽者。虽复在在所生不得饮食饥渴羸劣。以其宿善力故。彼等众生得佛如来残食而食。食已饱满心得轻安。身肢润益深心清净。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诸众生。堕在地狱饿鬼诸恶趣者。即不能发大菩提心。以是缘故乃至尽涅槃界寂慧。是故当知如来不受世间饮食。如来资养所谓法食。佛身坚固如那罗延天。真实故不坏故。金刚所成。寂慧。如来身者。非生熟藏之所成养。亦非涕洟杂恶不净所成。如来身者。如阎浮檀金。无缺无断离诸过失。如来身者。具大威力体坚重故犹如金刚。极柔软故如迦左邻那衣。随所触身皆获妙乐。寂慧当知。一时有诸具大威力天子天女礼敬佛足。随礼敬时手触佛足。触已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当知如来不从杂染所生。复次寂慧。世间所有贪行众生暂见如来身已。即于自身生离贪想。嗔行众生。暂见如来身已即起慈心。痴行众生暂见如来身已。即得智光照耀等。分行众生暂见如来身已。即于已身离诸烦恼。悭吝众生暂见如来身已。即能信解舍法。破戒众生暂见如来身已。即能信解戒法清净。忿恚心众生暂见如来身已即得忍法。懈怠众生暂见如来身已即起精进。散乱心众生暂见如来身已即得寂定。愚痴众生暂见如来身已即得胜慧。善男子。取要而言。若诸众生暂见如来身者。一切善法皆不舍离。一切不善疑等染法。悉得销除安立善心。然佛如来而常安住无分别舍。此说是名如来身密。

复次寂慧。又如如来化所化人作诸佛事。而佛如来心无加行。亦无发悟复无作意。佛亦不作是念。我能化彼所化人等。然所化众生可应度者。若此世界若他世界。乃至阿僧祇百千世界一切众生。为成熟故作诸利益。此说是名如来身密。

复次寂慧。如来身放广大光明。具有无数百千种色。其光普照十方一切殑伽沙等诸佛刹土。广为成熟一切众生。而佛如来无所发悟。亦无加行复无作意。此等是名如来身密身业清净。寂慧。当知今此皆是。少略宣说如来身密身业业清净。若广说者。纵经一劫或过一劫。而亦不能得其边际。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说是如来身密不思议法时。会中有十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八千菩萨获得忍法。

尔时会中有诸天人以诸妙花散于佛上。及供养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是时世尊舒右金色臂。置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顶上。作是赞言。善哉善哉秘密主。汝善宣说如来身密不思议法我悉知之。汝所说法我今随喜。

如来语密不思议品第八之一

复次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复何名为如来语密语业清净。所谓如来于昼夜中。成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于昼夜中。入大涅槃。然其中间。如来未尝宣说一字亦无诠表。何以故。以佛如来常在三摩呬多故。如来亦无出息入息若寻若伺。以无寻伺故。所出语言离诸邪妄。而佛世尊无寻无伺。无所分别无广分别。无说无示复无诠表。然诸众生亦闻如来有所宣说。而是如来毕竟在定。于一切种及一切时。亦以文字而能诠表。复无所表。若有众生因以文字生信重者。而彼众生自谓如来为我说法。然佛如来心常安住无分别舍。

复次寂慧。如来亦非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有所闻听。如来所出音声从虚空出。但以众生谓佛如来所有音声。从口门出。寂慧当知。如来语言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何等名为六十四种。一者流泽。二者柔软。三者悦意。四者可乐。五者清净。六者离垢。七者明亮。八者甘美。九者乐闻。十者无劣。十一者圆具。十二者调顺。十三者无涩。十四者无恶。十五者善柔。十六者悦耳。十七者适身。十八者心生勇锐。十九者心喜。二十者悦乐。二十一者无热恼。二十二者如教令。二十三者善了知。二十四者分明。二十五者善爱。二十六者令生欢喜。二十七者使他如教令。二十八者令他善了知。二十九者如理。三十者利益。三十一者离重复过失。三十二者如狮子音声。三十三者如龙音声。三十四者如云雷吼声。三十五者如龙王声。三十六者如紧那罗妙歌声。三十七者如迦陵频伽声。三十八者如梵王声。三十九者如共命鸟声。四十者如帝释美妙声。四十一者如振鼓声。四十二者不高。四十三者不下。四十四者随入一切音声。四十五者无缺减。四十六者无破坏。四十七者无染污。四十八者无希取。四十九者具足。五十者庄严。五十一者显示。五十二者圆满一切音声。五十三者诸根适悦。五十四者无讥毁。五十五者无轻转。五十六者无动摇。五十七者随入一切众会。五十八者诸相具足。

复次寂慧。五十九者如来所出语言。普令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心意欢喜。佛亦不作是念。我能宣说诸法。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缘起。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譬喻。又复秘密先行法。说本缘法说昔因法。近说多说广说。教示安立分位分别。解释开明如来所说。如是等法于彼一切大众会中。若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众会。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诸众会。佛能各各随其根性精进分量。如其所应为作法施。彼等众会闻说法时。皆谓所说从佛如来口门而出。然所说法亦无互相语言重复。而诸众会各随音声晓了诸法。寂慧。此即是名如来语密。

复次寂慧。六十者。一切众生其数无量。一切众生行亦无量。如来所说众生心行。略有八万四千种类。但为根性下劣众生。令其解入如来所说。寂慧。当知众生心行无其分量。世间所有贪行众生。嗔行众生。痴行众生。等分行众生。彼彼众生心行差别。若佛如来于一劫中或过一劫。乃至如来住世经百千劫。随几许寿量极寿分限。而亦不能说诸众生心行边际。若佛但说众生心行无边际者。而诸众生不能解入返生痴迷。是故如来以善方便。于诸众生无量行中。略说数有八万四千。又复如来所说诸法。随诸众生心行差别。如其所应皆令开觉。寂慧。此即是名如来语密。

复次寂慧。六十一者。如来语秘密智。随入一切众生心意。然其语言不从如来口门中出。但从虚空而出。若有众生谓佛如来所有语言从口门出者。彼勿起是见何以故。或有众生。见佛语言从乌瑟腻沙相出。或从顶出。或发际出。或从肩出。或从额出。或眉间出。或毫相中出。或从眼出。或从耳出。或从鼻出。或从颊出。或口门出。或从颈出。或从臂出。或从手出。或从指出。或两胁出。或胸前出。或背后出。或从脐出。或阴藏出。或从眼出。或从膝出。或从腨出。或从踝出。或从足出。或从诸相好中出。或从一切毛孔中出。如是等众生。知解有异。寂慧。此即是名如来语密。

复次寂慧。六十二者。如来所出语言。随诸众生种种信解。随诸众生心意成熟。普使随应而得了知。然佛如来常住无分别舍。譬如世间假法所成诸音乐器。随彼所作而悉妙巧。手不触近非假人力。微风吹动出美妙声。其所出声皆是先业差别风所吹击。如来语言亦复如是。随诸众生一切意乐。智风吹击。亦非如来勤力所出。如来随顺一切众生先业差别众生境界。如应所说。寂慧。譬如响声随有所表。其所出声非内非外亦非中间。如来语言亦复如是。随其所出但为表了众生心意。而如来声非内非外亦非中间。又如大海之中。有如意珠宝。其名圆满一切意乐。悬高幢上自然出声。谓言此珠能满一切众生意乐。而是珠宝亦无分别。如来亦复如是。语言妙宝深心清净。悬置大悲幢上。随诸众生所有意乐。如来出妙语言。悉令晓了。然佛如来常住无分别舍。寂慧。此即是名如来语密。

复次寂慧。六十三者。诸佛如来所有音声。无其分量。我不见有世间一切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等。能知如来音声边际及分量者。何以故。我念一时。佛在王舍大城鹫峰山中。诸菩萨众而共围绕。宣说音声轮清净法门。广为众生显明宣示。于后一时。以慈氏菩萨摩诃萨加持力故。尊者大目乾连即作是念。如来音声净轮分量。几何远邪。作是念已乃于本座隐而不现。以自神力即往须弥山顶。听佛如来音声远近。复运神力遍往三千大千世界。又过须弥山西。复过四大洲界。又过铁围山大铁围山。乃至世界边际。还住铁围山顶。审听如来音声分量。是声平等无所增减。

尔时世尊知其事已。即作是念大目乾连。意欲度量我之音声所有分量。我于今时宜摄神力。于是世尊摄神通已。大目乾连承佛威神所加持故。以自通力于此世界西之方分。过九十九殑伽沙数佛刹土已。往一世界名光明幢。彼有如来号光明王。现住说法教化众生。是时尊者大目乾连。到彼土已。审听世尊释迦牟尼如来音声分量。譬如十肘地方分中。此闻彼人所说音声。大目乾连在彼世界。听佛音声亦复如是。其声平等无所增减。彼光明王如来。所有身量高百由旬。诸菩萨身高五十由旬。是时大目乾连。以自神力于彼诸菩萨众所用钵中。循环而行。彼诸菩萨见是相已极生轻笑。即白佛言。世尊。今云何有如沙门相小虫。来此钵中循行。彼佛告言。诸善男子。汝等不应生轻慢心。所以者何。今此钵中行者。是彼世尊释迦牟尼如来上首声闻弟子。于大声闻众中神通第一。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前诣光明王如来所。头面礼足右绕七匝住立佛前。彼佛告言。尊者大目乾连。此诸菩萨有所轻笑。汝今宜应承彼世尊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加持故。以自通力现诸神变。尊者大目乾连白彼佛言。我今如佛教敕加趺而坐。于此宝洲作变化事。佛言。今正是时。尊者大目乾连。即时勇身空中。高七俱胝多罗树量。作变化事。于其坐中化现百千俱胝那庾多。真珠璎珞广大庄严。而彼璎珞各出百千俱胝光明。一一光明门皆生莲花。是诸莲花台中。皆有世尊释迦牟尼如来形像安处其上。彼如来像皆悉宣说妙音声轮清净正法。大目乾连白彼佛言。世尊。我今加趺而坐。于此四大洲一切世界。亦能作诸神通变化。乃至此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悉能作诸神通变化。彼佛告言。今正是时。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如其所应现神变已。收摄神力还住佛前。时彼诸菩萨众咸生希有之心。前白佛言。世尊。今此尊者大目乾连。其何所为到此世界。彼佛告言。诸善男子。此大目乾连为欲度量彼世尊释迦牟尼如来声轮分量故来至此。

时彼世尊光明王如来。告尊者大目乾连言。汝自今而往。勿复再起是心欲度如来声轮分量。谓以如来清净音声。无其分量不可度量故。假使以汝威势神力。极西方分经于殑伽沙数等劫。毕竟不能得彼世尊释迦牟尼如来音声妙轮分量边际。以佛如来音声妙轮无分量故。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七

猜你喜欢
  鞞摩肃经全文·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九·圆晖
  卷第二十二·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五·澄观
  明网菩萨光品第一·佚名
  晓三界品第六·佚名
  卷一百六十八·佚名
  三掌断三际也·佚名
  中华民国国民道德与佛教·太虚
  太虚大师之一席谈·太虚
  卷四十·性音
  佛说金身陀罗尼经·佚名
  律苑事规要语序·佚名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十五卷·圆照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小史·印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冲末王安石上,诗云)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学而》第一须当记,养子休教不看书。小生姓王名安石,字介甫,金陵建康人氏,官拜参政之职。今因苏子瞻乃眉州眉山县人也,乃苏老泉之子,弟曰子由,妹曰子美。苏轼与某同在帝

  • ●白雪遗音卷四·华广生

    ○南词△渔樵耕读(春夏秋冬)春来快乐算樵夫,横背板斧上山坡。艳阳天气春光好,山林树木果然多。山头顶,百鸟窝,紫燕衔泥在溪河。观不尽桃红并柳绿,喜洋洋得意唱山歌,快乐算樵夫。夏来快乐是渔翁,一家老幼住船中。摇过了十里滩头

  • 二集卷六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六十八古今体九十五首【丁丑三】渡黄河地天中气象明昭翠艒中流荡画桡竹箭桃花观浩势风恬浪静渡春朝旰宵未得平成术游豫常怀角徵招敬守鸿模慎多事六廵疏?仰神尧惠济祠瑞气扶舆凤阁峩金堤千载

  • 段克己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段克己(1196-1254)字复之,号遁庵,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金末以进士贡,金亡不仕与成己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元

  • 第八出 士女同游·佚名

    【大迓鼓】(旦贴丑上)正月十五冥,厝厝人点灯,是实可吝,三街六巷好灯棚。又兼月光风又静,来去得桃到五更。(生)潮州好街市,又兼逢着上元冥,来去看景致。一位娘仔乜亲浅,恰是仙女下瑶池。恰是仙女下瑶池。(生下)(旦笑)(丑

  • 厍狄士文传·李延寿

    厍狄士文是厍狄干的儿子,他性情孤高正直,即使是邻居和至亲好友,没有人与他嬉戏耍笑的。在北齐,他继承了章武郡王的爵位,官至领军将军。周武帝宇文邕平定北齐,山东的缙绅官宦都出来迎接,惟有他闭门在家。周武帝很器重他,封他为

  •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巻二·允禄

    上谕八旗满洲防古汉军俱系累世効力旧人承平既久满洲戸口滋盛余丁繁多或有人丁多之佐领因防军马甲皆有定额其不得披甲之闲防满洲以无钱粮至有窘廹不防飬其妻子者朕毎思及此恻然动念将如何施恩俾得生计之防再四筹度竝无

  • 唐律疏义序·长孙无忌

    唐律疏义序故唐律十二篇非唐始有是律也自魏文侯以李悝为师造法经六篇至汉萧何定加三篇总谓九章律而律之根荄已见曹魏作新律十八篇晋贾充増损汉魏为二十篇北齐后周或备苞其或因革其名所谓十二篇云者裁正于唐而长孙无

  • 吏学指南卷之五·徐元瑞

    肉 刑(余死罪附)杀 戮也。神农氏杀诸侯夙沙氏。戮 杀也。黄帝擒戮蚩尤。剐 古瓦切。谓剔人置其骨也。唐安禄山反,执常山太守颜杲卿剐之。凌迟 即剐也。谓碎脔肢体,身首异处。支解 《汉纪》注:谓截其四肢也。醢 葅

  • 十一年·佚名

    (戊寅)十一年大明萬曆六年春正月1月1日○癸丑朔,白虹貫日。三公辭職,不許。二月2月1日○壬午朔,禁私印朝報。先是,京中識字游食之人,聞中朝通報皆印行,欲倣傚印出朝報,賣以資生,呈訴于政府、憲府,皆許之。其人等,乃刻活字,印朝報,賣

  • 卷一百三十二·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二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二十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二十八【宋板】谨按古本足利本卷内有他篇者篇题之文当以曲礼下推识也文王之为至然后亦复初【文王世子】考异古本经文王之

  • 卷二·范家相

    钦定四库全书诗沈卷二桞州府知府范家相撰总论下荀子古儒者之名盛于始而替于后者在汉莫如扬防在周莫如苟子实则荀非扬比也古礼多传于荀如劝学三年问等篇几于有大醇而无小疵矣而传诗之功尤莫大于圣门鲁申公少从楚元王事

  • 礼记要义卷第二十六·魏了翁

    经解至方记一辨昬姻二字正义曰案尔雅释亲云壻之父为姻妇之父为㛰此云壻曰昬妻曰姻者尔雅据男女父母此据男子之身壻则昬时而迎妇则因而随之故云壻曰昬妻曰姻二䟽以差若豪氂为易系文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氂缪以千里此之谓

  • 卷四·佚名

    忉利天品第九佛语比丘。须弥山王顶上。有忉利天。广长各三百二十万里。上有释提桓因城郭。名须陀延。广长各二百四十万里。七重壁。七重栏楯。七重交露。七重行树。周匝围绕姝好。皆以七宝作之。金银琉璃水精赤真珠车

  • 卷第七·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七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住金陵天界禅寺语录 金刚殿拈香。三门高耸临霄汉。廓尔方知祖道玄。今日脚跟亲蹋着。优昙花影遍三千。 天王殿拈香。从来愿力展慈威。烁破虚空毫相

  • 灰衣人·程小青

    我深信故老们流传下来的俗谚,有好多都是有着强固的心理根据的。譬如酒人们所颂赞的那“酒逢知己干杯少”一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霍桑和我都是不会饮酒的。有一次他因着多喝了几杯,竟至闹出一件笑话,我曾记过一篇《失败

  • 词品·杨慎

    明杨慎著。6卷。杨慎字用修, 号升庵, 新都(今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召为翰林学士。以“大礼”之议触犯朝廷,遣戍云南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卒于云南,年72。《明史》有传;说:“明

  • 庄老通辨·钱穆

    钱穆著。本书专为讨论庄、老两家之思想,而辩订其先后。其在于庄、老两家之生卒年世,及历史传说之种种考订,则均详见于《先秦诸子系年》。《老子》书之作者及成书年代,为历来中国思想学术界一大“悬案”。旧说老子在孔子前